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強化服務職工體系建設的探索

2019-01-25 22:02全國總工會權益保障部蘇文帥
中國工運 2019年12期
關鍵詞:工會職工服務

文/全國總工會權益保障部 蘇文帥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職工隊伍和需求也發生翻天覆地變化,中國工會作為中國共產黨領導的職工自愿結合的工人階級群眾組織,忠誠黨的事業、竭誠服務職工是莊嚴使命和責任擔當。

把握經濟社會發展趨勢和工會使命價值強化服務職工

因應時代發展變化做好服務職工工作。工會起初源于工人的互助組織,主要兩個任務:一是把工人組織起來,跟雇主談判,和資本家斗爭。二是開展互助互濟。19世紀到20世紀初工人運動風起云涌。一方面是追求政治上的地位,并有了自己的政黨,另一方面推動了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福利的產生。20世紀初,工人運動有了社會主義理論和共產黨的領導,全世界無產階級聯合取得了兩大成果,一是建立了十幾個社會主義國家;二是推動了社會保障制度和社會福利制度建立。但20世紀60年代到70年代,西方國家發生了一場影響人類社會最深遠的事件,就是新技術革命。1955年美國統計數據顯示,白領工人首次超過藍領工人,這種變化意味著美國率先進入了信息社會,經濟模式發生變化帶來職工隊伍結構變化,工業社會藍領工人工資標準和生活習慣都是標準化,工會能迅速聚集工人力量。但信息社會白領工人特點是分散性,職工隊伍呈現多樣性,工會原來發動工人力量模式出現不適應。20世紀 80年代,發達國家通過資本流動和產業全球配置,以及新技術自動化,工人隊伍被分化,出現了技術工人和邊緣工人兩種態勢。從全球范圍來看,資本對勞動的剝削更加嚴重,兩極分化也愈演愈烈;但單個企業來看,特別是資本和技術企業,提升對企業職工福利,資本對勞動的剝削更隱蔽,導致工會力量實際被削弱。

立足工會屬性做好服務職工工作。中國工會和西方工會在追求工人政治地位和提升職工生活質量方面具有一定的共同點,但中國工會和西方工會本質根本不同,中國工人階級的無產階級政黨共產黨成為執政黨,工會使命價值通過與執政黨共生協同來完成。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中國工會在黨的執政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中充當兩個角色:一是黨的群眾路線貫徹落實者,這是政治性和群眾性融通的路徑。二是國家治理體系協同者,這是先進性的表現。習近平總書記強調群團組織要增“三性”,增強政治性、群眾性、先進性,其導向就是工會等群團組織要做到聯系廣泛,在社會治理中起到協同作用。第一,政治性是工會的根本屬性。就是工會把職工情況搞清楚,讓職工隊伍穩定,把職工保障好,積極性創造性調動起來,促進企業發展,促進國家發展,這就是講政治,這就是社會協同。第二,群眾性是工會的本質屬性。工會是群眾的組織,要想真正發展成社會協同重要力量,首要的就是本質回歸,就是工作要走到職工之中,融入到職工之中。第三,先進性是工會的關鍵屬性。要想帶動職工群眾,是要具有先進性的。工會是工業社會最先進的組織,工會的組織架構是指數性增長形態,但有個關鍵點,就是要走群眾路線,所有的力量的源泉都是在最基層職工群眾,必須要用最先進的模式了解這些職工的需求,去做好職工服務工作,一要提升國家治理協同能力,二要提升服務職工能力。

按照社會治理體系現代化的要求做好服務職工工作。中國工會具有著3億職工會員,是世界上最大的社會組織,有最健全的工會體系,還是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政治性組織,與執政黨有天然的同盟關系;同時,還有充足的財力保障和巨大的社會品牌效應。這些優勢是其他任何一個群眾組織不可比擬的,但如何充分發揮這種優勢,融入到社會治理現代化體系,未來一段時間,工會還是要深化改革創新:一是組織形態的變革,就是各級工會組織不再是簡單的復制,而是以職工需求為導向的分工協作。二是服務導向轉變,不再是單向的行政命令,而是以職工個性化需求出發多樣化服務。三是運作資源模式的轉變。不再僅僅依賴工會內部的這點資源,而是運作社會資源,更多的是搭建平臺,讓社會資源和職工需求精準對接。四是基層工會的運行模式要轉變,要和社會組織合作。

