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粵港澳大灣區內體育類高職院校的發展與轉型

2019-01-20 12:13蔡文君丁麗梅
太原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學報 2019年8期
關鍵詞:體育類灣區粵港澳

蔡文君,丁麗梅

(廣州體育職業技術學院,廣東 廣州 510650)

2019年2月18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以下簡稱《綱要》)?!毒V要》是指導粵港澳大灣區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合作發展的綱領性文件。規劃近期至2022年,遠期展望到2035年。根據規劃,以香港、澳門、廣州和深圳四大中心城市為發展極點的粵港澳大灣區迎來了一次極為重要的歷史發展機遇。在《綱要》出臺的前幾天,《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以下簡稱《方案》)正式發布,文件對職業教育提出了全方位的改革設想。在文件中,職業教育的重要性,被提高到了“沒有職業教育現代化就沒有教育現代化”的地位?!斗桨浮访鞔_提出,職業教育與普通教育是兩種不同教育類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兩個重磅文件的出臺,為粵港澳地區職業教育今后的發展指明了方向。廣州市作為粵港澳大灣區的中心城市之一,其體育產業發展水平也是一直處于全國領先水平。區域內的體育類高職院校應牢牢把握住這次機遇,從職業教育的理念、模式、內涵、標準上全面變革,樹立符合區域發展定位、適應未來產業變革需求的新思想、新觀念。

一、粵港澳大灣區高職教育發展的基本原則

《綱要》在提到職業教育發展時明確指出要“推進粵港澳職業教育在招生就業、培養培訓、師生交流、技能競賽等方面的合作,創新內地與港澳合作辦學方式,支持各類職業教育實訓基地交流合作,共建一批特色職業教育園區”。職業教育已經被明確為一種教育類型,這一教育類型必將會在灣區未來的教育板塊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高職教育既是職業教育的重要構成,也是高等教育的一個組成部分?;浉郯拇鬄硡^職業教育的發展目標是為粵港澳大灣區未來發展提供堅實的技術和技能人才保障,灣區的職業教育必須與區域經濟協調發展。要實現這一目標將粵港澳三地職業教育各方資源有效整合,實現職業教育主體(包括政府、行業協會、企業、學校、教師、學生等)的分工協作與有效合作。

在這種背景下,要把握“緊跟時局變化,精準對接政策”這一發展的基本原則。任何改革與發展舉措都應該放置在粵港澳大灣區的整體背景中去考量,與時俱進,提升合作發展的質量和效率。尤其是在發展規劃和進程上要與粵港澳大灣區保持時間節奏的同步,形成同步協調發展。具體體現在三個層面:第一,從職業教育與區域經濟的協同發展視角出發,職業院校的任何規劃要與灣區整體規劃精準對接。如果說之前粵港澳三地的合作是為灣區的發展作預備和鋪墊的話,那么隨著《綱要》的正式發布,發展和規劃都有了明確的起點和方向,兩者必須保持同步。第二,要時刻關注和洞察粵港澳大灣區發展進程中的各種矛盾和各項難題,在實現發展規劃的過程中將解決這些矛盾和難題,力求實現二者在行動指向上保持一致,資源配置合理高效。第三,職業教育主體各評價體系和激勵機制中各相關要素的設計均要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評估的相關要素為參照,力求實現二者評價過程和評價結果的精準對接。三個層面呼應工作的起點、過程和結果,這樣才有可能保證職業教育的發展規劃能在灣區整體規劃下有效開展。

二、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發展與合作現狀

粵港澳三地當前職業教育發展水平并不均衡。香港的職業教育有自身的完整體系,香港職業訓練局是香港最重要的職業教育組織機構,下設13個專修學院,每年為約25萬名學生提供全面的職前和在職訓練,頒發國際認可的學歷資格,但由于產業規模和地域的局限,學生在完成職業訓練后,往往不能獲得適合的實習或就業崗位。澳門地區的職業教育規模相對較小,目前有7所專修學院、5所技術學校開展職業教育學歷教育。珠三角地區是廣東高等職業教育、中等職業教育的高度聚集地,但是人才層次結構并不合理,目前絕大部分的職業院校學生集中在中職層次,隨著產業的發展和轉型,難以滿足產業高端和高端產業對技術技能型人才的需求。

