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機馬克思主義生態觀評析

2019-01-14 04:32胡建東
關鍵詞:現代性資本主義有機

張 敏,胡建東

(吉林大學 馬克思主義學院,吉林 長春130012)

作為第一個將過程哲學與馬克思主義融為一體的文化嵌入式的后現代馬克思主義理論,有機馬克思主義以過程哲學、中國古代智慧和馬克思主義為理論基礎,以資本主義生產方式造成的全球性生態災難為現實關照,為我們批判資本主義和化解全球性的生態危機提供了一個全新的理論視角。這一理論以批判西方文明主導下政治模式和經濟模式的運行所造成的現代性問題為邏輯起點,分別從理論和實踐上對資本主義信條的虛偽性和現代主義假設的反文明性進行了深刻的揭露,并且得出結論:由于資本主義自身無法克服的內在矛盾,它已經無法通過不觸及根本的改革來克服生態危機和解決社會公平正義的問題,最終還是會像馬克思預言的那樣,走向衰落和滅亡。

這一理論的代表人物菲利普·克萊頓從有機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視域出發,在大量走訪、調研中國現實之后,以“中國觀察家”的身份指出:世界未來的希望在以馬克思主義為指導思想的社會主義中國。由于中國傳統文化的核心精神與馬克思主義基本原則的深度契合,致使馬克思主義成功實現了中國化的轉變,這一轉變所形成的理論被有機馬克思主義理論稱之為“文化嵌入式”的馬克思主義,并且這種不同文化間有機結合的開放包容性理論直接為一種新的后現代馬克思主義的誕生提供了社會土壤。正如學者王治河所言:“建設性后現代主義與中國馬克思主義深度契合,如強調過程,采取有機立場,有強烈的社會責任感,關心窮人,捍衛正義,追求共同福祉。我想正是這種深度的契合性,使一些開放的中國馬克思主義者對建設性后現代主義持一種激賞的態度……”[1]當然,無論從理論角度還是現實角度來看,有機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的部分觀點尚且需要商榷,這在本文的最后一部分還將進一步討論。但是如果我們借鑒這種理論所蘊含的有機思想,重視有機馬克思主義的“生態提示”,并將這種“提示”批判借鑒到我國的社會發展和改革過程,那么在新時代習近平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指導下,中國必將以全新的發展范式來建設社會主義生態文明,引領全球發展走向。

一、有機馬克思主義批判的邏輯起點——現代性問題及資本主義假設的邏輯悖論

(一)有機馬克思主義視野下的“資本主義”及現代性批判

一直以來,由于社會主義和資本主義兩大陣營的歷史對立,并且隨著時間的推移,西方社會往往把資本主義的核心原則理解為拒斥國家所有制,但實際上這只是資本主義的一個特征,而并不是資本主義真正的內在實質。有機馬克思主義這樣定義了資本主義:“資本主義是指這樣一個經濟體系,其中最核心的價值和目標是財富創造和增殖?!盵2]事實確是如此,這與馬克思本人的觀點也不謀而合。在這種經濟體系中,衡量財富的價值所依據的并不是生產商品所消耗的工人勞動,也不是產品對于人類的使用價值,而是一個基于市場體系下的商品交換價值。商品價值邏輯的倒置致使資本成為一切事物的衡量標準,此時,人們所關心的再也不是事物本身所蘊含的內在價值,一切勞動成果都成為了市場價值的附屬物。在商品市場價值取代內在價值的運動過程中,一切事物(人、社區、生態系統等) 都可以轉化為商品進行交換,用馬克思的原話來說,這種現象的實質就是“商品拜物教”和“資本拜物教”的體現,是“以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人的獨立性”[3]的典型體現。

