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眸與拓展:2018年中國電視劇研究現狀分析

2019-01-15 03:16金丹元張詠絮
美育學刊 2019年2期
關鍵詞:題材創作文化

金丹元,張詠絮

(1.上海大學 上海電影學院,上海200444;2.浙江工商大學 杭州商學院,浙江 杭州310000)

2018年中國電視劇的創作依然延續著高產的發展態勢,同時也逐漸從單一的以量取勝向以質立身的局面轉型。這一年正值改革開放40周年,同時又是中國電視劇誕生60周年,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大放異彩,而其他類型電視劇也不甘落后,形成百花齊放的格局。與創作的繁榮景象相對應的電視劇研究也是成果豐碩、亮點紛呈,大致可以歸納為以下幾個層面:一是內容生產維度下的電視劇內容創作的研究;二是市場與資本驅動下的電視劇產業格局的觀察;三是審美轉向下的電視劇美學觀照和文化批評;四是傳播邏輯下的傳播策略和傳播效果的思考。其中,研究視角涵蓋了宏觀、中觀和微觀的層次;研究內容涉及了電視劇的生產創作、美學價值、產業發展、傳播接受、政策法規等領域;既有理性構筑,又有實踐深度,既有針砭時弊的文化批判,又有人文關懷的注入。本文以2018在《現代傳播(中國傳媒大學學報)》《當代電視》《電視研究》《中國電視》《當代電影》《中國廣播電視學刊》《民族藝術研究》《廣西師范學院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浙江傳媒學院學報》《文匯報》《文藝報》《人民日報》《光明日報》《中國文化報》《中國藝術報》等各大重要學術期刊和報紙上發表的關于電視研究的論文以及出版的著作為主要研究對象,對具有代表性的成果進行梳理和歸納,以期勾勒出本年度電視劇研究的總體狀況和脈絡圖景,為電視劇的創作和可持續發展提供可借鑒的經驗。

一、改革開放40年與2018年的多重維度:對當下電視劇內容創作的研究

2018年對電視劇而言是一個特殊的年份,它既是改革開放40周年,又是中國電視劇誕生60周年,因此作為致敬和獻禮,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的數量明顯增多;學界宏觀回顧這幾十年的春華秋實的電視劇著作和期刊論文也應運而生,其中對于電視劇內容生產和創作層面的研究更是成為了學術熱點。本年度電視劇創作的相關研究主要呈現出以下兩個特點:

第一,宏觀層面梳理和回顧電視劇創作發展的60年經驗。由范志忠和陳旭光主編的《中國電視劇藍皮書(2018)》[1],對由國內知名影視學者和評論家投票選出2017年度中國電視劇作品中最具影響力和代表性的十部作品進行分析,書中不僅指出了中國電視劇審美創作與類型敘事的新態勢,還對反腐劇、歷史劇、都市情感劇、諜戰劇、行業劇、仙俠劇、網絡劇、主旋律劇等類型的電視劇的創作敘事做出了新的探索。楊洪濤的《觀劇(新世紀中國電視劇類型研究)》[2]同樣從學理和實踐層面對不同類型的電視劇的發展軌跡、生成語境、影像風格演變規律進行總結,談到新世紀國產劇創作的兩個維度,即類型化與反類型,指出國產劇在藝術探索、市場檢驗和觀眾訴求的合力下,形成了相對穩定又成熟的類型化創作模式,繼而又出現了解構原型、顛覆規則的類型突破,使得電視劇在創作題材、故事情節、人物塑造、視聽風格和時空情境的類型化與反類型兩個維度中同頻共振地前行發展。仲呈祥的《中國電視劇60年大系(創作卷)》[3]全景式地梳理了中國電視劇的發展歷程,以時間為線索將其劃分為五個階段,即曲折的發展(1858—1965)、沉寂與再生(1966—1978)、全面分歧(1978—1991)、成熟與繁榮(1992—2004)和變革與未來(2005—2018),把電視劇發展的階段性藝術創作特征作為主要研究對象,結合所處的社會背景、文藝思潮和文藝政策,做出考據翔實和持論公允的評述。除了以上三部本年度出版的著作外,學界的期刊論文的相關討論也相當豐富。與仲呈祥對電視劇發展時間劃分稍有不同的是,歐陽宏生和黃曉波將其劃分為四個發展階段,即初創與曲折(1958—1975年):意識形態話語占主導地位;復蘇與發展(1976—1989年):高揚人文關懷旗幟的精英式探索;豐富與成熟(1990—2004年):脫離單純精神建構的大眾化轉向;多元與蛻變(2005年—2018年):繁榮邊際上演的融合奇觀。在美學分析和歷史分析辯證統一的視角下進行歸類,回眸中國電視劇發展概貌,并對不同時期的電視劇文化生態進行歸納。[4]胡智鋒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影視藝術發展縱覽》則將研究目光聚焦到十八大以來的影視藝術,在作者看來這一時段是中國影視史上發展最快、收獲最多的一個時期,體現了整個國家的文化藝術發展需求,全文從影視藝術的新環境與新景觀、新法規與新舉措、新題材與新收獲三個角度進行了梳理?!陡母镩_放40年中國電視劇創作的根本經驗》[5]一文則總結中國電視劇實現跨越式發展的主要成就和根本經驗都在于現實主義創作,分析了現實主義在新語境下的新發展和新走向。