根據粵港澳大灣區的發展規劃,該區域將會成為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大批的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端制造業以及服務業將會在這里落地生根,急需高水平的人力資源支撐,而目前灣區內的職業教育的容量和層次就顯得捉襟見肘了。

另一方面,目前粵港澳三地的職業教育缺乏有針對性且切實有效的合作機制,雖然隨著經濟領域合作的不斷深入,教育資源共享也時常被提及,但無論在規模還是內涵上都滯后于經濟合作的發展。目前大部分職業院校之間的合作僅限于學生之間的交流、員工和師資培訓等較淺層次上。在教學資源、師資流動、學分互認、實習實訓等方面,仍舊缺乏有效的合作機制和渠道。

更重要的是在理念層面,港澳地區和廣東地區也存在需要艱難磨合的地方??梢灶A見的是,今后一段時間內處于社會轉型期和國家戰略調整的大背景中,內地高等教育理念會呈現動態的跳躍性特征,在發展與變革中產生的這些新思路和新做法如果要為港澳教育界接受的話,需要一個溝通和理解的過程。

任何良好的合作都是建立在共贏的基礎上,因此實現粵港澳大灣區職業教育資源共享和合作需要找到大家共同的利益基礎。這些涉及具體層面的問題,需要通過對話、討論和協商來解決。尤其需要各城市和各高校展開廣泛的對話和協商,厘清各自的優勢和需求,為接下來制度層面的對接建立基礎。

三、粵港澳大灣區內體育類高職院校的發展與轉型

和其他綜合類高職院校一樣,體育類高職院校在粵港澳大灣區這次國家戰略性的變革中既面臨千載難逢的機遇,也感到了強烈的危機感和挑戰性。

體育類高職院校特色較為鮮明,優勢專業突出。但存在問題通常也帶有普遍性,主要集中在這樣幾個方面:第一,人才培養質量規格普遍不夠高,人才培養定位不夠清晰,相關的規范和標準較為模糊;第二,與產業融合不夠緊密,對產業發展的敏感性和前瞻性不夠強,校企合作渠道不夠暢通;第三,國際化合作基礎較為薄弱,在辦學模式、辦學理念、師資培訓等各方面都缺乏有效的國際溝通和交流;第四,創新意識和動力不足,缺乏鼓勵創新的機制和氛圍。這些問題都是制約體育類高職院校升級發展的重要因素。

《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明確提出,要共同推進大灣區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發展。而粵港澳大灣區在培育灣區意識的過程中,文化體育活動作為一種軟性合作,對于推動灣區的人文交流、加強三地聯動發揮著重要作用。根據國家發改委的數據,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體育產業增加值占GDP比重將超過1%,體育消費將近1萬億,體育產業機構數量增長超過20%,體育產業由點到線、由線及面的集聚發展趨勢更加凸顯。

廣東省是我國最為重要的體育后備人才培養基地之一,廣東體育也是我國最先進入市場,最早走上產業化發展道路的。改革開放以來,體育事業上也取得了長足的發展,體育產業總規模和增加值穩居全國第一。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起步和逐漸深入,灣區的體育相關產業必然會迎來難得的發展機遇。產業的發展必會導致人力資源需求的猛增,而職業院校人才培養質量的提升又會成為產業發展的助力。因此,灣區內體育類高職院校理應抓住機遇,彌補自身短板,盡快融入到大灣區職業教育發展的進程中,實現與灣區發展的精準對接。

