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創業認知教育與創業激情對商業機會識別的影響*
——一項基于準實驗設計的探索性研究

2019-01-16 06:27雷軼陳云川陳晶晶
創新與創業管理 2019年1期
關鍵詞:商業機會控制組激情

雷軼,陳云川,陳晶晶

(南昌航空大學 經濟管理學院,南昌 330063)

1 研究背景

教育部于2015年頒布的《教育部關于做好2016 屆全國普通高等學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的通知》(教學〔2015〕12 號)文件中,要求所有高校必須大力推進創新創業教育工作,并從2016年起都要開設創新創業課程。目前,全國大部分高校已設立專門的創新創業學院,創業教育工作已進入全面系統建設的新階段[1]。然而,創業教育的核心與重點是什么[2,3]?具有何種特征的學生更適合作為創業教育的對象[4]?創業教育應該采取什么樣的學習方式[5,6]?此類問題已成為我國創業教育工作者需首要理清并回答的重要議題[7]。

當前國內創業教育課程體系,主要還是通過“傳授創業理論”“撰寫創業計劃”“制訂項目方案”“剖析具體案例”等方式來提高大學生的創業意識與管理能力[1]。這些課程有效促進了大學生建立創業框架與創業觀念,但課程內容都具有穩定性、一致性和可預測性的特征,與創業實踐需面對持續變化的不確定性環境關聯較小,很難塑造大學生“跳出盒子思考”的創造性思維與創新意識[8]。國外許多學者主張,作為一門旨在提高企業家意識的學科,創業教育必須秉持“既要注重利用大學生個人潛力,又要注重利用可轉變為知識的創業體驗”來培育他們形成創業認知機制[5,9],基于此,從創業認知教育視角來看,創業教育更應聚焦到塑造學生的認知結構、思維方式與培育學生的創業認知機制上來[10],通過創業體驗來提升大學生識別商業機會的能力[11]。

商業機會識別是創業實踐活動的核心要素[7],它是指由于個體掌握某個領域更多知識而對商業機會更加警覺,在開發特定新產品、提供新服務并與顧客交往過程中能夠看到別人看不到的商業機會[12]。同時,識別商業機會也是一種認知過程,即掌握某個領域更多知識的人往往比其他人對機會更加警覺[13],因此,商業機會識別可作為檢驗創業認知教育有效性的主要后效指標[14]。另外,創業者個體的“情緒如何影響創業”是當前創業研究的熱點問題[15,16],雖然國外已普遍承認創業激情對創業認知有重要影響,但尚無證據表明創業激情在創業教育中的作用。從創業教育的實踐來看,創業認知教育對具有不同創業情感或動機傾向個體的影響范圍與影響深度存在明顯差異,即具有不同的創業情感反應或動機傾向的大學生,對創業認知教育的學習深度與學習效果或許存有顯著差異,但已有文獻關于創業激情對創業認知結構的影響尚不清晰,個體的創業激情能否提高創業認知教育有效性還有待證實。

基于上述背景,本研究從創業認知和創業激情的視角來識別大學生創業教育與商業機會識別之間的作用機制??傮w而言,本研究嘗試回答三個問題:①大學生的創業認知教育對商業機會識別的準確性是否有積極顯著影響?②與未受創業認知教育的大學生比較,經過培訓的大學生在商業機會識別方面是否具有更高的準確性?③創業激情對大學生商業機會識別是否具有顯著影響?高創業激情學生與低創業激情學生在創業認知教育的效果上是否具有顯著差異?

