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自然美”到“自然”美
——鄉村自然美的三重境界

2019-01-15 16:34陳保志
美育學刊 2019年1期
關鍵詞:自然美美學美的

陳保志

(中國社會科學院 研究生院,北京102488)

在西方美學史上,自然似乎是一塊被美學家輕視或忽略的領域。美學之父鮑姆嘉通認為,美學是一門關于感性知識的科學,主要研究關于自由的藝術理論,他也提到了自然美學,但它主要表現為人的低級認識能力的“內在自然”。在德國古典美學中,康德的《判斷力批判》幾乎沒有涉及自然美的內容,謝林將美學直接定義為藝術哲學,完全不顧自然審美經驗。作為德國古典美學集大成者的黑格爾專門探討了自然美,但他認為自然美遠遠不及藝術美,“藝術美高于自然”[1]4。自20世紀50年代西方分析哲學興起后,關于自然美的爭論劃分為兩大陣營,以維特根斯坦為代表的哲學家主張把美與主觀的情感聯系在一起,哲學美學被視同于藝術哲學,而以卡爾松為代表的西方美學家堅持“自然全美論”,認為“所有野生自然物,本質上均有審美之善”[2]。

在當代中國美學理論界,關于自然美大致有以下幾種觀點。第一種觀點以朱光潛為代表,他認為自然界無所謂美與不美,“要使自然產生美,人的意識一定要起作用”[3],當人與自然處于統一狀態時,人類才會覺得自然是美的。第二種觀點以李澤厚為代表,他提出了美的客觀性與社會性相統一的觀點,即“自然的人化說”[4]。自然的人化是人類征服自然的歷史尺度,表現為一種人類實踐活動與自然的歷史關系,“真”是自然美的形式,“善”是自然美的內容。李澤厚的觀點啟發了后來的新實踐美學和后實踐美學對自然美的認識。第三種觀點是以陳望衡為代表的“自然至美論”[5]。陳望衡認為,自然是人類的生命之源,是美的規律之源和人的審美潛能之源,人類的創造(包括審美創造)以自然為師,而自然的創造不管從質上還是量上都是無限的,遠非人類所能企及,自然美是一種最高的美。

縱觀古今中外的思想家對自然美的探討,基本圍繞自然有無美、自然美的評價標準、自然美與人類社會的關系等問題,大致形成了自然無美論、自然有美論、自然全美論、自然至美論等幾種觀點。我們認為,在美學理論的發展日益縱深化、多元化的今天,自然美依然是一個常提常新的話題。自然美是自然事物和現象所顯現的美,其審美因子表現為自然屬性和人文屬性兩大方面,隨著人類實踐活動的不斷拓展和人與自然關系的系統深化,自然美成為人類自由全面發展的一種衡量尺度。與城市社會相比,鄉村與大自然的聯系更為緊密,農民與自然園野的互動狀態遠非城市居民可比,在我們提出美麗鄉村戰略、大力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今天,以一種全新的生態審美視角和現代性環境美學態度研究鄉村和自然美的關系,重新審視中國美學中的鄉村自然問題,可以說有著重要的理論和現實意義。

一、鄉村的“自然美”

作為與人類社會相對應的物質世界,大自然以一種獨立的、安然靜默的存在狀態出現在世人面前,自然是人類賴以生存的母體,它哺育眾生、滋養萬物,為人類文明的延續和社會的發展提供一切必要可能。劉勰《文心雕龍》云:“龍鳳以藻繪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畫工之妙;草木賁華,無待錦匠之奇。夫豈外飾,蓋自然耳?!盵6]龍鳳的祥瑞紋理、虎豹的斑斕花紋、云霞的繽紛華彩等皆勝過人工的雕飾,自然而然,因而具有了無上的美感。愛默生(Ralph Emerson)說:“自然卻純然以它動人的外觀,不摻雜任何物質的利益而令我們感到愉悅?!盵7]10對自然美而言,它具有美的一般形式。自然景物勻稱的線條、多彩的外表、成比例的結構或和諧的旋符等都可凸顯其與眾不同的特質,因而合乎美的一般規律,“林籟結響,調如竽瑟;泉石激韻,和若球锽”[6]。大衛·洛溫塞爾(David Lowenthal)說:“自然……被認為優于人工?!盵8]約翰·繆爾(John Muir)說:“野生狀態下,沒有哪一片土地是丑陋的?!盵9]只要我們凝神觀照周遭的自然環境,仔細品察進入我們眼簾的自然事物,如小橋流水、草長鶯飛、大漠孤煙、天邊落霞等皆有著無與倫比的美。再者,我們經常使用的形容自然美的詞語,如無邊風月、春和景明、層巒聳翠、姹紫嫣紅等,均把自然事物美的特征揭示得生動傳神。

