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愛潛入心”

2019-02-03 09:37劉欣
現代職業教育·職業培訓 2019年12期
關鍵詞:師生關系師生信息

劉欣

[摘? ? ? ? ? ?要]? 良好的師生關系是教育的基礎,是達成教育教學效果的先決條件。實現良好的師生關系的最佳途徑就是與學生進行有效的溝通。以溝通學為視角,通過調查問卷探討溝通的意義,通過案例梳理教育實踐中出現的語言溝通錯誤和障礙,總結師生溝通的方法和技巧,從而為師生的有效溝通提供參考建議。

[關? ? 鍵? ?詞]? 溝通學;語言溝通;有效;師生關系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6-0136-02

美國教育家季洛特說:“教師的工作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授,更重要的是處理好復雜的人際關系。作為教師,必須重視與學生的關系,要能奪得每個學生的心?!蔽覀冊囍鴱臏贤▽W的角度來探討溝通的意義以及教育實踐中如何建立起良好的師生關系。

溝通是人與人之間思想與感情的傳遞和反饋的過程,以求互相理解和實現感情的通暢。在溝通過程中,根據溝通符號的種類分為語言溝通和非語言溝通,本文著重探討的是語言溝通。教育教學實踐中,老師在語言溝通中對學生的啟發、引導、影響,有助于學生思想品德的養成、智能的培養以及身心和個性的全面發展,從而實現教育效能。

一、問卷調查

筆者曾在學校做過一次有關于師生溝通的問卷調查。

問卷題目如下(部分):

1.你認為主動與老師溝通能改善師生關系嗎?

A.很可能 B.可能 C.不可能 D.不知道

2.你希望老師經常找自己談話嗎?

A.希望 B.偶爾希望 C.不希望 D.其他 (請注明)

3.老師和你溝通后,問題解決了嗎?

A.完全解決了 B.基本解決了 C.沒解決 D.其他(請注明)

4.你愿意走近老師,與老師溝通嗎?

A.非常愿意 B.要看聊什么問題 C.無所謂 D.不愿意

樣本的收集整理如下:

從上數據分析得知:半數以上的學生愿意,或者是不排斥與老師進行溝通,半數以上的學生也愿意相信老師能夠解決他們的困惑。這充分說明信任正是溝通的必要條件。而師生有了有效溝通后又能增加信任度,從而構建師生人際關系的良性循環。正所謂“親其師”,才能“信其道”?!靶牌涞馈狈催^來又可以“親其師”?!坝H師”體現的是一種信任關系,是學生有效接受老師教育的前提?!靶牌涞馈眲t是師生之間的有效溝通。

二、教育場景

我們先來看看下面這個教育場景。

場景一:辦公室,班主任與學生的對話

師:知道為什么找你來?

生:期中考試沒考好。

師:你知道你退步了多少嗎?

生:(小聲說)落到了40名。

師:為什么考得這么差?你心中有數嗎?

生:沒有集中精力學習。

師:那你精力放哪兒了?

生:……

師:(老師從抽屜里拿出一部手機)我來告訴你吧,你精力都放在這兒了!上課玩手機還有精力聽講!

生:我也想改,但我管不住我自己。

師:你管不住,有人能管住你!把你家長叫來吧!

生:老師,您別動不動就叫家長行嗎?

師:(生氣)你以為我愿意叫家長。我在這里苦口婆心地說,你聽嗎?我又為了誰?

在此場景中,老師想和學習成績退步的學生溝通,目的是督促學生自律,專注學習。但是學生并沒有接受和理解老師傳遞出來的信息,反而產生了誤解,結果教育效果達不到,還有可能惡化師生關系。所以這是一次無效的溝通。

上圖是人際溝通的環節要素指示圖。發送者和接受者處于同等地位,他們發生信息的互相傳遞和互相反饋。傳遞的重要環節是編碼和譯碼。編碼是信息發送者將信息轉化成可傳輸的符號過程。譯碼是信息接收者對信息進行理解(解碼)、翻譯成某種含義的過程。編碼和譯碼都會受到主體和受體的思維方式、經歷、知識水平、當時的條件和環境氛圍以及一些想象成分的影響。

所以,據上述分析,師生溝通中出現的障礙和錯誤是:

1.師生溝通地位不平等。師生同為溝通中的主體,他們平等地交互變換信息發送者和接收者的身份。場景一中,老師強化自己的主體地位,只顧表達自己的不滿和焦慮,掌控著這場談話的“話語權”,而學生成了信息的被動接受者,喪失了主體地位。

2.老師作為發送者在信息編碼中出現誤差。信息的編碼事實上是一個信息再加工的過程,加工的目的是接收者充分理解信息含義。所以在“加工”中應考慮接收者的年齡、擁有知識的廣度深度、社會生活的經驗、看待處理問題的視角方法等。

3.反饋不及時,不到位。接收者在收到信息譯碼后表達想法或是表現情緒,這是接收者作出的反饋,發送者應關注并及時調整下次的信息發送。

那么同樣的教育事件我們來看看另外一位老師的溝通過程。

場景二:

師:對于這次考試的結果你有什么想法能跟我說說嗎?

