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場景時代的軍事公共外交話語

2019-01-15 08:49李戰子
當代修辭學 2018年6期
關鍵詞:語域語言學外交

李戰子

(國防科技大學國際關系學院,南京 210039)

提 要 本文通過概述場景時代移動媒體的變化和話語形態的關聯,討論功能語言學的語域和語類理論面臨的新挑戰,從更新理論層面對移動媒體話語形態的描述,更好地契合全媒時代對話語分析的實際需求,并例舉軍事公共外交話語加以說明。研究發現,語類及其互文作為意識形態和社會文化的實現是功能語言學對話語分析的重要貢獻,場景時代為我們提供了全新的角度看語類的發展和變化。本文將軍事公共外交話語置身于場景時代考察,力圖說明場景時代軍事公共外交更加豐富的話語形態。

一、 引 言

韓禮德(1971)在題為“從社會的視角看語言”的論文中明確指出,現代語言學不是只研究語言使用的一些個例,而應研究作為社會行為的語言,這是業內已經接受的一項語言學任務(Halliday 2007:43)。在新媒體研究中也會涉及語言使用,但只是一些個例,研究作為社會行為的語言使用在新媒體時代發生了什么變化,應是語言學特別是功能語言學當仁不讓的任務(李戰子2017)。

隨著公共外交的蓬勃發展,軍事公共外交也正在興起,如何理解這個全新的領域并展開圍繞外交話語權的研究。功能語言學的語境理論和新媒體發展中出現的場景時代概念帶來了非常有益的啟示,本文將梳理兩者之間的關系,并對軍事公共外交話語在場景時代的發展做簡要描述和討論。

二、 場景時代概述

“場景”,從字面看通常被認為是影視用語,指在特定時間空間內發生的行動,或者因人物關系構成的具體畫面(scene),是通過人物行動來表現劇情的一個特定過程。從電影角度而論,正是不同的場景組成了一個完整的故事。場景不同,意義自然大不一樣。但場景時代中的場景并非來源于這個戲劇場景,而是“情境”(context)的另一種說法。

梅羅維茨《消失的地域:電子媒介對社會行為的影響》中把印刷媒介中的書籍和電子媒介中的電視作為主要研究對象。梅羅維茨把情境視為信息系統,由媒介造成的信息環境同人們表現自己行為時所處的自然(物質)環境(具體的地點如教室、商場、公園等)同樣重要;在確定情境界限中,應把接觸信息的機會考慮進去并當作關鍵因素。場景主義者關注了某個社會的場景和場景行為,但是對于場景為什么以及如何演化知之甚少,同時面對面的交往成了他們關注的焦點,而以媒介為中介的交往成了研究的盲點(李哲2012:225)。

當這個詞被應用在互聯網領域中時,場景常常表現為與游戲、社交、購物等互聯網行為相關的、通過支付完成閉環的應用形態,我們通常稱之為應用場景。其中能夠觸發用戶沉浸式體驗或者能夠使用戶長時間停留的應用形態如視頻、游戲和微信等,常被稱為超級入口;能夠用微信或支付寶支付的購物、用車或團購等場景可統稱為支付場景(吳聲 2015)。

隨著移動設備和智能終端的出現,網絡和我們的日常生活結合得越來越緊密。移動互聯網和共享經濟正在改造著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隨之產生的新的生活方式也體現了社會網絡的新處境和新特點,譬如我們在微信環境中的生存狀態。

我們可以把世界理解為鄧肯·沃茨強調的“小小世界”(small worlds)。這個“小小世界”不斷連接不同群體中的不同個體的方式就是場景。不同群體中的不同個體被場景連接在一起,這種連接所創造的獨特價值,會形成體驗、促成消費甚至創造個體生存意義。這種場景表現在互聯網上則是更加具體的支付場景和應用場景,譬如通過百度地圖直接鏈接到滴滴出行的訂單頁面,或者在美團、餓了么下單快遞外賣。

場景成為一種思維方式,這種思維方式主張要把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視為連接不同個體制造場景的工具;場景也成為一種能力體現,是使用互聯網和移動互聯網來完成連接的高效率方法??陀^上,場景因此成為互聯網入口的重要方法論。