以上著作和文章都是縱向梳理了某一時期的電視劇發展并對其內容生產和藝術特征進行了高度概括。還有一些文章的研究視角則對準了整個年度的電視劇宏觀發展,如梁振華的《承續歷史·映照現實·根植傳統——試論中國電視劇創作的三重文化維度》[6]解析中國電視劇創作的三重文化維度,其中還對文化自覺、文化自信、文化自強等予以討論。胡智鋒的《2017年中國電視內容生產盤點》[7]指出了2017年我國電視劇盡管收視有所下滑,但也不乏優質作品涌現,表現為現實題材電視劇更加接地氣、制作體現出精品化追求和海外拓展方面可圈可點等?!秳≌f中國 故事紛呈——2017年中國電視劇創作備忘》[8]和《從架空世界回歸生活現實——對2017年熱播電視劇的動向分析》[9]都對2017年出現的主旋律電視劇、現實題材電視劇、歷史與古裝電視劇和網絡劇進行了綜合盤點,概括了其藝術特征,指出了“講好中國故事”的時代要求。的確,當前的國產劇創作雖然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但也同樣面臨著諸多的挑戰,要實現創作的良性發展,劇作始終要秉持“內容為王”的創作原則,以“工匠精神”打造優質作品,實現藝術性和商業性的雙贏。

第二,中觀層面是分析媒介融合背景對電視劇創作的影響。隨著媒介技術的發展,電視劇的生產、制作、接受和傳播都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電視劇進入了“全媒體時代”?!叭襟w”是在傳統和新興媒體表現手段基礎之上進行不同媒介形態之間的融合,進而產生質變后形成的一種新的傳播形態。[10]很多學者都敏銳地關注到了這一變化,《全媒體環境下電視劇的創作轉向與內容迭代》和《電視劇在全媒體語境下的內容生產與媒體互動——以近些年的熱播劇為例》,就指出了全媒體環境激活了電視劇創作的動力機制[11],原本單一、封閉的內容生產秩序被解構,電視劇創作因此也出現了三大轉向,即創作中心從以創作者為主體向以受眾為主體轉變、創作流程由線性秩序向開放包容轉變、創作模式由單一運作向多元模態轉變?!对囄鲂碌拿浇樯鷳B對電視劇創作的多維影響》[12]一文則從電視劇的內容呈現、創作樣態和生產范式的多維角度進行分析,指出媒介變革推動了電視劇類型創作的多元化、跨媒介的敘事、“文本+活動”的意義生產場域和生產邏輯從2B到2C的轉換?!度襟w傳播環境下電視劇創作的新思維》將視點集中于全媒體對電視劇創作的跨媒介思維、AGG思維、社交化思維的催生和影響,并指出全媒體傳播環境不只是媒介融合,還包括新的媒介使用方式、新的媒介觀念等。以上幾篇論文都深刻地從不同角度論述了媒介技術對于電視劇創作層面的影響,共同指出了跨媒體敘事建構了新的敘事邏輯和表征系統,形成了電視劇的內容再生景觀,也為學界的相關研究提供了開闊的思路。

