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該不該禁止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

2019-02-10 10:54邢廣橋
現代職業教育·中職中專 2019年12期
關鍵詞:大學生課堂教師

邢廣橋

[摘? ? ? ? ? ?要]? 通過相關調研和分析,提出禁止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理由和具體做法,為高校教師和管理部門加強課堂教學管理提供一點建議和參考。

[關? ? 鍵? ?詞]? 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

[中圖分類號]? G645?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5-0050-02

一、該不該禁止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

近幾年來,隨著智能手機的普及,大學生在課堂上使用手機已經成為一種常態。盡管教師在課堂上使出渾身解數,選取精彩的案例,把理論講解得有廣度、有深度、有力度,但總有一部分學生的注意力被智能手機的屏幕深深吸引,深陷其中,無法自拔。難怪不少教師發出喟嘆:“不是我授課不努力,而是手機太有魔力!”

筆者身為高校教師,曾作為學院教學督導,深入課堂一線進行過調研,經過兩個學期下來教學督導的總體情況是,任課教師的授課基本上都沒問題,絕大部分教師教學態度認真,教學內容豐富,教學方法靈活多樣。學生只要靜下心來,思維跟著授課教師的教學步驟走,邊聽邊記邊思,在教師的引導下參加互動、討論,一節課下來,可以說是收獲滿滿。但學生的課堂實際學習情況不太樂觀,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關于學生聽課率與看“機”率的概況

教學名師授課,坐在前排和中間的大概三分之二的學生聽課比較認真,積極參與教學互動;后排的近三分之一的學生大部分時間在與手機打交道,只是在教師講得特別精彩的時候才偶爾抬起頭,當特別精彩的內容結束以后,這些學生繼續低頭擺弄手機。一般教師授課,學風較好的班級,坐在教室前半部分的學生聽課相對認真,互動熱情比較高;坐在教室后半部分的學生幾乎都在看手機。學風較差的班級,坐在前排近三分之一的學生自覺性很高,手機沒有出現在桌面上,抬頭率較高;坐在中排和后排的近三分之二的學生幾乎都在欣欣然與手機“約會”。

(二)授課教師對班級的管理情況

總體而言,大多數教師都注重對課堂的管理。教師站在講臺上講課的同時,也在觀察學生的學習動態。對于那些坐在中后排低頭看手機的學生,授課教師一般會邊講課邊走下講臺去巡視,試圖走近學生近距離觀察他們是在“玩”手機還是在“用”手機。然而當教師剛走下講臺時,看手機的那些學生“耳聽八方”,反應特別靈敏,往往會神速地把手機塞在桌洞里藏起來。這說明什么?說明他們“做賊心虛”,在做一些與課程無關的事情(打游戲、看電影電視劇、聊QQ和微信、刷微博、逛購物網站等)。當教師走回講臺后,這些學生又在蠢蠢欲動,伺機拿出手機再看。

本校如此,那么省內其他高校的情況如何呢?筆者曾以“高校課堂教學管理”為主題,分別到省內一所師范類院校和一所理工科院校進行調研,期間特意選取了幾個相對熱門專業的班級,深入課堂觀察學生的上課情況。令筆者驚訝的是,此次調研結果與在本校內的調研情況大同小異,那兩所院校單個教學班的玩手機人數占比至少也在四分之一到三分之一之間。管中窺豹,略見一斑。在學校沒有相關規章制度的硬性約束下,估計國內其他高校也或多或少地存在類似的問題。這個問題不解決,從小處說影響課堂整體教學效果,從大處說影響學風建設和高校人才的培養質量。因此,高校的管理者要當“機”立斷,維護學習秩序,凈化學習風氣。

1.合理性

一般而言,一個人的精力和注意力有限,在做某件事情的時候通常一心不可二用,否則會效率低下或導致錯誤甚至事故。因此,幾乎所有的企、事業單位都明確要求自己的員工,在工作(學習、培訓、訓練、開會等)期間,除非業務上的需要,都要禁止使用手機。