2 理論述評與假設提出

2.1 創業認知教育對商業機會識別的影響

國內對創業教育的研究在近些年得到蓬勃發展[17],研究內容主要集中于創業教育內涵界定[18]、創業教育課程設置[19]、創業教育模式比較等[20],近幾年,開始有文獻實證探討創業教育對創業動機的影響、創業教育對創業行為的影響[21],以及創業教育的影響因素等[22],但尚未探討過創業認知教育與商業機會識別的關系。

國外對創業教育的研究跨度較長,當前的主流觀點主張創業教育不能停留在知識積累與知識獲取層面,更重要的是要培養個體潛在的創業認知機制,訓練其對創業信息進行批評性分析的思考方式[23,24],其理論依據主要源于三方面:①創業者具有獨特的學習方式與心理框架。當面對某個商業領域的問題時,創業者具有獨特的心智模式及應對措施。從創業認知教育角度塑造創業者的心理過程,有助于大學生建立創業認知機制[25]。②創業認知與特定的情境和語境關聯。創業者具有從環境中識別、評估和判斷關鍵信息,并轉化為創業知識的能力機制,而創業認知教育就是塑造這種能力機制的持續過程[26,27]。③商業機會識別是創業實踐活動的核心要素。商業機會識別取決于看到別人看不見的東西,是個體形成企業家心態的關鍵要素[28],而創業認知教育對于培養大學生的企業家心態與商業機會識別能力至關重要[29]。因此,創業認知教育的目的是讓大學生形成創業認知框架和提高創業意識,并引導他們識別環境中的特定信息與商業機會。

雖然部分學者對于創業認知教育是否有助于提高商業機會識別持懷疑態度[30],但大部分學者認為,創業是個體與商業機會相結合的結果[14,31],且創業過程是由商業機會誘導的行為集合,因此至少有四個方面可支撐創業認知教育與商業機會識別存在的關聯:①商業機會識別扎根于個體的社會網絡。社會信息環境和個體特質是創業活動的觸發結合點,客觀的社會信息環境和個體特質是商業機會識別的關鍵,而創業認知教育可通過關注學生的個體特征來促進學生在課堂上對商業機會識別的創業學習[14,32]。②商業機會識別取決于個體經歷與環境感知。商業機會識別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個體是否對環境進行積極主動的分析,以及個人的經歷和感受。因此,系統學習解決問題、批判性地反思理論和實際創業情境,對大學生商業機會識別有積極意義[33,34]。③創業認知與個體特征相關聯。學習分享創業者獨特創業經歷、知識結構和情感狀態,同時結合自己的個體特征與主觀經驗,有助于大學生理解創業者的創業心理活動與心智模式[33,35]。④創業認知教育與商業機會識別認知框架相關聯。通過創業認知教育的學習過程,潛在的創業者能夠形成商業機會識別認知框架,提高創業能力和商業機會識別能力[36]。

基于上述分析,本研究提出創業認知教育能顯著提高大學生對商業機會識別的準確性假設。

H1:經過創業認知教育后,實驗組大學生對商業機會可行性維度的識別準確性顯著提高。

H2:與未經過創業認知教育的控制組大學生比較,實驗組大學生對商業機會可行性維度的識別準確性顯著提高。

2.2 創業激情對創業認知的影響

近幾年,創業者情緒與創業認知之間的關系成為創業研究熱點,關于“創業者的情緒如何影響創業”與“創業者如何產生獨特的認知過程”的研究有了極大進展。Cardon 等認為,如同投入情感情緒給自己的“嬰兒”一樣,創業激情就是創業者對創業身份認同的“情緒旅途”,創業激情既是一種個體情感,也是一種影響個體參與創業活動意愿的認知[15],較為強烈的創業激情能夠提升個體應對不確定性的能力,在面對挑戰時能夠發現更多的應對措施與選擇[15]。創業激情不是一種人格特征,而是個體在思考或從事與創業相關活動時所體驗到的一種情感狀態[15]。創業激情強烈地影響著創業認知和創業行為,如發現新的商業機會、提出新的解決方案和開拓新的業務[37,38]。同時,個人情感傾向和內部狀態可促進或阻礙信息處理、分類和學習的過程[38]。另外,創業激情是創業者身份的核心因素,是促進創業者學習的積極誘因,能促進創業者與不同的角色接觸[15]。 Cardon 和Kirk 的研究驗證了創業激情可劃分為積極情感和身份認知兩個維度[16],基于這兩個維度進行的實證研究發現,創業激情既是創業意愿的前因,也可通過調節自我效能與創業意向的關系來影響創業者的認知。