第三,微觀層面對內容創作中的改編問題、視聽語言和人物形象進行的探討。本年度關于電視劇改編問題的探討主要集中在古典名著、經典文學、網絡小說改編為電視劇的研究。文章《論古代文學名著改編影視作品的審美特征與適度原則》[13]和《名著影視化改編的詮釋與定向問題》[14]從宏觀層面上為名著影視化改編分別提出了建議,前者指出了雅俗適度、再造有據和揚長避短的三條適度原則,后者則指出改編過程中兩個定向問題,即改動幅度問題和價值傾向問題,因此也相應地對改編者提出了要求,不僅要修煉藝術功底,同時要反思價值立場,研究原作者的精神和生活世界。由四大名著改編而成的影視劇一直被觀眾們津津樂道,文章《四十年來〈紅樓〉劇——〈紅樓夢〉電視劇改編芻議》[15]對近四十年來《紅樓夢》電視劇的改編狀況做梳理,分別指出了1987版是以現實主義建構對傳統的想象,2010版則以消費主義實施對傳統的圍觀,作者提出了如何運用現代媒介對傳統文化進行創造性和創新性改編的思考?!读鲃尤烁瘢簜鹘y文化藝術生產的活性與動力——基于“西游”題材影視藝術生產實踐》[16]、《三國題材電視劇改編面面觀》[17]和《歷史劇〈軍師聯盟〉的改編策略》[18]分別為“西游”和“三國”題材電視劇的改編提出了建議,意在永葆名著經典的文化活力。經典文學的改編策略在《電視劇〈白鹿原〉:站在經典文學肩膀上的改編》和《論電視劇〈白鹿原〉的改編策略》[19]兩篇文章中從不同角度進行了論述。網絡小說的改編問題在《網絡文學改編劇的傳播問題及對策》[20]中以傳播學“5W”傳播模式進行了總結,《解析網絡文學翻拍電視劇的成功密碼》[21]一文不僅從網絡文學自身出發分析了其被翻拍成功的原因,還相應地提出了在翻拍過中應規避的幾個問題。

關于電視劇視聽語言層面的研究相較去年顯得尤為突出,既有宏觀的描述觀察,又有微觀的具體實例。技術的不斷進步有效提高了電視劇的視聽效果,使得電視畫面和聲音更具沖擊力和感染力,為聲畫的想象插上了現實的翅膀。文章《國產電視劇特效中視覺傳達技術的應用》和《技術變革視野下的電視聲音語言表達》分別宏觀地從視覺和聽覺角度闡釋了技術的運用對于提高和強化電視劇的藝術表現力的作用,畫面和聲音逐漸突破原有的限制,功能的拓展使得它成為一種信息媒介的聲音和作為人類思維表達媒介的聲音。

在微觀層面上,構圖、攝影、音樂、服裝、場景設計和人物形象塑造等方面均有所涉及。其中,關于音樂在電視劇中的作用和功能的探析較多,《懸疑電視劇中背景音樂的運用》《國產電視劇音樂的傳播效果探析》《熱播IP劇配樂中的民族風格》《論影視配樂的人物情緒表達技巧》《電視劇〈楚喬傳〉的音樂創作》是具有代表性的文章,其切入點各有不同,但較為全面地論述了音樂在電視劇中的傳播與作用?!墩撾娨晞 刺杏⑿蹅鳌档漠嬅鏄媹D藝術》《擔當詮釋使命 忠誠書寫奉獻——電視劇〈初心〉攝影語言的藝術表達》《會說話的衣櫥——試論電視劇服裝的審美功能及其價值呈現》《場景的設計與設計的場景——電視劇〈那年花開月正圓〉場景設計解讀》這幾篇文章則是對于電視劇的畫面、攝影、服裝和場景設計的審美功用的分析。

此外,本年度的論文研究對電視劇中各類人物形象的塑造進行了分析,文章《國產電視劇人物塑造的真實性缺失問題及對策》《網絡劇中人物形象建構的策略與路徑》《平凡人的中國夢——談現實題材電視劇的人物塑造》和《當下影視劇人物造型創作的文化傳播價值研究》等文章主要從全局角度探討人物形象塑造的路徑與對策;《透視國產電視劇中的“暖男”形象》《談都市題材電視劇中少年兒童形象的塑造》《中國夢語境下電視劇創作中的“普通人”塑造》《女性向都市劇中男性角色的形象建構》和《選擇性在場與類型化塑造:電視劇中職業女性形象分析》等則是就電視劇中的某一類人物進行群像特征的剖析,分別研究了暖男形象、少年兒童形象、“普通人”形象和女性形象的建構;還有些學者是從具體的某一部電視劇出發,分析劇中人物塑造的可取之處,例如《從〈戀愛先生〉看都市情感劇人物形象塑造的突破》《〈大軍師司馬懿之軍師聯盟〉的人物性格塑造》和《電影〈秋喜〉的符號意象與人物矩陣》等文章。