被互聯網定義的新場景有以下一些特點:

首先是強調體驗,即以人為中心的細節體驗。

同時,場景特指連接方式,即通過掃描二維碼或添加微信,連接人與商品或人與活動的種種促銷信息。例如,酒店服務的典型場景是:360度全景看房、選房,客房掃碼購物,微信服務號點評,客房微服務。通過App或微信達成的連接,可以使酒店通過構建客人主導驅動的營銷服務模型,打造以客人為中心的酒店場景。

此外,場景是價值交換方式和新生活方式的表現形態。在微信公眾號里實現閱讀價值的期待和滿足,進而通過微信支付完成打賞動作,就是一次典型的價值交換場景。就構成元素來看,場景構成堪比新聞五要素:時間、地點、人物、事件、連接方式。例如視頻會議,什么時間、多少人、電話連線接入、討論何種議題、精確打造會議場景。

熟悉互聯網場景的讀者也許還會想到,不遠的將來將觀看的是懸在空中的立體全息圖像,而不是只盯著一塊小小的屏幕?;蛘邘夏撤N眼鏡,考古學家和攝像師用視線和手勢就可以操控無人機。未來的生活圖譜將由場景定義,未來的商業生態也由場景搭建。

場景時代指的是由于社交媒體和移動云技術的融合,萬物互聯的時代。這將徹底改變人們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我們認為這其中首當其沖的是交際方式。羅伯特·斯考伯抽取了場景時代的五種技術力量:大數據、移動設備、社交媒體、傳感器和定位系統,以及它們的聯動效應進行描述。斯考伯提出,移動互聯網爭奪的是場景,未來競爭的核心是場景。未來25年互聯網將進入的新時代——場景時代。

場景時代和之前談論的新媒體時代并不等同,它是伴隨著移動互聯網的空前發展而成型的,特別是大數據、傳感器和定位系統等技術的日漸成熟,社交媒體和云技術的融合使場景時代的各種連接成為可能,如果說新媒體時代帶來的便利、便捷和海量信息等特征比較容易理解,那么理解場景時代的交際特征則需要對自身日常體驗作一番審視。不僅要覺察技術在其中的作用,同時更要覺察無所不在的交際(消費)需求的泛化和變化帶來的林林總總的新交際情境。

三、 功能語言學語境理論概述

每一種情境都包含許多流程,從快遞如何從收貨點分發到各個收貨人,到快餐店每天早上如何接受和處理訂單。如果打量這些互動過程,我們會發現大部分都不是巧合。一個典型的互動過程需要我們做出詳細描述,常規和嶄新的互動過程也會有系統性的差別,發現這些日常生活中的模式有助于我們對各類情境的理解。在系統功能語言學對于流程的描寫中,它為活動建立的模型可以細分為每一個步驟的子模型,更科學的是,它細分了每一個活動中的三個構成元素,然后考察它們是如何組合起來構型的。

第一個元素是語場, 指的是正在發生的事件。當然,必須是有語言參與其中的事件。如果這事件全都是由語言構成的,如一篇文章、一次討論或一堂課,那么語場就是主題。語場在很大程度上決定了以下信息的產生:(1)詞匯選擇;(2)表達我們外在和內在經驗的語法模式 —— “及物性過程”;(3)物品種類、質地、數量、抽象關系等。

功能語言學中的場景即情境、語境、語域。語域(register)是語言活動的全部領域,在各種情境種類中。首先,可以根據話語的語場來分,同時可以根據語旨來分,參與者之間有不同的關系,如隨意的、正式的或親密的等等。還可以根據話語的模式來分,即根據介質或語言活動的模式,例如有口頭和書面的。我們認為,移動互聯帶來了第三種模式,即在線交際模式,口語和書面兼具,同時可有音樂、圖片甚至觸覺等多模態。

有時,語言在活動中只發揮了一小部分作用。例如兩個人一起一邊洗衣服一邊聊一部熱播的電視劇,那么語場就是這部電視劇,語言行為并不是洗衣這個事件的一部分。而場景時代卻需要充分考慮這個洗衣的活動和語言行為之間的關聯程度。

