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濟安全視域下經濟全球化的困境與跨越

2019-02-18 21:53徐增文
社科縱橫 2019年4期
關鍵詞:資本主義全球化經濟

徐增文

(國防大學政治學院 上海 201602)

經濟全球化是世界經濟發展進入新階段的重要標志,也是所有國家在經濟發展中不可避免的歷史進程。四十年來,在全球產業結構轉型、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等各種因素的不斷作用下,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21世紀以來,經濟全球化驅動了世界發展進步的同時,也帶來了影響國家經濟安全的深層次矛盾與問題,英國“脫歐”、美國“脫群”顯現了人們對經濟全球化的困惑與迷茫。

一、當前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困境

(一)多邊貿易體系發展進程受阻和貿易增長低迷的雙重壓力

美國次貸危機導致了投資者信心喪失,2008年美國金融危機開始爆發并失控,遂演化成了全球性的、百年一遇世界經濟的又一次重大危機。囿于產業空心化、不斷加重的政府債務負擔以及財富差距擴大等經濟社會矛盾,以美國為主導的世界經濟體系難以進行整體性、結構性、根本性的調整。因此,從這場金融危機發生到現在,國際資本流動雖然有所恢復,但是,國際貿易持續低迷,跨國公司資產負債惡化,國際投資意愿不強,世界經濟復蘇乏力。全球國際貿易從1990到2007年,年均增長6.9%,而從2008國際金融危機到2017年,平均年增長率約3.1%。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的資料顯示,近年來,全球經濟1%增長只能推進0.7%的貿易增長,遠遠低于20世紀90年代2.5%的貿易增長率。此外,難民潮、勞動生產率下降、特別是在美國霸凌主義主導下世界多邊貿易體系發展進程受阻等因素進一步減少了全球資本流動,經濟全球化陷入世界經濟緩慢復蘇和貿易增長低迷的雙重壓力。

(二)發展中國家自主權和獨立性受到經濟全球化的強力侵蝕和沖擊

從西歐國家開創“大航海時代”以來,經濟全球化的中心和動力源長期由西方國家主導。雙重的生產和分配標準使發展中國家成為發達國家建立的世界經濟體系中的附庸。隨著全球化進程的不斷深入,人類活動逐步跨越了政治上以民族國家為主體的國家和地區的邊界,傳統意義上的民族國家的安全利益和經濟發展遇到了越來越多的威脅和侵蝕。以全球規模發展并實施世界整體戰略的跨國公司,在價格轉讓、資本抽逃、就業轉移和跨國腐敗等方面能夠形成對國家安全和利益的重大影響,世界金融市場在一定程度上也剝奪了民族國家的利率主導權。許多發展中國家重大決策的自主權和獨立性受到強力侵蝕和沖擊。參與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中國家不僅須遵守發達國家制定的國際條約、協定和慣例,而且還被動地限制國家在政策制定和執行中的自主性。與發展中國家進行經濟合作時附加的“政治民主化”等條件,還威脅到了發展中國家的政治穩定和主權完整。

(三)國家間財富的“馬太效應”加深了南北矛盾

從深度和廣度不斷向前推進的全球化進程,使各國相互依存程度日益加深,但各國在全球化中的機遇和地位是不平等的,在這一過程中,發展中國家居于不利的地位。發達國家受益最多,“代價卻由發展中國家,特別是由它們中最窮的國家承擔?!盵1](P143)在全球化產業鏈中,落后的發展中國家因為產業鏈低端和價值鏈低端的“雙低端”位置長期面對發達國家的剝削和壓榨。發達國家利用先發優勢吸引全球的人才和利潤流動,利用在金融貿易科技等領域的實力優勢,主導國際規則制定,強化了發展中國家產業的附庸化、技術的依賴化、內部的分裂化,惡化了發展中國家的“貧窮循環”。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之間財富的“馬太效應”日益擴大。貧弱國家的弱勢群體受全球化的沖擊最大、承受力最低,全球化不僅邊緣化了他們的競爭力,還惡化了為其提供一定保障和救助的經濟社會環境,社會沖突最容易在這些族群中爆發。