二、60年來市場與資本的雙重驅動:對當下電視劇產業動向的觀察

六十年奮進砥礪,一甲子春華秋實。中國電視劇產業從1958年的計劃經濟體制下成長起來,經歷了艱難生存的階段、產業轉型過渡階段、產業深化升級階段,才確立了現在相對完善的內容生產機制,形成相對完善的產業鏈形態。電視劇也成為文化領域最具活力的中堅力量,是傳播中國聲音、塑造中國形象、展現中國精神的重要載體。因此,本年度對電視劇的產業研究主要圍繞回顧電視劇產業發展60年取得的經驗、融合時代下電視劇產業新格局和產業某些個案的微觀分析這三項議題展開的。

第一,對電視劇產業發展60年的縱向梳理研究。李興國、儲鈺琦著,王衛平主編的《中國電視劇60年大系(產業卷)》[22]是致敬歷史的叢書系列之一,圍繞產業的生產性、商品性、求利性和組織性四大基本要素,從時間縱向維度切入,梳理了中國電視劇60年產業的發展脈絡、階段特征和變化過程。全書依據電視劇發展的特殊性,將電視劇發展分為前產業時期(計劃經濟體制下的電視劇事業)、產業孕育期(電視劇事業向產業的轉型過渡)、產業形成期(電視劇產業基本要素逐漸成形)、產業升級期(電視劇產業化探索向縱深邁進)和產業繁榮期(電視劇產業生態進入新拐點)。文章《改革開放40年中國電視劇產業探索之路》[23]的回顧則是以改革開放40年作為時間坐標,指出市場經濟就像只“看不見的手”,開啟了中國電視劇市場化、產業化發展的探索之路:從“事業”階段邁入“產業”階段,從過去的“政治宣傳品”過渡到“藝術作品”,再發展成如今的“文化產品”,其產業發展經歷了孕育、形成、轉型、升級的變化過程。文章按時間將其劃分為四個階段,解讀其中對電視劇產業產生重大影響的政策以及產業自身做出的調整和探索。作者提出了處理好政策與市場、數量與質量、制作與播出、生產與消費、引進與輸出這五大關系是中國電視劇產業探索的重要命題,而政府規制、行業自覺、業界共事、市場調節這些手段也是助推電視劇產業繁榮的重要途徑和手段。

第二,對融合時代下電視劇產業新格局的管窺。首都影視發展智庫發布的《2018中國電視劇產業報告》顯示,2017年電視劇立項總部數、總集數均有所下降,2017年的電視劇立項總量在465部以上,集數超過11.7萬集,較前一年有所下降,也是自2011年以來數值第二次出現回落。根據報告數字顯示,單部集數持續增長,但漲幅放緩;網劇數量明顯下降,當代現實題材占比高達59%,而近代題材電視劇降至17%。這些變化不僅是電視劇產業供給側主動調整和自我改革的結果,同時也形成了新的電視劇格局?!度诤蠒r代的中國電視劇:新圖景與新格局》[24]一文就政策、生產、傳播和產業四個層面分析了2017年電視大屏和網絡跨屏在電視劇方面取得的收視與口碑齊飛、經濟效益與社會交易俱佳的現象。在政策方面,作者指出了“電視劇十四條”和網劇監管政策對電視劇進行了有效調控,這也就不難理解前面提到的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占比將近六成以及網劇數量下降的原因,這也造就了生產和產業層面上的主旋律電視劇、現實題材劇、(歷史)古裝劇和年代劇大熱熒屏的局面?!队耙晞《嗥羵鞑ガF狀、動因及對策》[25]、《2017年中國媒體融合發展報告》[26]和《新技術背景下電視業發展的新特征、新格局、新趨勢》[27]共同闡述了新舊媒體的相互交融導致媒介生態發生強烈裂變和重構,并從技術、政策、市場、藝術本義的發展四方面著重分析了原因,從制度和實踐兩個維度提出了對策。在新的產業格局下,互聯網經濟、風險投資、項目眾籌等資本也都進入了電視劇行業中,《粉絲·輿論·流量——資本驅動下的電視劇生產邏輯研究》[28]犀利地指出了電視劇生產邏輯的要素發生的國有資本—民營資本—市場融資、觀眾—用戶—粉絲、收視率—播放量—流量依次變遷,這是從資本、受眾和效果三個方面來直觀闡述互聯網催生的變化,但同時也強調了不要讓電視劇的生產陷入以資本為驅動的惡性循環。