第二個元素是語式,指的是語言行為的模式或介質,它決定了語言行為在情境中的作用??梢约毞窒氯ィ簣蠹埖恼Z言、廣告的語言、會話的語言、體育評論的語言。這個細分在系統功能語法中叫作“精密度”。文學的語言可以是一個單個的語域,細分起來,就有不同的類別了,如散文、小說、詩歌等,然后再細分下去?!熬芏取备拍钇鹾狭藞鼍皶r代中的細分,下文詳述。

把新聞報道的語式做一下細分也許不難,但把網絡語言的語式作一個細分就相當有挑戰了。如果一下不知道怎么分的話,就說明“網絡語言”這種統稱太不能說明問題。有人把網絡叫作第三種語式,這是一個有益的思路。如果這個網絡是連接的,有時是移動的,即用流量或wifi狀態下的手機,還有定位、傳感器等,這個模式就是我們前面講的“移動場景”模式,比口語或書面語要復雜得太多。

第三個元素是語旨,是說話人和受話人之間的關系,也包括說話人對所說內容的態度。功能語言學的評價理論就是對態度的詞匯語法資源的詳盡研究。語旨指社會關系的種類,臨時的(如和快遞員之間的對話)或永久性(如和父母的對話)的,它常常會影響正式程度、術語使用程度(technicality)以及言語風格 。

語場、語式和語旨是情景語境的特征,決定了“語域”。如果已知這三個元素,我們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預測所使用的語言。對這三個元素的細節了解越多,我們也就越能預測語言的特征。語域是情景語境的產物,語類是文化語境的產物。語域是話語范圍、話語基調和話語方式等情景語境因素共同作用而產生的語言變體,語類是人類社會活動模式和目的的共同作用而形成的語言圖式結構。

關于語域理論,Mathiessen(2015)提出理論發展固然重要,但當務之急是發展對語域的廣泛描寫,可以是描寫子系統(例如韓禮德描寫過母與子之間的規范性語義),也可以是對大規模的語篇樣本作分析歸納,這兩種方法是互補的。他甚至提出應該有一個對應于人類基因圖譜計劃的人類語義因子計劃(human sememe project),這一計劃的一項重要內容就是建立多種語言的語域地圖(Mathiessen 2015:9)。他不滿足于“僅僅列出活動領域的清單”(a flat list of fields of activity)。以“解釋”為例,可細分為八類,其中有幾類和場景時代的活動密切關聯,即闡釋、報道、娛樂、分享、實操、賦能、推薦和探索。系統功能語言學的分類更為有序,也更為概括和精煉。例如 “解釋”這一活動被細分為幾個步驟:序列的 (時間序列、含義序列)、非序列的 (條件的或理論的、因果的),其中因果的又可細分為后果的、事實性的。這一思路與我們對場景時代交際特征的區分非常契合。

四、 場景和語境簡要對比

基于上述淺析,我們用以下的圖表對場景和語境做一簡要對比。

場景語境來源互聯網新媒體研究功能語言學構成時間、地點、人、事件、連接方式語場、語旨、語式目的朝向(潛在)消費理解作為社會行為的語言使用時長短時的、碎片化的可長可短,沒有考慮時長因素參與、互動方式人與app,人與app中的人,人與真實場景中的人人與真實情境中的人,人與文本(即文本中的隱含作者)互動模式以連接互聯網的(并且定位的)手機為介質口頭的、書面的,以電視、電臺為介質的語言發生不是必須,例如佩戴運動手環去跑步必須 評價意義與場景參與者溝通,詮釋新的價值與情感呈顯性或隱性的多重形式,錯綜復雜閱讀的連接/tenor價值交換方式的表現形態,例如微信閱讀后的贊賞、虛擬送禮等;影響微信寫作的語類,例如營銷軟文閱讀后反饋的滯后,產生讀后感、評論等語類

