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感官與技術:傳播研究中身體問題的文獻綜述

2019-01-13 09:50陳涵宇
新媒體研究 2019年22期
關鍵詞:文獻綜述

陳涵宇

摘? 要? 隨著新媒介技術的快速衍變,傳播過程中人類的身體問題逐漸受到了學界的關注。文章在搜索與整理國內2019年之前關于身體傳播的文獻的基礎上,從縱向的時間趨勢對代表性研究進行評述,發現在沉浸傳播技術的發展以及國外相關研究的影響之下,傳播研究的身體問題得到了更加理論性、發散性的探討,但同時也存在一定的問題與空白。

關鍵詞? 身體傳播;新媒介技術;文獻綜述

中圖分類號? G2? ? ? 文獻標識碼? A? ? ? 文章編號? 2096-0360(2019)22-0017-02

“在人類的交流中,人體能夠在多大程度上保持缺席?”[1]這是《解析中國新聞傳播學2018》中所提到的一個很有趣的問題。從文字的出現與普及打破了物理距離所導致的文化傳播障礙,到大眾傳播時代電子媒介的興盛實現了聲畫信息的實時傳播,在這一階段身體在傳播中的地位不斷下滑,甚至信息的傳輸在多大程度上能夠脫離肉體成為了衡量一項媒介技術的重要指標。然而隨著以網絡技術為依托的新媒介時代的到來與深化,沉浸傳播的發展前景則使學者們重新認識到身體在未來傳播中的重要性,再加之國外相關著作及理論的引進,從而使得身體傳播成為2017年以來國內傳播學研究的熱點。筆者在中國知網的搜索界面以“身體傳播”為關鍵詞進行搜索,共得到71條結果。從發表趨勢來看,身體傳播的研究起步于1996年,在2004年之后研究量開始有所增加,此后呈現出總體上升的趨勢。但在2016年身體傳播的研究陷入了低谷,之后又在2017年重新回暖,并在2018年發文量達到了峰值。筆者將以身體傳播的縱向發展歷程為基礎,參考研究的創新性、被引量、期刊的權威度等指標從而挑選出具有代表性的文獻,以此分析不同時期的學者對傳播研究中身體問題的解讀與闡述。

1? 2004—2016:網絡傳播中的身體問題

國內身體傳播的研究起步較晚,21世紀初才出現相關文獻,第一篇較有影響力的研究是陳月華的《傳播:從身體的界面到界面的身體》,他借用麥克盧漢的“媒介延伸”和“去部落化”的理論,利用傳播學中“界面”的概念討論了網絡技術對人類感官所產生的影響。之后,身體問題逐漸在學界受到關注,尤其是網絡的興起使身體在傳播中進一步缺失,使得關于媒介中身體問題的研究增加。如陳月華、毛璐璐在探究網絡中的身體問題時認為:“網絡當中充滿了滿足人們窺視欲的身體界面,這些身體界面引發著、豐富著人們的身體意象?!盵2]趙建國對身體的“在場”和“不在場”的含義進行了探討,分析了身體“在場”對于傳播的重要意義,并認為“影像是身體的虛擬在場,在信息時代,虛擬化在場似乎比實在性在場更重要?!盵3]隨著對網絡媒介的深入探討,更多學者注意到了身體的在場或缺失與技術之間的關系,開始較為深入地反思長久以來被忽視的傳播中的身體問題,將其研究上升到理論層次。梁國偉、侯薇認為網絡技術是一種“虛擬現實”“它是一種表征人類身體感知框架的媒介形式,賦予了身體表達其潛在意識的無限開放性,并使得人類的身體有可能在潛意識的層面上展開傳播與交流活動?!盵4]陳翔則借鑒哈特的“媒介系統論”,反思了身體與媒介的關系,認為“作為主體的身體自始至終影響著媒介的技術、形態以及傳播方式?!盵5]而在他的論述中,也可以看到文中的“媒介系統論”與麥克盧漢的“媒介延伸論”有異曲同工之處。

2? 2017—2019:沉浸時代的技術與身體

進入2017年,身體傳播研究迎來了第二個高潮,原因如下:在實踐層面,VR(虛擬現實)技術的快速發展使得“沉浸式傳播”的研究受到學界的青睞,而“沉浸”則必有身體感官的參與,所以在VR技術中的身體就尤為關鍵;而在理論層面,“彼得斯成名作的第二個中譯本《對空言說》出版……其中提出的傳播中的身體問題為從傳播的角度研究AI、VR、AR等新技術提供了新視角?!盵6]