人類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出現了鄉村與城市的分野。鄉村又稱非城市化地區,是人類社會相對獨立的、具有特定經濟、社會和自然景觀特點的地域綜合體?!掇o源》中對“鄉”的解釋是“城市以外的地方”[10]。在英文中,鄉村(country)一詞的詞根contra有相對、相反之意,指在觀者的眼前鋪展開去的土地。[11]相比城市居民而言,農民生活在一種與自然環境親密接觸的狀態中,山水花草、晨曦晚霞、溪流飛瀑、蟲魚鳥獸等不但成為他們朝夕相處的物象或景象,而且與人們的生產生活和精神審美發生著密切的關系。舉凡鳥飛獸走、蟲鳴魚躍、花開花落等尋常的鄉野景觀,處處皆有美的影蹤。我們品讀古人創作的田園詩,如“桃紅復含宿雨,柳綠更帶春煙”,“雨里雞鳴一兩家,竹溪村路板橋斜”,“獨出前門望野田,月明蕎麥花如雪”,這些詩句語言清麗,風格恬淡,意境雋永,特別是詩中描繪的自然風貌、農村景物以及安逸祥和的村居生活,無不昭示著美的深刻意涵。

鄉土自然之所以表現出豐富的美感,一個突出的原因在于其天然的形式契合了人的五覺感官的感知結構,令人感到愉快、舒適。換言之,鄉土事物以其動聽的聲音、沁鼻的芬芳或悅目的外形等特征使人的感官產生了宜人的快感??档掳堰@種自然事物外在形式符合人感官愉快的審美規律稱為“自由美”,愛默生名之為“完滿與和諧”,黑格爾稱其為“愉快的動人的外在和諧”。鄉村自然事物的形式美,在古人的詩文中有明顯的寫照,如翁卷《鄉村四月》中的“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里雨如煙”,范成大詩“梅子金黃杏子肥,麥花雪白菜花稀”等。

雷蒙·威廉斯說:“在很多地方,鄉村依然是個美麗之處,我們中的許多人也能夠以不同的方式努力保持并發揚它的美麗?!盵12]鄉村景物的美源自它樸實自然的外形與和諧成趣的表象,有時一兩畝田地,三五間農舍,數只雞豚狗彘,就匯聚成一幅優美的田園生活畫卷,如普希金的詩歌《鄉村》:“農家的茅舍星星點點/牛羊成群放牧在濕潤的湖岸邊/谷物干燥房輕煙裊裊?!盵13]以及屠格涅夫筆下的鄉村景象:“在村子外面,大車一輛接著一輛/滿悠悠搖晃晃從小丘上魚貫而下/滿載富饒田地的貢物?!盵14]

二、鄉村的“自然”的美

在古代中國,無論是在文學、繪畫還是哲學思想中,人們對鄉村田園表達著一種微妙而深切的眷戀,寄寓著一種濃烈而綿長的情思,這是一種在農耕文明的社會經驗和返璞歸真的生存哲學影響下形成的文化理念對外在物象的主動選擇。這種選擇的背后,隱含著古人對故土家園無限熱愛的集體無意識,埋藏于他們的記憶深處,表現于他們對躬耕田園樂此不疲的行動上,乃至塑造了古代中華民族勤勞樸實、堅忍不拔的精神品格。無論是中國繪畫對山水田園的傾情描摹,田園詩詞對鄉土自然的由衷歌詠,還是現當代小說戲劇、電影電視等對鄉村題材的熱烈展示,無不揭示出鄉村田園之美在人們心目中獨特而又重要的地位。

