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傳統生態智慧進校園的路徑

2019-01-10 08:24于杉杉胡恒釗
教書育人·高教論壇 2019年12期
關鍵詞:現實情況校園

于杉杉 胡恒釗

[摘 要] 中國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態核心,“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生活節儉理念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生態行為規范為我國進行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思想動力與生活規范。但是由于當前“互聯網+”時代西方文化的影響,學生本身辨別能力有限,學校課程設置欠優化,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學?,F狀,需要開辟學校優化校園氛圍、做好宣傳教育、利用新媒體授課,加強青年文化陣地建設等路徑進行傳統生態智慧進校園的建設。

[關鍵詞] 傳統生態智慧;校園;現實情況;路徑

[中圖分類號]G641? [文獻標志碼] A [文章編號] 1008-2549(2019) 12-0015-03

在人類文明的發展中,文化的進步深深地影響著一個國家底蘊的生成。衡量一個國家進步不僅要看到其在經濟上的成果,更為重要的是看到這個國家如何對待生態環境。中國在為世界生態環境貢獻自己的力量,在生態文明建設方面,中國傳統生態理念中“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核心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生態行為規范日益在全球范圍受到認可。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越來越受到重視,值得對其進行深入探索。

一 傳統文化中的生態理念

生態文明建設關乎一個國家的發展程度。在中國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有著豐富的生態文化。其中以儒家、道家、法家關于生態文明的思想最為典型。儒家“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生活節儉理念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生態行為規范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生態理念的代表。這些代表著傳統生態智慧的精髓更能體現人與人之間的關系,人與自然的關系及正確的行為規范。使傳統文化與時代同行,深刻認識體會傳統文化中的生態智慧,打造具有優秀傳統生態理念特色的中國生態智慧。

第一,生態智慧核心:“天人合一”。季羨林認為“東方道德的基本原則是‘和,這個倫理規范的哲學基礎是天人合一。天人合一就是人與自然的合一”,他認為“天人合一”思想是把人類從與自然相互矛盾對立的情境中拯救出來的重要思想資源?!疤烊撕弦弧钡纳鷳B理念是儒家所倡導的核心理念。當代許多學者認為“天人合一”的基本含義是人的行為規范與自然相協調,人與自然和諧共處。道德理念與自然規律相一致,自然與人和諧共生?!疤烊撕弦弧钡乃枷雰群诓煌瑫r代和不同的歷史背景下有著不同的理解方式,但在生態危機和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今天,“天人合一”主要體現在“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共同進步發展,以此來促進生態文明社會的整體構建”。

第二,生活行為規則理念:“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耙恢嘁伙?,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背鲋彀貜]的《朱子家訓》。這一生活行為規則的意思是吃每一碗飯時,應當想想這些飯有多么的珍貴,包含著多少勞動和事物的花費;我們生活中所用的每絲每線, 都要想著“這其中消耗了多少物質能源和勞動者的辛勞付出有多么的不容易和珍貴”。這句話告誡人們從日常生活中的穿衣吃飯細微處做起,勿以善小而不為。對于食物,不可過度浪費,要深入體會到任何食物都來得不容易,都是人們默默辛勤勞動付出。在日常穿衣吃飯的生活方面,在生活中要時時刻刻有勤儉節約的意識。

第三,日常行為規范:“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凹核挥?,勿施于人”是孔子提出的重要日常行為規范??鬃犹岢觥凹核挥?,勿施于人”,這個命題出自《論語》仲弓問仁一節。意思是說自己不想要的東西和不想干的事情,不能強行對別人進行給予。我們按照通俗的理解方式,孔子所說“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這句話中,“己”指的是人自己,“人”指的是除去自己之外的別人,“欲”指的是人想要的東西??鬃舆@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中突出的是“己”和“人”這兩者之間愿意與否關系。在人際交往中只有將心比心推己及人才能最終獲得別人的尊重。同樣地,在日常的生活中,我們不僅要與人為善,還要約束自己的行為,與周圍的一切事物為善。在當今生態危機、生態環境日益惡化的嚴峻形勢下“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已經升華為我們與自然和諧相處的生態行為準則,“只有我們尊重自然,順應自然,我們生活的環境才會更加怡人”。

