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前我國銀行系統金融業務發展問題研究

2019-01-30 02:25吳莉麗
智富時代 2019年12期
關鍵詞:金融創新金融風險商業銀行

【摘 要】貨幣銀行是國家經濟和社會構成的重要組成部分,基本職能是向社會生產者和消費者提供貨幣管理和貨幣融通服務。其中,央行是國家貨幣管理機構,商業銀行既是市場活動的參與者,又是經濟利益的獲得者,其市場行為結果如何,取決于自身決策經營水平,也與外部環境密不可分。當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存在巨大機遇和挑戰,銀行系統如何改革創新,破解發展難題,已是當務之急。本文圍繞相關問題進行分析,提出政策建議。

【關鍵詞】貨幣銀行;商業銀行;金融創新;金融風險

近年來,全球經濟區域化、國際貿易便利化發展更加快速深入,國與國之間以貨幣為核心的國際金融業務往來范圍更廣,規模更大,影響更深。以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為重要組成的金融機構體系,承擔著比以往更加豐富、更具價值也更具挑戰性的金融市場服務。更為重要的是,無論是中央銀行還是商業銀行,其行為過程不僅代表著自身的市場主體活動方式和內容,也集中反映著政府對經濟和社會的公共管理意志導向,以及本國經濟發展的現實情況。從這個角度看,銀行系統運營環境直接受到外部政治經濟環境的影響。反過來,銀行系統在市場中也有主觀能動性的一面,就是說,如果銀行系統如果能夠利用國家政策資源,順應市場經濟規律發展要求,找到制約銀行系統更為快速深入發展的主體因素,采取積極的科學態度,及早發現風險,消除隱患,在金融市場中發揮先決和主導作用,適應社會金融服務需求,著眼經濟發展大局,就一定能夠在發展中找準定位,站穩市場,贏得直接經濟利益和明顯的社會效益。但是,要達到這樣的目的或效果,銀行系統必須研究好當前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及時轉變思路,勇于開拓創新,提高風險識別防范能力,服從市場在經濟資源配置中的主體作用。

一、我國銀行系統的發展情況及構成

金融業務是現代社會國家發展過程中的重要市場經濟活動,是實現社會資金融通、發揮社會資源規?;瘍瀯?、激發社會物質生產潛力的主要市場中介業務,也是政府對宏觀經濟和社會發展進行調控的重要經濟手段。

(一)貨幣銀行系統在經濟社會的基本作用

貨幣是滿足國內經濟發展和公眾社會生活的主要價值交換媒介,是社會各領域互相聯系、互為供求者的聯結紐帶,也是政府實施公共管理在社會交換層面的必要表現形式。同時,對于國與國之間,它也是國內資源流出和國外資源流入的國際價值尺度和國際支付手段。因此,歷史上,無論國家政治制度和意識形態差異如何,在對以銀行系統為核心的金融機構的設立、金融體系的構建和金融市場的管理方面,各國都十分重視,重點管理,是政府行政意志得以執行的核心手段。另一方面,銀行體系直接面向和扎根于、服務于經濟環境,必須與經濟發展相適應,否則,會對其產生負面影響,成為制約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阻礙因素,從這個角度上看,銀行系統又應該保持適當的獨立性,體現其市場屬性的一面。這也正是當前世界各國銀行體系中宏觀作用上有共同點,微觀構成上差異多樣化的原因所在。比如:美國的美聯儲,是美國的中央銀行,不屬于政府組成部門,可以獨立行使貨幣決策;但又不影響其服務美國經濟和國家利益的一致性。又比如:在我國,中國人民銀行是國家中央銀行,是中央政府的組成部門,其政策的獨立性是相對的,很多情況下,是受中央政府支配管理的,這是我們國家的現實國情要求的。

