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共享經濟面臨的困境及策略

2019-02-01 02:29馮子洋
合作經濟與科技 2019年3期
關鍵詞:發展困境共享經濟解決策略

馮子洋

關鍵詞:共享經濟;發展困境;解決策略

中圖分類號:F12 文獻標識碼:A

收錄日期:2018年9月14日

一、共享經濟概述

共享經濟是一種通過在陌生人之間連續轉移物品使用權來獲得一定的經濟報酬的新型經濟形勢。其本質是希望通過對線下各種閑散勞動力、物品、教育,甚至醫療衛生等各類資源的有效整合,來通過一定的報酬,使人人都可以暫時成為此項資源的享有者,即資源共享。共享經濟的發展是在傳統經濟的基礎,以現代互聯網技術為依托,意在滿足人們多元化的需求,給人們提供更具便利化的生活而產生的。當今在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科技、文化等迅猛發展的共同作用下,共享經濟在我國全面發展開來,繼共享單車、共享汽車普遍出現于各大中小城市后,共享充電寶、共享雨傘、共享輪椅等也逐漸出現在我們的視野當中。

二、我國共享經濟發展面臨的困境

(一)相關法規制度體系不健全。共享經濟作為一種新興的新型經濟發展模式,我國相關方面的立法處于空白狀態,現有的法律法規存在邊界模糊不清的問題,導致由共享經濟引發的各類案件糾紛無法得到妥善有效解決。當前,共享經濟模式在我國可謂遍地開花,比如共享單車、共享租車、房屋短租等各行業各領域的共享經濟模式層出不窮。與此同時,各類糾紛事件也不斷出現,由于缺乏相關的法律制度指導,共享經濟的發展空間受到威脅,影響交易的正常開展,不利于共享經濟市場的長期穩定發展,因此我國法律法規體系亟須修改完善,為共享經濟健康發展提供制度保障。

(二)國家監管體系存在漏洞。監督管理是監管體系中十分重要的一環,共享經濟的發展要受到來自政府、社會以及平臺自身三大方面的監督管理。在這三大監督管理角色中政府方面的監督發揮著決定性力量,是解決買賣雙方以及第三方平臺問題的核心環節。但是,由于當前國家缺乏共享經濟方面的法律法規,監督管理部門在解決相關案件問題上沒有明確的法律條文作為依據常常出現執法無力的現象。另外,來自社會方面的監督力量也是十分薄弱的,因為大眾對于共享經濟的認識通常是片面的、不充分的,加之缺少一個標準化的評價機制作為參照,主觀評價意識較強,大眾對共享經濟的相關判斷主要從個人偏好出發,其評價結果也就缺乏真實性和準確性,從而無法釋放社會監管的有效力量。就平臺方的自我監管而言,其管理工作在實施過程中也面臨著各種阻力,這主要是由其自身特性決定的。共享平臺本身與參與其中的個體或團體并非傳統意義上的直接雇傭關系,加之缺乏完備的信用評價體系,不符合條件的人員進入平臺后造成信息不對稱以及虛假信息誤導問題,即便當前網絡上有強大的第三方平臺的甄選技術支持,但面對龐大的網民數量,要對海量信息作出核實甄別仍然存在困難。因此,共享經濟的長遠發展必定有賴于國家構建統一完善的監督管理體系,從而有效避免各類監管漏洞問題的發生。

(三)社會誠信水平偏低。共享經濟又稱為分享經濟,其本質是在各方信息不對稱的情況下在陌生人之間進行交易,而其交易成功率的決定性因素在于社會誠信水平的高低,社會誠信水平高交易的成功率就越高,反之交易的成功率越低。在共享經濟條件下,交易平臺在降低交易雙方搜尋成本方面體現出明顯優勢,然而由于各方信息不對稱造成的逆向選擇和道德風險問題是共享經濟交易平臺難以降低的,因而交易雙方承擔的交易成本依然居高不下。有調查顯示,在我國只有大約13%的居民對于陌生人持相信或者是有一點相信的態度,而完全不信任陌生人的比例高達87%,反映出我國社會誠信水平還很低下。社會誠信水平低將直接導致共享經濟交易成本增高,為共享經濟模式的推廣普及和取得長遠成效帶來強大阻力。

