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代書院的真實生活

2019-01-12 15:14
初中生世界 2019年22期
關鍵詞:石鼓書院學子

白 雁

從唐代初年產生到清末退出歷史舞臺,古老的書院體系在中國存在了一千多年。在各種文學作品和影視作品中,我們經??吹焦糯鷮W子們的書院生活,似乎和現代的學校生活差不多。事實果真如此嗎?

古代書院為何都安在深山老林里

書院產生之初,常與僧院、道觀為鄰,選擇的地址往往在深山老林里。例如年代最為久遠的光石山書院,就建在攸縣(今屬湖南)麒麟山中,附近有朱陽觀與惠光寺。

比光石山書院稍晚的李寬中秀才書院,則直接建在石鼓山的尋真觀里。這里風景優美,如詩如畫。讀書人和道觀中的道人坐以論道,互相熏陶。

不光選址很講究,創建人對書院內的小環境也很在意,常常栽花種樹,移竹運石,打理書院。唐朝著名的詩人賈島在《田將軍書院》一詩中這樣描寫田將軍書院內的美景:“滿庭花木半新栽,石自平湖遠岸來。筍迸鄰家還長竹,地經山雨幾層苔?!?/p>

唐人為書院選址的習慣一直沿襲了下來。宋代一些著名的書院,也都坐落山間。例如,岳麓書院建在岳麓山下,白鹿洞書院建在廬山五老峰下,嵩陽書院建在嵩山的太室山腳,石鼓書院建在衡陽石鼓山回雁峰下。其他如象山書院、武夷精舍、南岳書院等,都選址在風景秀麗的山區。

書院選址,為何要在遠離人煙的深山老林里呢?這與書院興起的初衷有很大關系。古代的書院,往往在官學廢壞時出現。興辦書院的目的,一方面是為了科舉考試;另一方面,在一些大學者看來,官學一旦成為科舉考試的附庸,就嚴重喪失了教書育人的功能,并日益腐敗和衰落。因此,他們以個人的力量另建書院,就是為了研究學問,啟迪民智,回歸教育的本質。而在他們看來,一個空靈安靜的地方,更有益于做學問。

學生違規會受到什么樣的處罰

有了德高望重的山長和教師,書院不愁沒有學生。因此,書院也設定了不低的入學門檻,也有入學筆試,而且招生數量有限。

一旦進入書院學習,學生就要遵守書院的一系列規章制度。以明道書院為例,首先要求學生穿“校服”。這個校服當然不是像現在一樣統一定做,只是規定要穿顏色深的衣服。另外,書院還設了專門針對學生的“請假簿”“講簿”“德業簿”“食簿”“宿齋簿”。明道書院還規定,學生請假不得超過三個月;謁祠、聽講、供課三者都需要登記,缺席三次就“罷職、住供”。這個住供,就是停止供給。

當然,對于學生來說,最重要的還是學業。古代書院中的學生學些什么呢?即《大學》《論語》《孟子》《中庸》等儒家經典。學子每天的學習時間劃分成起床后、早飯后、午后、晚上四段,每一段都有規定的學習任務。而且既有自學,也有討論,還有老師解惑,還是很科學的。

為了檢查學生的學習效果,書院還有考試制度,主要考查德行和學業兩大方面。學業考試以南宋時期的延平書院為例,每個月有三次小考,考得好的,成績一出來就有物質獎勵,并且還會累積積分,累積到一定程度則升級,也與經濟利益掛鉤。

德行考試的考核標準一般因山長的習慣而定。例如,朱熹主持白鹿洞書院時,提倡自覺自勵,不作硬性規定;而普通的書院則從更實用的角度出發,對儒家倫常作了具體化的規定。

有人拿書院當作“高考復讀班”

中國古代的書院,并不能為學子提供一張“就業文憑”,充其量只有一張“肄業證”,但是學子們還是源源不斷地前來。他們之中,有人是拿書院當“高考復讀班”,希望經過名師點撥后金榜題名;也有的人是為了學問而來。不管是為什么而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即在書院內,他們將極有可能目睹國家級的學術盛會。在這些學術盛會上,大師與大師之間進行了激烈的思想碰撞,在文化史上留下燦爛的一筆。

書院的生存和發展離不開經費,而書院經費的來源多依賴于學田。

到了清代,書院的經費則由官府一次性撥給,書院因而不可避免地逐漸淪為科舉的附庸。盡管還有一些理想主義的書院在苦苦支撐,然而,書院的沒落已經無可挽回。光緒年間,隨著科舉制度的廢除,已經與科舉合為一體的書院也一并成為歷史。

猜你喜歡
石鼓書院學子
石鼓響了
朵云書院黃巖店
江南書院
周野鹿鳴——石鼓山西周墓葬群
寧波大愛書院樣板間
杏林組曲·學子賦
《江陰介居書院成立祝詞》
“中華第一古物”:故宮石鼓
悠悠學子心,濃濃附中情
關愛圓了貧困學子的大學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