的確,身處媒介融合時代,在技術、市場、受眾、政策等多重因素的驅動下,媒介融合不斷深化甚至成為不可逆轉的趨勢,它促使內容的生產方式、傳播媒介、運作范式和受眾消費習慣等都發生了變化,重塑和改變了電視劇產業格局,但無論如何,要營造電視劇產業良好的生態,必須重視精品化的創作原則,“內容為王”始終是電視劇的根本之道。

第三,對電視劇產業的某些個案的微觀研究。本年度研究角度主要有制播模式、產品供給機制、投融資和政策的解讀?!吨袊娨晞≈撇ツJ剑貉葑兣c利弊》[29]一文是對電視劇生產傳播中重要環節——制播模式的研究,文章從制播模式的“變”(由制播合一到制播分離、由一劇四星到一劇兩星)與“不變”(政府審查、先拍后播)來解讀經濟因素與文化因素間的互相影響關系,并與其他國家進行了橫向的比較,分析了優勢與不足?!哆壿嬇c步驟:我國電視劇產品供給機制重構研究》[30]結合國民經濟結構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背景和文化產業蓬勃發展的實踐需要,針對如何重構、規范和優化電視劇產品供給機制形成若干建議?!峨娨晞№椖客度谫Y模式與風險控制對策》[31]分析了國內電視劇產業投融資的主要模式,從電視劇項目投融資和收益的不確定性分析入手,闡述了電視劇投融資現狀和風險特征,并提出相應對策。對于2017年的電視劇產業而言,可謂是“政策大年”,因為相關主管部門先后推出《關于支持電視劇繁榮發展若干政策的通知》《關于進一步加強網絡視聽節目創作播出管理的通知》《新聞出版廣播影視“十三五”規劃》等各種政策文件7種,內容涉及等電視劇、網絡劇產業鏈的各個環節。文章《2017年電視業“新政”解讀》[32]就梳理了2017年出臺的廣電政策法規,從行業監管、內容扶持和融合發展三個層面細致全面地解讀了相關政策并指出未來電視業發展走向。

三、審美轉向與價值思辨:對電視劇的美學觀照與文化批評

電視劇作為社會和時代的重要文化表征,在全媒體社會的助推下其影響力和傳播力不斷增強,電視劇潛移默化地影響著受眾的審美取向和價值標準。正如美國學者塞繆爾·亨廷頓對文化的定義為“一個社會中的價值觀、態度、信念、取向以及人們普遍持有的見解”[33],電視劇的審美表征和文化價值日益參與到人們的價值觀、人生觀和世界觀的構建中,它也是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因此對于電視劇的審美觀照和文化批評是每年電視劇研究都會關注的重要議題,與去年不同的是,今年對現實主義題材和歷史題材的評述顯得尤為突出。

第一,宏觀層面把控電視劇的審美轉向與價值思辨。正如前文提到的進入到全媒體時代,電視劇不僅在創作、生產、傳播、媒介、接受等層面發生了改變,就連審美方式都受到了極大的影響,在享受全媒體為電視劇帶來紅利的同時,也必須清醒地看到“大量的‘符號’生產使得人們在迅疾的符號切換中喪失了古典主義沉思、回味、欣賞的審美習慣和能力,圖像的泛濫造成了最直接的感官消費和精神體驗的審美過程,同時也塑造著大眾的審美取向”[34]。這也正是文章《全媒體時代國產電視劇的審美特征與轉向》研究的初衷,該文深入分析了電視劇的審美機制與審美文本價值形態的變異,并將二者結合起來對電視劇的審美構建提出可行性的建議。對于民族傳統文化的書寫與建構一直是電視劇審美價值的重要體現,本年度關于傳統文化價值在電視劇中的傳承研究較多?!懂敶娨晞∨c中國傳統文化的主題建構》[35]一文指出了優秀電視與要有對民族優秀精神文化的弘揚、對民族輝煌物質文明的聲像展示和對民族優秀文化的堅守與傳承?!稄闹袊娨晞?0年發展看文化自信》[36]強調:“文化自信不是一句空話,要扎根于優秀的傳統文化,要對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創造的革命文化和改革開放以來大家共同創造的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充滿自信。電視劇的創作要以文化人,以藝養心,以美塑像,重在引領,貴在自覺,勝在自信?!绷硗膺€有《電視劇的“中國精神”內蘊及其藝術呈現》《中國影視傳播文化價值導向分析》等若干文章都不約而同地探討了電視劇作品的文化使命與創作主體的歷史擔當問題,指出影視傳播中的文化價值導向是不容忽視的重要問題,關系到公民理想信念、價值理念、道德觀念的塑造,是建設文化強國的重要戰線。[37]尤其是在網絡時代,政治與政策、資本與市場、信息與技術形成對電視劇文化價值的規約、左右和引推,所以要求在電視劇承載“中國精神”、呈現東方審美意蘊,彰顯“新時代”精神,實現審美價值超越。[38]

