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止嗽散治療咳嗽的經驗※

2019-01-29 15:43杜躍健徐國良
中國中醫藥現代遠程教育 2019年15期
關鍵詞:紫蘇葉風寒氣虛

杜躍健 徐國良*

(廣東省佛山市高明區中醫院中醫科,廣東 佛山 528500)

徐國良主任中醫師通過考試與培訓被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授予第三批全國優秀中醫臨床人才稱號;全國基層名老中醫藥專家傳承工作室專家;先后師承國醫大師孫光榮教授、李賽美教授和國醫大師熊繼柏教授;是廣東省名中醫師承項目指導老師;是廣州中醫藥大學特聘教授;廣東省醫學會感染病學會分會委員;廣東省中醫藥學會經方臨床研究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廣東省中西醫結合學會自然療法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委員;中醫師承專家指導委員會主席;中醫師承臨床膏方應用方向小組組長,善用膏方預防和治療疾病,至今已有30 年治療肝膽病及疑難雜癥的寶貴經驗。

止嗽散是一首治療咳嗽療效非常好的名方,此方出自清代著名大家程鐘齡的《醫學心悟》。全方藥物組成及用法:桔梗(炒),荊芥、紫菀(蒸)、百部(蒸)、白前(蒸)各1 kg,甘草(炒)375 g,陳皮(水洗去白)500 g。用法,共研細末,每服9 g,食后服用,臨臥時開水調服,初感風寒者用生姜湯調下。功效可宣肺疏風,止咳化痰[1]。方中桔??嘈廖?,能宣通肺氣,瀉火散寒,治痰壅喘促,鼻塞咽痛。荊芥辛苦而溫,芳香而散,散風濕,清頭目,利咽喉,善治傷風頭痛咳嗽。紫菀辛溫潤肺,苦溫下氣,補虛調中,消痰止渴,治寒熱結氣,咳逆上氣。百部甘苦微溫,能潤肺,治肺熱咳嗆。白前辛甘微寒,長于下痰止嗽,治肺氣盛實之咳嗽。陳皮調中快膈,導滯消痰。甘草炒用氣溫,補三焦元氣而散表寒。全方配伍溫潤和平,溫而不燥,潤而不膩,散寒不助熱,解表不傷正。是程鐘齡積30 余年治咳經驗之集大成者。本方重在寒散與溫潤并用、主治風寒咳嗽[2]。故程鐘齡在《醫學心悟·咳嗽》曰:“風寒初期,頭痛鼻塞,發熱惡寒而咳嗽者,用止嗽散加防風、紫蘇葉、生姜以散邪”[2],說明本方治療的主證是風寒咳嗽。本方多用于風寒咳嗽后期,風寒表證未解,或有輕微惡寒,或咽癢則咳,咳痰不爽,痰白或黏,舌苔薄白,脈浮者。筆者用此方治療咳嗽,屢用屢效,臨證時不論新久咳嗽,無論外感內傷,皆可用之。該方組方用藥獨辟蹊徑,匠心獨運,“藥極輕微,而取效甚廣”,不愧為臨證治咳良方,臨床上辨證加減運用,常獲佳效,為臨床治咳的常用良方之一。

1 醫案舉隅

案1 患者:李某,女,4 歲。初診時間:2016 年12月22 日。主訴:咳嗽2 年,加重1 年。病史:2 年前在不明誘因情況下出現咳嗽,尋找多處治療方法均只能暫時控制,今年咳嗽一直未好過,家中堆滿了各種藥物,家長非常擔憂,遂來求治??滔掳Y:咳嗽、喉癢、流涕,晨起咳甚,受冷空氣則咳得彎腰喘不過氣;跑跳則咳甚;盜汗;動之則汗;易發脾氣;不敢與人接觸;賴床,看電視時要趴著看;易受驚嚇;能吃涼性食物;舌質淡紅、苔薄黃膩,左尺脈偏浮。診斷:咳嗽(肺氣虛、腎陽虛、心氣虛夾濕熱)。處方:止嗽散合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當歸六黃湯、六味地黃丸、定志丸、枕中丹。藥物組成:醋龜甲2.5 g,熟地黃2.5 g,山藥3.75 g,茯苓2.5 g,澤瀉2.5 g,牡丹皮2.5 g,山萸肉3.75 g,黃柏2.5 g,黃芩2.5 g,黃連2.5 g,生地黃2.5 g,當歸2.5 g,石菖蒲5 g,制遠志2.5 g,桔梗5 g,荊芥5 g,紫菀5 g,百部5 g,前胡5 g,陳皮5 g,炙甘草5 g,香附5 g,紫蘇葉5 g,防風2.5 g,秦艽5 g,生姜5 g,川芎2.5 g,炒蔓荊子2.5 g,麩炒白術2.5 g,黃芪7.5 g,麻黃2.5 g,連翹1.25 g,炒苦杏仁1.25 g,赤小豆5 g,大棗7.5 g,桑白皮1.25 g,煅龍骨7.5 g,煅牡蠣7.5 g,浮小麥30 g,黃芩20 g。4 劑。