現代性是伴隨著資本主義的產生而出現的產物,對于現代性的思考也在隨著資本主義的發展而全面深入。資本主義在功利主義哲學的統攝下導致的工具理性(Zweckrationalitaet)的泛濫致使人類社會出現了各種各樣的病癥。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生產方式下創造的財富并沒有像預想的那樣為人類帶來美好的生活,相反,物質技術主義、奢靡主義、自我主義的泛濫卻將人類在某種程度拖入了現代性假設的深淵。薩琳娜·斯普瑞特奈克認為,談及現代社會的困境,人們往往把問題歸之于物質主義、技術主義的泛濫和人文理想的缺失……但這一切都僅僅是現代性的表面現象。她認為,我們這個時代的深層結構其實是現代性。何為現代性問題?孫正聿教授的論述頗具啟示性意義:“從人與自然關系來看,我們所面臨的最嚴峻的現代性問題是可持續發展的問題;從人與社會的關系來看,我們所面臨的最嚴峻的問題是由資本邏輯所導致的人對物的依賴關系的異化問題,從人與自我的關系來看,我們所面臨的最嚴峻的現代性問題是‘恥言理想、躲避崇高’的虛無主義的文化危機問題?!盵4]正是因為這樣,有機馬克思主義不同于環境倫理學的道德說教和生態馬克思主義的資本邏輯批判,它認為生態危機的最根本原因是現代性所造成的,否則無法解釋“為什么中國等一些社會主義國家的生態危機竟絲毫不遜色于資本主義國家生態危機”的社會現實[5]。

不得不承認,這種不流于表面形式的批判是深刻的,但是有機馬克思主義者沒有進一步追問,現代性危機是如何產生的?在這里,我們認為,二戰以來的經濟全球化的實質其實就是一場全球市場化的過程,正如我們下面將會提到的那樣,資本主義市場自身只會進行效率性選擇,而不會進行道德性選擇或者說是正義性選擇,因此市場在催生出生產力的同時也催生出了人類文明進程中的現代性問題。無論是資本主義國家還是社會主義國家,人在現代化過程中的市場化的存在方式才是各種危機產生的根源。因此,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我們需要一種替代的建構性方案,既不要反對市場,也不應崇拜市場,應當去探尋一種“亦此亦彼”(both/and)的解決方案,以有機思維指導人類的生產過程和生活過程,堅持生產發展和生態保護的有機統一,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二)資本主義的奠基理論所埋下的危機伏筆

西方文明濫觴之時,哲學家們就認為國家和政府的存在就是為了使人類脫離原始自然社會的野蠻狀態,它的職責就是幫助公民生活的更好。在這一層面,東西方文明在當時似乎就已經形成共識,那就是統治者應當為了共同體的利益而統治。到了啟蒙時代,人們追求自由、權利的意識逐漸開始覺醒,政治哲學家樂此不彼地討論著政府的職責及公民的權利。托馬斯·霍布斯在其著作《利維坦》中提出的“人性本惡”的消極觀點深深地影響了當時的政治思想。他認為,在人性本惡的前提下,我們不得不無條件地接受統治者的統治以擺脫“所有人反對所有人的戰爭狀態”,而不論其所采取的是何種統治手段。

受霍布斯的影響,洛克將前者所說的“戰爭狀態”定義為“自然狀態”,在自然狀態下,社會缺乏一個中立的“裁判者”,人類種群之間和種群內部將陷入永無止境的戰爭。因此,國家存在的第一要義被認為是因為公民需要一種社會契約,為了擺脫野蠻的自然狀態,公民必須讓渡一部分權力給統治者,而統治者則要根據公民權利的需要對其加以保護,這種保護包括對生命、財產和自由等權利的保護。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受二者的影響,在資本主義政治哲學的傳統中,人們對政府的定義往往是消極的[2],它所充當的只是一個公民利益的保護者的角色,除此之外,人們可以隨心所欲的追逐財富,而不管這種方式是否合理、是否公平。因此,政府管得越少,就越符合受保護公民的逐利本性。

到了資本主義哲學家那里,政治哲學開始以另一種嶄新理論出現在世人面前。亞當·斯密《國富論》的完成標志著資本主義奠基理論的誕生,根據他的分析,隨著社會的不斷發展,人類會產生分工,分工越精細,工人的效率就越高,產生分工的同時會促進商品交換方式的產生。這樣,作為最方便的交換工具的資本(貨幣)被發明出來了[6]。斯密的資本主義理論中最基本的假設就是社會中的每個個體都會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在實現個體利益最大化的同時,還會促進整個社會利益的最大化——雖然個體在追求自身利益時并沒有考慮到這一點。后來的資本主義政府在這種思想的指導下認為,與政府本身制定的沒有經過實踐檢驗的政策相比,市場反而能夠展現出更大的智慧。這種經濟哲學所催生出的“自由放任”(laissez-faire)學說直接導致了人類追求人權的“自由”與資本家盡可能積累財富“自由”的概念混淆,混淆的結果是促使了工具理性(Zweckrationalitaet)和價值理性(Wertrationalitaet)的分離,進而導致對民主概念的片面化理解。而在艾爾弗雷德·諾思·懷特??磥?“民主的使命有兩個,個人的自由只是一方面……民主的任務是既能緩解消除民眾遭受的苦痛又能保證個人的自由”[7]。直到后來,在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人們還是秉持著這種觀點:無論在區域層面還是國際層面,自由市場的原則會促使國家實現自己的利益最大化,而國家利益最大化的同時也就自然會促進公民利益的最大化,因此,社會也就實現了和諧。