(四)雙重角色的悖論歸因于“豐裕的貧困”下的社會分裂

以美國為代表的發達國家是當代全球化體系的最大受益者,也是當前逆全球化聲勢最大的地方,同時扮演著全球化和逆全球化的中心和動力源的雙重角色。這種角色的“悖論”主要歸因于全球化加劇了發達國家的社會分裂。資本主導下的全球化并不意味著發達國家所有階層都實現了“共贏”,發達國家被邊緣化群體出現了的所謂“第三世界化”現象。德意志銀行的報告顯示,美國0.1%最富有家庭的財富相當于最底層90%家庭所擁有財富的總和,世界上最富有、最強大的美國卻解決不了5000萬人持續貧困問題。近40年經濟全球化中,西方發達國家的跨國公司通過對外投資,構建了“微笑曲線”的全球價值鏈,美國經濟日益“虛擬化”,勞動密集型行業不斷“空心化。西方發達國家難以參與跨境經濟活動社會群體和低技能勞動者成為發達經濟體中全球化的受損者,法國的“黃背心運動”“顯現了發達國家“豐裕的貧困”不斷擴大的現實。

二、經濟全球化發展困境的理論審思

(一)經濟全球化是整體性的社會歷史變遷過程

經濟全球化實質上是整個世界從經濟結構的深層次上連接起來,從而進一步在政治制度、思想文化、意識形態等方面產生全球性影響的多維過程?!叭蚧母拍钍窍嗷B透的,包括經濟、政治、文化和意識形態?!盵2]即,在器物上的世界流動、體制上的跨國借鑒、價值理念的全球共享。經濟全球化是一個復雜的多維度體系,不僅涉及到經濟,還涉及到政治、文化、社會、科技等諸多方面,“在從經濟層面——政治層面——文化層面的漸次推進、整體互動的過程推動整個人類文明的根本性變遷?!盵3]

(二)經濟全球化的沖突和危機根源于特殊以太“普照的光”

資本這一特殊以太推動并主導了經濟全球化的發展。作為人格化的資本,“資產階級”在全世界范圍構建符合資本主義生產的通用邏輯和關系網絡?!澳切┓恋K生產要素流動的殘存制度以及任何有害自由經營和追求利潤的障礙,都在經濟自由主義的沖擊下全面瓦解?!盵4](P40-41)在資本主導的世界市場體系中,資本主義經濟制度、自由市場制度成為世界市場遵循的共識和規則。資本是“一種普照的光,它掩蓋了一切其他色彩,改變著它們的特點。這是一種特殊的以太,它決定著它里面顯露出來的一切存在的比重?!笔澜缲敻辉趪议g的分配遵循著資本的強制邏輯。由發達資本主義國家主導的經濟全球化總是力圖把資本主義的生產關系擴張到全球,一方面不斷向全球攫取資源,掠奪性地開發自然資源,破壞生態平衡,威脅著人類的生存和發展;另一方面也把資本主義的各種弊病和危機擴散到全球,導致資本主義生產關系和社會制度的全球擴展,加劇了壟斷資產階級和廣大工人階級和被剝削、被壓迫民族之間的矛盾,造成世界性的沖突和矛盾。

(三)保護貿易和自由貿易成為主要發達國家維護其“經濟安全”的“雙重劍”

經濟全球化塑造了世界歷史的整體性,消解了市場和技術等資源對國民經濟發展的限制,借助于世界先進科技力量一國的生產力有可能實現躍升發展。世界市場持續壯大,產業不斷轉移,生產要素加速流動,各國都可以在經濟全球化進程中,利用自身優勢,生產更具有本國特色的產品。但在資本主導的全球化體系中,由于發達國家在全球市場中的主導作用和產業鏈的雙高端位置,世界市場體系兩極分化嚴重,保護貿易政策和自由貿易政策都成為主要發達國家維護其“優先利益”的工具。相比經濟全球化給資本主義國家帶來的巨大的利益和機遇,給發展中國家帶來的更多只是一種可能性。發展中國家若想在經濟全球化的浪潮中取得更好的發展,就必需牢牢抓住經濟全球化帶來的機遇,建設符合本國實際的體制、機制,防范世界范圍內的經濟和金融危機,切實維護本國經濟安全。

三、經濟安全視域下跨越經濟全球化困境的中國實踐

(一)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所賦予的開放性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跨越了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

在《給<祖國紀事>雜志編輯部的信》等晚年著作中,馬克思提出了落后的東方國家在資本主義世界市場環境下跨越資本主義制度的卡夫丁峽谷的思想。馬克思認為,在“同時存在”的資本主義生產力成就上,東方社會通過“將歷史的一切因素屬于自己”或“吸收資本主義的一切肯定成果”,可以繞實現跨越式發展。在世界經濟一體化大勢所趨的歷史背景下,中國共產黨人深刻總結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實踐規律,自覺把握和平與發展日益成為時代主題的脈搏和契機,作出了對外開放的歷史性決策。積極融入經濟全球化進程所賦予的開放性使中國擺脫了封閉、孤立的“單線式”發展,實現與世界經濟的互動互聯。通過充分吸收“同時存在”的資本主義先進生產力一切積極成果作為自身發展的起點,實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偉大飛躍。40年來,中國已經使數億人口擺脫了貧困,中國占全球經濟產出的比例也上升到了近20%。從“引進來”到“走出去”,從興辦深圳等經濟特區到共建“一帶一路”、從自由貿易試驗區到國際進口博覽會,經濟全球化所賦予的開放性成為當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

