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黔東南州裝備制造業發展后勁芻議

2019-01-30 02:25劉云
智富時代 2019年12期
關鍵詞:后勁裝備制造業芻議

【摘 要】裝備制造業是指為國民經濟各部門進行簡單生產和擴大再生產提供裝備的各類制造業的總稱,是機械工業的核心部分,也是制造業的核心。從長遠看,發展好裝備制造業,是黔東南州工業經濟發展的制高點,也是黔東南州工業經濟培育新的增長點,增加有效供給,提高企業創新能力與競爭力,解決這些問題都離不開裝備制造業的發展。本文通過梳理黔東南州裝備制造業發展概況、存在的制約因素,針對性提出增強黔東南州裝備制造業發展后勁的對策建議,為今后黔東南州裝備制造業的快速發展出謀劃策。

【關鍵詞】黔東南州;裝備制造業;后勁;芻議

一、黔東南州裝備制造產業發展概況

自2010年貴州省實施工業強省戰略以來,黔東南州因地制宜,結合區域發展實際積極推動凱里市及爐碧工業園區、凱里經濟開發區和丹寨金鐘經濟開發區等裝備制造業集群建設和發展,現已初步形成了布局合理、潛力巨大、特色鮮明、具有影響和輻射帶動作用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出臺了多個有力政策措施,全州裝備制造業發展環境得到較大改善并得到快速持續發展,裝備制造業在經濟規模、產品開發與生產產品方面已成為黔東南州工業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黔東南州實施工業強州戰略重點培育發展的產業之一。同時,黔東南州多家裝備制造企業分別與中國科學院等多家國內外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廣泛開展產學研合作,共同搭建企業創新平臺,共同研發新產品,裝備企業技術創新能力得到不斷提高,呈現良好發展態勢。

二、黔東南州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制約因素

(一)科技創新體制機制不夠健全。健全的體制機制是裝備制造產業創新的核心因素之一。在促進裝備制造產業發展過程中,盡管過去出臺了相關優惠政策,建立了相關制度,但效果仍不理想。同時,裝備制造產業企業投融資體系尚未健全,科技創新尚未形成共識,政策支持、資源配置等手段不盡配套,作用不夠明顯。

(二)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規劃有待完善。黔東南州現有裝備制造產業企業發展規劃各自為戰,產業集聚未能真正形成,產業布局和產業層次都不盡合理。從技術結構看,中低端技術居多,高端核心技術相對較少;從產品結構看,投資類產品比重高,消費類產品比重低。各塊狀經濟以低端產業集群形態為主,產業鏈比較短,附加值低,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基于創新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尚未形成。這些問題很大程度上源于現有的裝備制造產業發展規劃還不夠科學,還有很大的完善空間。

(三)成套能力較差,產業集群層次較低。沒有形成以大型單機制造為核心、“整機+配套”的產業集群,成套能力整體銷售薄弱已成為制約全州裝備制造業發展的瓶頸,企業間缺乏產業鏈銜接,專業服務機構、配套服務網絡等較弱。

(四)基礎產業薄弱。裝備制造業發展基礎和水平相對薄弱,如模具、刀具、量具、刃具、鑄造、鍛造、熱處理、電鍍、標準件等基礎件配套生產和基礎工藝發展滯后。

(五)關鍵零部件配套能力弱。產品本地化配套率較低,汽車及零部件、工程機械和礦用機械、電力裝備及器材等產業本地配套率比較低。

(六)技術創新能力弱。企業嚴重缺乏高級研發技術人員,研發投入低,各類裝備制造業產品普遍缺乏核心制造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自主研發的產品和技術不多,重點機械產品的制造技術及重要設備配件主要從省外引進,對引進技術的消化再吸收和再創新力度不夠。自主創新能力薄弱成為黔東南州加快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的核心制約因素。

三、增強黔東南州裝備制造業發展后勁對策

(一)發揮政府在裝備制造產業發展中的引領作用。統籌利用好各類要素資源。以政府引導為主,探索發揮“央企、外資、民營、地方”等四大類資源整體效能的體制機制,形成發展合力;進一步加強與省內外高校等一批重大“校地合作平臺”建設,強化校地科技創新與成果轉化合作,形成資源協同的長效對接和服務機制;要采取有效措施吸引國內外大型公司到黔東南州設立區域性研發中心,加速融入全球創新體系;要創造條件鼓勵民營科技企業參與國家、市級各類科技專項與重大項目,激活民營經濟活力;同時,要進一步整合利用好州屬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各類地方創新資源,充分挖掘地方科技資源的創新潛力。