以上的簡要對比說明,場景時代和功能語言學的語境理論可以相互借鑒。例如語場這個概念就不僅包括了主題, 還包括了話語發生的背景(setting),這個背景就是當下互聯網語境中的場景。而場景時代所要求的價值交換方式,如即時的贊賞和送禮等,助推了微信軟文語類的風靡,屬于功能語言學語旨中的重度肯定評價和潛在勸說言語行為等。情境和場景質的區別在于有沒有移動互聯網參與作為介質??梢哉f,在人與人(或與某個應用小程序)的互動中有了這個第三種力量,社會文化的情境被進一步激活、細化和在場化了,值得從全新的視野來進行融合研究。

五、 軍事公共外交的語境因素和場景

對軍事公共外交的研究大多置身于戰略傳播、軍事外交、公共外交和新媒體等領域。中國軍事公共外交作為我軍現代化建設的有機組成部分,是軍事外交和公共外交的有機結合,是國家總體外交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下我們對其語境因素和場景做一個簡要討論。

我們曾參考張萍(2017)提出的公共外交的七個要素來梳理軍事公共外交的構成元素,即主體、代理人、客體、渠道、形式、內容和效果(李戰子 2018)。這七種內容其實是和其他幾個要素不可分割的,甚至相互建構的。從話語研究的視角進行細致深入的考察,綜合運用功能語言學和話語分析的理論框架和分析工具,對軍事公共外交在主流媒體和新媒體平臺中的代表性語類在概念意義、人際意義和組篇意義上進行識別和梳理,可以揭示此類話語的特征。

就主體來看,軍事公共外交的主體是政府主導的,同時也可特指由國防部為代表的軍事部門主導的針對他國軍隊和公眾進行的公共外交事務。廣義的主體和公共外交的主體是一致的,即政府、政黨或權威政治人物等直接參與相關決策制定和執行的黨政機構與政治領導人。這里的目標是主要的判定標準?!秶H形勢和中國外交藍皮書(2017)》明確,中國軍事公共外交的目標是維護軍事安全利益、維護國家安全、促進世界和平、形成良性的國際輿論導向、塑造良好的國際安全環境,并影響外國民眾達到促成目標國的軍事外交政策朝著有利于我方的方向變化。與此相對應,狹義的軍事公共外交主體則是由軍事部門主導的活動?;顒涌梢杂纱砣藖韺嵤?,代理人包括官方媒體(特別是軍事類官方媒體)以及各類社會組織和社會精英等。代理人常常會使政府主導退居幕后,但這并不影響公共外交所具有的政府主導的特質,這在軍事公共外交中尤其顯著。軍事公共外交活動應該始終服務國家利益大局和國家的戰略安全目標,這是軍事公共外交各類代理人都應非常明確的。公共外交的主體從本國外交的大政方針出發,負責組織、協調和監管公共外交活動的展開和評估,還需要從戰略層面考慮在全球范圍展開的工作,其中議程設置和頂層設計是不可或缺的(張萍 2007:146)。中國軍隊在開展安全對話、聯演聯訓、遠洋護航、國際人道主義救援、國際維和和各類國際軍事競賽等領域積極作為,為維護國際和平樹立良好形象,這同樣具有軍事公共外交的效應。

軍事公共外交受眾或輿論的接受者方面,軍事公共外交的客體非常廣泛,可從社會精英到一般民眾。在軍事公共外交中,受眾程度不同,如外國的廣大民眾、外國的精英人士、外國的軍人等學習和熟悉受眾的社會文化背景能使我們對客體有更好的把握,特別是在當下軍隊走出去和中國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五周年之際,了解和熟悉沿線國家受眾各自特定的社會文化語境更有助于軍事公共外交的有效展開。與此密切關聯的就是連接代理人和受眾的信息流動渠道,從大眾傳媒、組織傳播、群體傳播到人際傳播,種類不斷翻新。群體傳播的形式有線下的如課堂、報告會、演講,線上的如微信群以及線上線下結合的新形式。就軍事公共外交而言,微信公眾號的傳播正逐漸蔚為大觀,但也有魚龍混雜的情況,總體的趨勢是群體傳播日趨活躍,其中針對外國公眾的傳播效應有待跟進研究,優質的雙語或英語為載體的軍事類微信公眾號還不多見。

