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認知心理學理論的中職語文教學研究

2019-02-10 10:54張曉
現代職業教育·中職中專 2019年12期
關鍵詞:認知結構心理學文言文

張曉

[摘? ? ? ? ? ?要]? 基于認知心理學理論出發所開展的中職語文教學,有助于促進中職語文教學水平的提升。就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進行分析,指出認知心理學理論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進一步探討如何基于認知心理學理論開展中職語文教學,旨在促進中職語文高效教學的實現,僅供參考。

[關? ? 鍵? ?詞]? 認知心理學理論;中職學校;語文教學

[中圖分類號]? G712?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5-0062-02

語文課程是中職教育階段的文化基礎課程,是中職教育體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培養學生文化素養并鍛煉學生語言文字組織運用能力的有效途徑。但受到教育方式的影響,中職語文教學實際效果并不理想,教學水平亟待提升。認知心理學理論的運用,為中職語文教學提供了思路,基于這一理論所開展的語文教學活動,為學生語文素養培養提供了優良空間,對于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也是非常重要的。

一、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

中職院校以應用技能型人才培養為宗旨,因而在教育過程中普遍重視專業課程教學,而對語文這類文化基礎課程的關注度不夠,并未高度重視語文教學對于學生成長發展的重要作用,這是影響中職語文教學成效的一項重要因素。近年來中職院校生源質量并不理想,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不高,自我控制能力不足,語文基礎薄弱,綜合素養有待提升。尤其是在語文學習過程中,知識積累不夠充分,閱讀理解等水平也并未達到中職教育要求,學生的語文綜合素質偏低。而中職語文教學并未結合學生現實情況制訂科學且可行的語文教學計劃,導致中職語文教學面臨著諸多挑戰,這就勢必會對中職語文教學目標的實現形成制約。

二、認知心理學理論在中職語文教學中運用的必要性

(一)認知心理學能夠為中職語文教學提供理論層面上的指導

從本質上來說,認知過程實際上就是接觸信息并進行加工處理,在中職語文知識學習過程中,就是以語文知識為對象,進行輸入、存儲、提取等操作,從而達到理想的學習效果。認知心理學的關注點在于人腦中已有知識結構與個體行為和認知具有決定性的影響,這就關系著個體學習成效的改善。認知心理學理論的提出,為中職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提供了良性支持,教學過程中要明確認知心理學的顯著特征,并以此作為理論依據,推進教學實踐探究的順利進行,從而確保中職語文高效教學的實現。

(二)認知心理學理論對于中職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具有促進作用

通過研究可知,認知心理學理論知識豐富且系統化,能夠指導并促進中職語文教學活動的開展,這就需要中職語文教師把握認知心理學所體現出的認知原理,要注重自我知識水平的提升,并基于認知過程出發,對中職語文教學方法進行研究和探索,優化中職語文教學手段,改進中職語文教學的不足,在現代化教育理念的支持下,通過新思維和新方式開展中職語文教學,從而促進教學質量的強化和教學效率的改善。

三、基于認知心理學理論的中職語文教學策略

(一)重視學生原有知識與經驗

中職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逐步積累了一定知識和經驗,這些都是中職語文教學中的寶貴財富,在基于認知心理學理論開展語文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性,并明確學生原有知識經驗對認知活動與語文學習的重要影響,以便采取科學的語文教學方法。從本質上來說,中職學生接觸并掌握語文知識的過程,實際上就是以大腦為載體實現信息參與和存儲的過程,而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原有知識與經驗則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知識性質與組織結構直接決定著個體解決問題的綜合能力。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堅持以認知心理學理論為支持,對學生原有知識經驗加以重視和科學運用,科學組織開展語文教學,令語文知識與實踐能力訓練相結合,以達到理想的語文教學效果。在這一過程中應當注意,中職語文教師要高度重視并防范“易懂論”和“不懂論”問題,也就是說,教師自身知識經驗豐富,而學生生活體驗有限,文化生活知識較少,師生之間存在一定差異,當教師認為所講解知識簡單易懂的情況下,學生實際感知并未達到教師要求,就會出現似懂非懂的問題。與此同時,由于學生基礎知識與經驗不足,教師若一味抱怨學生不懂、學習能力差等情況,極易影響學生的自信心,不利于學生知識體系的構建。因此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尊重學生的原有知識與經驗,并有針對性地開展語文教學。

比如在文言文教學過程中,由于文言文的詞匯枯燥,且虛詞實詞相結合,學生對于句法結構的掌握不到位,很難精準理解文言文的內涵,更無法體會文言文內涵與寫作特色。針對此種情況,教師要基于認知心理學理論出發,尊重學生原有知識經驗,并結合學生學習需求和語文水平來引入文言文新知識,通過多元教學手段來吸引學生注意力,并通過緊密銜接新舊知識的方式,來促進學生文言文知識體系的形成,引導學生自行在腦海中構建文言文知識框架,加深學生對文言文知識的理解和記憶,促進文言文教學成效的改善。為激發學生參與文言文學習的積極性,教師可通過圖像、視頻等資源創設生活化的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共鳴,令學生形成一個獨特化的文言文學習體驗,促使學生構建自我知識鏈條,積極參與到文言文學習活動中,這對于中職語文教學成效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

