?

法國大革命時期兩位走上斷頭臺的女性

2019-01-10 06:53田纓
看歷史 2019年12期
關鍵詞:安托瓦內特羅蘭

田纓

羅蘭夫人

法國大革命時期,有多少人走上血腥的斷頭臺?

雖然至今尚未看到權威的統計數據,但是,這些歷史信息還是通過后人的研究,為我們打開了通向隱秘歷史的路徑。在林夕的《帶一本書去巴黎》中,我讀到了這樣觸目驚心的表述:人口兩千五百萬的法國,在1793年到1794年一年之中,就有一萬七千人走上斷頭臺。最快的記錄是:在38分鐘里,斷頭臺砍下了21顆頭顱……

這一萬七千人中,有王公貴族、教師、革命者(既有吉倫特派也有雅各賓派)、普通平民……其中,兩位女性的死亡帶給我巨大的震撼。前者是路易十六的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她臨終前那句發自肺腑的留言“只有在不幸之中,才真正知道自己是誰”,曾經觸及了多少人的靈魂。后者是吉倫特派的領袖人物,知識精英階層代表羅蘭夫人,站在斷頭臺前,她向巨大的自由雕像深鞠一躬,高喊:“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p>

斷頭臺,因其野蠻的刑法讓死亡變得異常慘烈,而這兩位女性,都是相貌出眾、風姿綽約。前者出身王族,后者出身平民;前者擁有財富和權力,后者擁有智慧和教養;前者是君主制的捍衛者,后者是大革命的犧牲品;她們的結局殊途同歸,都是在嗜血的圍觀中走上斷頭臺,讓死亡猶如一幅血腥的油畫,定格在歷史的年輪上。

安托瓦內特

王后之死

瑪麗.安托瓦內特,奧地利公主,路易十六的王后。1793年1月21日,路易十六被送上斷頭臺。在獨自煎熬近10個月后,10月16日,瑪麗.安托瓦內特步其后塵。很少有女性如她的一生,如此跌宕而又充滿觸目驚心的對比。出身有多尊貴,遭受的審判就有多屈辱。對她提出的控訴中,除了驕奢、叛國之外,最莫須有的罪證是她和自己8歲的兒子亂倫。為了達到罪證成立的目的,革命派逼迫她8歲的兒子和13歲的女兒指證她,令她肝腸寸斷。在法庭上,她高傲地抬起頭來,拒不認罪:“我之所以沒有回答,因為人之天性讓我拒絕對這樣一種針對母親的控訴作任何回答,我在這里向在場的所有母親求助?!?/p>

生前有多驕奢,死后就有多凄涼。她一生追求奢華享受,皇家宮殿擁有幾百個房間,身邊永遠堆滿了精美的華服和巧奪天工的珍寶。在走上斷頭臺之前,她被關押在一半埋在地下的囚室,唯有一桌一床一椅,一燈如豆,寒冷徹骨。死后鮮血淋漓的腦袋被放在兩腿之間,尸體被扔進萬人坑,連個墳墓都沒有。

對美的追求有多執著,落難之時就有多狼狽。影片《絕代艷后》再現了那些細膩柔媚的花邊,那些嫩綠、粉紅、玫瑰紅的淺色調,那些高聳入云的發卷,瑪麗.安托瓦內特創立了時尚界的“洛可可”風格。她一手打造的“特麗雅濃”,至今是人們在營造“田園風光”時模仿的樣板。

正如茨威格在《斷頭王后》中所言:“她還過于年輕,不會知道生活什么也不會白給。人們從命運得到的一切,冥冥之中都記下了它的價錢?!鄙钕莳z中,不到38歲就已鬢角如霜,她睜著半失明的眼睛,縫補著破損不堪的囚衣。在走上刑場的清晨,她想換下沾染了經血的襯衣,希望看守她的憲兵轉過頭去,即便這最后一點可憐的隱私,生而為人的起碼尊嚴,都沒得到回應。

在瑪麗.安托瓦內特輝煌之時,她的身邊,永遠有一群人,24小時伺候她為她效力:高級御用女總管、宮廷貴婦、梳妝女官、貼身侍女、朗讀者、御醫、秘書、廚師……影片《再見,我的皇后》,就是從女仆希朵尼的視角,再現一位驕奢無度的皇后。

這個世上從來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她所有的奢華建立在剝削無產者的基礎上,因此,仆從有多少,階層的仇恨便有多深。在1793年10月5日發生的巴黎動亂中,那些從巴黎徒步走到凡爾賽宮的“革命先鋒”,走在最前面的,就是一群來自底層社會的女性。她們中有菜市場的賣花姑娘,有制帽女工,有賣魚的販子。她們在風雨中徒步六個小時,“冷雨澆得她們一直濕到骨頭縫里。她們饑寒交迫,街上泡軟的泥濘濯滿了她們的鞋子?!边@風雨中的六個小時,可以想象,是什么樣的憤怒和仇恨在支撐著她們,把國王一家從凡爾賽宮揪出來,趕到巴黎去?!笆澜缡返囊徽?,一千年之久的國王專制獨裁在法蘭西壽終正寢?!?/p>