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資本主義學說關注的核心問題是如何獲得財富。歷史已經證明了斯密所認為的自由市場自身所內含的穩定性與道德性這一觀點的天真和虛假,社會達爾文主義的出現更是將這一理論負面作用最大化地展現出來,資本主義的一系列理論并沒有給社會帶來正義,“所有人在經濟上都是自私的,所有人都會贏”的資本主義假設根本上就是一個虛偽的信條。用一句話總結來說,就是資本主義在哲學上犯了“誤置具體的謬誤”,所謂“誤置具體的謬誤”,就是“誤把抽象當具體”[8],把抽象理論假定為現實過程。

二戰以來,多數西方人認為,每個國家要么是資本主義(自由市場),要么是社會主義(宏觀計劃);要么是古典自由主義,要么是馬克思主義。有機馬克思主義則認為,它們能夠融合來自這兩個經濟體系的不同要素,認為這種“亦此亦彼”(both/and)的中間道路比“非此即彼”的二選一方案更合適世界未來的發展。

二、 有機馬克思主義的理論基礎——“三大思想”的有機融合

(一)有機馬克思主義與有機系統科學

稍微具有一點哲學常識的人都知道,科學與哲學的關系是密不可分的,重大哲學理論的提出和哲學觀念的變革都需要科學的進一步向前發展。有機馬克思主義與以往重大哲學理論的出場類似,它的提出同樣也依賴著有機系統科學的發展。與生態馬克思主義和結構性后現代主義對馬克思主義的理解不同,有機馬克思主義者主張從有機思維的視野來探討和發展馬克思主義。

“當一種知識體系形成于各部分之間以及部分與周圍環境之間相互依存、相互聯系的系統中時,我們就說它是有機的?!盵2]傳統哲學受形而上學這種非此即彼思維方式的統攝,致使其對人與自然的二元關系只能是在機械的、單一的層面進行理解,而馬克思主義在實現了實踐觀的革命性變革之后,為我們正確理解人與自然的二元關系提供了存在性的中介[9]。有機馬克思主義者在馬克思自然觀的基礎上進一步指出,我們要把自然生物當作有機體,超越傳統機械論的統攝的同時,在系統思維的指導下理解有機體與周圍事物之間的聯系,以“有機方式”來處理人與自然的二元關系,從而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當我們把這種有機思維的處理方式運用到經濟、政治、國際問題的解決時,一種“厚道的”馬克思主義——有機馬克思主義就出現了。正如學者王治河所說,這種厚道既是出于對自然客體的厚道,同時也是出于對人類主體之間的厚道。

(二)有機馬克思主義與過程哲學和中國思想

如果說有機馬克思主義在科學上借鑒的是有機系統科學,那么它在哲學上借鑒的就是過程思想和中國傳統智慧,它得以產生的現實原因就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的現實實踐?!爸袊鸟R克思主義擁有很大的影響力,過程思維擁有深刻的洞見,再加上中國優秀的傳統文化,這三者的聯合將是一支改變這個世界的重要力量?!盵10]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多數現代西方哲學受傳統哲學的影響還是以一種非此即彼的邏輯思維方式出現,而“過程哲學則實現了由機械論的思維方式向后現代有機聯系的思維邏輯的轉變”[11],從而得以成為這一思想的理論基礎之一。在阿爾弗雷德·諾思·懷特??磥?,過程哲學的核心思想由三部分構成:一是事物之間的聯系性,人與人、人與自然、自然事物之間都是一個相互聯系的統一整體,從原則上說,不存在機械的、單一的、孤立的事物及現象;二是強調事物的發展性,人類主體與自然客體都是一種過程性的存在,這種存在只是此在,而不是定在,世界上不存在靜止不動的事物,任何事物都是以某種不斷變化的過程而展現在世人面前;三是強調事物發展的整體性,以大局觀的整體論視角來判斷事物的發展,強調整體意識,而非個別主義。這三種原則在有機馬克思主義那里則體現為“互在”“共在”的“關系實在論”、事物間“非確定性的影響”、個體“美學價值”及社會“公私平衡”這四大原則。

