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情境活動

2019-01-10 06:57孫建芳
新課程·中旬 2019年12期
關鍵詞:寫作教學作文情境

孫建芳

摘 要:傳統作文教學把學生的視野框在教科書中的作文訓練題上,使學生的作文活動與豐富的生活割裂開來,這樣的作文過程必然是封閉和乏味的,無法觸動學生的寫作情感。長此以往,學生“談文色變”“望文興嘆”,作文成了“榨文”“苦役”。

關鍵詞:寫作教學;作文;情境

從發展心理學的角度看,活動是兒童最基本的生理、心理要求,是兒童的天性;從認識論的角度看,活動是兒童認知生活和世界的重要實踐途徑和創造平臺;從社會學的角度看,活動也是兒童伙伴交往溝通(即初步社會化的嘗試)的主要手段。學生的生活內容越豐富,即活動越豐富,就越有可能為習作提供廣闊豐富的表現對象?;顒涌梢约ぐl兒童興趣,加深感悟,積累體驗,豐富材料,培養能力。

一直以來,南通師范學校第二附屬小學十分注重情境活動的開展。在兒童教育家李吉林老師的指導引領下,我們的情境活動主題鮮明,切口小,挖掘深,拓展廣。長期實踐告訴我們:創設特定的情境活動并在活動中指導習作是激活學生寫作原動力的有效途徑。

一、情境活動喚醒寫作熱情,激發寫作動機

著名心理學家達菲指出:沒有動機就沒有行動。人的任何行為都是基于一定的動機之上的。李吉林情境教育實驗的初始動因之一就是為兒童找回喪失的學習熱情。李吉林老師認為教學過程只有通過學習者本身的積極參與、內化、吸收才能實現,即學生能否主動投入是教學成敗的關鍵。

我們順應兒童成長的規律,滿足兒童成長的需求,設計了兒童喜聞樂見的情境活動。如春回大地,萬物生長,我們開展了“我是快樂的小花農”主題情境活動。首先帶領學生到花卉種植基地識花、賞花,接著讓學生收集各種花種,開展種花的活動,觀察花種的發芽、生長過程,引導學生創編有關花的童話故事,再用開出的美麗花朵美化教室、校園,最后在精心布置的“我們的夢想花園”中開展“花孩子的聚會”,表演歌舞、表演童話劇。

當學生看到綻放的繽紛花朵并親手播撒花種時,這神奇的花種也就播進了孩子的心田,喚醒了他們的寫作熱情,他們通過細心觀察寫出了《徜徉花?!贰对谀酋r花盛開的地方》《我是小花農》《春天,我播下希望的種子》《加油??!種子》《靜待花開》等一組習作。在觀察的基礎上,學生展開想象又寫出了《小種子的夢》《陽光與花朵》《花兒與蝴蝶》《花姑娘比美》《花孩子的花花世界》《假如我有一朵七色花》《花孩子的聚會》等一系列佳作。對于兒童,情境活動仿佛是一塊教育的磁石,自然而然產生一種不容自遏的表達沖動。

秋末冬初,我們開展了《秋葉飄呀飄》的情境活動,引導學生觀察校園中、街道旁、小區里秋葉形狀、大小、顏色的不同以及進入深秋后秋葉顏色發生的變化,帶領學生到人民公園觀賞秋葉飄飛的情景,啟發想象落葉的故事,再讓學生撿拾形狀、顏色各異的落葉創作秋葉拼貼畫,最后啟發學生創作秋葉童詩,創編秋葉童話。學生在秋日的艷陽下,滿懷欣喜地去用心觀察、想象、制作、創造,落葉仿佛成了秋天的精靈,在與秋葉親密接觸中學生獲得了快樂與啟迪,也極大地激發了兒童的寫作動機。

在情境活動中,兒童因可以展現自己的聰明智慧、展示自己的能力而感到愉悅興奮,全身心地投入其中充分活動,激起了兒童不可遏制的“我要寫”的寫作動機。

二、情境活動敏化干涸心靈,撥動內心情感

腦科學研究發現:只有情緒才能為我們提供足夠多的熱情來達到目標。作家巴金先生說:“我們寫作只是因為我們有話要說,有感情要傾吐,我們用文字表達我們的喜怒哀樂?!笨磥?,情感是作文的基礎。如何讓兒童的情感變得豐富,心靈變得敏銳?歷來的教學實踐告訴我們,說教的作用微乎其微,而在情境活動境中方能激起兒童熱烈的情感。

