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重視“非遺”文化傳承 引導形成扶貧產業

2019-02-19 09:18文楊俊文崔茂喬陶喬雙云南大學扶貧辦
社會主義論壇 2019年4期
關鍵詞:云南大學玉溪青花瓷

文楊俊文 崔茂喬 陶喬雙 云南大學扶貧辦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堅定文化自信,推動社會主義文化繁榮興盛”。云南大學在幫扶“四縣一鄉”打贏脫貧攻堅戰的工作中,注重把精準扶貧與基層文化建設有機結合,充分利用高校文化資源,在“雙一流”建設和“云南大學服務云南行動計劃”支持下,努力推進云南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傳承與發展,從“非遺傳承”到“文化扶貧”再到“產業扶貧”的一體化。

發揮高校優勢,促進“非遺”傳承發展

“非遺”傳承人群既是非物質文化遺產活的元素,又是各民族文化交融薈萃的生命力所在。當前,大多活態傳承人年事已高,有文化、有思想的青年人大多外出務工,造成了“非遺”無人可傳,出現了青黃不接的現象。另一方面,本來為數不多的“非遺”傳承人群因為沒有經過系統學習培訓,更沒經過實踐鍛煉,缺乏創新性、時代感,最終會被社會淘汰,人去藝絕,造成非物質文化遺產不可彌補的損失。解決“非遺”傳承危機的關鍵是加強對傳承人的保護與培養,不斷為“非遺”注入時代元素,推動“非遺”創新發展。在國家“十三五”規劃中,計劃培訓非遺傳承人群10萬人次,以加強保護傳承能力建設。黨的十八大以來,云南大學全額出資先后免費為曲靖市、臨滄市、怒江傈僳族自治州、文山壯族苗族自治州、大理白族自治州等州市舉辦21期1600余人次的各類培訓,并在培訓中注重“非遺”宣傳,不斷植入文化扶貧理念。同時,云南大學積極倡議、招募扶貧掛聯點的有志青年到學校免費接受雕塑、繪畫、陶瓷、書法、美術等技藝培訓。此外,云南大學陶瓷創新設計中心在引領云南青花瓷產業發展過程中,注重挖掘、培養年輕人才,吸引創意設計人才、產品網絡營銷人才加入,使“非遺”注入了創新和網絡的新鮮血液,是“非遺活化+精準扶貧”取得成功的重要原因。通過加強對貧困地區“非遺”人才隊伍建設,既傳承技藝,又增加了致富知識與創業信心,開拓了視野,更能把所學技藝與當地“非遺”資源有效結合,延長傳統技藝的產業鏈,使貧困地區和貧困群眾獲得更多的工作機會和經濟收入。一旦“非遺”形成產業鏈,還能吸引廣大農村外出務工人員回鄉創業就業,使農村務工人員創業、就業離土不離鄉,帶領家鄉人民共同致富,形成“培訓一人,帶動一片”的局面,使“非遺活化+精準扶貧”落到實處。

“非遺”傳承發展與扶貧互利共贏

黨的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提出:“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引導文化資源向城鄉基層傾斜”。多年來,各級政府主導、鼓勵和調動社會力量廣泛參與,形成了“非遺”保護傳承與精準扶貧的強大合力。2013年,云南大學受中共云南省玉溪市委、市政府委托,組織科研團隊成功恢復中國歷史名窯玉溪窯青花瓷燒制技藝,并列入云南省第三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名錄。2014年,玉溪市出臺《加快玉溪陶瓷(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意見》,每年劃撥專項經費支持陶瓷產業發展。2016年,玉溪市招商引資,建設“青花瓷一條街”文化產業園區,全面推進玉溪陶瓷產業發展。2017年,云南大學項目成果獲得云南省教育廳、文化廳、民宗委聯合舉辦的“民族文化傳承與創新工作典型案例”一等獎。2013年以來,《人民日報》《光明日報》《新華網》《云南日報》《云南電視臺》《深圳衛視》等媒體持續對云南大學恢復玉溪窯青花瓷燒制技藝并形成產業進行了報道,提升了項目知名度和影響力。對于“非遺”保護與精準扶貧,只有積極適應市場發展需要,不斷形成產業,才能從“輸血”變為“造血”。在國家政策的扶持下,對具備市場開發潛力的“非遺”項目進行合理開發利用,經過市場孵化,讓“非遺”重新煥發強大的生命力。云南大學研制的“云大青花碗”,利用“非遺”技藝——玉溪窯青花瓷燒制技藝,增加產品的文化附加值和時代元素,產品投放市場便受到消費者好評。與此同時,通過“互聯網+非遺+實體店”“非遺+中介公司”等模式,疏通了銷售渠道。2018年4月以來,云南大學扶貧辦與吳白雨科研團隊聯合發起“義賣云大青花碗,助力魯史精準扶貧”活動,短短1個月,就通過實體、互聯網賣出“云大青花碗”2萬只,為云南大學對口扶貧點鳳慶縣魯史鎮籌款12.8萬元,全部用于魯史中學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組與永勝瓷廠合作,利用最新的陶瓷釉下彩印花工藝,批量生產“云南青花魚藻紋餐具”獲得成功,一只碗從原來的1.2元增值到2.8元。

增加“非遺”的時代元素和科技含量

非物質文化遺產具有獨特的歷史內涵和文化魅力。長期以來,高?!胺沁z”研究多以“觀看式”“論文式”呈現,導致科研成果不接地氣,不近民情,能夠直接推廣應用的成果不多。而扶貧工作需要精準、需要落到點上,這就為高校師生深入一線研究“非遺”創造了條件。云南大學科研團隊運用產業化這個載體,深入農村和工廠,在貧困地區建設“非遺+扶貧”工作站,搭建“非遺”產業扶貧橋梁,讓“非遺+”提升精準扶貧的科技含量。自2006年以來,云南大學陶瓷創新設計中心對建水紫陶、云南青花瓷、華寧高溫色釉陶傳統燒造技藝進行系統研究。相繼出版《建水窯》《云南青花的工藝與繪畫藝術》《玉溪窯青花工藝文化叢書》,發表學術論文20余篇,建構了云南傳統陶瓷燒造技藝的學科體系。特別是在云南青花瓷的色釉料配方、繪畫技法、圖像譜系、燒造技藝上取得了系列成果。近年來,云南大學投入“云南大學服務云南行動計劃”專項經費,支持云南傳統手工陶瓷技藝的創新型、產業化發展研究。2016年,云南大學陶瓷創新設計中心與“國家級貧困縣”永勝縣的永勝瓷廠聯合成立“非遺+扶貧”工作站,對云南青花日用瓷器產業化生產進行科研攻關,解決產品潔白度低、風格陳舊、造型單調、特色不顯著、釉上彩貼花含鉛量高、生產效率低、進不去中高端市場等長期存在的問題。2018年初,項目組運用當前日用瓷器生產新科技“釉下彩快速印花工藝”,實現流水線生產釉下彩云南青花瓷器的研發目標。目前,云南大學與永勝瓷廠聯合生產的“云南青花魚藻紋餐具”瓷胎潔白度高,青花色彩明艷,無鉛無毒、綠色環保,受到全國經銷商和消費者的好評。

猜你喜歡
云南大學玉溪青花瓷
青花瓷,拍賣界的傳奇
《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投稿須知
《云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報)》論文版權授權確認書
云南大學百年校慶啟動儀式舉行
玉溪 滇中的清流如玉
純凈的青花瓷
The Whole Society Should Take Necessary Responsibility for the Children
獻給玉溪師院的歌
從《玉溪文征》看滇中傳統休閑文化
青花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