以上是對電視劇審美和文化價值的研究,在看到電視劇的文化品格擔當和社會精神的傳遞的同時,對于電視劇中存在的一些問題的反思與批評也必不可少,學界對于電視劇的藝術批評也是指引創作的動力與方向?!?017年國產熱播電視劇評析》[39]一文對2017年國產電視劇按照題材分別進行了評述,不僅僅針對題材內容,還就電視劇創作熱點、市場熱點、理論與評論熱點三個維度進行了盤點,較完整地描繪出了2017年電視劇的概況全貌。除了綜合性的梳理與點評,更有一些研究一針見血,直指我國電視劇的短板與不足?!峨娨晞楹螌覍业暨M“邏輯黑洞”》《熒屏故事“偽現實”都有哪些“四不像”》《熱播電視劇服飾隨意“穿越”被詬病》《“消費經典”要警惕“褻瀆經典”》《“雷劇思維”值得警惕》《電視劇豈能成“快消品”》和《電視劇的注水“套路”正消耗觀眾的信任》等文章從題目上便可知其所批評和警醒的內容,作者們毫不避諱地對當下電視劇中出現的各種“雷人”情節、套路進行了批評,“這類劇‘病灶’的突出表現是:劇情嚴重背離歷史邏輯、生活邏輯、情感邏輯、藝術邏輯、審美邏輯,企圖實現的是資本邏輯,即經濟利益最大化,但卻因為架空歷史、架空生活、架空情感、架空藝術、架空審美,在價值觀、藝術觀、文化觀、審美觀等方面造成極大的負面影響”。學者們由批評進而對電視劇的創作提出了要求,“必須準確理解、科學把握創作所涉及的內容、所觀照的題材的歷史方位,不斷提升用歷史思維、藝術思維、審美思維來統領電視劇創作的意識和能力。如此,方能在新的電視劇生態中贏得自己的空間”。[40]

第二,就某一具體題材電視劇進行美學觀照和文化批評。電視劇豐富的類型為觀眾提供了多元選擇,本年度對具體電視劇的美學和批評的研究基本上涉及了所有的題材類型,其中現實主義題材、歷史題材、少數民族題材的研究數量有明顯優勢。論文《構建文化自信的歷史坐標——論改革開放以來革命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審美創作》[41]和《論改革開放四十年中國歷史題材電視劇的審美觀照及其歷史觀演變——電視劇的“祛魅”與歷史正劇》[42]探討的都是歷史題材電視劇,前者以現代化轉型的革命精神、史詩式敘事的美學原則和創造想象的藝術話語的視角闡釋了堅守現實主義的創作精神和厚重的史詩品格。后者著眼于線性發展流變,揭示出電視劇的創作是如何在改革開放演進的過程中被喚醒、投影和塑造的,分析其在各個階段表現出來的審美表征和歷史觀演變特點。此外,《自律性崇高與他律性崇高——中國現代諜戰劇悲劇美學探析》《剖析中國諜戰劇的文化沉淀——反思藝術與美的兼容》《歷史記憶與民族書寫——論陸上絲路題材影視劇的文化特質》《“宮斗”題材電視劇的文化闡釋》《歷史言說與時代鏡像——論當下古裝劇的審美風貌》《新時期東北農村劇對“文化自信力”的影像建構》《行業劇的創作空間與審美建構》等文章分別就諜戰劇、陸上絲路題材劇、宮斗劇、東北農村劇和行業劇的美學建構和文化自信力進行了闡述。

