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解《西洲曲》

2019-01-21 02:02馮廣宏
文史雜志 2019年1期
關鍵詞:西洲南塘飛鴻

馮廣宏

釋題

南朝徐陵(507~583)編輯的《玉臺新詠》卷五,有一首掛在江淹名下的《西洲曲》,實際上是那是民間流傳的情歌。按《詩經》的體例,《西洲曲》共有8章,每章4句,一共32句——

1章:憶梅下西洲,折梅寄江北。

單衫杏子紅,雙鬢鴉雛色。

2章:西洲在何處?兩槳橋頭渡。

日暮伯勞飛,風吹烏桕樹。

3章:樹下即門前,門中露翠鈿。

開門郎不至,出門采紅蓮。

4章:采蓮南塘秋,蓮花過人頭。

低頭弄蓮子,蓮子清如水。

5章: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

憶郎郎不至,仰首望飛鴻。

6章:鴻飛滿西洲,望郎上青樓。

樓高望不見,盡日欄桿頭。

7章:欄桿十二曲,垂手明如玉。

卷簾天自高,海水搖空綠。

8章:海水夢悠悠,君愁我亦愁。

南風知我意,吹夢到西洲。

北宋郭茂倩《樂府詩集》將《西洲曲》錄于卷七十二《雜曲歌辭十二》,題為“古辭”,未提作者。元左克明《古樂府》載于卷十《雜曲歌辭》,亦稱“古辭”,說“漢魏之世,歌詠雜興,而詩之流乃有八,曰‘行、引、歌、謠、吟、詠、怨、嘆者,皆詩人六義之余也?!泵髂┎軐W佺《石倉歷代詩選》載于卷四《晉詩》內。清初沈德潛《古詩源》把此曲掛在梁武帝蕭衍名下,說“似絕句數首,攢簇而成,樂府中又生一體”。陳祚明《采菽堂古詩選》定為晉辭,錄入卷十五《晉七》之《雜曲歌辭》類。

《西洲曲》的特色語境,基本上是每章一韻,而且聲調交錯變換,如1章是入聲韻,2章變為去聲,3章成為平聲,4章比較特殊,前兩句是平聲,后兩句是上聲,5、6章是平聲韻,而7章再變入聲,8章又轉為平聲,跨越了整個古四聲領域,這一點,許多人好像沒注意到。

最重要的特色,就是《西洲曲》詞語的前后銜接,如2章末句“烏桕樹”與3章首句“樹下”銜接,依此類推,3章“采紅蓮”接4章“采蓮”,4章“蓮子”接5章“置蓮”,5章“飛鴻”接6章“鴻飛”,6章“欄桿頭”接7章“欄桿”,7章與8章互聯“海水”,而8章末句的“西洲”,又銜接到1、2章開頭的“西洲”,構成一連串語言的鏈條,使全曲形成一個銀項圈,顯得十分自然而不別扭?!豆旁娫础吩u價這種首尾勾連:“續續相生,連跗接萼,搖曳無窮,情味愈出”?!恫奢奶霉旁娺x》對此做出長篇評說:說此曲“搖曳輕揚,六朝樂府之最艷者”,“言情之絕唱也?!?/p>

陳祚明在書中分析說:“夫艷,非詞華之謂,聲情宛轉,語語動人,若趙女目挑心招,定非珠珰翠翹,使人動心引魄也。尋其命意之由,蓋緣情渲于中,不能自已,隨目所接,隨境所遇,無地無物非其感傷之懷,故語語相承,段段相綰,感心而出,觸緒而歌,并極纏綿,俱成哀怨?!?/p>

對于曲中詞語的循環,認為是“段段綰合,具有變態。由樹及門,由門望路,自然過渡”,“忽又漾下紅蓮,生出飛鴻,從飛鴻渡登樓,從登樓見高天海水,自近而之遠,自淺而之深,無可奈何而托之于夢,甚至夢借風吹,縹緲幻忽,無聊之思,如游絲隨風、浮萍逐水,不獨無地無物盡屬感傷,無時無刻暫蠲愁緒矣?!狈治龅梅浅M笍?。