2.有利性

(1)有利于維護課堂良好的教學秩序和教學效果的實現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良好的教學秩序是課堂教學活動得以正常開展的基本保障。課堂既不是游園也不是廣場,而是有一定紀律要求和行為規范的求知殿堂。禁止上課使用手機可以保證學生集中精力聽課、思考、交流互動。沒有特殊情況,包括看手機在內的其他事情原則上都應在禁止之列,除非個別課程確實需要利用手機來進行網絡多媒體教學與互動。持反對意見的學生通常會列出以下幾種理由:手機是我的私人物品,本人有權帶到課堂上來,放在其他地方不安全;我們大學生已經是成年人了,自控力很強,上課時該不該用手機自己能處理好;我們上課使用手機是為了查閱課程資料,幫助我們理解上課內容;上課看手機,能在第一時間了解家里的動態,如果家里發生緊急情況,能夠及時看到相關信息,便于家長與自己取得聯系等。針對第一種觀點,需要澄清的是,手機的確可以帶到課堂上,但禁止上課時使用。最好關機放在自己的書包里,或放在班級的手機袋里,手機放置在這兩處都比較安全。針對第二種觀點,我們認為大學生不要太高估自己的自控能力。有不少學生說自己是成年人,課堂上能把控好手機。但問題是成年人的自控力就一定強?一個簡單的例子,作為成年人的汽車駕駛員,明明知道闖紅燈和超速駕駛是違反交通法規的,但總有一些人會冒險這樣做。請問他們的自控力在關鍵時刻哪里去了?事實表明,在做很多事情時,自律只是一種軟約束,其達到的效果是有限的,除此之外往往還需要他律來加強監控,唯有如此,才能形成強有力的監督和制約效果。課堂教學內容再精彩,都沒有手機上的內容精彩。抵御外界誘惑的能力不是說出來的,而是在規章制度的制約下逐漸鍛煉出來的。禁止上課使用手機的做法,至少可以幫助那些想要認真聽課而自制力較差的學生凝心聚力,回歸課堂,聽課、思考并參與互動,真正地提高課堂學習效率。第三種觀點“帶手機上課是用來查閱學習資料”的說法也站不住腳,因為課后照樣可以用手機查閱資料或向教師請教,干嘛非得上課期間查閱資料呢?聽課時查閱資料屬于典型的“一心二用”,有可能把教師講課的重要點給遺漏掉,得不償失。此外,遇到問題不盡力思考,動輒上網查資料、找答案,長此以往思考能力就有逐漸退化的危險。最后的觀點,說上課看手機是為了便于家長有急事及時聯系上自己,這種可能性雖然存在,但發生的概率極低,為了這種概率極低的事情而時刻關注手機上的信息,影響聽課效果,值得嗎?即使真有緊急事情需要聯系,家長可以先聯系輔導員,再通過輔導員去聯系在教室里上課的學生??傊?,說來說去,學生上課期間真的沒有必要使用手機。

(2)有利于維護學生的身心健康

如今的大學生基本上都是“手機族”,部分學生患有“手機依賴癥”。如果任其發展下去,不分時間和地點,上課期間依然在“泡”手機,無疑將會嚴重影響學業,出現“玩‘機喪志”的危險。況且,手機對人體尤其是眼睛有一定的輻射,長期看手機不但傷害眼睛,而且始終保持低頭姿勢對頸椎傷害也較大。適度遠離手機有利于擺脫“手機依賴癥”,有利于緩解視覺疲勞,減少對眼睛和頸椎的傷害。學校不可能在學生的課余時間去管控學生的手機,唯一且合理管控學生手機的時間就是上課期間。上課期間加強對學生手機的管控,是醫治學生“手機依賴癥”的有理、有力、有效的舉措,有利于維護學生的身心健康。