同樣,有機馬克思主義與中國傳統智慧和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也有著深度的契合性。如中國傳統文化代表《易經》中的動靜結合的辯證思想和聯系意識、儒家的社會共同體責任意識和家國情懷的大局觀意識、主體之間的理想的交往方式、道家的動在流變思想和主張回歸自然的樸素生態思想、佛教傳統的“華嚴宗”思想和禪悟境界,以及中國傳統醫學的“天人合一”的整體性和聯系性的治療理念。這一系列思想都與有機馬克思主義和過程哲學有著相通之處和相融之勢,以至于“一些西方學者認為懷特海哲學是一種滲透了中國思維方式的西方思想,一種融入了諸多科學原理的混合性理論”[2]。我們知道,生態馬克思主義側重從批判資本邏輯入手來解釋生態危機,僅僅停留在理論形態;環境倫理學則陷入的是非此即彼的抽象倫理爭論和道德說教,總是跳不出要么是人類中心主義要么是自然中心主義的這種單線思維;而有機馬克思主義確實是超越了二者,它強調的是事物發展的過程性、萬物一體的靈動性,人類本身就是一種自然展現。更難能可貴的是,有機馬克思主義多次強調實踐,并且不止一次引用了馬克思的這句話:“哲學家們只是以不同的方式解釋世界,而問題在于改變世界”[12]。這種理論品質正是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所提倡的。

與抽象的生態哲學理論不同,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真正作為一種新的生態實踐出現在有機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視野。為什么有機馬克思主義如此推崇中國的馬克思主義?這其中有四個要點:(1)非此即彼的“中間道路”。其實,“中間道路”的提法我們并不認同,但是我們大致了解有機馬克思主義者的意思,那就是我們選擇了“計劃+市場”的雙軌經濟體制。我們不知道有機馬克思主義是否了解類似的論述,姓“社”還是姓“資”看的并不是市場經濟,資本主義可以有計劃,社會主義也可以有市場,通過三十多年的經濟體制改革,我們成功實現了由計劃經濟向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轉變,這種轉變并不是“道路”性質的改旗易幟,而是經濟體制、發展方式、發展理念的轉變。(2)中國正在進行的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在國際社會,作為最大的發展中國家,中國積極以大國姿態來引領世界生態治理和全球發展規劃;在國內,中國政府同樣堅持制定綠色發展規劃,并將其落實到政策實處。因此,有機馬克思主義者在處處碰壁的地方將這一理論帶到了中國,在其理論得到現實慰藉的同時亦得出了“新的文明形態將出現在中國”的結論。(3)中國馬克思主義與有機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質相同。中國馬克思主義在國內強調底層人民、勞動人民,主張建立一個人人平等的社會,在國際上堅持伸張正義及秉持互利共贏的外交戰略。有機馬克思主義主張的共同體思想也同樣強調這些。(4)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思維方式。任何理論的優勢最終都要歸結到思維方式中去,中國馬克思主義以博大的包容性融合了中國傳統思想、馬克思主義及西方文明的正確思想,其中蘊藏的歷史眼光、辯證思維、整體意識等都體現出了這種思維的優勢。

三、 有機馬克思主義理論旨趣——“第三條道路”崇拜

有機馬克思主義理論通篇貫穿著“亦此亦彼”的中間道路崇拜,而非“非此即彼”的純粹的資本主義和社會主義,有機馬克思主義者稱這種中間道路為“第三條道路”。它具體表現為以下三個方面。

一是主張混合制。顯然,混合制的理論主張是針對于經濟體制而設立的,這一理論認為,純粹的社會主義計劃經濟是低效率的代名詞,這種計劃主導的經濟模式不僅不會使公民受益,反而會滋生腐敗。而純粹的資本主義的市場崇拜導致的則是公平的缺失,市場帶來的只是一個弱肉強食的世界,并會產生與之相關的現代性問題,因此它主張的是一種混合的社會經濟模型。