解 讀

《西洲曲》一向膾炙人口,不少大師都解讀過,不過筆者仍覺不盡其意,因此提出自己的新解。整個《西洲曲》隱藏著男女兩位主角,出場的基本上是女方,男子主要躲在幕后——1章是男子心語,2章和3章前半截丟開了男女主角,以第三者口吻展開客觀描述,3章后半截轉為女方心語,4章既可說是客觀敘述,也可說是女方的自我表述,5、6、7、8章都是女方心語。以下按鄙見將《西洲曲》進行語譯——

1.想起梅花下到西洲喲,折下梅花寄往江北。你穿著那杏紅色的單衫喲,兩邊鬢發就像小鴉似的亮黑!

2.要問西洲在何處呵,劃起兩槳小船轉過橋頭再往下渡。夕陽西下伯勞鳥也飛走了呵,風兒吹動那沙沙的烏桕樹!

3.烏桕樹底下就是她那門前呀,門里頭露出她頭上的翠鈿——把門打開了卻望不見我那情郎喲,干脆出門去采紅蓮!

4.往南塘采蓮度過這金秋喲,蓮花高得過了人頭。低下頭來撥弄那些蓮子喲,蓮子青綠就像那塘水悠悠!

5.我摘下那蓮花放進懷中呵,蓮花的心兒真是徹底的紅。我想念我那情郎、郎又不來呵,仰起頭來望那天上的飛鴻!

6.飛鴻落下歇滿了西洲喲,為眺望我情郎上了青樓。青樓雖高但卻望不見他喲,一天到晚都徘徊在這欄桿頭!

7.漫長的欄桿有十二曲呵,拖著的膀子白白生生如同玉石。我卷起樓上簾子遠望高天呵,眼前的海水搖蕩著空綠!

8.海水帶來了好夢悠悠喲,郎君在愁我也在愁。只有南風明白我的心意喲,把夢里情人吹到了西洲!

下面,筆者需要做一點解釋。

1章由“梅”起興,很可能女主角名“梅”,或許她特別愛梅,因此男子“憶梅”便想起了她,準備“下西洲”。古代地圖以南為上,所以“下”應該是朝北走,表明男子住在南邊,而女子所居西洲是在江北,實際上難以成行,只好“折梅寄江北”,兩人并未見面,“女媧氏補不完離恨天”[1],是從古到今小說戲劇中慣用的手法。余冠英《樂府詩選》[2]說全文都是兩句一截,意見很對。2章以第三者口吻問西洲在哪里?回答是“兩槳橋頭渡”,有些注家說只須坐船劃兩槳過橋就到了,恐怕不是那么簡單。如果那么容易去,男主角就不用害單相思了。筆者以為此句意在指出當地是個水網地區,水道較窄,交叉繁復,只能劃著雙槳小船慢慢地前進,不能采用風帆,還經常有木橋阻擋航線,須繞過橋頭,方能渡過,所以前往西洲困難重重。后面以鳥和樹來比附,伯勞是一種孤獨的鳥,蕭衍有詩“東飛伯勞西飛燕”,勞燕分飛一詞自古象征別離,這是一層意思;伯勞鳥形體雖小,卻以捕捉小動物為生,常常棲息在樹頂上東張西望,就像男主角那樣彷徨不安,但日暮時它卻要飛去歸巢,男主角未免自嘆弗如,這又是一層意思。鳥兒飛走,只剩下那棵樹。烏桕是一種速生經濟林木,果實中含有脂蠟可取,故又稱木子樹。它并不耐寒,喜歡濕潤的土地,因此適宜生長在水網區,成為一種標志物。這里用風吹樹顯示女方住地西洲的特征,暗指男方的可望而不可即。