在創業認知教育中,大學生需體驗強烈的創業積極情感,執行創業身份的核心創業任務[38],包括發現新的解決方案和機會、開拓與發展業務、發現重要的新信息和探索有發展前景的商業機會[15,39]?;谏鲜龇治?,本研究認為創業激情可調節創業認知教育對商業機會識別能力的影響,據此提出以下假設。

H3:創業激情對創業認知教育與商業機會識別準確性的關系具有顯著調節作用,高創業激情參與者的創業認知教育效果要顯著高于低創業激情的參與者。

3 研究設計

3.1 樣本選擇

江西在近幾年鼓勵高校開設面向跨校大學生選修的特色公共課程,本研究樣本為選修了某高校創新創業教育課程的五所高校中176 名三年級大學生,研究設計包括一個實驗組與一個控制組,對樣本進行隨機分配形成實驗組與控制組各88 人。其中,實驗組學生在接受創業認知教育前后分別進行前測問卷調查與后測問卷調查,控制組未接受創業認知教育,但與實驗組同期進行前測問卷調查與后測問卷調查,創業認知教育跨度為四周(圖1)。雖然五所高校的樣本具有較大差異性,但樣本參與者均為自己參與培訓,不具有自然隨機特征,故本研究屬于準實驗研究的范疇。

圖1 實驗流程圖

3.2 創業認知教育內容與過程

本研究小組基于創業認知理論和商業機會識別的研究成果[24,38],采取A.Y.Kolb 和D.A.Kolb提出的體驗式學習方式進行研究實驗。A.Y.Kolb 和D.A.Kolb 認為體驗式學習是由體驗轉化為知識的過程,它由體驗(情感)、反射觀察(觀察)、抽象概念化(思維)和主動實驗(動手)四個學習過程組成[40]?;诖?,本研究自行開發設計了包括四個階段在內的“創業認知教育課程”,要求實驗組的學生必須完成該課程的全面內容,課程的主旨目標是使學生了解什么是創業過程、什么是商業機會,以及如何利用來自環境的信息有效地識別商業機會。通過體驗式方式學習解決問題、實踐學習、批判性反思理論和實際情境等,培育大學生的創業認知機制[41]。

階段1:提供多個真實創業案例,要求學生就真實的創業案例進行小組討論,辨認案例中創業過程的不同階段,并陳述其中緣由。本階段的主要目的是使大學生根據自身經歷來分析與討論案例,激發大學生的反思性體驗,進而使學生明白創業實踐的非線性演變過程和機會識別的重要性。

階段2:基于Baron 和Ensley 對商業機會的定義,即可產生經濟價值的手段,以及以前沒有被開發的或還沒有被別人利用的機會[23],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思考來辨別什么樣的機會有可能成為創業的商業機會。通過抽象思考商業機會的概念性主要特征后,要求學生分析不同的商業機會實例,并將其歸類為商業機會或非商業機會。在本階段,側重于界定創業企業的商業機會是什么。

階段3:要求學生列出他們能感知到的生產技術、顧客群體、社會制度和經濟發展方面出現的變化,并向小組其他同學進行詳細闡述,讓學生共享這些變化、建立共識并通過親身體驗感知周圍環境變化后,嘗試在每一領域的變化之間建立相互聯系,最后,根據經濟價值大小和商業可行性,清晰描述存在的商業機會。在本階段,重點是將涉及各個變化的“點”聯系起來,這是企業家用來識別機會的一種認知技巧[24]。

階段4:要求學生向班上全部人員推銷他們的商業理念,闡述商品標準或服務內容及推行商品或服務的可行性,分析它在多大程度上解決客戶的問題,預測生產的商品或服務產生凈現金流的能力并指出在管理上的風險程度[24]。在本階段,重點是對自己的商業理念有清晰的認知。