(二)我國貨幣銀行的發展及構成

當前,世界各國的金融體系都是以銀行類金融機構為主體,非銀行金融機構為輔助而構成形式,其中,非銀行金融機構主要指信用合作組織、各類基金公司、個人和機構信貸服務機構、財產租賃公司,以及各類金融證券機構。這種模式的形成也是二戰結束以后的70多年來,世界各國經濟快速發展的過程中逐漸發展成熟起來的,實踐證明,它符合市場經濟發展的需要,有利于同時發揮政府和市場兩個主體、兩種角色作用,是宏觀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激發微觀經濟主體活力的中間紐帶。但是,我國形成這樣的金融體系結構,有一個歷史發展的過程,也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一個真實反映。

我國的銀行體系最早建立于解放前夕的1948年12月。1953年,參照蘇聯的金融管理模式,我國銀行體系發生重大變化,組建了高度集中統一的中國人民銀行,這是全國唯一的金融機構,全國各地銀行均是其分支機構,央行既承擔貨幣金融的管理職能,又擔負商業銀行的市場投融資功能。改革政策實施以后,原有單一的金融體系不適應經濟發展需要,特別是1992年我國正式確立市場經濟體制后,改革金融體系結構,成為政府進行金融改革的必然選擇,從而形成了現在的中央銀行和商業銀行兩大主體形式、管理功能和市場功能相互獨立的基本格局。其中,商業銀行又分為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和其他民營商業銀行兩類。由此可見,銀行體系的構成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而發展的,也就是說,它首先要服務經濟,推動社會進步。

二、當前我國銀行體系面臨的主要風險

銀行存在于經濟社會之中,為市場中的資源整合和資產轉換、流動提供中間作用,期間不可避免地受到各類金融風險的考驗,不但危及銀行體系自身的正常運轉,還會給國家金融市場帶來巨大沖擊,進而影響宏觀經濟的健康穩定發展。目前,我國正處于經濟和社會的深刻變革之中,同時面對國內和國際兩個方向的現實和潛在危機風險,其中包括傳統的市場風險,也包括近些年出現的一些新型的內在和外來風險,本文主要對后者進行初步分析探討。

(一)我國中央銀行面臨的主要管理風險

前已述及,中國人民銀行是我國的中央銀行,其產生發展的必要性在于,經濟社會運轉過程中,需要有一個統一的權威金融機構代表政府意志在全國范圍內發行銀行證券、在各銀行的實際業務交往中充當最高清算機構、為商業銀行提供流動性支持等。在這樣的背景之下,中央銀行的業務職能可以表述為三個方面:國家的銀行、發行的銀行和銀行的銀行?;谶@樣的業務前提,當前我國的中央銀行主要在兩個方面存在一定的業務風險。

一是業務管理經驗風險。我國的中央銀行雖然經歷了建國70多年、改革開放40多年的實踐,由計劃經濟環境的金融管理模式轉變為了市場經濟金融管理模式,積累了豐富的金融管理經驗,但是,同發達幾百年的資本主義發展歷史相比,在銀行業管理的架構層次設計、與經濟社會發展的業務適配程度、應對內外部金融風險沖擊等方面,還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前些年,為了達到經濟宏觀調控的目的,中央銀行可能在一年之內對銀行存款準備金率進行5次左右的調整,這是在國外銀行中極少出現的情況,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我們在這方面的不足。2018年6月,美國對我國發起貿易戰,雖然形式上看是針對外貿商品,但實質上也不可避免地會影響到國內和國際金融市場,這對我國中央銀行來說,也是一次重大考驗。二是獨立性風險。金融學理論認為,為了最大限度地滿足市場經濟發展需求,中央銀行應該獨立于政府部門之外,其負責人任期也應該盡可能長,以保證貨幣政策的連續性和獨立性。 但是,在這一點上,我們國家目前還是將央行設立為政府組成部門,而且,短期內這個情況不會改變。

(二)我國商業銀行面臨的主要風險

近些年來,國際政治關系多變,國內金融市場動蕩事件時有發生,新技術在經濟社會各領域的大量應用,帶動了社會生產和消費方式的根本轉變,在此背景下,我國商業銀行面臨諸多風險挑戰,比較突出的有以下兩方面。