虛擬現實技術的實踐和彼得斯的理論再次引起了學界對身體傳播研究的興趣,相較于前一階段的理論研究,處于沉浸傳播時代的學者們更加關注身體與技術的辯證關系,更多地采用文獻研究的方法,從經典媒介理論和哲學理論中去反思傳統的身體觀與技術觀。例如劉海龍“梳理了傳播研究中身體問題的思想史,對于麥克盧漢、媒介考古學、控制論、后人類主義等理論資源中與傳播研究相關的身體理論進行了初步探討”[7],并認為“具身性為反思既有的兩種傳播觀念以及關照新傳媒技術實踐提供了難得的邏輯切入點”,從而開辟了國內從身體視角反思經典傳播理論的研究領域。孫瑋從存在現象學、技術現象學、后人類理論多個視角出發,“回顧并探討了身體議題在傳播學研究中的基本狀況,以及對傳播學創新發展的價值與意義”[8],系統描述了“身心二元論”、梅洛·龐蒂提出的“身體-主體觀”,進一步探究了身體與技術之間的關系。曹鉞等人認為“‘身體在場是理解當下人與媒介關系的關鍵,身體應當被指認為現象學意義上的‘知覺身體,而技術則應是先在于人的存在的‘座架,它形成了特定的空間場域?!盵9]在這一階段,身體傳播問題在沉浸傳播技術和西方哲學理論的深化下,逐漸走向理論化、思辨化的研究道路。

而在對身體與技術問題的探討中,首先需要解決的問題是身體與媒介到底是怎樣的關系,即傳播中的身體問題應當是建構在廣義媒介論之上的產物。但在傳統經驗主義范式的視域中,媒介只是作為傳播的工具,因此麥克盧漢與媒介的含義則是此階段身體傳播研究中繞不開的人物和問題。針對于之前傳播學界對于“技術決定論”的詬病,學者們開始為麥克盧漢及媒介環境學派平反。有些學者從麥克盧漢的理論中關于人與媒介的論述入手,如戴宇辰“借助‘意向性這一關鍵概念分析可以發現,麥克盧漢的媒介理論展現的是‘人—媒介—世界的意向性結構分析,從而實現了其與從海德格爾到唐·伊德的技術現象學分析路徑對話的可能性”[10],重新發現了麥克盧漢思想中“圖形/背景”分析模型以及“媒介四元律”等核心理論;劉婷、張卓則從“身體”的角度入手,認為“‘身體是麥克盧漢開展媒介研究的立足點、出發點和歸宿,也是破譯其媒介理論的關鍵。以身體為切入點,麥克盧漢那看似雜亂無章、晦澀難懂的觀點就展陳為一套復雜系統的身體-媒介理論”[11],他們的“身體-媒介/技術”模式為分析和再度評判麥克盧漢提供了一個重要的維度。還有學者從麥克盧漢的媒介思想入手,如錢佳湧在“廣義媒介”和“媒介延伸論”的基礎上提出了“行動的場域”的概念,即“‘容納人、技術、權力、資本、文化等不同傳播要素的‘行動場域,其意義在于為不同傳播要素間的互嵌和轉換提供可能?!盵12]由此可見,對身體問題的反思同時也帶動了對媒介環境學派的再思考,將對于身體觀的研究發散至技術哲學之中。

除了理論探討之外,由于VR等沉浸傳播技術的出現與應用,學者們也開始關注具體傳播案例中的身體體驗。大眾傳播的信息接收模式已經走向沒落,取而代之的是超越時空限制、實現“再部落化”的新媒介時代,而其直接的結果就是人的身體被更加完整地呈現在傳播交流中,人的感官在傳播過程中被盡可能地得到滿足,因此學者們也更加注重從具體的實踐案例中挖掘身體在傳播中所承載的意義。韓少卿在短視頻傳播時代的視域下解讀了身體對于視覺傳播的重要性,他認為“新媒介技術下的身體賦權,使得身體的敘事能力被重新解放出來,成為敘事的媒介和傳播的主體”[13];周逵則“以索尼公司PSVR主機與PlayStation商店最暢銷的《蝙蝠俠:阿卡姆VR》為個案,用質化研究的扎根方法,以焦點小組為單位,參與和觀察90后大學生群體的玩家身體經驗”,探討了“在虛擬現實技術下,受眾的自我感官系統被沉浸式的媒介環境所取代后,其‘真實/虛擬的經驗結構會受到何種影響?!盵14]與大多數采用思辨方法對身體進行的研究不同,此研究采用了質性的方法探討VR游戲中的身體經驗,為之后身體傳播的研究提供了方法借鑒。