鄉村自然的美源于它豐富的內涵、自由的象征和充滿德性的意蘊。愛默生認為,自然美透示著某種“德性”和“智性”的韻味,他說:“美是上帝給德行設立的標志。每一種自然的行為都優雅無比?!盵7]11自然事物具有使人愉悅的豐富內涵,這種內涵既表現為自然物應當承擔的具體目的,也可理解為自然物所象征或寄托的某種積極的情感、美好的寓意。黑格爾認為,自然物的美具有“感發心情和契合心情”的特性[1]170,馬利坦(Jacques Maritain)則從移情的角度,指出了自然景色與人類情感的相通性[15]。

在中國的美學思想中,也存在著自然事物因成為主觀意蘊的象征而美的觀點,這突出地體現為儒家思想中的“比德”說,即把鄉野景觀和人的道德情操相聯系??鬃釉疲骸爸邩匪?,仁者樂山?!敝祆浣忉屨f:“知者達于事理而周流無滯,有似于水,故樂水;仁者安于義理而厚重不遷,有似山,故樂山?!盵16]在中國傳統文化中,君子比德的現象有著廣泛的存在。清人張潮《幽夢影》:“梅令人高,蘭令人幽,菊令人野,蓮令人淡,春海棠令人艷,牡丹令人豪,蕉與竹令人韻,秋海棠令人媚,松令人逸,桐令人清,柳令人感?!盵17]文人雅士也多以自然景物自比或抒懷,如屈原之于香草、周敦頤之于蓮花、李白之于明月等。元末畫家倪瓚《六君子圖》堪稱自然比德的杰作,畫面上共繪有松、柏、樟、楠、槐、榆六株植物,樹木姿勢挺拔,疏密有度,氣象蕭索。黃公望閱覽此圖后,欣然題詩:“遠望云山隔秋水,近看古木擁坡陁。居然相對六君子,正直特立無偏頗?!盵18]

品讀中國的田園詩詞,我們總會獲得這樣的意象:水村山郭,鄉店茅舍,桑榆稻田,竹籬古寺;或雞鳴犬吠,鶴翔鷺走,蝶飛蜂舞,草蒼蟲切;或耘田績麻,伐薪荷鋤,踏春尋秋,賞菊把飲。閱覽中國的山水畫卷,我們總會看到這樣的景象:寒江獨釣,松下對弈,登山訪友,風雨歸舟;或沙渚掩映,煙波浩渺,飛瀑亂石,平沙落雁;或亭臺晚鐘,山市晴嵐,瀟湘暮雪,漁村秋月。諸種物象自然呈現,不同風景和諧交織,鄉村田園在閑和寧靜、清逸悠遠、恬淡疏樸的氣氛中,顯現出一種難以言表的高妙之美。在中國的田園詩詞或山水畫中,人只是大自然的點綴,甚至塵世的人也是多余的,士大夫在詩畫中很少赤裸裸地表露情感,而是把人和人的情思隱匿于自然景物中,透過平淡、悠遠的山水田園隱隱約約、半露半顯地釋放著某種淡泊、瀟逸之情。對中國士大夫而言,自然既是外在于我的客觀存在,又是內心情感的幻化之象,他們既借外在物象寄托自我,又在情感中主動容納自然物象,使內心世界與外在自然融為一體,使美的情感與美的物象結合而得到心靈的愉悅與快適。