適應信息社會形態變化創新服務職工工作

創新服務職工是信息社會變化的要求。世界正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形勢在變,任務在變,工作要求也必須要準確識變、科學應變和主動求變。當前工會服務職工工作也到了新的轉折點,到了非創新不可的階段。工會服務職工工作面臨著四個變化。第一個變化,社會形態變化。中國正在進入信息時代,整個社會發生大的變化。但是我們有思維困境,身在信息時代,頭在農業時代,腳在工業時代,基于工業時代的思維方式無法適應信息社會的發展。第二個變化,國家治理體系變化。第三個變化,社會的主要矛盾發生變化,職工生活需求發生變化。第四個就是工會內外環境。勞動關系就業形態大變化,工會系統結構發生變化,系統要素也變化。我們工作內容、理念和方法都要隨著形勢發展而變,再不創新就無法適應社會發展。

從信息社會形態的本質要求出發主動求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社會總在發展的,新情況新問題總是層出不窮的,其中有一些可以憑老經驗、用老辦法來應對和解決,同時也有不少是老經驗、老辦法不能應對和解決的。信息技術改變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模式,帶來了深刻的社會變革,職工生活狀況多樣性、需求多元化。這些都需要使用新技術、新型服務模式,精準化科學決策。工會改革要實現四大方面變革:一是組織結構的變革,即組織扁平化和引入社會專業化力量以及分工協作的形態。二是工作方式的變革,信息時代必須要運用大數據技術對職工的狀態和需求進行全樣本、全過程場景描述。三是工會干部的心靈變革。工會經過對抗、協商談判、合作的階段,但到了信息社會,工會更重要的是在社會協同中發揮優化人力資源的作用,協同將成為主要職能,這需要從心靈和理念上的一次大變革。四是理論的變革?,F在管理學、社會學、經濟學、社會保障理論都是二戰前西方工業社會基礎上,其基礎是標準化、集中化、同步化。但信息社會形態特點為分布式、非標準的模式,社會理論必然要隨著變化,帶來的是工會理論也必然要隨著變革。

緊緊圍繞工會基本職責去創新發展服務職工工作。從社會問題上看,經濟社會轉型和利益主體的多元化,改革中很多社會問題需要解決。工會從職工立場上要代表職工的利益,在解決社會問題上發揮作用,“上為國家分憂,下為群眾解愁”。從社會治理體系看,政府社會治理和公共服務開始轉移職能,需要社會組織來提供優質的服務,工會作為政治性群眾組織,理所當然要在其中發揮樞紐型和協同作用。工會是職工的群眾性組織,群眾性是根本屬性,服務職工要真正找準職工最關心最切身最直接的利益問題。工會基本職責兩句話是邏輯遞進關系,維護職工合法權益要解決職工最基本的權益問題,權益都得不到保證,談何美好生活?竭誠服務職工群眾是解決職工發展問題,如何響應職工的美好生活向往?要多干雪中送炭的事,少干錦上添花的事。不論現在和今后,總有一部分職工會收入低困難,或者大病等意外風險致貧,另外,這些年孩子教育輔導機構學費高漲、入托入園難、患有職業病和慢性病的職工得不到幫助等等生活之憂很多。實際上職工最關心還是跟他生產生活有關的一些問題。