二 當前校園傳統生態理念的現實困境

校園是當前大學生學習生活的主要場所,在當前文化強國和生態文明建設的大背景下,受“互聯網+”時代的深刻影響,各種新媒體交流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的服務,各種價值觀借機通過媒體平臺相繼涌入,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學生的生態觀念。此外,學校宣傳教育機制單一,學生缺乏對傳統生態智慧的認同感,這些影響校園傳統生態理念進校園的現實因素需進行深入分析。

(一)“互聯網+”時代西方文化的影響

“互聯網+”時代,學生利用新媒體平臺可以高效便捷地獲取信息資源,越來越多的西方文化通過新媒體平臺相繼涌入中國,學生由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還處于尚未成型階段,多元文化的涌入很容易使學生缺失對傳統生態理念價值的認同。在行為上學生很容易去模仿,“雖然學生外表形態與成人相似,卻未能真正學到行為背后的精髓,需要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價值觀引導?!贝送鈱W生容易對新鮮事物產生興趣,西方文化中的英雄主義和追求個性正符合學生的興趣,他們接受西方文化的方式是囫圇吞棗,從而很容易形成不正確,扭曲的價值觀。西方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需要教師及學校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

(二)學生本身辨別能力有限

學生正處于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形成的關鍵期,本身各方面能力處于正在發展的階段,其認識能力、辨析能力比較低。在對事物的認識方面還停留在表面化階段,另外,在知識的積累方面缺乏關于傳統生態理念的傳統文化知識。學生對我國經典名著閱讀范圍小,對娛樂方面相關的書籍頗感興趣。在辨析方面還存在著不全面、不深入的特點,需要老師對其進行正確的引導。學生在認知上綠色消費觀念也相對較弱。雖然綠色消費觀念已經被學生所接受, 但在校園內還存在著食物浪費和不理性的消費現象。學生對于非綠色消費的現象習以為常,并沒有從認知上對其進行深入的理解,思想是行為的先導,在認知上存在缺失,必然會引起不理性的消費。如何讓傳統生態理念得到全體同學在認知上的認同,需要對此缺失進行深刻分析。

(三)學校課程設置欠優化

雖然當前我國學生課程呈現出豐富化和多樣化的趨勢,但是和傳統文化生態理念相聯系的課程卻少之又少。正是因為有關傳統文化生態理念的課程在大學生課程設置中的缺失,教師沒有辦法對大學生進行系統的傳統文化生態理念教育,這不僅不利于幫助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同時也很難發揮傳統文化在大學生教學中的功能。

(四)理論與實踐相脫離

大多數學校對于傳統文化教育已給予重視,但很多學校卻忽視把理論應用于實踐,這就很容易產生理論與實踐相脫離的現象。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在傳統文化生態理念教學時,如果教師只給學生傳輸理論知識而忽視指導學生進行實踐,學生很難感悟到傳統文化生態智慧給自己學習生活實踐帶來的實際便利,從而降低了大學生對傳統生態理念的認同感和熟悉感。例如,學生在購物方面、飲食方面、生活用品方面因其沒有將傳統生態智慧真正生化于心,產生一系列過度浪費,奢侈的現象。

三 傳統生態智慧進校園的路徑選擇

(一)學校強化責任意識,優化校園氛圍

學校是校園環境的主要規劃者和優化者,在對全校師生進行傳統生態理念的宣傳教育上有著不可推卸的責任。做好校園生態文化建設工作是學校建設的重要方面,針對傳統生態理念走進校園,開辟校園新常態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做起。第一,全體校園工作者要堅定黨的領導,認真貫徹實行新時代有關傳統生態智慧的重要論述。用黨正確的思想筑牢生態價值觀,影響學生。第二,理論聯系實際,接地氣地開展傳統生態理念進校園的各項工作,做到人人了解意義,人人參與傳統生態理念進校園的工作。第三,正確處理好各部門之間的關系。將傳統生態理念傳入校園不是一個部門的任務而是所有部門共同的工作,只有所有部門對傳統生態理念的工作積極配合,才能高效地建設傳統生態文化氛圍濃的校園。

