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文教育在人體解剖學中的實施

2019-02-03 09:37邢惠海牛龍洋穆輝張玉清薛媛
現代職業教育·職業培訓 2019年12期
關鍵詞:導圖人文設計

邢惠?!∨}堁蟆∧螺x 張玉清 薛媛

[摘? ? ? ? ? ?要]? 高等職業院校進行醫學職業教育過程中需完善基礎醫學課程教學設計。在重視專業基礎知識的教授以及學生技能培訓過程中,人文素質教育應作為學生思想建設的關鍵,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高等職業院校在培養學生專業基礎知識的條件下應做好人文素質的培養。

[關? ? 鍵? ?詞]? 人文教育;人體解剖學;高職院校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6-0110-02

一、整體教學設計思路

(一)指導思想

整體教學設計以本校護理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和《人體解剖學課程標準》為依據,以“師生互動教學,生生互動學習”為指導,以信息化教學為手段,以“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模式為依托來實現教學目標。

(二)教學分析

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的選擇建立在對學生的學情分析、教學目標分析、教材分析、教學內容分析等基礎之上,決定了教學過程整體設計、教學資源的合理選擇與具體使用形式等。它不僅貫穿于整個教學設計環節,而且是解剖學教育思想、教學理念等主要形式的體現?;趯Σ煌逃砟畹睦斫?,從而會產生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而實施不同的教學策略和教學模式又會產生不同的教學效果,因此完善的教學分析在整個教學設計中起到核心作用。

(三)教學設計框架

二、課堂實施成效

(一)教學過程的實施

教學過程實施由“課前預習、教學引入、講授新課、課堂小結、課堂實踐、布置作業”六個步驟依次進行。

(二)教學目標的實現

教學設計應具有層次性,內臟學授課內容設計“形態、位置、分部、結構、功能”,逐層遞進,由易到難、由淺入深,符合學生的認知特點,形態認知由二維到三維、由抽象到形象,逐漸過渡。設計具有層次感的教學活動來達成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實現

教師通過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法,將理論與實驗進行有機結合,使學生能夠形象化地掌握各系統器官的形態、位置、結構及功能。

2.能力目標實現

學生通過課前觀察、資料搜集(來源于網絡和教材)、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器官復原(彩泥)、“3A思維導圖”的制作,提高其觀察、交流、溝通、思考、總結的學習能力,并加強其空間思維和邏輯思維能力。

3.情感目標實現

通過教師的教姿教態、師德師風培養學生良好的職業道德及對教學內容的科學性、教學語言的嚴謹性來引導學生對知識的探究,采取求真務實的態度。學生以學習小組為單位,個性化分工、明確各自任務、團結協作、共同來實現學習目標。師生互動、生生互動鍛煉了學生的溝通技巧。教師通過啟發學生對醫學相關社會熱點問題的探究,在教學過程中融入適當的人文教育,使學生積累人文知識的同時提高其人文素養。

(三)評價方案實施

課前讓學生觀察新鮮動物標本,并查閱相關資料,課上通過提問的方式了解課前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在講授課程中,強調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通過課上師生的良好互動以及課堂實踐中利用彩泥復原各部器官的情況,有針對性地了解學生對課上知識的理解、掌握情況。課下學生通過“3A思維導圖”APP制作思維導圖完成對本節課程重要知識點的歸納、總結,讓學生對知識有更全面整體的認知,在線提交作品。教師遠程接收作品進行查閱,提出具體修改意見,通過網絡反饋給學生,進行修改。課后完成解剖習題冊,鞏固所學知識。

(四)重、難點的突破

對課程中的重點內容,例如四大系統的組成和功能、重要器官的形態結構分部等,首先學生利用課前預習對知識有初步的認識,其次課上對重點問題,教師重點講解、反復強調,并要求學生在課本上做出明顯標注,最后在課后小結中對重點內容加以歸納、總結。對教學難點問題,例如:膽汁的排出途徑、喉腔的形態分部、胸膜和胸膜腔等,所涉及的器官較多,學生難以理解,針對這些難點問題,課中利用“3Dbody”APP讓學生觀察各器官的形態及相對位置關系,繼而在理解的基礎上用彩泥來準確地復原各器官的形態結構并掌握各器官的位置關系。課下利用“3Dbody”APP、“3A思維導圖”APP和習題冊對重難點問題進一步強化,力求讓學生能夠抓住重點,突破難點。