我們以母親節為契機,組織開展“永恒的母愛”回報親情的情境系列活動。系列一:邀請婦幼保健院的醫生給學生作一場講座,講述媽媽十月懷胎的辛苦與不易。系列二:觀看《媽媽再愛我一次》等影片,學唱《燭光里的媽媽》《世上只有媽媽好》等歌曲,聽媽媽講講過去的故事,讓學生依偎在媽媽懷里,打開家中的影集,聽媽媽細數幼時的頑皮天真,感受鏡頭中定格下的親情。系列三:呵護生雞蛋。每個學生帶一個生雞蛋上學,可以給蛋寶寶取名、化妝,把它當作自己的寶寶進行三天的看護,要求時刻帶在身邊精心呵護,以此讓學生感受媽媽撫育自己成長中的辛勞。系列四:今天我當家。周末或假日當一天家,制作一份愛心早餐,做家務,讓媽媽放一天假。系列五:做媽媽的貼心“小棉襖”。自己動手精心為媽媽準備一份禮物,制作一張賀卡或小手工寫上祝福,表達對媽媽的感恩之情。在情境活動中,我們想方設法敏化兒童情感,撥動學生內心的琴弦,通過這一系列活動,一篇篇真情流露的習作應運而生。

在植樹節前后,我們策劃開展了“與樹談心”系列活動,以此增強兒童的“植綠、護綠”的環保意識,激發兒童熱愛綠樹、親近大自然的情感。我們將教材中相關主題的課文進行重組,帶領學生學習《走,我們去植樹》《沙漠中的綠洲》《云雀的心愿》等課文。在植樹節當天,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帶上鐵鍬、水壺到開發區的荒地上去植樹,掛上事先準備的樹牌,寫上心中的一片期望。植樹后,我們將活動繼續延伸,每周由一個小組去看望小樹苗,給樹苗澆水、施肥,觀察記錄樹苗的成長。于是,《走,我們一起去植樹》《我為春天添新綠》《種下一片綠色的希望》《小樹成長日記》《又見小樹苗》等一組習作新鮮出爐。我們還引導學生觀察家門前、校園里印象最深的一棵樹,講講樹與自己的故事,再帶領學生尋訪南通城里的古樹,了解樹的悠久歷史,將活動引向縱深。學生在活動中帶著積極的情感寫作,興致勃勃地表達,寫出了《我家門前那棵樹》《我的樹朋友》《拜訪樹公公》,學生還展開想象編寫了樹的童話,完成了科學小品文《我是一棵樹》,甚至還第一次創作了關于樹的繪本故事。一旦情感伴隨兒童的活動,兒童寫作的主動性就大增,習作變得趣味無窮。

情境活動激起兒童的情感,激起兒童熱烈的情緒,驅動他們情不自禁地投入寫作中。沉浸在美的境界里,激起情感的升騰,所謂“情以物興,故辭必巧麗”。

三、情境活動鏈接生活場景,引導具身體驗

具身認知理論告訴我們:所有離開身體的認知都必須以身體的認知為前提。作文教學中對學生精神的鑄煉、情感的陶冶都必須以有一定情境的,身體參與的活動為前提,兒童在其中拓寬視野、豐富知識、體驗生活、了解社會、陶冶性情。情境活動鏈接典型生活場景,引領兒童走進大自然,體驗社會生活,為兒童展現一個活生生、可以觀、可以聞、可以觸摸、可以與之對話的多彩世界。

“稻香里的童年”情境系列活動中,學生融入自然、親身體驗,收獲頗豐。系列一:走進豐收的稻田,參觀收割場面,采訪農民伯伯,了解種植的艱辛,并戴上草帽當回“小農民”撿拾遺落在田間的稻穗,感受豐收的喜悅。系列二:邀請農業專家作水稻專題講座。系列三:設計稻香節吉祥物,利用稻草、稻谷進行設計、剪貼、編織,創意制作谷物貼畫,制作稻草工藝品,體驗創造的快樂。系列四:集中展示稻香節吉祥物、谷物貼畫和稻草工藝品,創設、搭建“稻香村”的鄉村場景,讓學生想象發生在“稻香村”里的故事。系列六:“稻香飄飄一條街”。以班級為單位,學生自主設計店面,制作稻香美食,運用各種營銷手段招攬顧客。稻香四溢的美食街上,學生既是小掌柜又是美食家,推銷并品嘗各種美食。