(二)加快制造業集群和智能制造示范基地建設。在目前基本形成的三大區域裝備制造業產業集群基礎上,一是加大丹寨金鐘裝備制造業園區建設,打造成省級新型工業化裝備制造業基地。由興富祥科技有限公司以“園中園”的模式,投資建設引進一批制造企業入駐,形成龍頭企業帶動關聯企業一同發展的產業鏈。二是加快凱里爐碧經濟開發區以電機生產、重型機械及自動化控制系統為核心的重型先進裝備制造基地建設。三是凱里經濟開發區重點引進培育汽車及零部件、工程機械、新型電子元器件等重點骨干企業,初步形成布局集中、潛力巨大、特色鮮明、具有影響和輻射帶動作用的裝備制造產業集群。

(三)大力實施技術改造,加快主導產業發展。以機床等工程機械、電梯及配套件、汽車及零部件、電力電器等三大板塊為重點,大力支持礦用機械、工程機械、鑄鐵鑄造件、基礎件、壓鑄、電力裝備及器材、鋼制標準廠房、農業機械、電梯、冶煉裝備等制造企業加大實施技術改造,加快產品的技術升級,推廣先進工藝技術,降低制造成本。加強產業基礎能力建設,盡快提升產品制造水平及規模,提高經營生產效率和資源配置的合理性。對獲得國家和省級認定的裝備制造高新技術企業,州縣(市)應給予相應的獎勵,提高企業自主創新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推動園區裝備制造企業向高端化發展。

(四)重點培育龍頭企業,推動行業集群發展。引導企業轉變經營觀念和經營模式,努力培育一批擁有自主知識產權、具有競爭力的裝備制造龍頭企業。一是整合裝備制造優勢資源。支持龍頭骨干企業對具備條件的零部件企業兼并重組,吸引各類社會資本通過收購、資產置換、合資等方式,集中優勢加速發展裝備制造產業。二是精心服務制造產業示范區。以核心企業為龍頭,吸納上下游相關組織,開放性地研發、制造、服務的裝備制造業。精心打造丹寨金鐘經濟開發區,凱里經濟開發區和凱里市爐碧工業園的裝備制造產業園區。三是著力提高裝備制造核心競爭力。通過產學研合作、企業技術中心建設、關鍵技術攻關、工業設計、應用示范項目以及標準化建設等,培育裝備制造業發展和競爭能力,學習借鑒和掌握核心技術、關鍵技術,組織和引導裝備制造骨干企業建立產業聯盟,在產學研用、集中采購原材料、捆綁銷售、共享營銷網絡等方面開展合作。四是加強協作。鼓勵和支持州內有發展前景基礎零部件、客車、電梯、機床配套企業開展專業化協作,提高黔東南州裝備制造業發展水平。

(五)推進智能化升級改造。通過千企改造、招商引資等措施做大做強做大黔東南州裝備制造業,助推黔東南州裝備制造智能化升級改造,不斷推進裝備制造重點企業管控系統智能優化改造,推動關鍵工序智能化升級。

(六)大力推動裝備制造產業技術創新。依托科研院校、企業技術中心、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產學研示范基礎等創新平臺,建設一批裝備制造業創新中心,開展裝備制造業重點領域關鍵共性技術研究和產業化應用示范。建立完善州級技術創新服務平臺,提供技術研發、檢驗檢測、技術評價、技術交易、質量認證、人才培訓等專業服務。圍繞裝備制造業發展方向和需求,培育提升州內裝備制造企業技術中心,力爭培育形成以云制造、工業互聯網為主導方向的地方聯合工程研究中心。

【參考文獻】

[1]王喜文.中國制造2025解讀:從工業大國到工業強國[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6.

[2]王喜文.工業4.0:最后一次工業革命[M].北京:機械工業出版社,2014.

[3]田軍.新型工業化:黔東南科學發展聚焦[M].凱里:光明日報出版社,2015.

[4]徐竹燕.工業強省戰略知識讀本[M].貴陽:貴州出版集團公司、貴州人民出版社,2012.

作者簡介:劉云(1980-),男,貴州劍河縣人,管理學碩士,講師、黔東南州大數據發展中心副主任,研究方向:公共管理、公共經濟、公共政策、領導學、戰略學、民族學、社會學等。

猜你喜歡
后勁裝備制造業芻議
芻議高中數學解題中構造函數的應用
一帶一路戰略下江蘇加快裝備制造業走出去的探析
中國裝備制造業階段競爭力研究
吟壇八病芻議
“自主品牌后勁有多足?
加強“五力”學習 增強發展后勁
從百姓“二孩” 到產業后勁
議論文升格細說
《武經七書》芻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