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高職語文踐行“課程思政”理念的有效途徑

2019-02-03 09:37張蓓蓓鐘迎春
現代職業教育·職業培訓 2019年12期
關鍵詞:人文思政課程思政

張蓓蓓 鐘迎春

[摘? ? ? ? ? ?要]? 高職語文是高職院校開設的一門人文素質教育基礎課程,具有人文性與職業性。高職語文的人文屬性決定了其德育功能,且教學內容中含有豐富的德育資源。主要分析新時代背景下,高職語文踐行“課程思政”理念,對于發揮其教書育人作用、實現高?!傲⒌聵淙恕钡母救蝿?、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等具有現實意義,并探討了如何實現“課程思政”的有效途徑。

[關? ? 鍵? ?詞]? 高職語文;德育;課程思政;有效途徑

[中圖分類號]? G64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6-0130-02

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的講話指出:“要堅持把立德樹人作為中心環節,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的全過程,實現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其他各門課要“守好一段渠,種好責任田,使各類課程與思想政治理論課同向同行,形成協同效應”。習近平提出的“課程思政”理念對新時代高職院校課程教學具有引領作用。高職語文是高職院校開設的一門人文素質教育基礎課程,旨在傳承人類優秀文化、弘揚人文精神、塑造完善的人格,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和職業素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和可持續發展。新時代背景下,高職語文踐行“課程思政”理念,對于發揮其教書育人作用、實現高?!傲⒌聵淙恕钡母救蝿?、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以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等方面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

一、高職語文踐行“課程思政”理念的現實意義

(一)有助于彰顯高職語文課程的人文屬性與德育功能

高職語文是為培養和提高高職學生人文素養、語文能力和職業素養而設置的一門綜合性文化課,具有人文性與職業性。一方面,課程主要通過中外優秀文學作品鑒賞,弘揚人文精神,培養學生的人文情懷與高尚的道德情操,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課程的人文性決定了其德育功能;另一方面,課程主要通過語文聽、說、讀、寫能力的培養,提高學生的語文能力與職業素養,課程的職業性決定了其實用功能。多年來,不同高職院校與教師在對待高職語文人文性和職業性的看法上并不一致。部分高職院校與教師受社會實用主義觀念影響,存在明顯的重實用輕人文的思想,認為高職語文應突出它的職業性特點,因而忽視其人文性和德育功能。這種觀點導致高職語文在一些院校不受重視,甚至被一些實用性較強的語文類課程《應用文寫作》《演講與口才》所取代,從而失去課程的人文意義與德育功能。高職語文踐行“課程思政”理念,有助于彰顯課程的人文屬性與德育功能。

(二)有助于實現高?!傲⒌聵淙恕钡母救蝿?/p>

十八大報告中指出:“立德樹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務?!备呗氄Z文的教學內容通常以文學作品為主,其中包含最生動、最典范的愛國、敬業、誠信、明禮等德育材料。通過這些作品的學習與鑒賞,可以春風化雨般影響學生的世界觀、價值觀與人生觀。文學作品的德育功能是隱性的,效果卻是明顯的,如《大學》中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論語》中的“士不可以不弘毅”,《孟子》中的“舍生取義”,《中庸》中的“君子慎其獨”等思想激勵了一代又一代的仁人志士,他們或以國家、民族和人民的利益為己任,或為了自己崇高的理想而自強不息,奮斗不已。但教學實踐中,這一功能卻沒有受到充分重視。新時代由于科學技術與經濟的高速發展,社會競爭越來越激烈,社會上重理輕文、重實用輕人文的思想隨處可見。部分高職院校與學生受社會影響,也相應存在重專業課、輕人文類課的觀念,人文課程開設走形式、學生到課率不高成為較普遍的現象。人文教育不受重視,高職學生的人文精神和道德思想卻令人憂慮,不少高職學生缺乏愛國情懷、責任意識、仁愛之心、正義之感等良好思想品質。高職語文踐行“課程思政”理念,在整個教學過程中貫穿對學生的愛國主義教育與傳統優良品德教育,可以充分發揮其德育功能,實現高?!傲⒌聵淙恕钡母救蝿?。

(三)有助于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

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各種外來文化與思想隨之而來,社會思想多元多變。作為青年一代的高校學生,一方面他們喜歡新鮮事物,也樂于接受新鮮事物;另一方面,互聯網的發展也使他們有更多機會接觸外來新鮮事物,因此他們的思想受西方文化影響較深,受中國傳統文化影響反而相對較少。高職語文中的文學作品一般以中國文學作品為主,這些作品是中國兩千多年來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與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結晶與體現。學習與鑒賞這些經典之作,有助于擴大學生的文化視野,更深刻地了解我國燦爛的文化和歷史,更真切地感受我國古代先賢的思想和智慧、近現代革命先輩的革命精神以及當代先進主流思想。高職語文教學內容的這一特點,決定它在弘揚中國傳統文化、增強文化自信上具有比思政課更大的優勢。因此,高職語文教學也更有責任成為傳播中國傳統優秀文化、增強文化自信的主渠道、主陣地。高職語文踐行“課程思政”理念,學生可以在學習與鑒賞中國優秀文化作品的過程中深切體會上下五千年來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在潤物細無聲中認同中國傳統文化,從而增強文化自信,自覺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傳承人。

(四)有助于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論語》有言:“君子務本,本立則道生?!钡赖缕焚|是一個人為人處世的根本。當一個人具備良好的道德品質時,他也會相應地具備良好的職業道德、積極的職業心態與正確的職業價值觀,而這些都是職業素質的重要組成內容。高職語文踐行“課程思政”理念,有助于學生職業道德的培養,對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高職語文踐行“課程思政”理念的有效途徑