前面講的那棵烏桕樹,正矗立在女郎家門口,只要站在樹下,便等于走到了女家門前。3章“門中”個別注本作“門前”,不能通講;因為“露”字便決定了女孩定然躲在門里,“猶抱琵琶半遮面”,只露出頭上那種用綠玉或翠鳥羽毛制成的首飾。女郎把家門打開,希望門外站著她的情郎,可是殘酷的現實卻根本不見人影,希望完全破滅。采蓮是水網區女孩們排遣愁悶的一種慣?;顒?,有些注家把“蓮”字說成“憐”的諧音,隱射情人,所以非采蓮不可。4章一氣呵成,情郎住在南邊,所以女主角習慣性地往南面的荷塘走,有些注家把“南塘”這個通詞考證在江西,[3]未免有些迂腐了。進入秋令,蓮花高過了坐在采蓮船里的人頭,夠也夠不著,許多蓮花還結出蓮蓬,飽含蓮子,透露出一絲半縷美人遲暮之感?!稑犯娂贰扒迦缢弊鳌扒嗳缢?,這是對的,蓮子顏色青綠青綠,和塘里的水色一樣,說它和塘水一樣清,未免有些脫節。有些注家說“蓮子”諧音“憐子”,表現女郎“想念你呵,可憐你呵”的呼喚。

5章刻畫女郎思念情人的熱烈:“置蓮懷袖中,蓮心徹底紅”,這里的“蓮”不是前章女郎摘下的蓮子,而是扯下即將卸妝的孟秋蓮花?!皯研洹钡墓糯~義是指懷抱、心胸,把花朵放進懷中,本是女孩想象把愛憐的人兒藏進心底。如果把“蓮”說成蓮子,蓮子的芯又細又綠,怎會“徹底紅”呢?紅得透底,只有蓮花盛開過后的芯部如此,象征內心思念的火熱。下文抬起頭來仰望飛來的一隊鴻雁,希望它們能夠傳書帶信,向郎君訴說自己痛苦的心情。6章交代女郎仰望的那一隊鴻雁,全部落滿了西洲這片“費長房縮不盡的相思地”,沒法傳書帶信,怎么辦呢?干脆爬上“青樓”登高眺望。后世的“青樓”是妓院代名詞,六朝以前可不是這樣,如曹植《美女篇》“青樓連大路”。如果是紅燈區,就該相當隱蔽,不可能設在大路邊上。注家常常解“青樓”為漆成青色的樓房,或指為大家閨秀的樓閣;筆者以為不然,推測它是“箐樓”的借字,一種水網區用竹子搭建起來的簡易樓房,供人眺望,猶如瞭望臺一般。那里地勢平坦,如同四川言子“老太婆打呵嗨——一望無牙(涯)”。天色一晚,劃船的親人還沒回來,心存惦念,便有人爬上這種樓房來遠望??墒桥蓞s望不見情人的蹤影,于是便成天在“欄桿”上泡著。這里的欄桿,注家或以為是樓閣上的精美闌干,似乎不大對頭。筆者以為是水網區木架鋪板的人行步道,可以穿過小溝小河,實際上是一種架空過水的“干欄式”建筑物。

7章里說欄桿有“十二曲”,充分證明不是樓閣上的闌干,民間樓房哪有那么逶迤曲折的闌干?只能說是漫長的干欄步道?!按故帧倍挚勺C她并非手扶闌干,而是無精打采地拖著膀子?!熬砗煛北砻鳂巧显O有簡易草簾遮擋太陽,這時陽光改變了方向,可以卷起來了,因此她能看見上面天空是那樣的高,遠處海水是那樣的綠,說明這一水網區靠近海邊。有些注家把“海水”說成是江水的形容詞,筆者以為不然:江海的差別很大,不可能相混。8章是女方在自說自話,“怎一個愁字了得”?在愛情戰場上,沖鋒陷陣的應該是男子,可是他始終雌伏著未曾露面;女方基本上站在前臺,使人更加產生一種憐香惜玉之情。

余冠英說此曲表現一種“四季相思”——“折梅”是指早春,“單衫”表明春夏之交,“伯勞飛”是在仲夏,“采紅蓮”應在六月,“南塘秋”該在早秋,“弄蓮子”已到八月,“鴻飛”是深秋景象,他那眼光真是敏銳。

