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職院校實習護生職業暴露狀況調查分析

2019-02-10 10:54陳雯邱玲玲支星
現代職業教育·中職中專 2019年12期
關鍵詞:危險危害因素

陳雯 邱玲玲 支星

[摘? ? ? ? ? ?要]? 目的:為了解高職院校護理實習生在醫院中職業暴露情況,特別是心理社會因素方面,并分析實習護生職業危害發生的原因。方法:以某高職院校護理學院12級護理和14級高護的393名畢業實習護生進行問卷調查。結果:研究發現職業危害因素的暴露率最高3項依次為:護理工作中低頭95.4%、護理工作中長時間站立93.9%、配制消毒劑時未帶手套、口罩91.6%,此3項均屬于職業性暴露因素。而心理社會性因素暴露率中感覺工作壓力太大89.3%;感覺護患關系緊張89.6%。結論:高職護生的職業暴露問題不可忽視,特別是心理社會職業損壞方面。學校和醫院應該對實習護生加強防護教育,合力為其創造一個良好的職業防護環境,特別是心理教育方面的指導和教育,以有效減少其實習期間的職業損傷。

[關? ? 鍵? ?詞]? 實習護生;職業暴露;職業危害

[中圖分類號]? G715 ? ? ? ? ? ? ? ? ? ?[文獻標志碼]? A? ? ? ? ? ? ? ? ? ? ? [文章編號]? 2096-0603(2019)35-0160-03

大量文獻顯示,護理實習生剛進入醫院,經驗不足,操作技能欠熟練以及對環境生疏等原因,比在職護士更容易受到更高的職業危害。與護士畢竟處于職業的階段不同,所面臨的環境危險因素及特點也并不完全相同。而高職院校實習護生整體專業水平和文化素養與本科護生相比,顯得更為薄弱些,且在整個臨床實習隊伍中占有較大比例。目前關于高職實習護生的職業暴露的研究報道較少,特別是心理社會性因素方面。因此為了解高職院校實習護生的職業防護現狀,探討其對策,為完善實習護生職業防護教育提供參考,筆者對某高職院校中393名實習護生進行問卷調查,報告如下。

一、對象與方法

(一)研究對象

某高職院校護理學院12級護理(五年制大專)和14級高護(三年制大專)學生。其中五年制大專140人(35.6%)、三年制大專243人(61.8%)、中專升大專10人(2.5%);全部393名實習護生中,在??漆t院9人(2.3%)、綜合性醫院384人(97.7%);在二級甲等醫院157人(39.9%)、三級乙等醫院40人(10.2%)、二級甲等醫院196人(49.9%)。

(二)研究方法

1.文獻調研法

文獻調研法是通過對文獻進行主題搜索、整理、分析,形成對事實科學認識的一種方法。本研究通過搜集高職、實習護生、職業暴露、職業危害等關鍵詞的相關文獻,并對其進行研究,了解高職護生職業的危險因素,國內對實習護生職業暴露現狀的調查、自我防護行為、干預對策等內容,并確立研究的目標,制定專家咨詢問卷。

2.德爾菲法(Delphi Method)

又稱專家咨詢法采用背對背通信方式、互不聯系的方式,征詢專家小組成員的預測意見,經過幾輪反復征詢和反饋,使專家小組的預測意見趨于集中,結合數理統計方法進行分析評價。本研究屬于調查性研究,結合學生在實習期間的職業暴露情況和相關文獻形成調查問卷的最初條目。通過德爾菲法專家咨詢,形成正式的“高職院校護理實習生職業危險因素暴露與防護現狀的調查問卷”。

3.問卷調查法

實習護生返校后,發放“高職院校護生職業暴露現狀調查問卷”,學生根據實習期間職業防護情況,如實匿名填寫,并當場收回。

(三)統計方法

采用SPSS 20.0進行統計分析,采用頻數和百分數對數據進行描述分析。

二、結果

(一)調查問卷的描述統計分析

1.調查對象的一般資料

本調查的研究對象為某高職院校護理學院12護理和14高護的畢業實習學生,通過整群抽樣法共發放了436份問卷,回收410份,有效問卷393份,有效回收率95.8%。調查對象實習時間為8—10月;其中五年制大專140人(35.6%)、三年制大專243人(61.8%)、中專升大專10人(2.5%);??漆t院9人(2.3%)、綜合性醫院384人(97.7%);二級甲等醫院157人(39.9%)、三級乙等醫院40人(10.2%)、二級甲等醫院196人(49.9%)。研究對象的其他基本資料見表1。