西方有句諺語:欲戴王冠,必承其重。王后的身份不僅僅代表的是權勢,更重要的是責任、擔當和付出。身為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沒有靜下心來讀完一本書,沒有躬下身來傾聽一次朝臣們的意見,沒有抽出哪怕一小時去探訪一戶市民。在她的青年時代,她的母親,奧地利女皇瑪麗亞.特雷西亞在通信中反復提醒她居安思危,告誡她知識才是力量:“你設法讀些優秀的書籍來裝飾你的腦袋”,為此,還給她開出了系列的書單。這些忠告對于年輕的皇后,猶如耳邊風。讓人唏噓的是,在她生命的最后時刻,在她徹底遭到拋棄的絕境,才想起母親當年經常向她推薦的閱讀,她生平第一次要求書籍,在牢獄中,用她因流淚發炎而視力模糊的眼睛一本接一本閱讀。當她從閱讀中明白了某些道理的時候,為時已晚,生命已走到盡頭。她說:只有在不幸之中,才真正知道自己是誰。

羅蘭夫人之死

1793年11月10日,吉倫特派的靈魂人物,羅蘭夫人走上斷頭臺。以吉倫特派和雅各賓派聯合的革命派,將王室成員相繼送上斷頭臺,正應了“弄刀者刀下死,弄劍者劍下亡”這句西方諺語,吉倫特派中的一系列核心人物又遭到了雅各賓派的追殺。羅蘭夫人的死,和王后瑪麗·安托瓦內特之死,時間間距不到一個月,結局殊途同歸。

安托瓦內特王后和她的孩子們

也許是命運的鍛打和錘煉,出身平民卻飽讀詩書的羅蘭夫人具有強大的心理素質,即使身陷牢獄也沒有失去一位知識女性應有的尊嚴,面對斷頭臺,生命最后的表現堪稱悲壯卻優雅,這是一種法蘭西獨有的優雅。

安托瓦內特王后

羅蘭夫人之死,直擊人心的是幾個細節。細節一:當她被關進監獄的時候,她首先考慮的是改善自己有限的居住條件。她用發自內心的真誠微笑,爭取到了一些幫助:得到了一張小桌子,一塊潔白的桌布,做成了一張在監獄中獨一無二的書桌。她用發夾插進一塊板子,做成掛衣服的小釘子,讓冷冰冰的牢房充滿了靈動和溫馨。

細節之二:即使生命進入倒計時,也要做好時間管理。在監獄中,她合理利用每一個小時,用讀書、繪畫、學英語和寫作打發漫長時光,沖淡對親人的思念,抵消對死亡的恐懼。她讀了湯普森的《四季》、普魯塔克的《名人傳》、謝里丹的《辭典》……“由于受過良好教育的頭腦能有這樣的消遣,囚禁的時光也滑得飛快,甚至伴著幸福?;蛟S有人發現,在歐洲,懶洋洋地倚靠在舒適馬車上或者躺在柔軟床上的很多女士,也少有這般快樂的時刻?!?/p>

細節三:面對冰冷的斷頭臺,她用一個知識女性的風度維護了生而為人最后的體面和尊嚴。當一批受害者排著長長的隊伍走上斷頭臺時,人頭一個接一個地落地。排在羅蘭夫人前面的是一位老者,他臉色蒼白,渾身發抖。羅蘭夫人對老者說:“你先于我上斷頭臺吧,看到我流血會使你遭受兩次死亡的痛苦,我讓你免去因為目睹處死我而產生的痛苦?!彼娘L度和優雅甚至征服了鐵石心腸的劊子手,破例答應了其請求。在生命的最后一刻,她平靜地望著圍觀民眾,向巨大的自由雕像深鞠一躬,高喊道:“自由??!自由!多少罪惡假汝之名以行?!?/p>

瑪麗.安托瓦內特走上斷頭臺,時年38歲,羅蘭夫人走上斷頭臺,時年39歲。都正值女性的黃金年月,為人妻、為人母,并且承擔社會職責。她們都經歷了婚姻、愛情,經歷了跌宕起伏的人生。讓人感嘆的是,當革命派將王后送上斷頭臺,步其后塵的羅蘭夫人在人生最艱難時刻,用的卻是瑪麗.安托瓦內特的話自勉:在人生的災難中,修身養性是一個多好的辦法啊。

猜你喜歡
安托瓦內特羅蘭
曼羅蘭中國有限公司
從瑪麗·安托瓦內特到喬喬·西瓦,蝴蝶結發飾意義驚人的歷史
不愛讀書的王后
《羅蘭·巴爾特自述》:“反自傳”的自寫實踐
瘋女人的自我救贖——《藻海無邊》解析
憤怒之聲響徹蒼海
——《藻海無邊》中“他者”的瘋癲與毀滅
特內特:美國中情局局長辭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