考 證

最早記錄《西洲曲》的徐陵,是南朝梁陳間人,故此曲產生時代當在公元400年到500年之間,以前的民間情歌較少稱“曲”,到了這時,“曲”才多了起來。

西洲這個地方,筆者認為屬于齊梁時期的揚州信義郡,即今江蘇東部濱海地帶。所謂“洲”,是由江水搬運的泥沙沉積所形成,當時長江出口處就有“胡逗洲”(亦作壺逗洲、胡豆洲),在今南通境內;后來海門一帶還有東布洲,如東一帶還有扶海洲,稱洲的地名比較普遍。

從曲中表述的環境來看,西洲雖然濱海,但并非江口處的大型洲渚,而是水網地區形成的小沙洲,可以栽樹建房住人。筆者推測那里是一種“圩垸區”,分布在沿江濱海受潮汐影響的河口三角洲處,那里有成片的“圩田”。范文瀾、蔡美彪《中國通史》說,圩田“又叫圍田,在低洼田地周圍筑圍,圍外蓄水”,“大圩方數十里,如同大城,中有渠道,外有閘門”。宋項安世有《圩田》詩:“港里高圩圩內田,露苗風影碧芊芊。家家繞屋栽楊柳,處處通渠種芰蓮。老去何年真有此,客中半世尚茫然。自憐赤日黃流里,又買揚州上水船?!臂滋锸窃诤訛?、湖濱淺水之處,以骨干排水河溝把洼地分割成許多小塊,每一小塊周圍都筑堤圍擋,形成獨立的耕作區域。這種把堤岸伸入水中,圍出可耕土地的圩垸區,最早興起于南朝。其時氣候溫暖,糧食作物比較高產,而且生育時期較短,可以復種,一年能收兩季甚至三季,于是農業便形成了朝廷的經濟命脈。北方完全沒有這個條件。南朝有這種經濟實力,便能夠隔著長江淮河與北方政權相對峙。由于圍堤建造和維修需要大量費用,一般農戶負擔不起,多半由官方及時建立和更新,采取一種保護主義。錢玉趾君是江蘇金壇人,那里的長蕩湖邊蘆葦豐茂,岸上芳草萋萋,連接圩田。他曾經告訴過我,在他老家里就備有一只小船,出門就須坐這只船,旱路走不大通,和《西洲曲》里描寫的環境一樣。

《西洲曲》里這種環境,河渠縱橫,串聯著大小荷塘和長短橋梁,步行的道路很少,投親訪友基本上要坐船前往,隱蔽性較差,所以男女相會,不像其他陸區那么單純;尤其是相隔較遠,又不能敲鑼打鼓地前進,常常會被相思所困,“為伊消得人憔悴”,成為出現纏綿悱惻的《西洲曲》之深厚土壤。

注釋:

[1]語見明陳繼儒:《小窗幽記》卷二,下同。

[2]余冠英:《樂府詩選》,人民文學出版社1953年版。余氏將“梅下”解釋成梅花落了,認為美好的冬季是男女共同的紀念時刻,而“西洲”則是他們共同的紀念地點,雖言之成理,但筆者以為不然;因為下句“折梅”是何事,“江北”是何處,沒說清楚。

[3]《新唐書·地理志》鐘陵:“元和三年,刺史韋丹開南塘斗門以節江水,開陂塘以溉田”。耿湋《春日洪州即事》詩:“鐘陵春日好,春水滿南塘?!闭J為南塘在今江西南昌附近。

作者:四川省人民政府文史研究館資深館員

猜你喜歡
西洲南塘飛鴻
史中人,戲中人
關公、觀音
《西洲曲》的接受史與批評史
潮州手拉壺“飛鴻”的象征意義
清飛鴻堂《壯懷聊寄幽獨》
南塘老街半日游
邂逅南塘
海外飛鴻、地方協會動態
Distributed Satellite Cluster Network:a Survey
不勝清怨《西洲曲》
——試析《西洲曲》中“西洲”的抒情結構意義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