第一,中美貿易戰帶來的短期和長期金融市場風險。貿易戰直接針對中美外貿市場,由美方主動發起,中方處于被動反擊地位。貿易戰帶來的直接影響是,中國出口美方商品數量急劇下降,范圍明顯變小,同時,由于中方的反制措施,在中國進口方向上,也存在進口數量和規模雙降的情況,影響了我國金融市場業務運營,主要是進出口企業出品商品積壓,新增生產不足,出口創匯規模明顯縮小,導致商業銀行貸款資金回籠存在風險,同時,國內市場因生產消費需求不足,對貨幣資金需求量下降,商業銀行資金流動性不足,造成“進不來,出不去”的兩難境地。這種效應,短期和長期都會顯現。

第二,商業銀行的核心數據安全風險。當前,信息化管理已成為商業銀行數據存儲及服務的主流模式,具有維護方便,訪問便捷,連續性好的特點。但是,也存在安全性脆弱的嚴重不足,一旦遭遇惡意甚至敵對網絡攻擊,將造成數據完全泄露甚至丟失的嚴重后果,由此引發的不僅是一個金融市場問題,也會演變成一個嚴重的社會問題,后果極其嚴重。

第三,商業銀行創新經營能力不足風險。除了國際政治和國際金融環境的影響外,隨著互聯網經濟的大力發展,非銀行金融機構業務開展活躍,業務經營范圍和模式發生重大變化,使得企業和消費者個人投融資渠道可選范圍增大,銀行不再是唯一的金融服務渠道,這從根本上對商業銀行運營帶來沖擊。多年以前,個人或企業主動去銀行申請信貸,銀行不需要親自走進市場尋找客戶,現在則不然,商業銀行系統市場壓力大,不但自己親挖掘客戶資源,還大量聘請外部公司,以電話或網絡等不同形式有助其進行市場開拓。銀行業面臨的運營壓力可見一斑。這種情況下,僅靠維持原有業務結構是不夠的,必須改革創新,探索新的市場空間。

三、銀行系統應對當前業務風險的建議措施

銀行體系的安全穩定運營,是金融市場健康發展的需要,也是促進宏觀經濟持續增長,防范系統性、全局性經濟風險的客觀要求,對于保證公眾切身利益也至為重要,因此,政府必須發揮主導作用,統籌兼顧,以創新的思維統領全局、迎接挑戰。一方面,要保持戰略定力,理性思考,采取韌性策略,最大限度地降低外部貿易環境沖擊,不使經濟發展出現大幅度波動,為金融市場穩定創造有利條件,為銀行體系調整贏得市場空間和時間。另一方面,要加快包括銀行在內的我國金融市場改革步伐,提高自身健壯性,實現銀行業務內涵質的飛躍,培養金融企業在國際市場中的核心競爭力。

銀行業自身也要及時調整業務模式,主動變革,將市場角色定位在服務經濟發展,分享經濟成果的高度上,改變單純追求短期直接經濟利益的思維模式,真正植根于市場。要加強市場風險管控和承擔意識,全面提高風險防范水平,找到利潤空間和風險空間的最佳結合點。

四、結束語

經濟和社會的不斷進步,是人類歷史發展的客觀規律。同西方發達國家幾百年發展歷史相比,我國的銀行業各方面還不夠成熟,特別是在日益廣泛和深刻的社會變革中,已經取得的優勢和經驗可能面臨新的挑戰甚至消失,隨之而來的除了可能的新機遇外,不可避免地伴隨著更大的風險和嚴峻考驗,作為市場經濟環境中產生和發展起來的銀行類金融服務領域而言,這種情況更加多見,銀行系統只能適應和接受,在發展中成長壯大,在服務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實現場內效益和場外效益的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 杜金富.金融市場學(第三版)[M].北京:中國金融出版社,2015.

作者簡介:吳莉麗(1987—),女,四川人,對外經濟貿易大學金融學院在職人員高級課程研修班學員,金融學專業。

猜你喜歡
金融創新金融風險商業銀行
金融風險防范宣傳教育
構建防控金融風險“防火墻”
大力增強憂患意識 進一步防范金融風險
關于加強控制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探討
農村產權制度改革與金融創新的互動發展
關于當前互聯網金融風險的若干思考
我國商業銀行海外并購績效的實證研究
我國商業銀行風險管理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