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會計學專業課程研究導向型教學應用實踐探討

2019-01-14 02:32張清玉
教育教學論壇 2019年52期
關鍵詞:教學理念創新能力

張清玉

摘要:培養大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是大學教育的重要任務。研究導向型教學強調學生自主學習,教師只是起到引導、支持與服務的作用。通過在會計學專業《學年論文》課程教學實踐中應用研究導向型教學,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果,有益于大學生的健康成長。研究導向型教學還應關注大學生學習習慣的改變、過程性評價的客觀公正、團隊溝通的積極高效、育人環境的構建等問題。

關鍵詞:研究導向型教學;創新能力;教學理念

中圖分類號:F233?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674-9324(2019)52-0213-02

我國高等教育進入了新時代,公眾對高等教育呈現出了多樣化、個性化的需求,“互聯網+”、大數據給高等教育帶來了沖擊,除運用到信息技術、多媒體等手段外,并沒有改變傳統的以知識傳授為目的灌輸式課堂教學。會計學專業由于理論性強、內容繁雜瑣碎、專業知識更新快等特點,導致教學改革的推進進程比較緩慢。大學生缺乏學習動力、課堂積極性不高、創新能力不足等問題比較突出,如何改變傳統的教學方法,創新會計專業教育教學模式是需要解決的難題。以《學年論文》課程為例,探討研究導向型教學實踐,以期通過課程教學改革,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訓練其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其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精神,為會計專業課程教學改革提供借鑒。

一、研究導向型教學在《學年論文》中的應用實踐

(一)課程現狀

《學年論文》旨在培養本科生具備初步的科學研究能力,提高專業學術論文寫作水平,共32個學時,要求學生在學習會計、審計、財務管理等專業課程后,對感興趣的內容進行深入研究。教學中,除了規范學位論文的基本結構與框架外,還要介紹論文選題、文獻收集、寫作技巧等論文寫作知識,最終要求學生完成一篇規范的專業論文。盡管該課程屬于專業選修課,但是由于畢業論文寫作的重要性,基本上全部畢業生都進行了選修學習。以往教學主要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課程期末由學生撰寫專業論文,教師給定最終成績,但是發現結業論文的問題較多:一些論文的格式不正確,或存在殘缺;對于文獻收集標準的理解有偏差;文獻綜述評價部分缺乏針對性;整體文章缺乏前后邏輯關系等。

(二)《學年論文》課程中應用研究導向型教學的實踐

為了提升《學年論文》課程的教學效果,按照研究導向型教學理念,課程組成員對該課程教學進行了改革嘗試,再造了課程教學的實施流程,發揮了學生的主體作用,組建了學習小組,完善了評價標準,在連續兩屆畢業生課程教學中進行了改革,經過結業論文展示及畢業論文撰寫,畢業論文輔導教師和畢業生的反饋良好,達到了提升專業論文寫作能力的教學目標,也鍛煉了學生的能力,培養了創新精神。

改革后整學期(16個教學周,共32學時)分為三個教學階段:

第一階段(1—6周):采用傳統的課堂講授方式,講解專業論文格式與規范、論文選題、數據文獻收集方法、數據處理技巧、文獻綜述撰寫等基礎知識,描述課程最終工作成果的主要標準和要求(每小組集體完成一篇規范的專業論文,進行集中展示和報告)。該階段的教學目的是讓學生熟悉論文撰寫的基本常識與流程。

第二階段(7—12周):是教學改革的核心。要充分利用課堂外“非正式學習”方法,主要方式是實地調研、分組研討、專家訪談、定期匯報、互助學習等,主要培養學生發現、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溝通合作能力,批判性思維,領導能力等。

首先對學生進行分組,保證每組專業成績優秀與一般學生相結合,成員可以按論文寫作模塊進行分工,也可在論文撰寫過程中進行分工。由于課程最終只要求每個小組集體完成一篇規范的專業論文,如何選擇組內全部成員共同感興趣的話題,是論文撰寫成功、出色地完成課程目標的關鍵。選題時間為2周(第7—8周),第9周匯報選題,確定論文寫作題目。由各小組組長提名的匯報人對本組的選題過程進行描述,匯報選題背景、意義、選題的可行性及寫作計劃,最后由全班同學及任課教師對該組選題進行打分,作為該組過程性評價的一部分。