3.3 調查問卷與測量過程

調查問卷的前測與后測均統一安排在學校教室進行,為了避免考場的緊張氣氛,研究人員充分講解測試的背景與目的,努力營造出一種輕松平和的環境。其中,參與者通過閱讀兩個真實創業案例來建立商業機會認知。另外,商業機會識別與創業激情通過調查問卷進行衡量,問卷均使用回譯法,對于個別存在差異的條目,項目組和翻譯人員經過反復商討最后達成一致的意見。在前測中發放包括商業機會識別與創業激情在內的調查問卷176 份,后測中發放商業機會識別調查問卷176 份,前測與后測的回收調查問卷均為有效問卷。

(1)商業機會認知。為了確保創業認知教育對參與者商業機會認知的影響,本研究提供了可識別的真實創業案例場景來檢驗參與者的商業機會認知機制??紤]到存在學習效應的影響,在前測與后測中提供了兩個不同的創業案例場景。同時,為確保創業案例在前測與后測中的等效性,案例中均包括了Baron 和Ensley 對商業機會定義的解決客戶問題、凈現金流和風險管理三個維度內容[23]。

在前測中,研究小組提供了一個“有鄰,一個基于真實小區的移動社區App”的真實創業案例場景(附錄中案例1),案例詳細介紹了當前杭州鄰里生活方式、情感狀態和交流途徑及智能手機的普遍使用等狀況,隱含了構建一個共享生活信息與互幫互助的線上平臺,為鄰里間提供更具人情味的貼心服務的市場需求。在后測中,研究小組提供了阿里巴巴的“盒馬鮮生”真實場景(附錄中案例2),描述了新一代消費群體的快速消費特征,以及對超市、餐飲店和菜市場的消費需求等信息。兩個真實商業案例并沒有直接表明場景中存在的商業機會,但都提供了充分的相互關聯的信息節點,允許參與者通過連接這些信息節點來認知其中的商業機會。在學生閱讀完資料后,研究人員要求學生立即用自己的語言簡短地表達認知到的商業機會,設置這個環節的主要目的是確保學生已經理解了案例中存有的商業機會。

(2)商業機會識別。在閱讀完案例資料并用自己的話表達認知到的商業機會后,參與者被要求完成商業機會識別調查量表,問卷量表采用了Costa 等[42]改編的商業機會識別量表13個條目[24],包括“在您看來,您可確定的商業機會特征如下”(評價分值從“1=根本沒有”到“5=非常同意”)等,采用利克特量表衡量。其中,解決客戶問題通過5 個條目來衡量,如“客戶對它有需要”與“它能滿足客戶需求”等;凈現金流通過4 個條目來衡量,包括“它可以快速產生現金”與“它可以產生大量現金”等;風險管理通過4 個條目來衡量,包括“客戶可以接受它”與“它將改變現有的生產技術”等。由于商業機會識別的維度客觀存在于真實案例場景中,研究假設經過創業認知教育后,實驗組能更準確地識別商業機會的可行性,即在商業機會識別三個維度的準確性上獲得更高的評分,同時,經過創業認知教育后,實驗組在這些維度上得分顯著高于控制組。

(3)創業激情。Cardon 等[15]、Cardon 和Kirk[16]從理論上定義了強烈的積極情緒和身份認同兩個維度來衡量創業激情,本研究采用Cardon 開發的13 個條目來測量參與者的創業激情,包括衡量積極情緒的“擁有自己的公司會讓我充滿活力”與“找到市場需求,并將其商業化是令人非常興奮的事情”等10 個條目,以及衡量身份認同的“探索解決問題的新方案是表明我身份的重要方式”與“我的同事和雇員認為我是創業者”等3 個條目。測量得分采用利克特量表(評價分值從“1=非常不同意”到“5=非常同意”)?;贑ardon 等的創業激情理論,創業激情是個體在從事創業活動過程中所體驗到的一種情感狀態[15]。這些創業活動包括發現新的解決方案和機會、開拓和發展業務。同時,個人情感傾向和內部狀態對認知過程產生強烈的影響[38],可促進或阻礙信息處理、分類和學習的過程。因此,本研究沒有對創業激情進行實驗控制,而是視為個體內部狀態的調節因素,在開始創業認知教育之前進行了問卷測量,通過區分參與者創業激情的水平高低來驗證其對創業認知教育與商業機會識別準確性關系的影響差異及作用方向。