(二)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基礎所賦予的自主性使中國經濟全球化發展擺脫了特殊以太支配下資本主義強制邏輯

馬克思認為,資本推動了現代世界市場的形成,離開資本這個前提根本無法理解現代世界市場?!斑@是一種特殊的以太,它決定著它里面顯露出來的一切存在的比重?!盵5](P48)資本是一種普照的光,掩蓋了一切其他色彩和特點,世界市場的擴張性、整體性、普遍性和支配性都深植于資本的本性。馬克思指出,“同時存在”的資本主義社會生產力只是跨越發展的外在條件,真正的建設性成果“不僅僅決定于生產力的發展,而且還決定于生產力是否歸人民所有?!盵6](P689)高效地“將歷史的一切因素屬于自己”的國家制度才是發展的內生要素?;局贫仁顷P系經濟安全的根本性、全局性問題。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及蘇聯、東歐國家的轉軌失敗、拉美國家的中等收入陷阱等主要原因之一在于這些國家開放發展過程中因資本“普照的光”的沖擊失去了對本國經濟發展的控制權和主導權。中國對外開放的成功不僅在于充分吸收和借鑒世界先進文明的發展成果,還在于中國在融入世界市場進程中已確立并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將土地和工業資產等核心資源集中在國家手里。40年來,在資本主義主導的世界市場體系中,中國將融入經濟全球化發展的主動權和對世界市場控制權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為國家經濟安全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礎。在1978年后新自由主義喧囂、1989年西方的封鎖、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突襲、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沖擊和當前逆全球化浪潮中,中國能堅定排除西方資本的強制,始終根據歷史規律和人民意愿確定對外開放的方向和路徑,堅持社會主義基本制度基礎所賦予的自主性具有特別意義。

(三)秉承社會主義價值取向所賦予的人民性使中國經濟全球化道路始終朝著正確的歷史方向

社會主義價值取向根本區別于資本主義。馬克思在《資本論》中明確指出的,未來新社會是“以每一個人的全面而自由的發展為基本原則的社會形式?!盵7](P683)社會主義根本價值取向是以人民群眾為本、不斷實現人自由而全面發展。社會主義制度旺盛的生命力正源于社會主義制度能比其他制度帶給人民更豐富、更穩定、更長遠、更美好的生活。新中國成立70年來,從毛澤東“為人民服務”到鄧小平“群眾擁護不擁護,群眾高興不高興,群眾滿意不滿意”,從江澤民“群眾利益無小事”,胡錦濤“黨的一切奮斗和工作都是為了造福人民”,再到習近平“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中國共產黨秉持始終初心和使命。社會主義要實現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就必須以發展生產力為根本,實現更高效率和更高公平的有機統一,彰顯社會主義的制度優越性,不斷走向共同富裕。改革開放40年來,秉承社會主義價值取向所賦予的人民性使中國的經濟全球化實踐始終秉持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的初心和使命,始終將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需要而非資本逐利作為根本目標,拒絕西方資本主義主導下經濟全球化發展的雙重性和非均衡性,打破了近代史上世界經濟一直被西方發達國家主導的霸權軌道和對國家現代化的“資本主義路徑依賴”,為廣大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提供了成功經驗,對人類文明進步作出重大貢獻。

馬克思主義理論表明,生產力的發展以及人的全面自由發展是世界歷史發展的客觀要求,是推進經濟全球化不斷向前的根本動因。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下,經濟全球化的重塑在于全球化新生力量的推動?!笆澜缑\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盵8]隨著中國日益走近世界舞臺中央,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價值取向和發展理念將逐漸映射、影響到國際行為準則和國家交往方式。推進互利共贏的國際政治經濟新秩序、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必將是新時代經濟全球化主題和人類發展共識。

猜你喜歡
資本主義全球化經濟
國際金融壟斷資本主義是壟斷資本主義的最新發展,是新型帝國主義
“林下經濟”助農增收
馬克思對資本主義剝削的兩重批判——基于《資本論》第一卷的思考
新舊全球化
全球化減速:全球化已失去動力 精讀
民營經濟大有可為
當代資本主義經濟危機的發展趨勢
全球化背景下的中俄青年
經濟
重要更正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