二、禁止大學生上課使用手機的方法

如果上述分析成立的話,那么,采取何種措施才能達到禁“機”效果呢?常見的有以下三種做法。

(一)依靠授課教師的教育和監管

授課教師第一次上課時要面向全體學生說明上課時用手機的得失利弊,在此基礎上要求學生積極配合,課前把手機處理好(設置靜音、飛行模式或關機),并放置好。教師一旦發現此類現象,要及時加以制止并對其進行批評教育。從邏輯上講,此種方法沒有問題,但實際執行起來有困難。首先,授課教師的主要精力是放在講課和教學互動等環節上,不可能時時關注是否有學生在玩手機,如果偶爾發現個別學生在玩手機,最多能夠及時制止并進行短暫的批評教育,但這樣做會中斷課堂教學的連續性,或多或少影響教學效率;授課教師如果同時發現有多位學生在玩手機,有限的教學時間不允許其對學生一一地制止并進行批評教育。其次,客觀地說,授課教師即使有時間對違規學生進行批評教育,當時是有些效果,但很有可能過了一段時間,在同一個學生身上類似的錯誤會重犯,因為手機魔力太大,自控力弱的學生很難抵擋住它的誘惑。因此,批評教育的效果是有限的,無法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再者,有些教師非常在乎期末的評教分數,在學校沒有明確出臺課堂手機管理制度的前提下,擔心對玩手機的學生批評教育缺乏制度依據,學生可能不服,不但不領情反而會產生抵觸情緒,最終會給自己的評教分數打得過低。因此,有這種顧慮的教師即使發現學生上課在玩手機,也有可能假裝沒看見,由此可見,僅靠授課教師管理學生手機的做法,猶如隔靴搔癢,效果十分有限。

(二)在教室內設置手機信號屏蔽儀

實踐證明,在教室內設置手機信號屏蔽儀只能屏蔽掉無線信號,讓學生無法上網。但不能從根本上遏制學生玩手機的欲望,因為一些學生可以事先在寢室等其他場所下載好離線游戲或電影、電視劇,保存在手機里,上課時照樣可以拿出手機玩游戲、看影視劇。因此,這種做法顧此失彼,沒有抓住問題的關鍵。

(三)在教室設置手機袋,讓學生“人”“機”分離

揚湯止沸,不如釜底抽薪。經過多次教學管理實踐的探索和總結,應該說這種方法是最有效的。具體的做法是,教務主管部門可在教室的墻面上掛上手機袋,每個自然班級手機袋的袋口數約為50個,在每個袋口上標上學生的學號,授課教師要求每位學生上課前5分鐘,把自己的手機放在標有自己學號的手機袋口里,讓學生徹底斷了玩手機的念頭,集中注意力聽課。課間休息期間可以讓學生查看手機,緩解一下聽課的疲勞。另外,此種做法還可以提高課堂點名的效率,上課期間如果教師發現哪個手機袋口是空的,就說明該生缺席。

談到這里,或許會有人提出兩點質疑:(1)禁止上課時用手機,學生不會有不滿和抵觸情緒嗎?學生一開始肯定不適應,但隨著時間的推移、學習效果的明顯提高,他們會逐漸理解、慢慢習慣的。(2)如果遇到一些課程,要求把手機當作教學工具,怎么辦?特殊情況特殊對待,遇到此類情況當然允許學生上課攜帶、使用手機。然而,把手機當作教學工具的教學模式,目前僅限于極少數專業的教學嘗試。從健康的角度來看,這種教學模式不具有普遍推廣性。如果每門課程都推廣手機教學模式,一學期下來,其他的影響不說,光是學生的頸椎和視力無疑將會受到較大程度的傷害。

鑒于上述分析,筆者建議,教育部或各個省級教育廳要與時俱進,盡快組織專家研究、制定并發布《高效課堂禁止使用手機的若干規定》。有了這個“尚方寶劍”,各個高校就能理直氣壯地對課堂手機進行管理,挖掘課堂潛力,最大限度地提高課堂整體教學效果。

參考文獻:

[1]劉芳.大學生手機依賴對課堂教學的不良影響及應對[J].黑河學刊,2014(1).

[2]蔡雪珍.手機對大學生課堂學習的負面影響及對策[J].湖北廣播電視大學學報,2012(10).

◎編輯 馮永霞

猜你喜歡
大學生課堂教師
歡樂的課堂
未來教師的當下使命
最好的課堂在路上
大學生就業趨勢
大學生“雙創”進行時
暑假調查 45%的大學生僅給自己放十天假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師
黨中央給大學生留下啥印象?
寫字大課堂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