4 數據分析

4.1 控制性因素分析

樣本平均年齡20 歲,其中男生112 人,女生64 人,本科專業主要分布在經濟學、管理學、理學、工學、文學、哲學方面??紤]到研究的可操作性,在兼顧學科關聯性與獨立性后將上述學科分為經濟管理類、理工類和人文哲學類三大類,學生均至少主持或參與過一項創業競賽項目,具體樣本描述性統計詳見表1。

表1 樣本描述性統計

對實驗組與控制組樣本進行方差分析(analysis of variance,ANOVA)與卡方(χ2)分析后發現,兩組的年齡(F=1.44;p>0.05)無統計學差異;性別(χ2=6.28;p<0.05;df=1)、參與創業競賽項目數(F=4.23;p<0.05)與學科類別(χ2=20.40;p<0.05;df=2)存在顯著差異。隨后,分別把性別、參與創業競賽項目數與學科類別三個變量作為自變量,把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商業機會識別前測與后測的成績作為因變量進行回歸分析,發現這三個變量并不顯著:實驗組性別t=?0.54,p>0.05,控制組性別t=?0.41,p>0.05;實驗組的參與創業競賽項目數F=0.87,p>0.05,控制組的參與創業競賽項目數F=0.75,p>0.05;實驗組學科類別t=?0.46,p>0.05,控制組學科類別t=?0.38,p>0.05。

4.2 創業認知教育對商業機會識別準確性的影響

對實驗組商業機會識別前測與后測進行相關性分析,數據顯示三個維度之間都呈現顯著正相關(r前測—解決客戶問題×r后測—解決客戶問題=0.27,p<0.05;r前測—凈現金流×r后測—凈現金流=0.19,p<0.05;r前測?風險管理×r后測—風險管理=0.16,p<0.05),此外,前測與后測的Cronbach’sα穩定性系數也均大于0.75,達到研究的信度檢驗標準。

同時,對實驗組前后測進行配對樣本t檢驗,驗證經過創業認知教育后,大學生的商業機會識別能力是否顯著增強,實驗組的數據顯示學生們整體上能更準確地描述商業機會(t(87)=2.57;p<0.05),對商業機會識別的三個維度進行分析。結論顯示,經過創業認知教育后,參與者都認識到更多關于解決客戶問題(t(87)=2.96;p<0.05)、凈現金流(t(87)=2.55;p<0.05)和風險管理(t(87)=2.42;p<0.05)的商業機會顯著特征??傮w而言,實證結果表明實驗組在經過創業認知教育后表現出更準確的商業機會識別能力,H1 得到驗證支持(表2)。

表2 商業機會識別在測試前后比較(H1)、實驗組和控制組(H2)比較

與此同時,通過獨立樣本t檢驗來驗證實驗組是否比控制組更準確地描述了商業機會的可行性,數據顯示前測中的實驗組與控制組在商業機會識別整體上及三個維度上沒有差異,在經過創業認知教育后,實驗組在解決客戶問題(t(174)=4.24;p<0.01)、凈現金流(t(174)=4.65;p<0.01)和風險管理(t(174)=3.81;p<0.05)三個維度上的得分顯著高于控制組,研究結果完全支持H2,表明經過創業認知教育的實驗組比控制組顯示出更準確的商業機會識別水平(表2)。