(五)以學生為主體,因材施教,個性化教學

在教學中始終強調以學生為主體,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因材施教,依據學生不同的背景和特點,發展性、準確性地評價每個學生的不同特點及其發展潛力,為每一個學生有針對性地提出適合其發展的、具體的建議,以分類指導、分流施教為指導,通過因材施教讓每個學生在原有基礎上都得到充分發展[1]。

以個性化學習為指導,在教學實踐過程中,學生作品即課上效果的直接反映,教師根據每組作品給出不同的、具體的修改意見,使各組都能在自己原有水平上得到進一步提高,促進學生全方位發展。

(六)特色創新

1.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

整合教學資源、簡化教學過程,使課程形象立體且利于理解,將理論授課和實驗授課相結合,優化教學資源與教學模式,精簡教學課時,減輕學生負擔。

2.參考模型、“3Dbody”APP,用彩泥塑造器官形態

加深對重點內容的理解和掌握;各器官之間的相對位置關系掌握得更加準確;鍛煉學生的動手能力,提高學生的合作溝通能力;教學實踐的常態化,使學生易于形成學習形態學獨特的思維模式;對模型的反復修改過程,體現教師與學生專注、創新、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

3.利用手機APP制作“3A思維導圖”

提高了學生的歸納總結能力;將部分思維導圖匯總起來,有助于形成完整內臟學的框架體系,將已學過的知識前后聯系,綜合分析、系統復習,有助于臨床綜合思維能力的培養。

4.臨床知識拓展

基礎知識和臨床應用相結合,基礎是為臨床服務的,教師用知識拓展聯系臨床應用,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5.人文教育

新的醫學模式指導醫學教育必然要融入人文教育,對培養合格的醫護人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其實質是人性教育,其核心是涵養人文精神,促進其人性境界的提升,理想人格塑造及個人與社會價值的實現,能更好地培養學生的全局觀和情商。

在現今社會中醫患關系復雜,良好的溝通能力及高情商就顯得尤為重要。在每次授課中適當添加人文知識,使學生逐步了解人文社會的致病因素,人的不良情緒與行為在一定程度上可導致疾病的發生[2]。使學生了解人文醫學的作用,作為護理人員,要學會運用人文知識和人文素養消除患者的消極情緒對治療的干擾,調動患者的積極情緒進而加速疾病的痊愈。對教師教書育人能力的提高,在教學過程中適當添加人文知識,可促進教師具備指導人文醫療和參與解決當今人文醫療熱點問題的能力。

三、教學反思與改進

教學過程相對完整,基本實現了教學目標,同時較完整地實現了整個教學設計,達到了預期的教學效果。但在教學設計實施過程中還存在一些不足,需在今后教學中加以改進。

(一)理論—實驗一體化教學所需實驗室數量

標準化實驗室數量少,不能滿足各專業、多班同時授課的需求??紤]將模型、標本帶入教室,實現教室的理論—實驗一體化功能。

(二)課堂實踐環節設計時間

課堂實踐環節設計時間短,不能實現全員評價??紤]今后在滿足專業教學需求的基礎上,進一步精簡教學內容。

參考文獻:

[1]李瑛.醫學生人文素質發展性評價體系的研究[D].重慶:第三軍醫大學,2011.

[2]彭馨,胡翠華.論醫學人文教育的必要性及實施構想[J].學理論,2014(21):146-148.

◎編輯 馬燕萍

猜你喜歡
導圖人文設計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樸素的人文
借助思維導圖,助力學生“逆行”
BUBA臺燈設計
應用思維導圖 提升學生化學學習力
有種設計叫而專
第6章 一次函數
人文社科
第9章 整式乘法與因式分解
匠心獨運的場地設計畫上完美句點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