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潛水河濕地公園香樟潰瘍病調查及防治對策

2019-01-14 02:43宋結根
吉林農業 2019年24期
關鍵詞:潰瘍病香樟調查

摘要:本文對安徽省潛山市潛水河濕地公園香樟潰瘍病開展了調查,分析了調查區香樟潰瘍病發病原因,總結潛水河濕地公園濱河綠道香樟潰瘍病發病原因是由于野蠻施工和后期人為傷害造成香樟樹體創傷,導致病菌入侵發病,再加上部分路段土壤瘠薄,樹體恢復困難。最后提出了加強管理、文明施工、適時施肥、科學進行防治等措施,以遏制病情,促進樹勢恢復。

關鍵詞:潛水河;香樟;潰瘍病;調查;防治

中圖分類號: S76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 ?A ? ? ? ? ? ? ? ? ? ?DOI編號: ? 10.14025/j.cnki.jlny.2019.24.076

1 我國香樟潰瘍病研究概述

香樟潰瘍病又叫樟樹潰瘍病、香樟爛皮病、香樟腐皮病、香樟干腐病,是危害香樟(Cinnamomum czmphora (Linn) Presl)枝干的病害,造成枝干或整株枯死。在中國知網(http://www.cnki.net/)、萬方數據(http://new.wanfangdata.com.cn/)和維普網(http://www.cqvip.com/)上對香樟潰瘍病研究文獻進行檢索,檢索結果表明,國內最早系統地開展香樟潰瘍病研究的是原湖南林業高等??茖W校鄧先瓊、郭立中(1994年),他們對湖南省香樟潰瘍病進行了調查研究,發現湖南省發病嚴重的地區的香樟潰瘍病發病率大于90%,香樟死亡率80%以上。通過研究證實,香樟潰瘍病病原為囊孢殼菌(Physalospora sp.)。無性世代為大莖點霉菌(Macrophoma sp.)。該病菌屬中溫高濕型病害,主要從傷口和衰弱組織侵入,以菌絲和子囊孢子在病組織和病殘體上越冬,子囊孢子萌發需低溫刺激。3~5月為子囊孢子成熟期;5月為子囊孢子釋放盛期;5~6月為病害盛發期,發病癥狀可以分為潰瘍型、枝枯型、黑桿型和花斑型4種類型。2004年~2005年,湖南環境生物學院湖南環境生物學院鄧先瓊、郭立中、林仲桂再次對香樟潰瘍病病原菌進行了鑒定,確定該病菌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ia dothidea Ces et de Not.),無性態為七葉樹殼梭孢(Fusicoccum aesculin Corda),并提出了在防治措施上應以營林措施為主,適地適樹,選用無病苗造林,減少創傷,發病初期進行化學防治。

2 調查區概況

調查區為安徽省潛山市潛水河北岸西河大橋-野寨段。潛山市位于大別山東南麓,位于東經116°14′~116°46′與北緯30°27′~31°04′之間,屬于北亞熱帶-中亞熱帶過渡區段,年均氣溫16.3℃,年平降水1336.7mm。

潛水河源于多枝尖、黃梅尖山麓,流域面積1326.1km2,干流全長116km,袁家渡以下潛山市境內長度56.7km。流域平均寬度11.5km,河道彎曲度1.44,平均坡降19.2%,是長江的二級支流。

潛水河濕地公園以潛水河干流為主體,總面積為1450.06hm2,其中,濕地面積1044.14hm2,濕地率為72.01%。近年來,潛水河北岸西河大橋-野寨段濱河綠道栽植了香樟行道樹,這些行道樹香樟潰瘍病發病較為嚴重。

3 調查方法設計

由西河大橋向野寨方向進行踏查,以了解香樟潰瘍病發病整體概況。然后,由野寨向西河大橋方向,進行詳細調查,并對典型發病植株和整體概貌進行拍照。調查軌跡如圖1所示,香樟潰瘍病發病情況分段如圖2所示。

4 調查結果

4.1調查區發生現狀

調查路段總長6550m,該路段兩旁均栽植單行香樟作為行道樹。該路段不同分段發病情況大不相同,調查結果如表1所示。

4.1.1 A段 位于西河大橋至鐵路橋(30°37'48.4"N 116°33'42.4"E~30°38'19.6"N 116°32'50.3"E),這一段栽植時間稍早,土壤條件較好,發病后恢復較快,大部分樹干潰瘍傷口接近愈合,目前長勢良好。

4.1.2 B段 鐵路橋至六公堤攔河堰(30°38'19.6"N 116°32'50.3"E~30°39'02.0"N 116°31'49.5"E),這一段土壤條件差于A段,發病后恢復速度慢于A段,所有樹干的潰瘍傷口已經出現愈傷組織,并已經萌發大量新枝,有望恢復健康。

4.1.3 C段 六公堤攔河堰至垃圾站入口(30°39'02.0"N 116°31'49.5"E~30°39'34.5"N 116°30'37.0"E),這一段土壤條件很差,栽植時間較晚,所有樹干潰瘍傷口還沒有發現愈傷組織,大部分已經萌發少量新枝,但嚴重生長不良。

4.1.4 D段 垃圾站入口至野寨(30°39'34.5"N 116°30'37.0"E~30°39'39.6"N 116°30'18.6"E),這一段栽植時間與C段相同,但土壤條件好于C段,大部分已經恢復樹勢,開始萌發新枝,大部分樹干潰瘍傷口開始形成愈傷組織。

4.2調查區發病癥狀

調查區香樟潰瘍病均為潰瘍型,病斑很大,大部分超過樹高一半以上,約1/3的香樟病斑縱貫全樹,嚴重影響樹勢,嚴重路段有部分香樟植株死亡。

4.3調查區發病原因分析

經現場調查和走訪調查,筆者認為,調查區香樟潰瘍病形成原因如下:

4.3.1 野蠻施工 首先是在苗木包裝上,調查區栽植時調入的所有香樟大苗,全部為鐵釘將竹條釘在樹干上,竹條與樹干之間用少量草繩捆扎,造成香樟大苗樹干大面積損傷,使得病菌侵染感病。其次是裝卸、栽植時操作粗暴,使得香樟大苗樹干傷口擴大。

4.3.2 土壤瘠薄 C段與D段栽植時間相同,由于C段為新修建的沙壩,土壤為河沙,土壤瘠薄,發病后樹勢恢復困難,目前多數處在瀕死狀態。D段土壤條件優于C段,栽植之后盡管也普遍嚴重發病,但在逐漸恢復,并已形成愈傷組織,萌發新枝。

4.3.3 后期人為傷害 栽植之后,在濱河綠道管理時,使用除草劑,以及在栽植株邊焚燒雜草和垃圾,造成二次傷害,影響香樟恢復健康。

4.4 潛山市其他區域發病情況

通過踏查,潛山市其他區域只有極少數香樟偶爾發病,而且對樹勢影響很小,沒有造成植株死亡的現象發生。

5 防治建議

按照技術要求進行苗木包裝、裝卸、栽植,文明施工,最大限度減少施工對香樟苗木的損害。

栽植之后,加強管理,防止人為因素對栽植的香樟造成二次傷害。

適時適當施肥,在香樟生長季節,干旱時及時澆水,以保證香樟生長對水分的要求,促進香樟樹勢恢復。

對C段瀕死樹使用1.8%辛菌胺醋酸鹽水劑50~100倍液,或者50%甲基硫菌靈可濕性粉劑600倍液、50%喹啉銅可濕性粉劑1000~2000倍液等殺真菌劑涂刷傷口,防止病害加重。

對瀕死樹適當施用施它活、樹動力等大樹營養液,促進樹勢恢復。

參考文獻

[1]郭立中,鄧先瓊,韋石泉.樟樹潰湯病的研究(一)[J].湖南林業科技,1994(02):3.

[2]郭立中,鄧先瓊. 樟樹潰瘍病研究Ⅲ[J].湖南農學院學報,1995(02):5.

[3]鄧先瓊,郭立中.樟樹潰瘍病研究Ⅳ[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1998(04):5.

[4]鄧先瓊,郭立中,林仲桂.樟樹潰瘍病綜合防治研究[J].湖南林業科技,2004(04):28-30.

[5]鄧先瓊,郭立中.樟樹潰瘍病病原菌再鑒定[J].湖南林業科技,2005(01):39-40.

[6]翟立峰,張美鑫,趙行,鄧佳成.重慶樟樹潰瘍病病原菌的鑒定及序列分析[J].林業科學研究,2019(03):18-25.

[7]趙桂華.耬斗大莖點霉菌引起的樟樹潰瘍病病原菌特性研究[J].西部林業科學,2009(02):1-5.

[8]韋國敏,秦健.7種殺菌劑對樟樹潰瘍病菌的室內抑菌效果[J].廣西植保,2017(04):39-41.

[9]陸藍翔,江明明,王焱,張岳峰,張洪良,葉建仁.兩株樟樹促生抗病內生細菌的分離、篩選及鑒定[J].南京林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8(06):128-136.

[10]張國慶.潛水河香樟潰瘍病調查[EB/OL].(2019年8月28日)[2019年8月3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 mod=attachment&id=422545.

[11]張國慶.生態論:復雜系統研究[EB/OL].(2013年3月27日)[2019年8月3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 mod=attachment&id=411931.

[12]張國慶.生物災害學[EB/OL].(2012年4月10日) [2019年8月3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21810.

[13]張國慶.災害學概論[EB/OL]. (2012年4月10日) [2019年8月3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18034.

[14]張國慶.林業生物災害防治[EB/OL]. (2009年3月11日) [2019年8月3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18292.

[15]張國慶.有害生物主要防治技術[EB/OL]. (2012年5月17日) [2019年8月3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18297.

[16]張國慶.過度行政、過度應急與災害科學治理[EB/OL],(2019年8月23日)[2019年8月3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 mod=attachment&id=422505.

[17]張國慶,有害生物風險評價方法商榷[EB/OL].(2019年8月16日)[2019年8月30日],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attachment&id=422504.

[18]單體江,馮皓,艾彩霞,孫思,王軍.樟樹病害及其防治研究綜述[J].湖南林業科技,2014(04):75-77.

[19]王三寶.香樟生物學特性及主要病害防治措施[J].現代農業科技,2016(11):170.

[20]梁慧.香樟大苗移植及培育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6(02):183.

[21]沈德軍,沈壽昌.香樟大樹移植及養護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21):179.

[22]方世云.香樟的特征特性及栽培管理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4(16):162-163.

[23]韓高輝.香樟樹大苗移植成活率提高技術研究[J].現代農業科技,2012(15):123-124.

[24]沈傳益.香樟的特征特性及其大樹移植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20):239.

[25]楊應龍.香樟樹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術[J].現代農業科技,2011(12):213.

作者簡介:宋結根,大專學歷,工程師,研究方向:林業生產技術。

猜你喜歡
潰瘍病香樟調查
冬季潰瘍病高發 防治須加強
第5期香樟經濟學Seminar(西安)征文通知
香樟樹,樟樹香
葡萄轉色期干梗掉粒 多是潰瘍病
獼猴桃潰瘍病致病根源及防控對策
北方楊樹枝干潰瘍病的發生與防治
香樟的栽培與管理技術
天臺縣城區有毒觀賞植物資源調查初報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