2.職業危險因素的暴露現狀

對在實習期間發生各項職業危害因素的暴露狀況的實習護生人數作統計,結果發現職業危害因素的暴露率最高10項,依次為:護理工作中低頭95.4%,護理工作中長時間站立93.9%,配制消毒劑時未戴手套、口罩91.6%,感覺工作壓力大89.6%,日班的工作強度89.8%,掰安瓿、撬鋁蓋時劃傷過皮膚84.5%,受過患者血液及體液污染81.7%,護患關系緊張79.6%,護理操作中未能正確運用力學原理74.8%,手部有裸露傷口時接觸患者血液、體液71.8%,發生銳器傷時未戴手套68.8%,具體情況見表2。

三、討論

(一)實習護生職業防護知識缺乏

由表1可見,本研究實習護生仍對職業暴露的概念、職業危害因素和職業防護措施不了解,分別占6.4%、4.3%和4.8%。調查還發現,學校和醫院對學生的職業防護教育和培訓明顯缺乏,其中僅有64.1%學生在校學習期間表示接受過相關的職業防護教育,87.3%學生表示所在的實習醫院的防護措施、設施齊全;73.3%學生表示實習期間醫院對其進行職業防護培訓。分析其原因,一方面與我國目前護理教育體系中有關職業防護知識培訓內容單一、接受培訓不足有關;另一方面是由于學生實習期間的防護教育僅由帶教老師負責完成,在講解方法和重視程度上存在很大的差異,部分帶教老師僅重視學生的基礎護理、??谱o理技術指導,而忽略對職業暴露和防護知識的講解,或內容講解不全面,使學生對職業危害認識不足、重視不夠,從而缺乏必要的保護措施。崔蕊等也指出我國更多的是重視護理基礎理論和技能的培訓,職業危害與防護相關教育在多數學校并未成為護理教育的重點內容。因此,要提高實習護生防護知識,降低職業暴露危險,加強學校和醫院的職業防護教育顯得十分必要。

(二)實習護生職業暴露非常嚴重

醫務人員職業暴露,是指醫務人員在從事診療、護理活動過程中接觸有毒、有害物質,或傳染病病原體,從而損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類職業暴露。本研究采用德爾菲法咨詢,最終形成了生物性危險因素、物理性危險因素、職業性危險因素、心理社會危險因素,共33個二級條目。通過對393名實習護生調查發現,實習期間職業危害因素的暴露率最高3項依次為:護理工作中低頭95.4%,護理工作中長時間站立93.9%,配制消毒劑時未帶手套、口罩91.6%,均在90.0%以上。也有研究表明剛進入臨床的護生發生醫療銳器傷等職業損傷的概率顯著高于工作年限久的護理人員。

1.職業性危險因素多且暴露率高

研究結果表明,實習護生職業危害因素的暴露率最高10項中有4項是職業性危險因素,暴露率分別為:護理工作中低頭95.4%、護理工作中長時間站立93.9%、日班的工作強度89.8%、護理操作中未能正確運用力學原理74.8%。結果顯示,職業性危險因素多且暴露率高,防護行為最差,這可能與學生對職業性危險因素危害認識不足、實習期間護理任務量大、護理操作不規范、護理工作過程中需要低頭和站立的時間較長、且不能正確運用力學原理、防護措施不到位有關。

2.生物性、物理性危險因素仍需加強防護

研究發現,生物性危險因素暴露率發現率前三項的是受過患者血液及體液污染81.7%,手部有裸露傷口時接觸患者血液、體液71.8%,發生銳器傷時未戴手套68.8%。物理性因素中掰安瓿、撬鋁蓋時劃傷過皮膚84.5%,這與沈莉莉的研究大致相同??梢娧号c銳器傷等生物性職業暴露仍需加強關注和防護。臨床工作任務繁重是導致臨床護士銳器傷發生的主要原因,而低年資的護士或實習護生由于操作不規范更易導致銳器傷發生率的增加。另外,生物性危險因素防護意識不強,基礎防護措施不規范或未嚴格執行也是暴露率高的重要因素。其中七步洗手法使用率不高、戴手套適應癥不清楚或清楚但未執行是其重要原因之一。手部衛生是醫院感染控制中簡單卻十分重要的環節。伊秀英等研究發現,實習護生中采用標準七步洗手法洗手的比例只占37.0%。因此,加強實習護生防護意識,要求把來自任何患者的血液都視為有傳染性,自覺采取預防性的防護措施,如口罩、護目鏡、防水裙及手套等。在沒有戴手套情況下手與血液、體液接觸后,盡可能用洗手液和流動水洗手。