(一)樹立“課堂思政”理念,充分認識課程的人文屬性與德育功能

高職語文具人文性與職業性,這一屬性特點決定了其不但具有實用功能,也具有德育功能。十八大以來,雖然高職語文人文性與職業性的雙重屬性已得到越來越多高職語文教師的認同,但仍有部分教師存在重實用輕人文的思想,從而影響課程德育功能的實現,這些教師尚需及時轉變重實用輕人文的思想。只有所有教師樹立起“課堂思政”理念,充分認識高職語文的人文屬性與德育功能,在教學實踐中,把德育觀念融入教學目標、教學設計與課堂教學中,才能使高職語文課堂真正成為培養道德情操、傳播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弘揚人文精神、增強文化自信的主陣地。

(二)優化教學資源,采用主題單元模塊教學

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往往最能體現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也往往最具熏陶和感染力。如讀過諸子散文的人可以從《老子》《莊子》中學得智慧,從《論語》中學得仁愛,從《孟子》中學得浩然之氣;讀過唐詩宋詞的人,可以從李白的詩作中學得浪漫瀟灑,從杜甫的詩作中學得家國情懷,從蘇軾的詞作中學得曠達豪邁……現有的高職語文教學內容中,雖已有不少中國古代經典之作,但教學資源仍需進一步優化。一方面,可適當增加中國古代經典作品的數量,使之成為高職語文教學的主要內容;另一方面,可選擇更多能夠體現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和中華傳統美德的經典作品作為教學內容,讓學生從中得到傳統文化的滋養與教化、道德情操的培養與提升,在潛移默化中產生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認同感和自豪感。高職語文教學內容還可打破按不同文學體裁形式或按文學發展史劃分教學單元的傳統模式,將教學資源設計為不同主題單元,采用主題單元模塊教學,更明確地發揮其德育功能。如筆者所在學校采用的陳桂良主編的《新編高職語文》將教學內容以“人”為中心,構架了“人與自我”“人與理想”“人與責任”“人與坎坷”“人與職業”等主題單元,各單元教學內容主題鮮明突出,充分體現了課程教書育人的作用。

(三)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

教學方法好不好,直接影響著課堂教學效果。高職語文課堂教學方法是保證有效發揮其“立德樹人”主渠道作用的關鍵。新時代背景下,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的迅猛發展,給教育理念與教育模式帶來了深刻影響。高職語文傳統的教育教學理念與教學模式已漸漸難以適應新時代的需要。教師在課堂上“一言談”“滿堂灌”、僅憑借一塊黑板或者幾張PPT教學的傳統教學方式與教學模式也難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沒有學習興趣,自然也談不上通過學習來潛移默化提高學生的思想道德修養、激發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熱愛之情。因此,新時代背景下高職語文課堂教學必須改革與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教師應真正樹立起“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根據學生的個性特點采取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如任務趨動式教學、對分課堂教學、案例式教學、討論式教學、情景表演式教學等,并充分利用信息化教學手段,合理采用智慧課堂教學模式,增強課堂的趣味性與學生的參與度,讓語文課堂充滿趣味與活力,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最終達到潤物細無聲的教學效果。

(四)提高教師素質,提升教師情懷

教師是課堂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與引導者。教師教學水平的高低、教學態度的好壞,是課堂教學取得良好效果的保障。高職語文教師承擔著傳播人類優秀文化、弘揚中華優秀文化傳統、教書育人的神圣使命。高職語文踐行“課程思政”理念,教師不但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能力與水平,還必須重視教師素質與情懷的提升。正如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政講話中強調,“傳道者自己首先要明道、信道”。作為高職語文教師,一方面,應對人類優秀文化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比較深入的了解;另一方面,要熱愛自己的職業,熱愛中國文化,要對教書育人和中國文化懷有深切情懷?!暗赂邽閹?,身正為范”,高職語文教師只有不斷加強自我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加深對中國傳統文化的了解,提升教育情懷,堅持言傳和身教相統一,以德立身,以德立學、以德施教,才能更好地發揮其教書育人的作用。

三、結語

高職語文踐行“課程思政”理念,對于更好地發揮高職語文的人文屬性與德育功能、實現高?!傲⒌聵淙恕钡母救蝿?、增強學生的文化自信、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有著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新時代背景下,高職語文教師應樹立起“課堂思政”的理念,充分認識課程的人文屬性與德育功能;進一步優化教學資源,采用主題單元模塊教學;不斷創新教學方法與教學模式,發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不斷提高教師素質,提升教師情懷。當然,高職語文踐行“課程思政”理念,僅僅依靠教師自身重視是不夠的,還需學校領導層面充分重視,從校園氛圍、師資隊伍、人才培養方案等方面提供保障,從而使高職語文真正發揮其“立德樹人”的作用。

參考文獻:

[1]張爍.習近平在全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會議上強調:把思想政治工作貫穿教育教學全過程開創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N].人民日報,2016-12-09(1).

[2]高德毅,宗愛東.從思政課程到課程思政:從戰略高度構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課程體系[J].中國高等教育,2017(1):43-46.

[3]聶凌燕.高職類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淺探[J].文學教育,2019(6):105-107.

[4]王蕊.如何通過中國傳統文化教育加強高校思政教育建設[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8(1):160.

[5]王斌.高職類院校大學語文課程思政教育的有效途徑淺探[J].漢字文化,2019(12):17-18.

◎編輯 張 慧

猜你喜歡
人文思政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邁向高質量發展
清華大學:“如鹽在水”開展課程思政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樸素的人文
寓莊于諧:高中思政課堂教學語言活力之彰顯
借力大數據分析 創新“三位一體”思政課教學模式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發揮專業特色 實施“課程思政”
課程思政下的民辦高職院校師生關系構建
人文社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