二是強調要超越“公私二分法”。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私有”和“公有”的矛盾對立始終是各國政治理論爭論的焦點,但是這種學理上的爭論無助于對問題提出切實的解決方案。他們主張在“公—私”之間尋求一個平衡基點,在這兩部分之間培育出類似于共同體的價值理念,使之對全球形勢有一個系統有機的認識,進而鍛造出一個健康的私人領域,實現私人利益和社會利益的優勢互補。

三是強調超越“價值中立”的教育。只有通過教育才能徹底改變公民對“公私二分法”的認識,“有機馬克思主義呼吁這樣一種教育體系——教育的功能在于教給學生與所有生命共生共榮及公正分配資源和機會的知識和價值觀”[2],以培養出全球公民普遍認同的共同價值觀。并且認為資本主義號稱價值中立的教育方式實質是為資本主義體制培養人才的教育,民族主義、自由市場的觀念深深地植入了大學教育,所以必須要超越這種“價值中立”的教育。

四、 有機馬克思主義生態觀的理論與實踐缺陷

從上面的分析我們不難得出結論,有機馬克思主義在邏輯批判的起點上是深刻的,其中所秉持的始終主張的生態實踐觀點亦是徹底的,但是在其對馬克思主義的批判上、對生態文明的理解上卻存在著根本性的理論缺陷。更嚴重的是,在實踐層面上,有機馬克思主義具有濃厚的后現代烏托邦主義的生態理想主義色彩,它自始至終只是一種探索性理論,充滿著非理性的色彩,而非一種具備現實可行性的生態理論。

(一)有機馬克思主義是否超越了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

有機馬克思主義號稱自身是一種超越了馬克思的馬克思主義的后現代過程馬克思主義,但是事實是否真的如此,還需我們進一步考量。

首先,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馬克思在歷史唯物主義理論的統攝下所堅持的是一種線性史觀和歷史決定論,這種思想本質上與有機思維和生態思想相違背。馬克思是否堅持歷史規律論?對此我們的回答是肯定的,唯物史觀是馬克思的兩大發現之一,正是因為唯物史觀的出現,才為我們解開了人類歷史發展的奧秘。但是我們應該認識到,決不能把歷史規律論與社會決定論的線性史觀相等同,“對社會決定論的荒謬指證決不能走向對社會規律論的解構”[13]。因為,堅持社會決定論導致我們可能會走向單線的歷史邏輯,但是堅持歷史發展的非決定論和開放性確實也推不出歷史發展呈無規律可循的狀態。馬克思強調歷史發展的規律性,同時也強調特殊性和可能性;強調經濟基礎的決定作用,亦強調上層建筑思想文化的反作用,這些思想在馬克思經典文本里有大量呈現,限于篇幅則不做列舉。因此,這種批判是站不住腳的。就連有機馬克思主義者自身在分析經濟基礎和上層建筑的辯證關系時也承認了馬克思確實強調了思想文化的反作用,因此我們不難發現,有機馬克思主義者不僅對馬克思唯物史觀理論的本意產生了誤解,就連其理論批判過程和理論批判結論也是自相矛盾的。

其次,有機馬克思主義認為馬克思的理論是一種現代性理論。我們認為這是不折不扣的誤解,因為馬克思一生始終都在致力于對現代性所導致的異化現象的批判及揚棄的研究。對于現代性的分析在前文已經提到,當我們研讀經典文本時會發現馬克思在《資本論》中以大量篇幅批判了自由市場下資本邏輯導致的價值邏輯倒置的問題,人們生產的目的只是為了交換價值,而不是使用價值,私有制條件下以人對物的依賴性為基礎的相對獨立性的存在方式導致資本主義國家不僅出現了社會危機,而且出現了人與自然物質變換斷裂的生態危機。要知道,現代主義[注]卜祥記教授等認為,現代主義是一個多義性概念:在社會政治層面,現代性意味著個人主義、國家主義國家觀;在經濟層面,現代性意味著技術與經濟的發展,追求物質生產的最大化;在哲學層面,現代性意味著理性主義、機械唯物主義、二元論等。是一種多義性概念[14],有機馬克思主義者在這里犯了以偏概全、局部和整體混淆的錯誤。

