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終身教育背景下發展農村社區教育對策探討

2019-02-10 10:54張淑琴
現代職業教育·中職中專 2019年12期
關鍵詞:村民數字化農民

張淑琴

[摘? ? ? ? ? ?要]? 終身教育背景下農村社區教育是構建學習型社會的關鍵點和難點,農村社區教育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科學文明生活消費方式、服務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新時代農村社區教育需要新途徑、新對策,充實數字化課程資源、加強社區建設、優化教育內容、師資力量多元化建設可以促進農村社區教育的發展和完善。

[關? ? 鍵? ?詞]? 農村;社區教育;完善;對策

[中圖分類號]? G647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5-0083-03

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將“促進我國全民終身學習、構建學習型社會”,大力提高國民實現道德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健康素質和職業技能素質提升到了國家發展的戰略高度。2016年8月,由教育部等九部委發出的《教育部等九部門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中明確指出:要通過建立健全社區教育制度為著力點,促進我國全民終身學習、形成學習型社會的形成。以充分發揮社區教育在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推動社會治理體系建設、傳承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形成科學文明生活消費方式、服務人的全面發展等方面的作用,而且特別要重視解決農村社區教育短板的問題,促進社區教育的均衡發展。

廣大的農村分布范圍廣、人數多,村民文化層次相對較低,是教育的低洼地帶,也是教育的難點所在,農村社區教育是填補低洼、解決難點的關鍵,它對構建學習型社會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因此,在當前的國家戰略與歷史機遇的背景下,如何完善農村社區教育是一個亟待解決的問題。

一、農村社區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農村社區教育數字資源缺乏

互聯網的普及,使教育現代化的步伐大大加快,“互聯網+教育”為人們搭建起終身學習的廣闊平臺,它使數字化學習的方式成為人們學習的重要方式,學習者可以很便捷地獲取學習資源,近幾年數字化課程資源急速發展,各個不同層次的人基本都能在網絡上找到自己需要的課程。農村社區運用數字化資源可以改變地理條件給農民帶來的局限性,有利于村民開闊視野,提升掌握先進的農業技術的能力,縮小城鄉之間的差距。但是,遺憾的是,網絡上有非常豐富的課程資源,唯獨面向農村的資源非常缺乏。我國目前社區教育資源主要由政府組織,各大高校及社會機構開發,面向的對象還是以城鎮社區教育為主,面向農村的少而又少。這對農村社區的教育發展是極其不利的,急需獲得發展。

(二)農村社區教育的數字化平臺缺乏,村民獲取教育資源困難

通過互聯網搜索,目前數字化課程資源的平臺主要有國家開放大學、中國大學慕課網以及各大高校網站,但這些平臺基本都是面向高校教育,專門面向社區教育的網站沒有,更不用談農村社區教育了,村民想要獲得課程教育資源必須通過搜索引擎。研究者對農村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的調查也顯示我國農村社區教育數字化學習資源供給不足,并且很多農民對“社區教育網絡”平臺并不知曉,而這個方式有較高的專業性要求,即使對于很多高校的大學生都不是很容易的事情,對村民們來說更是難上加難了。數字化平臺建設與宣傳都存在著很大問題,這也是農村社區教育落后的重要因素。

(三)農村社區教育內容偏向技術性教育,鄉土教育缺失

在農村,人們對教育普遍存在認識的誤區,認為教育就是學校教育,如基礎教育、中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對社區教育幾乎沒有概念。村民能接觸到的幾乎只有簡單、短暫的技術培訓,因為這對他們來說才是有用的。在大部分人眼里,農村社區教育就是技術培訓,筆者在浙中某市的社區大學,學校下鄉去上課的都是實用性的農業技術,其他的幾乎為零,而這對推進終身教育顯然是不利的。成人教育理應由文化知識、公民素養、技術能力培訓等幾大模塊組成,是減少貧困、推進公平、發展民主、提升個體競爭力、形成學習型社會的重要途徑。隨著城市化的推進,農村人口在不斷減少,失地農民的數量在增加,農民的歸屬感降低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從實際出發的鄉土教育能增強農民的歸屬感,農村社區教育鄉土教育的內容十分匱乏,亟待充實。

(四)教育方式脫離實際,村民參與度不高

總體來說,村民參與社區教育的積極性是不高的,主要原因有:課程和實際脫節,課程授課教師一般都是高校教師,他們的授課方式、內容還是習慣性地利用自己學校上課的模式,這對村民們來說要完全接受還是有很大難度的,除了少數針對性強的技術指導培訓外,其他課程村民的主動性不高;其次,社區教育還是以短期集中培訓為主,時間和地點的安排都是固定的,這對農民來說參加培訓就沒有非常便捷,在信息化發達的今天,集中培訓為主的方式就過于落后了;再次,農民參加培訓的意識不強,農民總體上文化程不高,沒有學習的習慣和意識,當他們在農業生產上遇到問題和困難時首先尋求的不是專家而是經驗,而文化素養的學習意識就更低了,他們認為技術培訓還能有點用處,文化素養類課程因為沒有立竿見影的效果,被他們看成是沒用的課程,這就制約了農民整體素養的提高,也制約了農村社區教育的發展。

(五)師資力量單薄,制約農村社區教育發展

當前農村社區教育師資主要有:社區大學(國家及地方開放大學)教師、高校教師、科研機構專家、志愿者等。在這些師資力量中,專職教師幾乎沒有,相對比較專業的是社區大學教師,但他們也都不是專業社區教育者,他們實際上最主要的工作并不是社區教育,而是以學校其他工作為主,充其量也還是兼職教師,并且是以其他工作為主的兼職教師,目前社區教育的教師還不能成為一個專門的職業;高校教師和科研機構專家都屬于兼職教師,他們在社區需要的時候利用自己的專業技能為農民進行指導和服務,屬于臨時性兼職教師,他們對農村社區教育的理解是缺乏實踐的基礎的;志愿者往往是利用自己的專業特長受社區邀請對農民進行指導,總體上他們的教學沒有系統性、持續性,專業性也是參差不齊,人才隊伍非常薄弱。因此,各個層次的師資隊伍存在的問題有:總量不足、專業性不強;人們對專兼職教師的知曉度、認同度不高;志愿者隊伍良莠不齊,運行效能低;等等。

猜你喜歡
村民數字化農民
耕牛和農民
走進蘇村,共賞蘇村民歌
盞盞路燈照亮村民“幸福路”
揭示數字化轉型的內在邏輯
數字化起舞
非暴力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地球村民們的笑容
高中數學“一對一”數字化學習實踐探索
農民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