就某一具體題材電視劇展開文化批評,本年度的熱點是現實題材和歷史題材電視劇。文章《精神頻譜的時代嬗變——改革開放四十年現實題材電視劇》[43]梳理改革開放四十年來現實題材電視劇的發展演變,考察新時期、轉型期、新世紀、新時代四個歷史階段現實題材劇與時代文化語境、文藝生態的互動共生關系,把握每一時期現實題材表現內容的側重點與興衰流變,探討各創作類型在思想內涵、人物形象、美學品格等特色及嬗變?!?017年現實題材電視劇述評》[44]一文則對2017年央視和地方上星頻道黃金時段播出的現實題材電視劇進行歸納,對其主要文本類型做“點”與“面”的審美分析。其他評述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的文章還有《現實的鏡像:國產現實題材電視劇創作略論》等若干,其評述角度各有不同,但都肯定了這一題材的重要文化價值和時代意義,也對未來發展提供了經驗總結。就歷史古裝題材電視劇的評述主要有《論古裝劇的題材、敘事與意識形態》《歷史題材電視劇與歷史的真實性》《以史繪詩 大象無形——由革命領袖傳記電視劇探析國家形象的塑造》等,其研究視角涉及歷史真實性問題、國家形象的塑造、情懷消費、本土化實踐、偶像化傾向、當代性表達等議題,可謂研究視野開闊,見解獨到。

四、傳播邏輯的整合與演變:對當下電視劇傳播策略的思考

電視劇作為重要的敘事載體和傳播途徑,所承載的意識形態、文化精神、國家形象、道德倫理、傳統文化等都可以通過其強大的影響力進行廣泛傳播。本年度對于電視劇傳播的研究主要涉及三方面:一是電視劇傳播策略與效果研究;二是電視劇的跨文化傳播概況;三是海外電視劇傳播經驗的總結。

第一,電視劇傳播策略與效果研究,本年度凸顯對傳播策略的考量和對受眾的研究?!睹浇槿诤弦暯窍聡a電視劇的傳播策略研究》[45]和《新媒體語境下影視文化的傳播策略研究》[46]都是以媒介融合為背景來研究電視劇的傳播策略,前者對國產電視劇的傳播環境進行了分析,進而從內容、渠道和營銷三個角度對傳播策略進行探討,并以電視劇《我的前半生》為例解讀該劇為國產電視劇的傳播策略帶來的啟示;后者則開宗明義地指出了四大傳播策略,即策略傳播價值觀念、利用多種媒介形態聚合傳播、以受眾需求為導向和創建影視文化品牌。而有學者認為從影像電視劇傳播效果的因素入手更能直接解決傳播策略問題,在《電視劇傳播效果影響因素研究》中,作者提出劇本、演員、制作水平、播出狀態、選出與發布、受眾情況和體制政策這七項是影響其傳播的主要因素,并就傳播現狀提出了不足與建議。論文《互聯網+時代電視劇傳播的社交化研究》[47]則以粉絲經濟為例重點分析中國電視劇產業應該如何利用好社交媒體平臺,實現傳播效果的優化。

受眾作為大眾傳播研究的重要內容,是考察傳播效果的立足點,因此重視和研究受眾需求有助于提升傳播效果。自2017年開始,一系列“正劇”回潮于中國電視熒屏,年代題材與當代題材的“正劇”也獲得影響力上的大幅增量,有學者將視點聚焦于“正劇”形成的媒介文化新景觀,對受眾解碼心理的變化加以闡釋,探討當前社會語境中電視劇文本與社會文化的互動過程,進而對“正劇”在當前的流行狀況展開相應的批判性反思。[48]也有論者從受眾的角度切入,研究同時消費過網絡小說和電視劇兩種媒介的知情受眾[49]?!峨娨晞》睒s發展下的大學生觀看調查與思考》一文將視角對準大學生展開調查研究,從觀看動機影響力、觀看中外影視情況進行調查分析并提出相應建議。

第二,電視劇的跨文化傳播概況。中國電視劇在“走出去”的過程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同時也應看到海外影響力仍有限的現狀?!峨娨晞】缥幕瘋鞑サ臄⑹虏呗越馕觥贰度襟w時代我國電視劇海外傳播的創新路徑》《全球化語境下華語電視作品的跨文化傳播策略研究》《中國影視作品對外傳播路徑初探》《“一帶一路”背景下譯制藝術與影視對外傳播》等文章就針對這一現狀切實提出提升跨文化傳播的多元途徑?!稄闹袊W絡劇外銷看文化軟實力的輸出》就以《白夜追兇》為代表的一批國產網絡劇遠銷海外的現象,探討了高質量國產網絡劇能夠得到美國主流視頻網站青睞的原因及其背后以Netflix為代表的視頻網站打造全球化戰略的經驗與得失,從而對中國網絡視聽內容走出去提出了思考和建議?!端茉熘袊娨晞『M鈧鞑サ奈幕绊懥Α芬晃膭t從內容、營銷和人才三個層面剖析了影響中國電視劇海外傳播文化影響力生成的核心要素。這部分的相關研究與去年十分相似,多數研究停留在對策略的探析上,內容和視角上多有重復之處。