最后,有機馬克思主義把馬克思的歷史唯物主義理論與生態思維對立起來,這“與西方綠色思想對歷史唯物主義的詰難具有同一性”[14]。顯然,這種看法也是不成立的。對歷史唯物主義的生態維度的考量,筆者于2018年在《理論導刊》第三期發表的《消解與超越——從歷史唯物主義看環境倫理學的兩種范式》一文中進行了大量的文本闡釋。我們認為,以馬克思主義哲學為代表的現代哲學在實現“中介革命”的基礎上,以歷史唯物主義的解釋方式科學闡明了人類社會與自然的辯證關系。在反對環境破壞上,馬克思主義與西方生態思潮有著相同的理論旨趣,馬克思從歷史唯物主義出發,在實踐的基礎上科學闡釋了人與自然究竟以何種關系存在,進而回答了環境問題的根本原因是資本主義私有制條件下生產關系的矛盾運動。所以,這種批判也是站不住腳的,可以這樣說,有機馬克思主義理論僅僅是繼承了馬克思的社會理想,而并沒有搞清楚馬克思生態思想的實質性內容。

(二)有機馬克思主義對生態文明的理解

中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始終是有機馬克思主義關注的焦點,與純粹致力于馬克思主義抽象的理論爭論不同,有機馬克思主義始終堅持把理論轉化為現實的研究原則,人類文明新形態——生態文明是這一理論的理論旨歸。它主張歷史不是一個線性發展的過程,而是一個不斷開放發展的結果,工業文明的完成與否并不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必要條件,因而積極主張跨越工業文明的“卡夫丁峽谷”并提出大量的后現代視角的建設性方案,從而迅速進入生態文明新形態。但是,在生態文明的實質內涵和生態文明的建設途徑上,號稱后現代建構性的有機馬克思主義尚需進一步反思。有機馬克思主義把生態文明經常理解為本土化的工程和小規模的區域經濟自治,這一理論把中國的農莊經濟當做是未來生態文明的樣板,主張自給自足的本土化、生態化的經濟模式;并且在“第三條道路”中提出了“共同體”概念,認為“人類歷史上最有機的社會經濟系統是小型農業社區共同體”[2]。這種共同體思想與馬克思所堅持的共同體思想相距甚遠,馬克思所強調的是以世界性交往為目標的人類共同體,其理論旨歸是全體人類的解放,而不是這種小規模的僅僅局限于生態維度的經濟自治社會。在某種程度上,有機馬克思主義并不是馬克思主義,它是“反”馬克思主義的。不難發現,有機馬克思主義理論視域下的生態文明主張及策略在某種程度上是反文明的,技術的發展和生產方式的進步并沒有出現在其理論考量范圍之內。在這里,有機馬克思主義犯了單純的生態主義的錯誤,他們“將農業文明和鄉村文明看做生態文明的典范,企圖用生態文明取代工業文明”[15]。我們認為,生態文明是工業文明的升級版,二者不是所謂的替代關系,而是包含關系。在一個生態文明的社會是包含著工業文明的,或者說工業文明發展到一定程度時必然要求其進入生態文明,生態文明是生態化的工業文明,它是繼工業文明后的又一種文明。二者是現代文明的不同階段,或者說不同形式,只是工業文明在經過幾百年發展中帶來的問題迫使我們做出改變,歷史規律和現實問題的合力都在倒逼我們走一條有利于生態保護的文明發展道路。

(三)有機馬克思主義核心原則實踐的可行性

有機馬克思主義與生態馬克思主義和環境倫理學這種停留在抽象爭論的生態哲學不同,和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一樣,它關注的更多的是實踐性問題。但是,有機馬克思主義這一理論是否具有實踐的可能性,我們的回答是否定的,正如前面我們所概括的,它本質上是一種類似于烏托邦主義的后現代的生態理想主義。

從國際層面看,生態危機是全球性的,任何人、任何國家都不能獨善其身。中國自21世紀以來,在全球生態治理上已經做出了巨大犧牲和貢獻,但是,僅僅憑一國之力和部分區域治理永遠無法實現對人類的拯救,缺乏國際共識的世界同樣也無法實現共同發展。有機馬克思主義在政策指南層面上主張“國家利益不再是政府決策的唯一參考指標……資源必須在國家之間平均分配……”[2]試想,在當今以地緣政治斗爭為表征的大國博弈,其核心目標不就是博取國家利益的最大化嗎?只有一種情況下,這種政策指南具有現實性意義,那就是到了共產主義階段,國家和階級都已經消失的時候。另外,在經濟全球化的大背景下,任何國家關起門來搞發展都是自尋死路,如果中國按照有機馬克思主義的核心原則依然堅持自給自足的農耕經濟,放棄發展農業現代化的話,那么在西方農業的現代化生產方式的擠壓過程中,我們面臨的不僅僅是農業發展困境和農產品國際競爭力的問題,更嚴重的將是民族的生存危機問題。