軍事公共外交通過話語語類和活動類型來實現。如新聞、報道、采訪、電影、演出、展覽、圖書等,還有軍事高層論壇、自主品牌的多邊軍事論壇、軍事文化交流活動、軍事主題的學術會議、軍事出訪、外軍來訪、軍事留學等多種形式。近年來中國的軍事公共外交形式也有了較多創新。以香山論壇為代表的安全對話論壇,成為外國防務部門和軍隊了解中國軍隊的窗口,對話涵蓋地域廣,議題層次深,成為我軍對外合作的重要場景(《國際形勢和中國外交藍皮書》2017:445)。新制作的年度解放軍形象片在新的微信公眾號和融媒體平臺發布后,在向世界展示解放軍新形象方面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在新媒體風起云涌的當下,語類或者說活動種類的糅合和創新是做好軍事公共外交的重要途徑。作為體驗場景風暴的載體,我們還需開發更多小巧的免費軍事公共外交應用,方便海外用戶以生動有趣的方式了解中國軍事的概況和中國軍隊為建設世界和平所做的貢獻。

此外,也是最核心的,就是考察軍事公共外交的話語內容,話語分析可以發揮積極作用。話語的建構論被廣為接受,話語并不是自然的透明的表達工具,而是通過詞匯語法構建了意識形態,而這正是理解公共外交內容的關鍵所在。系統功能語言學認為話語內容和語境具有相互塑造的關系,在眼下全新的場景時代,語言學研究者目前開展軍事公共外交研究的還不多,這正是值得開拓的一片理論應用領地。最近的研究涉及白皮書、新聞發言人署名文章、國防部新聞發言人欄目細分以及國防部外交和非戰爭軍事行動欄目細分等(李戰子 2018),亟待拓展軍事公共外交話語研究的內容領域。

這些語境要素的討論在軍事公共外交場景化培訓中能帶來有益的思考:無論是新聞發言人的發布會模擬,還是組織國外公眾參觀軍艦等實地的軍事公共外交活動,或者是新媒體平臺上的軍事公共外交話語實踐,我們都可以開發出特定的場景APP, 將語境要素融入其中,并在話語類別上展開針對性的教學實踐。場景感知計算(context aware computing)、場景感知服務(context aware service)等曾經還是學術話題,現在已有眾多的成功案例和解決工具了(Robert Scoble & Shel Israel 2014:前言)。結合移動設備、社交網絡、數據處理、傳感器和定位系統等場景時代的原力,很多教學創意和實踐應用就會更接地氣。

六、 借力新媒體場景研究,展開軍事公共外交的語境和場景思考

韓禮德在文集《語言與社會》中一再指出,從語言和社會的關系來看,要在社會語言學、詞匯語法語篇層面上具體構建話語。目前我們生活在一個移動網絡化的社會,相應的語言學理論也需要細化和更新,但它的精髓還在,它的預測力也是驚人的。在中國社會移動互聯高速發展的當下,功能語言學理論的闡釋力何在,獲得新發展的契機何在,適用性何在,這觸發我們本文中的一些思考。

胡正榮(2015)在《移動互聯時代傳統媒體的融合戰略》一文中提出,“web 3.0 是場景細分時代,以場景、細分和垂直、個性化服務為特征”, “需要以用戶為中心,以位置為基準,以服務為價值”。尤其是在移動環境下,移動化將原有相對固化的場景進一步切割、細化,而契合或者挖掘這些新場景的服務與應用不斷涌現,可以說,新的體驗和新場景的創造相伴而生。場景這一概念對于當今媒體來說有怎樣的意義?是將遭遇一場場景革命,還是生成適配場景的新媒介消費形態?我們的問題是:場景這一概念對于功能語言學語域和語類理論有什么意義?是理論要進一步發展,還是理論的內涵因為場景概念的出現而被豐富?