第三,海外電視劇傳播經驗的總結。主要集中在對美國、英國和韓國的電視劇經驗總結上。在美劇方面,《美國電視劇華人移民形象的二元板結化塑造》一文使用批判話語分析的方法,對當下美國熱播電視劇中華人移民的形象進行深入分析,并以之為切入口,厘清美國主流價值體系操演中國、中國人的形象及中美關系所依存的象征秩序?!吨忻狼榫跋矂⑹戮€索管窺》就敘事線索對中美情景喜劇存在的顯著差異進行比較研究?!睹绖〉闹袊鴶⑹屡c中國形象的“美國式”境遇》《談〈權力的游戲〉緣何實現跨文化傳播》《美劇〈我們這一天〉人物塑造分析》和《談美劇〈冰血暴〉的人物塑造方法》等幾篇文章則從具體案例切入進行個案研究。

在英劇方面,論文《英國歷史劇的文化傳承意識與表達策略》簡要梳理了英國歷史劇的發展脈絡,結合英國文化政策的變化,分析其文化傳承意識與表達策略和對我國的啟示?!队娨晞热萆a的歷史背景與現實抉擇——以BBC電視劇播出為例》一文探討BBC 在商業化和去管制化的背景下,其內容的播出和選擇呈現出何種狀貌,其中著重指出鞏固服務廣播體制的延續和市場化策略與公共服務理念的平衡是BBC堅持與改革的舉措?!队娨晞≡谥袊目缥幕瘋鞑パ芯俊浴瓷裉较穆蹇恕禐槔窂目缥幕瘋鞑ヒ暯?,運用文獻研究、個案研究及話語分析的方法探討英劇在中國成功的原因和對中國的啟示。

在韓劇方面,《電視劇交叉式敘事時空研究——以2016年熱播美劇、韓劇為例》一文主要以美劇和韓劇為例對電視劇敘事做出個案研究。文章《“彌合沖突”的想象:韓國影視劇中的記者形象研究》以韓國影視劇塑造的諸多形態迥異的記者形象為研究對象,借由劇中記者從“壞”到“好”的行動對比、從“私”到“公”的價值回歸與反轉,將對新聞業的批判轉換為消解沖突的“彌合性”迷思。作者指出該迷思是對期待“新聞業揭露真相及維護公共利益”的象征回歸,具有重構既有的社會價值觀念的功能,但“想象中的平衡”也降低了解決社會沖突的銳度。對海外電視劇的研究,其數量、國別和視角都略遜于上一年,這部分的研究還有更多空間有待學者去開發和討論。

五、結語

囿于篇幅有限,本文未能對2018年度研究中國電視劇的所有成果一一詳盡點評。但總體上來看,本年度的研究較全面,涉及了電視劇的內容生產、產業格局、美學觀照、文化批評和傳播效果等方面,基本上涵蓋了電視劇從創作到播出和運營的所有環節。其中主要關注的熱點問題一是圍繞改革開放40周年和中國電視劇誕生60周年進行的綜述類研究、現實主義題材電視劇研究和相關文化批評;二是對全媒體時代背景下的產業格局的重新觀察。與上一年相比,研究視角的創新之處在于對電視劇改編、傳播策略和傳播效果的關注,體現了學者們開闊的研究視野和敏銳的學術洞察力。但是對于電視劇理論的深入研究較少,多數學者以現象為起點進行各類評述,也形成了研究扎堆的現象;同時對于外國電視劇的研究和借鑒上還停留在美劇、英劇和韓劇的范圍之內,且內容陳舊,多以敘事和人物塑造為主,整體上研究深度和廣度有所欠缺且與上一年部分研究成果十分相近。然而,從整體上來看,本年度關于電視劇的研究成果還是數量豐富且輻射內容眾多,也為今后的學術研究和電視劇創作提供了寶貴的經驗。

猜你喜歡
題材創作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軍旅題材受關注 2022年03月立項表分析
年味里的“虎文化”
廣電總局關于2020年4月全國拍攝制作電視劇備案公示的通知
誰遠誰近?
《一墻之隔》創作談
2016年9月,全國電視劇拍攝制作備案公示的劇目共117部、4552集
創作隨筆
創作心得
歷史題材電視欄目中的“畫”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