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中歷史教學的價值觀滲透策略分析

2019-02-19 12:03石小娜
新課程·中學 2019年12期
關鍵詞:價值觀念高中歷史教學資源

石小娜

歷史學科在拓展學生歷史認識,幫助學生提升對歷史的理解能力,培養學生認識歷史規律的同時,還需要教師結合教學資源對學生進行價值觀的滲透。高中歷史教學中的一些優質教學資源可被應用于教師教學中,讓學生在認識客觀歷史事件的同時,從中獲得一些積極的啟發和思考,從而建立更加優質積極的價值觀念。本文就高中歷史教學中,教師如何對高中歷史學科教學進行價值觀的滲透展開了論述,提出了幾點教學建議和思考。

一、開設辯論活動,培養理性思維

理不辯不明。歷史事件的發生,給后世更多的警醒和啟發。借此機會,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開展辯論活動,培養學生的理性思維,讓學生在辯論中使自己的價值觀更加清晰。例如,在“辛亥革命”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對辛亥革命產生理性認識,幫助學生感知團結協作和愛國自強的精神,引導學生理性評價辛亥革命,教師便可以通過引入辯論賽的方式,引導學生辯論“辛亥革命究竟是成功的資產階級革命還是失敗的資產階級革命?”這一議題,引導學生從中國歷史發展、經濟發展、思想解放等方面辯論辛亥革命的意義,引導學生學會理性分析辛亥革命。學生在分析的過程中,對辛亥革命的意義和不足都有了更加深入全面、辯證性的認識,學生也就能體驗敢于犧牲自我、傳承美好情感、勇于革新和承擔推動國家發展和社會進步重任的積極價值觀念。

二、挖掘教學資源,激發學生情感

學生積極價值觀念的培養,不僅需要相關知識的滲透,還需要更多情感元素的滲透,才能讓學生伴隨著一定的情感認知和情感體驗,對事物的認識更加深刻,在情感的催化下讓價值觀念更加積極、深刻。對此,教師在引導學生學習高中歷史學科的客觀事實的同時,還要注重挖掘教學資源,有效結合教學資源、整合教學內容,讓輔助學生理解的課外教學資源進入課堂,輔助學生感知。例如,在“抗日戰爭”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為了讓學生感知全國軍民團結一致、共同抗日的精神與信念,為了激發學生的愛國主義情感,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通過引入直觀的抗日戰爭影視教學資源,讓學生在學習中學會明辨是非、擁有更強的責任感和正義感,對人民團結、民族統一、社會穩定的追求和維護多一份責任。在直觀影視資源的輔助下,學生對國家統一的渴望更強烈,學生更加熱愛今天和諧幸福的生活,此時學生的積極價值觀念也就隨之建立。再比如,在“國共十年對峙”這一節內容的教學中,為了幫助學生認識到和平統一的重要性,幫助學生認識到一個國家的團結、民族的奮進與友愛對一個國家發展的重要性,教師在教學中可以借助1945年國共談判、“一個國家、兩種制度”設想等歷史事件,讓學生從以上事跡中體驗國家領導人為了國家的團結和奮進而做出的諸多努力。

三、文化感知,培養情感

每個國家和民族都有屬于自己的文化與傳統,都有記載著自己國家符號和民族特征的文化特點,這種文化是每個民族人民智慧的象征,是每個民族榮譽的象征。因此,各國家都在積極弘揚自己民族的優秀傳統文化,積極繼承和發揚自己國家和民族的傳統文化。對此,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通過滲透文化元素的方式,讓學生充分感知文化,培養學生的積極情感。所以,教師在高中歷史教學中,便可以展現從春秋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到西漢時期的天文歷法,從東漢張衡發明的地震儀到我國最早的數學著作的《九章算術》等文化元素,讓學生在以上文化元素的感知中,體驗我國歷史的悠久和文化的燦爛。在學生體驗到我國人民智慧成果的先進性的同時,培養學生濃厚的愛國主義情感和對民族文化的自豪之情。在我國悠久文化和歷史發展背景下,學生對我國文化的感知力變得更強,學生對民族和傳統文化的認識能力和感知能力更強,愛國主義情感和對民族文化的自豪感油然而生。所以,在高中歷史教學中,文化部分內容的教學,讓學生在感知中變得更加敏銳,學生在分析和體驗中獲得了更強的情感體驗,其價值觀念和價值取向也必然變得更加積極。

四、組織實踐活動,拓寬學生視野

厚重的文化底蘊和上千年的中國發展歷史,僅憑教材傳授的方式很難讓學生獲得充分的感知,視頻和圖片等直觀資源為學生走進歷史、還原歷史背景創造了條件,也給了學生一定的視覺沖擊。為了幫助學生獲得更加直觀、更加深刻而豐富的歷史學習體驗,讓學生學會從直觀事物中滋養情感,教師可以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引導學生開展實踐活動,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從親身切實的觀賞中獲得歷史文化視野的拓展,從博物館中的歷史器物中揭開塵封的歷史背景。例如,在組織學生觀看我國博物館中的一些抗日戰爭時期的物品時,學生能夠更加直觀深刻地體驗到抗戰時期的艱苦與奮進,體驗到日寇犯下的滔天罪行,此時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對學生進行民族統一、抵御外敵的教育,更有助于培養學生的積極價值觀念和取向,讓學生在文化視野的拓展、民族情感的滋養中,主動向積極的認知和主流的價值觀念靠攏。

教育工作從來都不是簡單的新知相授,更包含對學生品質的教育和價值觀的引導。對此,教師在教學中便可以通過開展辯論活動、挖掘教學資源、實現文化感知和組織實踐活動等方式對學生逐步引導和強化,讓高中歷史教學在新知的傳授過程中,在新知的體驗和感知中,逐步建立對歷史更加清晰理性的認識,同時生成積極價值觀念,從而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李海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運用史料培養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J].課程教育研究,2019(10):19.

[2]池曉姜.高中歷史教學的價值觀滲透策略分析[J].亞太教育,2019(2):47.

編輯 張佳琪

猜你喜歡
價值觀念高中歷史教學資源
新時代價值觀念沖突與思想政治教育現代化發展研究
討論法在高中歷史教學中的應用
高中歷史學科高效課堂的構建
高中歷史的學習感悟
初中語文數字化教學資源應用探索
包產到戶與包干到戶——岳麓版高中歷史教材商榷
文化流動視域下的城市價值觀念創新:以“深圳十大觀念”的生成為例
初探教學資源開發的系統思維
臨床實驗教學中教學資源的整合優化與應用
土木工程科研資源轉化為實踐教學資源的探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