語域和語類模型都具有人類學的傾向,即它們是從語言和社會的關系出發研究語言的,都把語境看作語言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討論語義系統中的選擇是怎樣受社會結構控制的。社會結構則微縮為語境,在語境層面與語言的語境系統發生關聯,使語境成為解釋語義選擇的要素。韓禮德自己也承認,他沒有給出一個“文化語境的語言學模型”,因為他認為這樣的東西“尚不存在”(Haliiday 1985:47)。在我們看來,場景時代的今天,文化語境的語言學模型已經呼之欲出,我們可以借助互聯網營銷中對場景時代的細分,深化對軍事公共外交語境和語言關聯的研究。

從語場來看,韓禮德經典理論語域中語場的背景曾經不被重視,在新媒體的今天,出現在前臺,背景的細分由于移動互聯這一語式, 大大增加了語域的復雜性。語旨的變化也是由語式變化帶來的。

彭蘭(2015)在《移動媒介消費需要關注的場景要素》一文中指出,要素之一就是空間與環境。對于用戶來說,移動場景意味著時空的快速切換,而每一種細分場景都會帶來不同的需求。彭蘭指出,分析用戶身處的移動場景,需要關注三個階段:在哪里、從哪里來、到哪里去,也就是此時此地、此前彼處、此后彼處。分析用戶從何處到達此處,可以更好地理解用戶在此時此地的行為目的以及可能特點,并預測他們下一步的行動方向并提供相應服務。

對于“用戶通常在哪些場景中瀏覽移動媒體信息”這一問題,用戶給出了無數細分的閱讀場景,如在床上、等待或乘坐交通工具時、學習或工作時、吃飯時、休息和閑暇時、衛生間等。移動終端把一切碎片時間都利用了起來,但它也把一切時間都變成了碎片時間。因此,只有關注細分場景,媒介才能開發滿足用戶需求的內容以及產品,以此獲得引爆新注意力的能量。

因此語場也前后延伸了,我們分析語場的時候要和前后的語境進一步聯系起來,這提供了一個話語分析的語境向話語前和話語后延伸的思路,也是話語在時間維度和空間維度上進一步拓展語場、語旨和語式是假設在沒有手機隨時可以閱讀手機內容的情況下的語域;現在則應增加語場中的時間維度,以及與這個時間相對應的空間或場所,然后把這個時空組合的維度加以細分,在時間、空間以及組合上的細分。語場并不只是主題或者內容,韓禮德的定義里包括了背景,只是他那個背景是移動互聯沒有出現前的常規生活工作背景, 有了移動互聯,背景就分為線上、線下了,以及兩者之間的契合和違和。由此可認為,韓禮德語境理論中的背景即是場景的雛形。從軍事公共外交來看,我們還需進一步開發出可供海外用戶在不同場景中閱讀的軍事新聞應用,從而將我軍文明之師的形象更好地塑造和推送。有遠見的技術傳播者已經開始運用這些原力充分考慮場景的需求,來為我們的受眾帶來愉悅,例如在不同的場景中介紹中國軍隊為建設和平所作的努力,而不是僅僅介紹軍力和武器裝備等。

從語旨來看,移動互聯時代,場景或情境決定著人們的行為特點與需求特征,場景的意義被極大強化,成為與內容、形式、社交并存的移動時代媒體新要素。 在一個特定的場景中,信息接收、分享、關注等行為交替出現??傊?,場景細分(時間加空間組合的背景被前置),語式多樣,語旨多重,特別是接受信息、評價、分享和關注等功能語旨總是組合出現。

所謂的場景化思維著重的是能夠與場景參與者溝通詮釋出新的價值和情感。這里凸顯的是一個情境中的評價意義,可以是話語或物品所帶的評價意義,也可以是話語使用者自己賦值的評價意義。這個評價既是隨社群而主動建構的,也是不經意間隨波逐流形成的,比功能語言學的評價意義要復雜很多,我們可以展開對評價理論的多維度立體研究,如評價的符號學等。

韓禮德一直強調,理解語篇是怎樣被評價的,這和理解語篇是怎樣構建的同樣重要。在微信公眾號的閱讀中,語篇被點贊或者贊賞都是一次評價,但這是非常粗放的評價,也可以是空洞的評價,因為沒有閱讀文章也可以點贊或贊賞,或者不同意不認可也可點贊。這就是為什么微信公眾號里的閱讀場景看似完成了一個從閱讀到反饋的閉環,其實是粗放的,不能代替學習場景中的細致閱讀和批判性評論或讀書報告等。就軍事公共外交而言,微信公眾號的效力不足以說明傳播的效應,在新媒體平臺之外的學術性網站展開深入探討更為重要。目前立足國際傳播的軍事類學術性網站尚不多見,這其中固然有安全保密的因素,也需要經歷對有效傳播軍事公共外交軟實力的探索過程。