(二)進行理論聯系實際宣傳教育工作

“天人合一”的生態理念、“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的生活節儉理念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生態行為規范都是校園師生加強自我修養的重要價值導向。教師應該正確引導學生對這些生態智慧進行深入理解,但僅僅依靠教師的理論講解容易造成學生在認知上缺失。在教學態度和形式上,教師應該多一分耐心和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深入淺出地對傳統生態理念有更加直觀生動的認識。在自身素養方面,教師應該從以下三個方面進行自我提高。首先,要堅定立德樹人的教育信念,認識到自己作為老師的責任,對中國傳統生態理念進行深入鉆研和體會。其次,在教師進行了對傳統生態理念的深刻把握后,把內容通過豐富多彩的形式展示出來,比如關于傳統生態理念的小故事、當前我國的現狀分析視頻等一系列形式豐富教學內容。在教學方式上,不只是單一地照本宣科式教學,應該把理論與實踐相結合豐富課堂活動,組織開展多種形式的實踐活動,例如課堂知識競賽、分角色進行扮演對傳統生態智慧的內容進行實踐。

理論聯系實際的教育不僅僅限于課堂教育和課堂實踐,也需要走出課堂進行社會實踐。學生不能兩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圣賢書。學生應牢固樹立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的信念,參加學校組織的社會實踐。在參與社會實踐的過程中會遇到新問題,需要學生不僅將課堂所學付諸實踐,而且也鍛煉反應能力和應變能力,讓學生真正地成為中國文化堅定的信仰者和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

(三)利用新媒體加強學生教育

隨著新媒體時代的到來,越來越多的學生喜歡網絡帶給他們的便利,如網上購物、網上看視頻、網上購票等。要讓傳統生態理念走進校園,需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網絡課程,并且在開展中對學生進行全體教育,針對不同的年齡段開發形式豐富的中國傳統生態智慧的網絡課程。因為網絡課程本生具有優勢,網絡課程是結合最優秀的教育資源,將學校最優秀的老師和最好的教學成果通過視頻的方式展現出來。這使得校園內所有的學生都可以通過網絡授課及時地進行價值觀的引導。并且網絡授課使學生學習不受時間、空間的約束,學生隨時隨地可以觀看課程回放。通過網絡授課的形式,學生能夠更加便捷地了解到中國傳統生態智慧,學習中國傳統文化,讓學生更加高效便捷地了解到中國傳統生態智慧,并且潛移默化地提高其素養。

(四)加強青年文化陣地建設

青年學生是校園生活的參與者,同時學生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踐行者,加強青年文化陣地建設有利于青年學生夠在參與陣地建設的過程中深入理解文化的意義和作用,知道其中蘊含的哲理,從而提升其內在的文化修養,由內而外地影響其行為,進而影響身邊的學生。加強青年文化陣地建設不僅需要學生進行參與,還需要學校相關機構提供硬設備和提供軟設備,學校的硬設備包括文化宣傳用的工具、場地、文化館等硬設施,還需要軟設施進行相應的宣傳配套,文化陣地建設的軟設施包括文化內容、宣傳內容等。傳統生態智慧包含著貼近學生生活的日常行為觀念和準則?!耙恢嘁伙?,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恒念物力維艱”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都生動地展現了傳統文化中的精髓。所以在校園要加強青年文化陣地建設,讓學生能夠將傳統生態智慧真正內化于心,踐于行。

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傳統生態理念不僅豐富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生態思想,而且為我國提升環境保護力度,講好中國故事,為世界提供更多的中國智慧,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中國優秀傳統文化中“天人合一”的生態理念和“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生態行為規范為傳統生態理念進校園提供了很好的思想及行為準則。通過傳統生態理念進校園的路徑分析,不僅對于提高學生中國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加強了校園學生對傳統生態理念的認知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同時更為重要的是為我國實現社會主義文化強國起到了功不可沒的作用。(通訊作者:胡恒釗)

參考文獻:

[1]季羨林.“天人合一”方能拯救人類田[J].哲學動態,1994(2).

[2]崔小莉.“五大發展理念”中蘊涵的生態哲學思想探析[J].云南社會主義學院學報,2018(1).

[3]鐘茂森.朱子治家格言[M].北京:中國華僑出版社,2010.

[4]周文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當代意義[N].人民政協報,2017-08-28(10).

[5]梁燕.網絡中西方文化對大學生的影響[J].吉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8(6).

(責任編輯: 王義祥)

猜你喜歡
現實情況校園
Q爆校園
再見,我的校園
以供應商管理為核心強化采購物資質量管理
我國城市體育產業經濟發展中的問題及對策
關于城市園林設計中海綿城市理論的運用分析
中國孝文化教育的時代反思
淺議初中生寫作能力的現實情況及策略分析
優化初中語文教學方略的研討與實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