2016 年12 月23 日二診:信息隨訪得知,患者藥后跑跳不會咳得那么厲害了。但告知藥很難喝,遂藥吃完后,為其改口感好一點的方。處方:擬桂枝加厚樸杏仁湯合玉屏風散、防己黃芪湯、黃芪龍牡湯、生脈飲、半夏厚樸湯、東垣人參飲子。藥物組成:肉桂2.5 g,赤芍2.5 g,黨參2.5 g,生姜2.5 g,大棗7.5 g,炙甘草2.5 g,黃芪7.5 g,煅龍骨10 g,煅牡蠣10 g,浮小麥10 g,炒苦杏仁2 g,清半夏1.25 g,茯苓2.5 g,紫蘇葉5 g,麥冬2.5 g,五味子2.5 g,當歸1.25 g,醋五味子2.5 g,防風2.5 g,麩炒白術2.5 g,厚樸5 g。5 劑。

2016 年12 月28 日三診:信息隨訪,其母代訴藥后出汗少了很多,心情很好,膽量比以前大了,但晨起咳嗽最厲害,有時鼻塞??紤]應加強溫陽散寒藥。守2016 年12 月23 日方,加甘草附子湯。藥物組成:肉桂2.5 g,赤芍2.5 g,黨參2.5 g,生姜2.5 g,大棗7.5 g,炙甘草2.5 g,黃芪7.5 g,煅龍骨10 g,煅牡蠣10 g,浮小麥10 g,炒苦杏仁2 g,清半夏1.25 g,茯苓2.5 g,紫蘇葉5 g,麥冬2.5 g,五味子2.5 g,當歸1.25 g,醋五味子2.5 g,防風2.5 g,麩炒白術2.5 g,厚樸5 g,防己2.5 g,黑順片2.5 g。5 劑。

2017 年1 月3 日四診:咳嗽止,諸癥好轉,性格變得開朗陽光、精神好。舌質淡紅、苔薄黃,左尺偏浮。處方:守2016 年12 月28 日方,加六味地黃丸。藥物組成:肉桂2.5 g,赤芍2.5 g,黨參2.5 g,生姜2.5 g,大棗7.5 g,炙甘草2.5 g,黃芪7.5 g,煅龍骨10 g,煅牡蠣10 g,浮小麥10 g,炒苦杏仁2 g,清半夏1.25 g,茯苓2.5 g,紫蘇葉5 g,麥冬2.5 g,五味子2.5 g,當歸1.25 g,醋五味子2.5 g,防風2.5 g,麩炒白術2.5 g,厚樸5 g,防己2.5 g,黑順片2.5 g,熟地黃5 g,山藥3.75 g,澤瀉3.75 g,牡丹皮5 g。7 劑。

按語: 《內經》 云: “五臟六腑皆令人咳, 非獨肺也?!?表明治久咳不愈應考慮是否是其他臟腑也出了問題。 古人云: “傷風不醒便作癆”, 表明久咳會導致人體正氣虧虛, 《黃帝內經》 云: “肺主氣, 肺為氣之主, 腎為氣之根”, 久病及腎。 《素問·咳論》: “腎咳之狀, 咳則腰背相引而痛, 甚則咳涎”, 患者遇冷空氣時咳得彎腰駝背, 表明久咳已傷腎。 因此要考慮有哪些因素導致咳嗽不愈, 又要考慮久咳是否導致了其他臟腑出現了虛損。