(二)明確學生認知結構與學習結果的關聯

對于學生個體來說,知識經驗組成了認知結構,以便于對客觀現實進行理解和感知,實際上是心理層面上的一種表現。從認知心理學角度來說,認知結構就是大腦整理之后所形成的某種組織。在學生學習過程中,認知結構發揮著重要的作用,直接影響著學生的學習成效,因而認知結構與學習結果之間存在關聯性。中職語文教學研究表明,學習成績優良的學生,其認知結構往往系統而完整,能夠同化信息并重構已有圖式,進而掌握新知識,而學習成績差的學生則剛好相反,認知結構相對混亂,無法同化信息并且已有圖式的重構難度較大,新知識的理解相對困難。因此有必要基于認知心理學理論出發來開展中職語文教學,以優化學生認知結構為入手點,進而改善學習成效。對于中職學生來說,其參與語文知識學習的積極性不足,為高效推進語文教學,教師可構建概念框架,令學生發自內心接受語文知識。這就要求教師清晰講解語文教材知識,并在知識轉化的過程中,以概念框架為輔助,促進學生邏輯結構的形成以及新舊知識緊密銜接,逐步鍛煉學生語文學習能力。教師要明確學生認知結構的差異化特征,建立科學且可性的語文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圖式建構,從而達到理想的語文教學效果。

比如在司馬遷《鴻門宴》教學過程中,以學生理解項羽、劉邦的人物性格作為學習目標,體會復雜的情節和個性化的語言,并掌握古漢語語言規律,進一步研究鴻門宴中人物勝敗原因,探究鴻門宴在楚漢戰爭中的重要意義。在明確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尊重學生的認知結構,并以此為基礎開展中職語文教學,注重通過學生認知結構的優化來改善學習效率,促進學習結果的形成。在這一過程中,教師需將時代背景介紹給學生,激發學生關于楚漢時期的自有知識結構,并通過視頻資料等輔助性教學材料的應用,促進學生新舊知識體系構建,進而加深學生對鴻門宴相關知識的掌握,明確雙方形勢關系的轉換,并對劉邦和項羽的性格特征進行歸納總結。在此種教學方式下,學生認知結構得到優化,圖式建構得以形成,對于學生語文水平的提升是非常重要的。

(三)認知負荷調控與認知沖突利用

所謂認知負荷,是指在信息處理過程中記憶負載狀態,是基于認知資源配置視角所實現的,主要對學生認知負荷狀況展開研究。中職語文在運用認知心理學理論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注重學生認知負荷的科學化調控,確保待處理信息能夠符合學生的記憶承受能力,保證認知符合的合理性,從而達到理想的語文教學效果。相對比而言,成績較好的學生往往具備較高的圖式水平和豐富的基礎知識,對于新知識的理解更為高效,認知符合匹配度趨于合理化,學習效果優良,而對于學習成績差的學生來說,自身圖式水平不高,所接受知識信息理解難度大,并且超出自身記憶承受能力,導致學習效果并不理想。在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要注重內在認知負荷、外在認知負荷和關聯認知負荷的合理化調控,從教學目標、內容等方面入手,結合學生自身知識結構以及經驗水平出發,科學調整認知負荷,保證教學內容的關聯性,將語文教學與生活緊密聯系起來,促進知識內化,改善語文學習成效。

比如在《我的母親》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學生原有知識與經驗出發,科學設計教學目標并優化教學內容,通過認知負荷調控來滿足學生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生活體驗,以促進學生情感共鳴的產生,便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內涵,并體會其中思想感情。

認知沖突實際上就是原有認知結構與現實學習情境之間的沖突,具有暫時性特征,表現為某種心理失衡。認知沖突的科學化利用,有助于激發學生求知欲望,圍繞教學中心開展高校教學,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掌握好認知沖突的契機,科學創設問題情境,并確保情境的適應性與難度適當性,要通過認知動機的產生來激發學生的創造性,促進學生思維發展,引導學生深入探索,促進學生語文知識水平的提升。

總而言之,中職語文教學過程中,認知心理學理論的科學化運用,不僅鞏固了教學理論基礎,還促進了教學實踐的開拓創新,對于中職語文教學成效的改善是非常重要的。在運用認知心理學理論開展教學活動時,要尊重學生的認知結構和思維發展特征,樹立現代化的教育觀念,并在認知心理學理論的支持下,明確學生原有知識經驗、認知結構等要素對教學成效的影響,從認知負荷調整和認知沖突利用等方面入手,優化教學模式,探索具有高度適宜性的中職語文教學方法,促進中職語文教學水平的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蒼中洪.基于認知心理學理論的中職語文教學研究[J].教育與職業,2017(12):95-98.

[2]丁方玉.基于認知心理學理論的中職語文教學研究[J].考試周刊,2018(61):50.

[3]吳茂龍.認知心理學視野下的中職語文教學探索[J].衛生職業教育,2013(7):56-58.

[4]高海燕.中職語文教學價值定位及其實現研究[J].考試周刊,2018(61).

◎編輯 司 楠

猜你喜歡
認知結構心理學文言文
“沒有用”的心理學
文言文閱讀專練
統編本初中文言文選文變化及教學策略
會背與會默寫
文言文閱讀練習
跟蹤導練(二)5
一題多解,認清思維樹之“根、枝、葉”
如何提高應用心理學專業學生的實踐認知
打噴嚏個性心理學
中學生體育認知結構的若干思考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