撰寫論文(10—12周):按照既定分工進行文獻收集、實地調研、數據整理、文獻綜述,每周初、末匯報實施進度與計劃完成情況,組成過程性評價。充分發揮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覺性,輔之以必要的監控,可以建立微信群,也可以在專門的課程網站實施監控,要求各小組每天上傳論文撰寫進程。通過教學改革證明:課堂只是學習的一部分,大量的學習可以在課堂以外進行;學生在課堂以外收集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資料,分析數據,進行社會調研、專家咨詢、小組討論,其學習效果完全出乎教師意料,這更堅定了應用研究導向型教學改革傳統授課的信念。

第三個階段(13—16周):論文展示與匯報。由各小組提前在會計學院網站進行海報宣傳(匯報現場人氣作為最終小組評價參考)。某一小組進行展示匯報的時間為1個學時,匯報完畢后進行現場提問,最終由學生打分,綜合教師評價評定期末成績。展示匯報的具體形式由小組自行決定,不僅限于傳統規范的PPT專業匯報,也可以采用視頻、圖片等形式。

二、研究導向型教學實踐中需要關注的問題

(一)大學生學習習慣的改變

研究導向型教學分為研究導向的“教”與“學”。順序完成教學改革,大學生改變傳統“填鴨式”教學模式下的被動學習至關重要。通過積極啟發、引導,啟迪學生思考;通過頭腦風暴式課堂討論,激勵學生參與課堂教學。同時,Ming-Zher等(2010)利用可穿戴式傳感器來監測學生整周大腦的活躍狀況,發現在傳統講授式課堂上學生的大腦最不活躍,而在做實驗、考試、自主學習、課外實踐時大腦更活躍。所以,在改革課堂教學外,還要注重發揮課堂外“非正式學習”的作用。要通過實地調研、專家訪談、資料查閱等,將專業學習拓展到課堂外。

(二)過程性評價的客觀公正

研究導向教學強調過程性評價的重要性,而如何保證評價的客觀公正尤為重要。除了增加過程性評價次數,教學中還要防止組內學困生“搭便車”,防止學生打分時主觀隨意性強或出于某種需求有意歪曲對方等行為發生。為了防止組內學困生“搭便車”,課程教師要多與學生溝通,如教研組要求課程教師及時了解學生的寫作進程,最好是見面溝通;如何防止部分學生故意歪曲評價,主要通過技術手段,設置學生評價離差指標,如果某生評價分數與全部參與者評價均值的離差大,則說明其可能存在某種程度上的主觀故意行為,會直接影響其個人評價。

(三)團隊溝通的積極高效

團隊溝通協作在研究導向教學中占有重要地位。通過小組成員分工溝通協作,實現個體知識與成員間知識的分享,有助于培養溝通能力、表達能力,鍛煉大學生的領導才能。如何保證團隊溝通協作效果,除了均勻分組、相互協作,組長還要合理選擇溝通時間,共同進行一項愉快的活動后再進行分組討論的效果較好。再者,對于專業任務不能機械分工、專業難度較大的問題,需要在小組內共同探討;否則,生硬地把各人研究結果拼湊到一起,會缺乏整體協調一致性。

(四)以學生為中心育人環境的構建

學校是以上級評估考核指標為中心,以教師教學為中心,還是真正以學生的健康成長為中心是研究導向型教學的根源所在。所以,需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管理和服務模式,營造以學生健康成長為中心的育人環境,培養大學生應有的素養和智慧,最終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各教學院系專業應結合大學生的實際情況,緊緊圍繞學生的健康成長,調研社會需求,制訂明晰的育人目標,而不是盲目地照抄、照搬一些所謂名校、名專業的培養目標。育人目標的實現需要學校全部職能部門共同為實現育人目標提供支撐與服務,以保障教育策略順利實施。

參考文獻:

[1]王艷.會計教育理念與創新能力培育——基本經管類非會計專業會計教育的視角[J].會計研究,2016,(2):89-94.

[2]張曉軍,席酉民,趙璐.研究導向型教育——以學生為中心的教學創新及案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7.

猜你喜歡
教學理念創新能力
高中數學課堂教學中創新能力的培養
創新能力培養視角下的無機化學教學研究
基于創新能力培養的高職音樂教育改革探討
新課標下如何提高初中物理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小學數學教學良好課堂氣氛的創建初探
高中數學教學中的“情景—問題”教學模式研究
通用電氣公司創新能力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