情境活動,學生通過角色轉換,主動地想象、探究,主動地操作、體驗,寫出這樣的生動文字:“終于,幸運之神眷顧我了,我喜悅地叫起來。一株稻穗正躺在草堆中朝我眨眼睛呢!我狂奔過去,輕輕撿起這‘漏網之魚。只見它已經被收割機壓彎了腰,用細長的莖托著沉甸甸的稻穗,為這豐收景象笑彎了腰。我高高地舉起稻穗,揮舞著戰利品,歡呼雀躍起來‘耶,真是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工夫!”“‘同學,快給我一份米線,我的肚子都要餓壞了。那位同學接過我手中的碗,笑盈盈地給我盛了一碗香噴噴的米線。我大口地品嘗起這世間美味,挑起幾根米線,一吸,隨著‘哧溜一聲響,美味的米線就滑入我的口中,咸咸的,還帶了點辣味。啊,真好吃!他們店是不是有什么獨家秘方呀?要不怎么叫私房米線呢?”“我來到了炒米糖小鋪,買了一份炒米糖,輕輕一咬,香香甜甜的,還挺脆?!青暌宦?,香甜可口的炒米粒就蹦進了我的口中,入口即化,松松軟軟的,可好吃了。我細細地嚼,慢慢地品,一股甜香彌漫在唇齒間。此糖只應天上有,人間哪得幾回嘗。我又咂咂嘴,細細回味,這炒米糖簡直是人間第一美味!”

再如“風箏節”里,學生參觀風箏博物館,制作風箏,放飛風箏等等,情境活動創設一系列生動可感的場景,引導學生傾心感受、悉心體驗,從而積累豐富的直接經驗,獲得真切的生命體悟。優化的、延續的情境,能讓學生興致勃勃地投入,并在其中“駐足”“流連”,這樣就使學生獲得的體驗連貫、完整,得到的感悟深刻、長久,寫出的作文有血有肉。

四、情境活動引領找回自我,倡導情動辭發

李吉林老師說:兒童是“真”人。情境活動與生活相通,即使是模擬的生活情境,同樣給學生真切之感。真人真景引領學生找回真我,激發廣遠之思。情境活動堅持兒童立場,兒童是情境活動的主體,煥發出生命的活力,在多彩的活動中感受生活的快樂,找到自我,表達自我,同時,進一步促使自我的形成。

情境活動通過向外延展,向內深入,充分挖掘豐富內涵,立體呈現獨特的魅力,從而使學生獲得不同一般的體悟?!锻尥摁[元宵》是深受學生喜愛的傳統情境活動?;顒又?,學生與伙伴或家長一起動手制作花燈,在校園內舉辦燈展,學生穿梭在花燈間猜燈謎。邀請民間舞龍隊和同學們一同在學校操場上進行舞龍燈表演。學生分組在《賣湯圓》的樂曲中動手搓元宵,和同學一起品嘗親手做的元宵。夜幕初垂,學生帶上自制的花燈,唱著元宵節的歌謠,行走于家鄉的大街小巷,感受傳統習俗的情趣。一組優秀作文在學生筆下似清泉汩汩流淌而出。因為,情境活動的習作題材與內容來源于兒童親身參與的活動,是根據兒童的興趣確定的以兒童為中心的作文。作文已經成為兒童自我訴求的一種表達。李老師說:小學生作文說到底,是要讓孩子用自己手中的筆,寫孩子心中想說的話。我們用眼睛去看呀,用心去體驗,再用筆去寫呀,竟然成了小作家,真是其樂無窮。

情境活動努力突破原有的框框,及時吸納鮮活的話題,不斷帶給學生新穎的視角、意外的驚喜,讓學生自由表達和有創意地表達,讓作文成為展示學生個性的舞臺。南瓜節里,我們發動學生去田間地頭、菜場超市尋找通城南瓜王,巧手制作南瓜娃娃,雕刻南瓜工藝品,創編南瓜童話,進行南瓜歌舞秀,開辦南瓜童話劇場,進行推南瓜、抬南瓜、傳南瓜等趣味體育游戲,舉辦“最愛南瓜香”美食街?;顒蛹ぐl兒童的好奇、探究的天性,關注兒童內在的言語沖動,倡導個性表達,從而營造一種言語生命潛能自由、舒暢地發揮和張揚的美好境界。他們似乎發現了自己,感到了自己的力量——那精神的、智慧的力量在生長。所謂,情動而辭發。

開展情境活動,能為學生創設和諧、民主、平等的作文教學環境,能讓學生擁有良好的寫作心境,能激發學生表達的欲望;開展情境活動,能培養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判斷力和想象力,能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開展活動,能讓學生易于動筆,樂于表達。在活動過程中,學生調動所有的感官去看,去聽,去觸摸,去想象,去感受,去體驗,去發現自己沒有發現的東西,去獲得自己沒有獲得的感受。情境活動成為激活學生寫作的原動力的有效途徑。

編輯 謝尾合

猜你喜歡
寫作教學作文情境
創設情境 以說促寫
護患情境會話
民族預科生寫作教學的對策探究
特定情境,感人至深
積累,為學生寫作增光添彩
架設作文橋梁,探尋寫作源泉
淺論高中語文寫作中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