三、我國共享經濟發展舉措

(一)完善相關法律法規,為共享經濟長足發展提供制度保障。有法可依是共享經濟繁榮發展的根本保障。立法機關應加快完善相關法律法規,出臺完備的共享經濟法律體系;國家司法部門應對共享經濟發展模式做出明確規定,為這一新興經濟形態的發展開辟道路。另外,值得注意的是如果共享經濟長期處于缺乏自律和監管的狀態,勢必影響整個經濟體系的健康發展,甚至對社會安定造成威脅,因此政府層面應充分發揮其對共享經濟的宏觀調控作用,完善監督管理制度,為共享經濟的發展打造相對寬松促發展的市場環境。放眼全球,目前世界上部分國家已經就共享經濟發展問題,做出了相關法律法規整改并取得良好成效。比如,英國為實施其建設“全球分享經濟中心”的戰略目標,首先就稅收政策進行了修訂;美國舊金山政府為促進短租市場共享經濟模式的良性發展也出臺了相關法律制度,做到了經濟發展制度先行,這對我國相關法律法規的制定具有一定的參考意義。

(二)搭建政府信息監管平臺,為共享經濟發展營造良好環境。通過政府力量構筑統一的政府信息監管平臺是破解共享經濟發展監管難題的可靠手段。政府應對共享經濟大數據進行收集,并建立共享經濟大數據庫,為搭建統一的政府信息交流平臺提供支撐。該信息管理平臺管理對象應涵蓋稅務、工商、公安、保險、交通、旅游等各類參與部門,在這一信息平臺上納稅人的相關資質信息能夠進行共享,從而實現對由于多頭監管導致的信息不對稱問題的有效解決,促使共享經濟得到各界的有效監督,使其在良好的社會經濟環境下得到健康穩定發展。

(三)加強社會公共誠信體系建設,推動共享經濟發展提速。我國共享經濟要取得長遠發展離不開社會誠信水平的普遍提高,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的建設是推動共享經濟發展的基石。目前,國際范圍內歐美等先進國家的共享經濟發展取得了良好成績,得益于他們構建了完善的社會信用體系,為共享經濟的全面發展夯實了基礎。我國應積極借鑒國外提升社會誠信水平的有效途徑,加快我國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步伐,努力推進共享經濟平臺、社交網絡平臺等各類信息平臺之間的深度融合對接,讓共享經濟平臺上的企業可以充分享受到政府統一管理平臺上的各類信息資源帶來的便捷。與此同時,政府應在合理范圍內加大對社會征信力度和違法失信行為等信息資源的披露和共享,提高個人或團體失信行為所要承擔的成本,以此約束并減少失信行為、違法行為的產生,為共享經濟的繁榮發展提供肥沃土壤。此外,政府還可以將提高社會信用信息開放共享的程度作為輔助手段,通過降低共享經濟平臺企業獲取有效社會信用信息的門檻及費用,為共享經濟平臺企業減負,從而增強共享經濟平臺企業經營信心,為共享經濟模式的進一步發展繼續開疆擴土,為共享經濟的蓬勃發展構筑更加美好的藍圖。

四、結語

互聯網經濟時代背景下賦予“共享”全新內涵,共享經濟模式借助快速發展的互聯網將大量用戶關聯起來,打破了常規經營模式中空間和距離的限制,使彼此陌生的雙方實現了方便快捷的完成交易,也為社會帶來了極大的經濟效益。共享經濟作為新型經濟模式在經歷了短暫的行業井噴式發展后,逐漸趨于穩定成熟也迎來了行業發展的瓶頸期,面對發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共享經濟企業應保持樂觀心態積極應對,以優秀的服務、良好的口碑、完善的管理機制以及品牌價值潛心打磨壯大自身實力,以在市場上取得長期立足與發展。同時,國家和政府也應及時出臺完善相關制度規范,為共享行業未來發展提供政策法規支持,為共享經濟創新發展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主要參考文獻:

[1]謝雪梅,石嬌嬌.共享經濟下消費者信任形成機制的實證研究[J].技術經濟,2016.35(10).

[2]馬強.共享經濟在我國的發展現狀、瓶頸及對策[J].現代經濟探討,2016(10).

[3]鄭志來.供給側視角下共享經濟與新型商業模式研究[J].經濟問題探索,2016(6).

[4]丁元竹.推動共享經濟發展的幾點思考——基于對國內外互聯網“專車”的調研與反思[J].國家行政學院學報,2016(2).

猜你喜歡
發展困境共享經濟解決策略
“共享經濟”在中國變味兒了嗎
家校合作問題分析及解決策略研究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