3.心理社會性危害因素的暴露也不容忽視

本研究中心理社會性危險因素共有5個條目,其暴露的發生率分別為:在工作場所遭遇過暴力事件27.2%,感覺工作壓力太大89.3%,感覺護患關系緊張89.6%,感覺與帶教老師關系緊張48.3%,對工作環境、程序、組織領導方式及方法不適應64.9%。研究結果顯示,實習護生遭受過高的心理社會性職業損傷,其中經?;蛎刻旄杏X工作壓力過大占17.6%。如果不能采取有效的防護措施或減壓方法,會直接影響護生的身心健康、工作質量,降低職業價值感。低年資、低學歷、低職稱的護理人員,由于工作時間短、專業知識缺乏、臨床經驗少,更容易引起心理性損傷。護生的心理社會危險因素行為是職業暴露發生的其中一個影響因素,應引起高職院校和實習醫院的高度重視,兩者要合力創造一個良好的職業防護環境,對護生加強心理教育方面的指導和教育,以有效減少其實習期間的職業損傷。

(三)防護建議

實習期間護生已經作為一名準護士,從事臨床護理工作。護生與醫務人員一樣暴露于各種職業環境危險因素之中。一旦發生職業暴露,其身心會受到不同程度的影響,甚至可能影響到今后的就業選擇。而國內護生職業防護意識淡薄、防護知識缺乏、防護技能缺失現象嚴重,是造成護生職業暴露的重要原因。陸愛玲等調查發現,幾乎所有護理學校均未設置職業防護相關課程,也未配置相關的學習教材,而我們的調查同樣發現,所有學生均未接受過系統職業防護教育,自我防范意識比較淡薄,使得實習護生職業暴露風險較大。因此,建議高職院校增設護理職業危害防護課程,完善護理專業課程設置。實習醫院管理層加大對實習護生職業防護的重視,集中對實習護生進行崗前培訓。帶教科室不但要加強對護生工作能力的培養,而且還要強化護生的職業防護意識,要注意從每一個細節上對護生進行培養,使他們在今后的工作中能養成良好的工作習慣。

參考文獻:

[1]朱風祥,楊瑞貞,祝憲庭,等.實習護士職業損傷現狀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13,27(3A):604-605.

[2]楊婕,黃曉,李詩雨.護理本科實習生職業防護行為意向調查分析[J].護理研究,2015,29(6):2039-2040.

[3]萬小超,劉涓,崔霞.崗前職業防護教育在實習護生銳器傷預防中的作用[J].華北國防醫藥,2010(6):598-599.

[4]崔蕊,赫光中,閆雪,等.護生職業危害與防護知識水平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8,24(8):960-962.

[5]陳燕,程云.高職護生實習期間職業暴露體驗的質性研究[J].護士進修雜志,2013,28(15):1357-1359.

[6]徐朝艷,余娜,林芳宇,等.基于醫院信息系統的流程優化對門急診輸液中心護理服務質量的影響[J].中華現代護理雜志,2014,20(8):954-956.

[7]沈莉莉.手術室實習護士職業暴露現狀調查及防護措施分析[J].中外醫學研究,2017,15(33):140-142.

[8]伊秀英,楊春紅,李青莉,等.實習護生職業暴露及防護現狀調查研究[J].中國衛生產業,2012,9(14):61-62.

[9]伊秀英,楊春紅,李青莉,等.實習護生職業暴露及防護現狀調查研究,現代護理,2012,5(6):61-62.

[10]張麗.臨床護士工作源的調查分析與對策[J].國際護理學雜志,2007,26(2):143-145.

[11]王世新,馬志娟,石長瑞.護士職業損傷現狀及自我防護行為的調查分析[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1,8(6):117-118.

[12]王恒俊.國內護生職業防護研究現狀[J].全科護理,2013,11(11):2971-2973.

[13]陳燕,程云.格林模式促進高職護生職業防護知信行的效果研究[J].中華護理雜志,2013(9):804-807.

[14]陸愛玲,秦志強.醫務人員職業暴露研究進展[J].護士進修雜志,2013,7(19):79-80.

[15]封海霞,鞠昌萍,劉暢,等.實習護生職業防護狀況調查分析與對策[J].廣東醫學,2011,32(17):2311-2314.

◎編輯 王海文

猜你喜歡
危險危害因素
喝水也會有危險
英語教學中的文化因素
關于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
關于我國國內生產總值影響因素的計量分析
喝飲料的危害
喝飲料的危害
“久坐”的危害有多大你知道嗎?
擁擠的危險(三)
話“危險”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