在哲人眼中,鄉野自然不僅隱喻著君子的氣節,寄托著觀者的情思,更是一種客觀之美的存在體,誘發人們對人與自然關系的深度思考,啟迪世人對靈感、頓悟、智慧等精神品性的價值追索。超驗主義(transcendentalism)哲學家如愛默生、梭羅等,通常都熱愛自然,崇尚生命和自由之美,試圖透過難以名狀的自然大美思索出人生存于世的神圣價值。對一些禪家來說,大自然中的花飛葉落、鳶翔魚躍等皆是鮮活的景象,自由自在,無拘無束,透過這無限的天籟和曼妙的生機,可以幫助他們體悟那難以言表的佛法智慧。鈴木大拙說:“禪師們與自然完全合一。對他們來說,人與自然沒有什么區別?!盵19]我們閱讀禪宗文獻發現,許多禪師的悟道或對弟子的點化等皆與自然有關:

僧問:如何是佛法大意?師曰:春來草自青。

——《五燈會元·云門文偃禪師》[20]928

問:有無懼無去處時如何?師曰:三月懶游花下路,一家愁閉雨中門。

——《五燈會元·風穴延沼禪師》[20]677

禪家追求一種寧靜淡遠、超塵脫俗的生活,這種生活以向往渾然天成、恬淡悠遠的閑適之趣為表征,以自我精神的解脫為旨歸,自然適意,不加修飾,展現為一種清、幽、寒、寂的審美境界。禪師無論是在自我頓悟還是對弟子的點化中,抑或在播撒智慧之光、照射眾生心房時,皆以自然景物為媒介,以自然事理為寄意對象,使眾人在無限的自然和幽謐的宇宙中領悟高深的玄妙佛法,斬斷一切世間煩惱與痛苦,獲得自我內心的平復與歸一。

三、鄉村美得“自然”

在人類美學史上,自然是一個重要的審美范疇。先秦時期,老子、莊子、荀子等思想家對自然的認識通常帶有倫理本位或形上哲學的意蘊,老子提出“道法自然”,做到“輔萬物之自然而不敢為”。莊子的自然論更趨向于審美,他崇尚自然無為,認為人為地改變事物的自然本性是不美的,如《天地篇》中的犧尊,《齊物論》中的昭氏鼓琴。先秦儒家堅持一種樸素、唯物的自然觀,認為“天地者,生之本也”[21],“萬物并育而不相害”[22],人與自然萬物同根同源,只有順應自然規律,才能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存。魏晉以后,自然山水全面地進入世人的審美視野,山水之美是自然造化和宇宙存在之理的外在表現,對自然的審美觀照實際上是對形上之道的一種審美追問。另一方面,自然與否也成為文藝批評的一種重要尺度,西晉陸云《與兄平原書》:“往日論文,先辭而后情,尚絜而取不悅澤?!平褚庖曃?,乃好清省,欲無以尚,意之至此,乃出自然?!盵23]顧愷之《魏晉勝流畫贊》:“《小列女》面如恨,刻削為容儀,不盡生氣。又插置丈夫支體,不以自然?!盵24]魏晉的這種自然觀一直貫穿在后來的中國美學思想中。

在鄉土田園文藝創作中,作家最好的作品往往出于自然,即在一種無意、無為的狀態中,不刻意假借章法、技法,不需要殫精竭慮講求工巧、技巧,自然而然,自由自在,作家在此情形下創制的文藝作品更易獲得某種至高的美學表征。陸游晚年辭官歸鄉,他“身雜老農間”(《晚秋農家》),親身參與農事勞動“種菜三四畦,畜豚七八個”(《幽居》),寫了許多清新樸素、平白曉暢的田園詩作,如描寫鄉村農耕生活的《書喜》:“雨足郊原正得晴,地綿萬里盡春耕。陰陰阡陌桑麻暗,軋軋房櫳機杼鳴?!庇涗洖樯酱灏傩账退幍摹渡酱褰浶幸蚴┧帯罚骸绑H肩每帶藥囊行,村巷歡欣夾道迎。共說向來曾活我,生兒多以陸為名?!标懹蔚奶飯@詩之所以流芳后世,受到學人重視、世人喜愛,某種意義上源于他創作時的“自然”狀態,朱熹評價陸游的詩說:“放翁之詩,讀之爽然,近代惟見此人為有詩人風致……初不見其著意用力處,而語意超然,自是不凡,令人三嘆不能自已?!盵25]