(1) 導致咳的諸多因素及處理方案: 早晨屬少陽,晨起即咳, 表明陽氣不足; 反復咳嗽不愈且易感冒, 表明肺氣虛, 故用黃芪桂枝五物湯及玉屏風散來固表益氣。久咳不愈, 《傷寒論》 云: “喘家作, 桂枝湯加厚樸、 杏子佳”, 故用桂枝湯加厚樸杏仁; 受冷即咳, 不耐寒濕,表明肺氣虛, 宜固表祛寒和溫陽散寒, 故用防己黃芪湯和甘草附子湯。

(2) 久咳導致的臟腑虛損: 盜汗表明陰虛, 先用李東垣的盜汗神方當歸六黃湯, 覺味苦, 再換后世驗方黃芪龍牡湯, 盜汗和自汗均已得到了控制。

《黃帝內經》 云: “心氣虛則畏”, 怕與人打交道, 在背后突然叫她名字都會受到驚嚇, 表明心氣已虛, 故用生脈飲來益氣養陰; 跑跳則咳甚, 表明氣虛; 易煩躁,左尺脈浮, 表明腎陰虛。 《金匱要略》 云: “尺脈浮為傷腎”, 故用李東垣的人參飲子, 大補氣陰, 藥后精神即恢復。 久病及腎, 虛則補之, 補則緩之, 腎為氣之根, 因此, 不能立即停藥, 在有效方藥的基礎上加六味地黃丸補腎, 持續吃了1 個月, 以期長治久安。

案2 患者:許某,男,6 歲。初診時間:2018 年11月17 日。主訴:咳嗽間作2 年?,F病史:患兒咳嗽非常頻繁,甚狀令人擔憂,伴喉癢,大便2~3 d 一次,大便黏滯不爽,有手汗,喝牛奶及吃面包均容易咳嗽,盜汗明顯,容易出汗,睡不穩,納差,喜冷飲,特喜歡吃西瓜。舌質淡紅、苔黃膩,雙尺浮弦。

處方:(1) 止嗽散、補中益氣湯、黃芪桂枝五物湯、玉屏風;(2) 厚樸生姜半夏人參飲、小承氣湯;(3) 連樸飲、葛根黃連湯;(4) 補中益氣丸;(5) 當歸六黃湯;(6) 黃芪龍骨牡蠣湯;(7) 人參飲子、四物湯、六味地黃丸加枕中丹(生地黃)。藥物組成:麥芽糖30 g,炒麥芽10 g,山楂10 g,雞內金10 g,神曲10 g,桔梗10 g,炙甘草10 g,紫菀10 g,荊芥20 g,百部10 g,前胡10 g,防風10 g,紫蘇葉20 g,生姜40 g,升麻10 g,黃芪50 g,陳皮10 g,炒白術10 g,柴胡10 g,人參5 g,厚樸40 g,石菖蒲20 g,法半夏9 g,肉桂15 g,赤芍15 g,炒遠志10 g,大棗30 g,黃連9 g,黃芩9 g,醋龜甲10 g,當歸9 g,黃柏9 g,生地黃9 g,熟地黃9 g,煅龍骨20 g,煅牡蠣20 g,浮小麥20 g,麻黃根20 g,葛根24 g,生石膏25 g,梔子10 g,藿香10 g,麥冬10 g,五味子15 g,川芎10 g,淮山藥15 g,山萸肉15 g,澤瀉10 g,牡丹皮10 g,茯苓10 g。5 劑(膏方)服45 d,量為成人量的1/3。

二診:信息隨訪,其父代訴,孩子一直狀態不錯,過年期間可能吃雜了,偶爾干咳幾聲,但無大礙。

按語: 咳嗽, 伴咽喉癢, 表明有外感, 方用止嗽散為主方; 咳嗽兩年未愈, 肺氣虛。 《名醫類案正續編》云, 久咳不已, 肺氣虛也, 加用補中益氣湯和玉屏風散, 肺脾雙補; 有手汗, 是脾虛, 因脾主肌肉, 遂加補中益氣湯; 盜汗明顯, 是陰虛, 遂加當歸六黃湯; 容易出汗, 動之則汗, 是氣虛, 遂加黃芪龍骨牡蠣湯; 大便2~3 d 一次, 是便秘, 采用黃仕沛治便秘通方; 厚樸生姜半夏湯甘草人參湯合小承氣湯; 大便黏滯不爽, 是有濕熱, 用連樸飲和葛根芩連湯; 喝牛奶容易咳嗽, 有胃寒, 因為牛奶是涼性的, 吃面包也容易咳嗽, 遂用甘草瀉心湯寒熱兼治; 睡不穩, 雙尺脈浮弦, 表明腎氣陰兩虛 (《黃帝內經》 云尺脈浮弦為腎虛), 遂用李東垣人參飲子合四物湯、 六味地黃丸加枕中丹, 滋陰潛陽, 益氣; 特別喜歡吃西瓜, 有熱, 六味地黃丸中地黃用生地黃; 口臭胃有熱, 用瀉黃湯。 藥后3 d, 諸癥好轉, 吃一料膏方后, 諸癥消失, 藥證相符, 身體處于陰陽平衡狀態, 有什么證用什么方, 有多少證用多少方是行之有效的。