從國內層面看,有機馬克思主義理論實踐的可能性也同樣令人擔憂。毋庸置疑,過去我們所堅持的生產力標準的粗放型發展方式是“無機的”模式,但是自科學發展觀提出以來,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一直致力于發展理念的轉變,直至習近平提出的“五大發展理念”“兩山論”及“生命共同體”等思想,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生態思想開始以一種成熟的理論展現在世界面前。更難能可貴的是,中國經濟由過去設定的“保8”發展主動降到了“保6”發展,成功實現了經濟軟著陸。但是,如果按照有機馬克思主義的看法,放棄GDP指標體系和生產力標準的神話,嚴格管制市場,管控資本,那么中國很可能就會因為資本外流、人民失業、經濟疲軟等造成的社會動蕩而分崩離析,因此我們也不難理解為什么有機馬克思主義一直將自己歸為一種激進派的生態主義。此外,為了縮小貧富差距,有機馬克思主義提出了實行農莊經濟,反對工業化,消滅商業銀行等一系列早已被歷史和實踐證偽的方案。在這種層面看,有機馬克思主義的理論旨趣未免過于理想化,它的理論愿景與世界各國的發展現實是相距甚遠的。

五、總結

不可否認的是,有機馬克思主義提供的指導性原則從一個側面給我國正在進行的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一個與傳統視角不同的后現代建構性(constructive)方案,但在筆者看來,它的核心內涵實際上并未超越傳統的生態馬克思主義和馬克思主義。在對中國馬克思主義和中國現實的理解過程中,有機馬克思主義也存在著大量經驗式的誤解。因此,在論及這一理論的啟示性時,我們還需對這一理論進行更為辯證的討論。有機馬克思主義者只是以一種新的理論視角和理論話語為我們提供了一套后現代式的有機建構性方案,這一方案所包含的部分內容實際上在中國已經實施,有些是否具有可行性尚需進一步討論。在我們看來,有機馬克思主義最大的理論貢獻就是這一理論不局限于歷史的線性發展,而是始終堅持“并不是非要完成了工業文明才能進入生態文明”這一主張,工業文明的終點并不是生態文明的起點,二者是可以有機共存的。在中國化馬克思主義理論的指導下,中國積極探索出了一條工業文明與生態文明并舉的發展道路。我們認為,工業文明應該是生態化的工業文明,生態文明也應該達到高度的工業化,二者不是誰取代誰的問題,而是現代化進程中文明形態相互補充、優勢互補的關系。

在全球生態文明的建設中,中國可以扮演領導者和方向旗幟的角色,這種角色成功扮演的根本原因是基于中國傳統文化的內生動力、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指導思想中馬克思主義的人文關懷,以及引領世界發展的大國責任,而非是他們所說的道德和精神領袖的“綁架”??陀^的說,過程思想與中國傳統文化及馬克思主義之間有機結合后形成的生態思想——有機馬克思主義的出場在某種意義上確實可以稱作一種與時俱進的馬克思主義,它將自己定義為一種以有機過程思維為基礎的后現代馬克思主義,強調的是事物發展的過程性,而不是暫時性;思維過程的整體性,而不是碎片性;社會運行發展的有機性,而不是機械性;文化間相互融合的多元性,而不是單一性。拋去解決問題的主張對錯與否來看,至少它是直面問題的。因而這一思想為我國正在進行的生態文明建設的實踐和生態文明理論的構建提供了很多建設性啟發的同時,也為世界范圍的生態問題治理提供了理論層面的探索。

猜你喜歡
現代性資本主義有機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有機旱作,倚“特”而立 向“高”而行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復雜現代性與中國發展之道
純凈天然有機 為您獻上一杯道地藥茶
淺空間的現代性
九十九分就是不及格——有機農業,“機”在何處?
也談現當代詩詞的“入史”及所謂“現代性”的問題
也談現當代詩詞“入史” 及所謂“現代性”問題
有機心不如無機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