4.3 創業激情對創業認知教育有效性的影響

為了測試H3,將代表創業認知教育的變量編碼為虛擬變量,其中1 表示存在訓練(實驗組),0 表示缺席(對照組),將商業機會識別作為因變量,創業認知教育作為自變量,逐步檢驗創業激情的調節效應。通過分析實驗組與控制組的創業激情調查問卷發現,創業激情的兩個維度Cronbach’sα系數均超過了0.7,表明問卷穩定性較好,達到研究的信度檢驗標準。此外,實驗組與控制組在積極情緒和身份認同量表上沒有顯著差異,表明兩組在前測中創業激情的得分無顯著差異,避免了實驗組的學生因為對創業認知教育感興趣而表現出更高的創業激情水平的可能,這與本文假設了關于創業認知教育對商業機會識別有顯著影響,以及創業激情對該影響具有調節作用保持一致。

在模型Ⅰ中,主要控制性別、學科類別和參與創業競賽項目數三個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原因是在描述性統計中發現這三個變量在實驗組與控制組中存在顯著差異,結果顯示三個控制變量并不顯著(表3)。在模型Ⅱ中,增加創業認知教育、創業激情—積極情緒和創業激情—身份認同三個自變量。在這個模型中發現,創業認知教育是一個重要的預測因子,它能顯著地預測商業機會識別能力(β=0.38,p<0.01),與此相反的是創業激情兩個維度在統計上不顯著,表明創業激情并不是一個重要的預測因子。

表3 創業認知教育與創業激情對商業機會的交互作用(n =176)

在模型Ⅲ中,增加了對創業認知教育與創業激情兩個維度的交互效應,以及創業激情兩個維度的交互效應。該模型仍然證實了創業認知教育能顯著地預測商業機會識別能力(β=0.42,p<0.01),且與創業激情—積極情緒的交互作用也是一個重要預測因子(β=0.62,p<0.05),可顯著提高解釋因變量商業機會識別能力的方差(R2=0.35,ΔR2=0.09,p<0.01),但創業認知教育與創業激情—身份認同的交互作用卻并不顯著(β=?0.32,p>0.05)。另外,創業激情兩個維度之間的交互效應也不顯著(β=0.11,p>0.05)。

為了進一步驗證創業激情兩個維度與創業認知教育的三重互動,在模型Ⅳ中增加了此交互項變量,結果顯示這一模型并沒有顯著提高解釋商業機會識別能力的方差(R2=0.37,ΔR2=0.02,p>0.05),其余結果與模型Ⅲ相似??傮w而言,研究結果部分支持了H3,即創業激情的積極情緒維度對創業認知教育與商業機會識別準確性的關系具有顯著的正向調節作用,而身份認同維度調節作用不顯著。

為了進一步檢驗積極情緒調節作用的效果,把創業激情的積極情緒維度重新編碼為高積極情緒與低積極情緒兩個層次,分別以高于和低于平均水平一個標準差來區分并進行回歸分析(圖2),從簡單斜率分析可發現,高積極情緒參與者表現出較高的商業機會識別能力,而低積極情緒參與者與商業機會識別能力之間的關系不顯著。

圖2 創業認知教育對不同積極情緒參與者的作用比較

5 研究啟示與局限

作為一項探索性研究,本研究結論至少在以下三方面具有啟示與價值。一是研究發現受創業認知教育訓練后的實驗組比控制組能更準確地識別商業機會,可以推斷實驗組在后測中發現更多商業機會特征是創業認知教育的結果,為許多學者秉持的“創業者通過創業認知學習與培訓后可提高商業機會識別能力,并轉變為創業的競爭力”觀點提供了準實驗的實證支撐[43,44]。

二是研究發現創業激情雖然不足以直接發展商業機會識別能力,但當結合創業認知教育時,它的積極情緒維度對商業機會識別能力有著積極的作用,也就是具有積極情緒的參與者學習培訓效果更顯著,這不僅有助于提高創業認知教育的效果,還可以幫助那些不知道創業是什么或不認同創業精神的學生,積極地重新評估他們參與創業活動的意愿。另外,創業激情的身份認同維度調節作用不顯著,這可能由于研究對象是沒有創業經驗的大學生,創業者的身份并未成為大學生內部的共識。