2 體會

2.1 謹守病機 掌握要訣 “止嗽散”是程鐘齡積30 年治咳經驗之總結。臨證是具體用時貴在把握十二字用方要訣即外感風寒,肺氣失宣,咳嗽多痰。正如一代宗師程鐘齡在《醫學心悟·咳嗽》所言:“藥不貴險峻,惟其中病而已。此方系予苦心揣摩而得也。蓋肺體屬金,畏火者也,過熱則咳;金性剛燥,惡冷者也,過寒亦咳。且肺為嬌臟,攻擊之劑既不任受,而外住皮毛,最易受邪,不行表散則邪氣留連而不解。經曰:微寒微咳,寒之感也,若小寇然,啟門逐之即去矣。醫者不審,妄用清涼酸澀之劑,未免閉門留寇,寇欲出而無門,必至穿逾而走,則咳而見紅。肺有二竅,一在鼻,一在喉,鼻竅貴開而不閉,喉竅宜閉而不開。今鼻竅不通,則喉竅將啟,能不慮乎?本方溫潤和平,不寒不熱,既無攻擊過當之虞,大有啟門驅賊之勢。是以客邪易散,肺氣安寧。宜其投之有效歟?”[3]

2.2 辨證論治 靈活化裁 方中僅有味辛而不烈,輕揚疏散之一味荊芥,祛風解表逐邪之力甚微,僅能微宣其表,對外感風寒,邪之尚盛,或久咳邪氣不衰之疾,非其所能。此劑臨證用時,重在化痰止咳,微宣其外,如果外感風寒,肺失宣降,雖經發散,而余邪未盡,仍咳嗽多痰者,投于此劑頗為適宜。故此方對新久咳嗽,咳痰不爽者,皆可加減應用。若表邪未盡,可選加防風、前胡、紫蘇葉、生姜等味以疏散表邪;若咽喉中癢,或咽中有梗阻狀,可倍桔梗,加牛蒡子、蟬蛻等味以清熱利咽祛痰;若出現發熱頭痛、口干咽痛、或微惡風等表熱證時,可選加桑葉、薄荷、連翹、黃芩等味以疏風清熱;若燥熱傷肺,干咳少痰者,可去荊芥、陳皮,選加桑白皮、枇杷葉、川貝母、瓜蔞等味以清燥潤肺化痰;因濕痰內阻于肺而致咳嗽多痰者,可選加法半夏、茯苓、膽南星等味以燥濕化痰;若久咳纏綿,按照久病多瘀之古訓,則又當痰瘀同治,可選加搜風入絡之蟲類藥,如地龍、白僵蠶、全蝎、蟬蛻之屬,以祛風解痙,化痰散結。

2.3 宣降相宜 順通肺氣 止嗽散中桔梗與白前配伍,極具配伍精義,因肺主宣發肅降,故用此二味藥物以宣肺降肺。桔梗味苦而性平,善于開宣肺氣;白前味辛甘性亦平,長于降氣化痰。二者同用,一宣一降,相輔相成,以復肺氣之宣降,肺之宣發肅降正常,何咳之有?故其配方功效甚佳,值得在臨床上推廣應用。

猜你喜歡
紫蘇葉風寒氣虛
冬讀古詩御風寒
夏天宜與紫蘇常相伴
感冒,要分清風寒還是風熱
紫蘇葉的營養價值及其產品加工研究進展
孕婦可以用紫蘇葉 泡腳嗎?
感冒,要分清風寒還是風熱
治副鼻竇炎
氣虛發熱病機探析
氣虛痰濕型晚期肺癌治驗
中西醫結合治療氣虛血瘀型冠心病慢性心衰46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