3? 總結與反思

身體問題最初屬于哲學研究的范疇,蘇格拉底、奧古斯汀、梅洛-龐蒂等人打開了對于身體問題探討的大門,麥克盧漢、基德勒等人則將身體問題引入傳播研究中,而彼得斯的《對空言說》則又是對傳播中身體問題的凝練與反思,這些國外理論的發展也深深地影響了國內身體傳播的研究進程。從媒體中的身體形象問題到對身體與技術的辯證思考,國內對于身體傳播的研究有了長足的發展,不僅從經典理論中探究了新媒介時代的身體定位,也在具體問題的觀察中認識到了身體在各種媒介傳播過程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

當然,目前學界對身體問題的研究也有不足。如身體傳播到目前依然沒有得到學界的足夠重視,從關于身體傳播的文獻發表數量來看,其研究熱度遠遠不如“新媒體”“大數據”等話題,傳播中的身體問題依然是一塊尚未得到足夠開墾的肥沃土地;其次,國內關于身體傳播的理論研究尚有缺乏,大多數研究僅是從經典理論中挖掘論點,而沒有形成一個獨特的、適應新媒介時代的身體理論體系;最后,學界對于身體傳播的研究方法較為單一,大部分研究均采用理論化的思辨方法,而少有量化、質性或者混合方法的研究,理論與實際案例的結合更能為身體傳播的研究做出貢獻。

參考文獻

[1]陳力丹,劉海龍.解析中國新聞傳播學2018[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253.

[2]陳月華,毛璐璐.試論網絡傳播中的身體[J].哈爾濱工業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6(5):149-152.

[3]趙建國.身體在場與不在場的傳播意義[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15,37(8):58-62.

[4]梁國偉,候薇.虛擬現實:表征身體傳播無限開放性的符號形式[J].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2008(3):17-21.

[5]陳翔.論媒介系統與身體之關系——基于A·哈特的“媒介系統論”[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人文社會科學版),2012,33(9):159-162.

[6]陳力丹,劉海龍.解析中國新聞傳播學2018[M].北京: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18:29.

[7]劉海龍.傳播中的身體問題與傳播研究的未來[J].國際新聞界,2018,40(2):37-46.

[8]孫瑋.交流者的身體:傳播與在場——意識主體、身體-主體、智能主體的演變[J].國際新聞界,2018,40(12):83-103.

[9]曹鉞,駱正林,王飔濛.“身體在場”:沉浸傳播時代的技術與感官之思[J].新聞界,2018(7):18-24.

[10]戴宇辰.“在媒介之世存有”:麥克盧漢與技術現象學[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8,25(10):82-96,

127-128.

[11]劉婷,張卓.身體-媒介/技術:麥克盧漢思想被忽視的維度[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8,25(5):46-68,126-127.

[12]錢佳湧.“行動的場域”:“媒介”意義的非現代闡釋[J].新聞與傳播研究,2018,25(3):26-40,126.

[13]韓少卿.“戲精”:短視頻狂歡的新身體敘事[J].新聞愛好者,2018(10):29-32.

[14]周逵.沉浸式傳播中的身體經驗:以虛擬現實游戲的玩家研究為例[J].國際新聞界,2018,40(5):6-26.

猜你喜歡
文獻綜述
基于WOS數據庫的近十年教育游戲文獻分析
國外風險投資對技術創新影響的文獻綜述
獨立董事辭職決策的原因和后果:文獻綜述
漢語轉折范疇文獻綜述
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國內研究述評
城市交通擁堵問題國內研究述評
城市規模經濟文獻綜述
馬克思創新思想研究綜述
Scratch教學研究綜述 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