三是雖然傳統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了強大的創業理論與分析環境的工具,然而,Kwong和Thompson 的研究表明,大學生在畢業后立即創業的最大缺陷是缺乏相關的行業經驗[44],因此,本研究認為創業教育需要將傳統的教學內容與創業實踐內容結合起來,通過體驗式學習的方式來培育大學生的創業認知機制,使其形成創業知識并提高創業能力[45]。Béchard 和Grégoire[10]、Fayolle 和Gailly[46]指出,并不是所有參加創業課程的人會立馬創辦公司,但他們可能有興趣為自己以后的從業打好基礎。

兩個方面的研究局限需特別注意:一是盡管通過控制樣本的一些人口統計特征來減少其對結果的影響,但并未排除樣本自我選擇偏差的影響;二是雖然前后測兩個創業案例都有商業機會識別三個維度,但研究并未檢驗兩個創業案例的等效性。下一步的研究可通過改善這兩個方面來提高研究結論的內在效度。

附錄 前后測試的2 個案例

1.前測案例場景:有鄰,一個基于真實小區的移動社區App

背景:2014年,阿里巴巴技術戰略部總監楊仁斌開發了一款叫“有鄰”的基于小區鄰里互助的App,它讓鄰居們彼此互幫互助、分享生活信息變得更自然。該App 可以讓鄰居們在線上輕松地玩在一起,讓鄰里間享受更具人情味的貼心服務。從最早在杭州試點的20 個小區開始,現在有鄰已經覆蓋了杭州、北京兩座城市。在杭州,有鄰用戶已有60 多萬,平均每個小區的用戶達到300 人以上。

解決客戶問題:將各行各業的人們(醫生、律師、老師等)聚集在線上的“有鄰工作室”,提供開放的各種生活服務O2O(online to offline,線上至線下)業務合作平臺,收獲“1+1>2”的快樂,給用戶帶去有價值、有溫度的開放式服務。

凈現金流:有鄰App 采用O2O 模式,以“中介”牽線搭橋的方式,為供求雙方提供一個“交易”的服務平臺,該平臺可以通過收取廣告費、管理費和商品直銷服務費,甚至是對商家競價排位來獲得收益。

風險管理:有鄰是一個基于小區的互幫互助平臺,大家在平臺上聊的都是家長里短的事情,如問問誰家有推薦的保姆,下個月要搬家有一批閑置物品要處理有誰需要,老家自產自銷的水果有哪些鄰居要團購等,該平臺提高了小區人民的生活質量。

2.后測案例場景:盒馬鮮生——新零售業態

盒馬鮮生是阿里巴巴對線下超市完全重構的新零售業態,盒馬鮮生既是超市,也是餐飲店,同時還是菜市場。消費者可到線下實體店購買,也可以在線上盒馬App 下單。另外,盒馬鮮生最大的特點之一就是快速配送,在門店附近3 千米范圍內確保30 分鐘送貨上門。

解決客戶問題:盒馬鮮生是基于“餐飲體驗+生鮮超市零售+門店配送”打造的“新零售”模式,讓顧客能在短時間內收到產品,使消費者享受到購物便利及不一樣的消費體驗。

凈現金流:盒馬鮮生通過連接天貓超市等多渠道供應商,一方面減少了成本,增加了毛利潤,另一方面通過快速配送服務,提升了客戶體驗。

風險管理:盒馬鮮生沒有盲目追求大范圍的配送,而是有意識地打造生活圈概念,快遞僅在3 千米范圍內保證30 分鐘內送達,同時把門店作為前置倉,保障了線上和線下生鮮品質相同,提高了線上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猜你喜歡
商業機會控制組激情
公司商業機會的司法認定探究
給商品起名字
馬來西亞華文小學識字教學的字理識字研究
我們的激情瞬間
戶外激情
激情從未止步
多模態聽力教學模式對英語綜合能力的影響
96例妊娠合并甲亢患者的管理現狀及危險因素分析
《亞洲開發銀行商業機會及咨詢服務業發展研討班》在武漢成功舉辦
消磨不了他胸中的激情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