首先,體育類院校應對區域內的產業狀況進行全面調研,與產業從業者、企業家、決策者一起去研究解決面臨的問題?;浉郯拇鬄硡^發展進程中,體育及相關產業如何借力發展、提升價值?大灣區內體育及相關產業會在哪些領域找到新的增長點和創新點?在了解了產業的發展趨勢和前景之后,再結合職業教育的規律和院?,F狀著手相關轉型和升級。

1.打造大灣區體育類高職園區。廣州作為國際商貿中心、綜合交通樞紐功能、科技教育文化中心,應以其作為園區核心,整合粵港澳三地的體育設施和場地資源,實現優勢項目互補。打通學生學歷提升通道,為有學歷提升需求的學生提供?!尽T一體化的學習方案,滿足粵港澳大灣區對具有國際化視野的高端體育管理類人才的需求。

2.以體育+互聯網途徑,借助體育產業發展,開發職業教育新資源。爭取利用大灣區體育產業資源例如國內外著名體育用品企業、體育中介企業、體育健身娛樂集團和體育傳媒集團的全球或區域運營中心、銷售中心和營銷中心拓展教學、實習和就業資源和渠道。利用線上和線下的體育用品交易平臺、體育用品博覽會等助力學生拓寬視野,捕獲創業機會。

3.對已有的優勢專業和技術進行全面升級,通過健康灣區、人文灣區的打造彌補自身短板。學院應瞄準全國及世界高科技含量的體育研發制造企業,對接對方需求,更新升級教學資源,使學生能夠介入到高端運動康復保健儀器設備的生產、加工和對外貿易中,加速推進灣區體育制造業的發展。

4.對接大灣區通用的行業標準,將行業標準融入教學標準,提升技能培訓標準和人才培養規格,與行業規范接軌。同時,學習和借鑒港澳地區相關專業的人才培養體系,突破原有的思維模式,從宏觀和微觀兩方面著手,一方面將人才培養規格與國際通用標準靠攏,一方面完善技能訓練標準,細化指標,精確到位,提高標準的可操作性和實用性。

5.利用大灣區發展平臺,積極促進優秀師資的共享以及整體師資水平的提升。建議成立灣區體育產業(行業)協會,建設行業人才信息庫,打通人才交流渠道。尤其是港澳地區的優勢體育項目可以借此機會帶動內地發展,而嶺南地區共同的文化傳承,如武術、龍舟等更加需要借助人才間的流動來加強活力,擴大影響。從廣東地區職業院校的層面出發,可以了解和挖掘更多的行業精英或資深人士,同時擴大內地體育冠軍文化和奮發拼搏精神在港澳地區的影響力,促進大灣區內情感層面的融合。

6.促進非營利性體育組織發展,有效銜接和整合灣區內的體育服務業資源。在政府引導下,確定明確的規章制度,引進現代服務理念,培養專職管理服務人員,將人文灣區和健康灣區的建設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接軌,助推后者全面升級。

四、結語

粵港澳大灣區所擁有的整體資源不遜于世界公認的三大灣區,應有底氣和自信去探索如何辦出大學和創業者、企業、政府形成良性循環的灣區高等教育模式,要求灣區各城市和各職業院校都應該有更大的格局和更寬的視野,才有望在理念交融中共創職業教育新模式,共創職業教育新價值。同時,體育類院校更應具有高度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助力體育及其相關產業融入大灣區的發展中,提升體育行業的活力和影響力,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突破口,真正開啟體育行業的國際化和市場化進程。

猜你喜歡
體育類灣區粵港澳
灣區一起潮:時代中國深耕灣區22載 與灣區共成長
擎動灣區制高點,耦合前海價值圈!
2020年在晉招生高校體育類專業錄取統計表
李萬雄:灣區引擎,空港之芯
廣州南拓 發現灣區新機遇
體育類高校學生黨支部優化建設研究
2018年部分院校體育類專業在晉招錄信息
編讀往來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工藝美術博覽會開幕
摁下粵港澳大灣區“加速鍵”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