創新服務職工工作應堅持的若干原則

服務職工要至少堅持四個原則。一是要立足于職工需求多樣性,提高精準化服務。每一個職工的情況都不一樣,服務項目不能搞一刀切、標準化。二是要立足于區域不平衡,因地制宜突出當地特色。經濟欠發達地區要突出困難職工幫扶,發達地區要加強職工生活服務,勞動關系復雜地區要側重維權服務。最重要的是因地制宜。三是立足于企業的不同類型,要分類指導。規模大效益好的國有企業,更重要的是從政策上引導和指導,機關事業單位更多的是福利政策的落實。非公企業特別是中小微企業,工會經費少、力量薄弱,要發揮地方工會作用。四是立足不同層級工會職責,分級負責、分層解決職工需求。重點要靠基層工會落實,但需要上下工會關系暢通、職能精準對接,發揮整個系統作用。維權是要上代下,服務要下沉。

突出工會幫扶工作要形成機制化安排。中國工會革命時期改善職工生活是兩大任務之一,新中國成立后中國工會三項任務:生產、教育、生活,生活保障仍是其中之一,生活部相當于全國職工大后勤部,衣食住行、婚喪嫁娶、生老病死都管。改革開放后,職工后勤生活走向社會化,企業不再承擔職工后勤保障,職工生活一靠自己在市場上解決,二靠社會保障制度。工會幫扶工作主要聚焦在低收入的困難職工幫扶上,創建了送溫暖、金秋助學和幫扶中心等品牌。隨著全面小康社會建成,未來要建立梯度幫扶體系,從困難職工到后顧之憂職工到全體職工漸進的、梯度式的各有側重、互相銜接的格局。一是建立常態化幫扶機制,對依靠自己無法脫困的職工要保障生活。二是常態化送溫暖,在重要時間節點和職工遇到困難時,解決職工遇到各種各樣的困難。三是提升幫扶中心綜合服務職工功能,打造城市服務職工綜合體和幸福企業建設。四是推動職工福利制度落實,做好職工生活保障服務。四個層次對應不同類型的職工,從困難職工到有困難的職工,到后顧之憂的職工,到職工會員,都有保障。

堅持開門辦會的思想 強化工會服務職工的體系建設

做好服務職工工作,要開門辦會、打開思路。

樹立聯合聯動的思路。聯合社會上的各類資源,跳出舊有的思維產品,通過系統思維來發力,第一,借助外腦,要聯合一批專業的智庫來幫助研究理論和問題;第二,延長手臂,就是要聯合一批社會組織和公益機構來做事情。第三,延伸觸角,就是要有一些智能化工具。第四,擴展資源,要聯合政府部門基金會慈善機構朝一個方向發力。第五,放大效應,要有一些媒體學者能夠代表工會和職工發聲。

強化賦能的思路。要提升幫扶中心(包括各類服務陣地)服務職工功能。幫扶中心是工會服務職工的綜合一體化平臺,是執行業務部門委托服務項目的載體,最重要的是孵化社會組織的基地。

創新發展的思路。創新的核心是引入新的現代理念和要素。突破地區和部門思維局限,使服務職工工作更好地融入到經濟社會發展重大戰略中;要開拓思路、豐富渠道,吸引企業、社會組織、職工等各類資源為我所用。

運用現代技術的思路。運用互聯網技術,引進專業力量,采取聯合運作、購買服務等方式,提升專業化水平。要用互聯網完成三個層次改造。第一層次,要有軟件思維,把傳統工作信息化,提高效率和準確度。第二層次,要有平臺思維,改變傳統工作模式,注重與服務對象互動,以需求來提供產品和服務。第三層次,要有系統思維,精準服務和科學決策互為依存,應用層為符合職工個性化需求的產品和服務,服務層為大數據、云計算等技術來科學決策。組織結構發生變革,各級工會不再是簡單復制上級結構,而是根據自身情況服務職工需求,分工協同,上下聯動。

猜你喜歡
工會職工服務
以職工之家為抓手 讓職工享“家”溫暖
數讀·工會
職工書畫
工會動態
如何發揮工會在職業病防治中的作用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服務在身邊 健康每一天
招行30年:從“滿意服務”到“感動服務”
《最美職工 職工最美》 曲譜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