從語式來看,移動媒體核心目標在于場景適配。彭蘭(2015)指出,場景分析的最終目標是要提供特定場景下的適配信息或服務。所謂的適配意味著不僅要理解特定場景中的用戶,還要能夠迅速找到并推送出與他們需求相適應的內容或服務。場景適配包括信息適配和服務適配,還可進一步區分標準化適配和個性化適配。場景時代新近受到追捧的是H5與短視頻,無論信息展示、還是交互操作,都在一個相對閉合的場景中完成。為了更好地對場景時代的話語形態或者說語域進行透視,我們還需要關注和研究這些新生的創新媒體形態。H5構建浸入式移動閱讀場景,是場景時代的媒介產品新形態。中國軍網的欄目中也推出了H5專欄,通過手機掃描二維碼,可以在手機上瀏覽“拼出上合組織新的全家?!钡菻5內容,迎合了用戶移動媒介的消費需求。軍事新聞素材通過H5展示,可以將選題置身于一個生動具體的場景里,從而為用戶帶來比較新穎的閱讀體驗。

至于作為一種原力的大數據,在場景時代就如同氧氣一般,無處不在、不可或缺。大數據是場景傳播提供個性化信息和服務的方法或工具,人們在各種場景下的需求與行為模式,常常會帶著他們以往的生活經驗,打著慣性的烙印。在場景中大數據指的是用戶在此時此地的各種身體、行為、需求等數據,可以基于用戶以往的慣性,也可能具有偶然性、特發性。這些大數據有助于天氣預報、財經信息、旅游提醒、健康提醒等信息推送。關注場景下的媒介消費需要綜合考慮用戶過往的習慣,例如搜索引擎netflix會貼心地向觀眾推薦一兩部適合他們當前看片心理的影視作品。在軍事對外傳播方面,如何結合大數據做到更加適應用戶的媒介使用慣性和需求,軍事公共外交場景開發要走的路還很長。

在所有能想到的社會網絡和社交接觸點,越來越多的應用場景被開發出來,傳播者和接受者都帶有類似促銷的功能語旨。那么,場景研究是否全然商業化了,能否從中提取對語言本身使用規律的研究?我們的答案是肯定的。語言和場景的相互構建,這一點是功能語言學的洞見,依然適用,且值得我們去深入研究,并且去細化這個洞見,借助大數據和語料庫,考察在越來越細分的場景中,語言和場景相互塑造的差異何在,語言使用的規律呈現了哪些變化。軍事公共外交的場景化考察為之提供了一個有益的切入點。

七、 余 言

通過考察功能語言學中語境理論對語域三元素的劃分和描述,我們試圖在場景時代的新特征中再次審視語域,并提出語域的三個元素:語場、語式和語旨。這三個元素都由于移動互聯的特征發生了很大的變化,而對這種變化的認知對于理解軍事公共外交話語的發展和變遷有著良好的啟示作用。韓禮德反對語言和言語的截然兩分,前者是所謂的純潔的形式,后者是被玷污的,他指出這兩者不可截然劃分,更有用的概念是一系列行為潛勢,它們由社會結構(即文化語境)決定,通過和重要社會場景的關聯被人們接觸到,通過參與者在這些場景或情境類型的特定的參與個案來實現(Haliday 2007)。對場景時代中的軍事公共外交典型場景的把握有助于我們對功能語言學所關注的行為潛勢的擴展,從語境或場景的角度理解軍事公共外交的各類主客體和形式內容的發展變化,有助于提升我們對軍事公共外交的新洞見。

猜你喜歡
語域語言學外交
悠悠歲月外交情
涉僑外交二三事
認知語言學與對外漢語教學
外交活動の二大ハイライト
外交
意義隱喻與語域的關系——基于自建英語新聞語料庫的研究
淺析語域的特性及教學模式探討
社會語言學名詞
語域語塊與外貿英語教學
語料庫語言學未來發展趨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