古代最優異的文藝作品往往出于自然,創作者在一種本色狀態中,在一種無意、無工的境況下,沒有絲毫的矯揉造作,不作半點的刻意雕琢,自由揮灑,信手而成,卻創造出一件件妙不可言的鄉土田園佳作?!对娊洝纷鳛槲覈牡谝徊吭姼杩偧?,朱熹云:“《風》者,民俗歌謠之詩也?!盵26]袁枚在《隨園詩話》中說:“《三百篇》不著姓名,蓋其人直寫懷抱,無意于傳名,所以真切可愛。今作詩,有意要人知,有學問,有章法,有師承,于是真意少而繁文多?!盵27]《國風》歌謠多出自民間勞動者之手,如農夫牧人、歌女老嫗,他們作詩不追求名利,不重視律法,直抒胸臆,無為而為,所以其詩雖經歷數千年,今天讀來依然聲聲如斯、真切感人。再如南北朝時期的民歌作品《敕勒歌》,胡應麟認為《敕勒歌》之妙在于“正在不能文者,以無意發之,所以渾樸莽蒼,暗合前古”。[28]與鄉野歌手作詩不同,文人作詩大多懷有揚名立萬的心態,追求精雕細琢,講究章法典故,反而失去了創作時的自由狀態與人格的獨立地位,因而流芳千古的好詩并不多見。

也有文人對自然之法的創作精神持批評態度,認為過度“自然”的文藝作品是率而成篇,缺乏應有的風致或韻味。事實上,從創作者角度來講,自然狀態是他們沉浸于藝術想象時的真實情思的直抒表達,是在一種看似非理性情形下對個體心理活動的瞬時捕捉,往往能夠最準確地傳達自己的心境;從欣賞者角度來看,它與自己的情感狀態聯系最為直接,既不需要費盡周折去揣摩作者的創作原旨,也不用挖空心思去推敲字句的出處和來歷,因而能迅速地進入創作者彼時彼地的環境中去,排除一切干擾和雜念,獲得最佳的藝術體驗效果。趙翼在品評蘇軾和黃庭堅的詩歌時說:“北宋詩推蘇、黃兩家,蓋才力雄厚,書卷繁富,實旗鼓相當;然其間亦自有優劣。東坡隨物賦形,信筆揮灑,不拘一格,故雖瀾翻不窮,而不見有矜心作意之處。山谷則專以拗峭避俗,不肯作一尋常語,而無從容游泳之趣?!盵29]

蘇珊·朗格說:“藝術沖動有時也可以是自覺的,藝術作品也可以在意識清醒的狀態下誕生;但是,它們在絕大多數情況下卻是在無意識的狀態下完成的?!盵30]在無意識狀態下進行文藝創作是可能的,而最高妙的創作境界往往是出于“無意”,當作者走筆揮墨時,不依循現成的章法或邏輯,不憑借設定好的套路或框架,心手兩忘,天機自動,達到一種超乎預想的完美之境。中國田園山水畫所描繪的對象通常是山林之景、園野之象,一流的畫師在達到技進乎道的自然之境后,使用的不過是稀松平常的畫具,自由揮灑,信手涂抹,畫中草木竹石的分布或行者農夫的點綴等往往恰到好處,筆筆無出法度之外,表露出的一種自由灑脫、無以言表的大美之象。

綜上,從農民群眾棲居的鄉村大地到文人騷客傾情創作的田園作品,自然始終是其中重要的存在體,并由此賦予了鄉村自然三種不同的審美境界。它們是,以形式的和諧和動人的表象為特征的“自然美”,構成一種自然的形式美;以德性的蘊藏、情思的彰顯為標志的美的“自然”,構成一種自然的內涵美;以無意無為的審美姿態和無法無工的創作技法為表征的“自然”的美,構成一種超越意義上的自然的本性美。

猜你喜歡
自然美美學美的
盤中的意式美學
打破平衡
外婆的美學
好美的霧
純白美學
淺談中學語文教學的審美教育
淺析自然界的審美現象
淺談蘇軾作品的審美意趣
“妝”飾美學
出來“混”,總是要美的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