生:這次期中考試,我退步了,我心里也不好受。

師:你的心情我理解,那你有沒有考慮考慮是什么原因導致的退步?

生:哎,是我這段時間玩手機造成的,我管不住自己,有點上癮。

師:這么說,玩手機影響了你的成績,使你心里難受。你又控制不住自己。手機里的什么讓你覺得上癮呢?

生:(興奮地)游戲、視頻什么的,我一打開手機就很開心,就可以忘掉那些不開心的事。

師:哦?最近過得不開心嗎?能告訴老師嗎?

生:(沉默了一會)我父母最近老吵架,還說要鬧離婚。我都要煩透了!

師:噢,原來如此,看來責任不完全在你。你如果相信老師的話,咱們一起商量著來解決這個問題,可好?

在上面的教育場景中,學生愿意訴說,愿意把憋在心里的話說出來,老師愿意傾聽,傾聽中把握了學生的心理狀態,找到了問題的原因,并約定解決問題的方法,做到了有效溝通。那么在教育實踐中怎么才能做到有效溝通呢?

三、在教育實踐中如何做到有效溝通

(一)有同理心

同理心(Empathy),指設身處地地對他人的情緒和情感的認知性的覺知、把握與理解。有同理心要求教師在溝通中能站在學生的立場和角度思考問題?!皽贤ㄖ匾牟皇悄阏f了什么,而是對方聽到了什么?!苯處熍c學生的溝通不能隨意進行,也要“備課,備學生”,了解對方的心理水平、認知背景,為其制定個性化的溝通提綱。

在溝通過程中要注意語言的藝術,詞匯對說話者和聽話者的意思并不一樣。說什么重要,怎么說更重要。你用的詞匯、語氣學生是否接受。反思自己是否會用命令、質問、懷疑、恐嚇等語氣,是否用“你怎么”“你應該”“如果……就……”這樣的詞匯。試著以學生的角度來想象自己是否能接受。象場景二中的老師,用的“你能否”“你能告訴我”這樣的口吻,學生相對樂于接受。

(二)批評中肯

前面提到,溝通雙方在編碼—傳遞—譯碼的過程會受到多種因素的干擾,特別是發送者的表達方式和接收者的理解方式。那么老師該如何去避免干擾,實現效能呢?

在就出現的問題進行探討時,特別是提出批評時應遵循“是批評而決不是責備”的原則。簡單明了地說出批評的緣由和造成的后果。要把批評的重點放在未來的改進,而不是糾結過去的錯誤,甚至是算舊賬。就像是場景一中的老師一再強調學生的“不專心”“玩手機”,并沒有和學生探討如何改進,提出建設性的意見。老師的表達方式“簡單粗暴”,學生的理解認為老師“對人不對事”,兩者溝通就受到了干擾。

(三)善于傾聽

圖中所示,溝通中反饋是信息接收者對所獲信息作出的反應,它通過編碼—傳遞—譯碼傳輸到發送者。反饋讓溝通雙方知道對方的思想、觀點、態度、情感是否與自己預期的結果一致。反饋可以反映出溝通的效果,使溝通成為真正有效的雙向互動過程。

要及時并準確地作出反饋需要積極傾聽:從談話內容、情感、假設和需求上給說話者恰當、及時的回饋以表達理解(復述、澄清、發問等)。積極傾聽的四要素是體諒對方的處境,體驗對方的感受,理解對方的需求,引導對方積極表達期望。在場景二中,老師一直耐心傾聽學生訴求,給予學生辯解的機會,通過發問逐步引導對方表達內心想法,不急于表達自己的觀點,不強加于自己的判斷,從而真正實現了有效溝通。

在社會飛速發展的今天,老師應潛下心來探究學生的心理共性和特性,學習人際溝通的技巧和策略,并運用于教育實踐中。教育是有溫度的教育,所以師生溝通要從心開始,“隨愛潛入心”,給予學生心靈雨露般的滋潤和關懷。

參考文獻:

[1]隋璐娜,宋妮.淺談師生溝通的常見障礙和解決方法[J].科學時代,2015(11):245.

[2]鄭盈盈.因為理解,所以了解:淺談師生溝通技巧[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5(13):51.

[3]丁煌.人際溝通學[M].武漢:武漢大學出版社,2013.

[4]李謙.現代溝通學[M].北京:經濟科學出版社,2006.

[5]車文博.當代西方心理學新詞典[M].長春:吉林人民出版社,2001.

◎編輯 張 慧

猜你喜歡
師生關系師生信息
良好的師生關系應該是雙向奔赴
首屆“接班人”杯廣西中小學師生書法作品展示
首屆“接班人”杯廣西中小學師生書法
訂閱信息
余清臣:建構現代師生關系的公共性
新時期需要怎樣的師生關系
麻辣師生
展會信息
如何關愛學生
曹雋平師生書法展作品選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