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信息時代優化家庭教育方式促進初中生心理健康發展的探討

2019-02-19 12:03王立芳
新課程·中學 2019年12期
關鍵詞:信息時代家庭教育心理健康

王立芳

摘 要:初中生正處于二次發育的階段,不僅包括身體發育,還包括精神上的成長,青春期是學生的重要人生拐點。在信息時代下,家長要對家庭教育方式進行優化,學會與時俱進,能夠勇敢面對現實問題,深入學生的內心世界,解讀他們的所思所想,實現學生心理的健康成長,讓學生能夠以積極的心態面對信息時代下的挑戰。

關鍵詞:信息時代;家庭教育;心理健康

在進入信息時代后,我國的教育方式變得多樣化,文化素質不再是評判學生學習能力的唯一標準,復合型人才受到了社會的歡迎。家長需要關注初中生的心理變化,避免學生受到網絡中不良信息的影響。

一、信息時代下影響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因素

1.不良網絡信息

網絡上能夠提供大量信息,能夠幫助初中生了解世界,并進行社會交際,但網絡上依然存在較多不良網絡信息,影響著學生的正常心理發育。在網絡中,充斥各種網絡色情和網絡暴力信息[1],由于學生正處于青春期,本能地會對“性”的知識感興趣,但是無論是家中還是學校,均存在教育缺失現象,學生只能從非法渠道獲取知識,導致學生沒有建立正確的“性”的認知。除此之外,網路上還存在網絡暴力,由于網絡實名制沒有落實,導致學生在網絡交流中,容易受到網絡欺凌,甚至被人肉搜索,嚴重干擾學生的正常生活,影響了學生的精神健康。家長需要關注學生的精神狀態,并正視學生成長期的煩惱,通過家庭內部溝通,了解學生的苦悶原因,在學生難以啟齒時,能夠正確理解學生的心理訴求。

2.負面網絡文化

網絡是一個獨立的平臺,各類文化充斥其中,學生過早地接觸網絡文化,會導致學生喪失自己的判斷力[2],對學生的健康成長造成負面影響。在網絡上,“宅男”“宅女”更像是一種自嘲,而部分初中生受此影響,使用空余時間甚至是上課時間,拿來看視頻和玩游戲,耽誤了正常學習。部分學生過早地接觸了“啃老族”,對未來生活產生恐懼心理,在校園中受到欺凌后,并采用逃避的方式進行處理,不敢告知教師和家長。網絡中有很多負面的網絡文化,雖然大部分只是一種調侃,但部分初中生沒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把假的當做真的,甚至還認真執行,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發育。

3.錯誤網絡思想

信息時代,是一個各行業高速發展的時代,網絡信息流傳速度快,讓錯誤思想迅速流傳,影響學生的身心健康。網絡上流傳著“拜金主義”“學習無用論”等,這類錯誤言論嚴重影響著青春期學生的價值觀,將財富擺在的過高的位置,導致學生變得浮躁。網絡上能夠快速見證一個人或一個行業的成功,如直播行業,學生容易產生直播賺錢容易的思想,認為學習無用,開始不專注與學習,而是希望用打游戲、唱歌跳舞的方式養活自己。學生低估了直播行業的難度,沒有正確的判斷力,導致學生出現學習成績下降、三觀錯誤發展的情況[3]。

二、信息時代下促進初中生心理健康發展的家庭教育方式

1.家長需要轉變身份

在傳統家庭教育中,家長沒有進行身份轉換,使用長輩的面目對學生進行說教,沒有理解學生的內心活動,讓學生不敢表露內心的想法。家長需要尊重學生的人格[4],改變說話的方式,不再使用命令式的語氣進行說教,能夠傾聽學生的意見。家長需要學會從學生的角度看問題,能夠與學生進行溝通,并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家長與學生間存在年齡差異,思維方式和閱歷也存在巨大差距,家長需要認清這些差距,并從學生的實際出發,改變溝通的辦法。家長在給出答案時,可以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讓學生學會獨立思考,而不是直接給出答案。

比如,在學生被教師指出錯誤時,家長不應立即對學生進行批評。家長可以與學生平等交流,了解事情的始末,對事件進行分析,并對教師的做法進行評價。如學生在班級內打架時,可以與學生溝通,了解打架的原因,打架的過程,以及打架的結果,家長要站在學生角度,對學生的行為進行判斷,讓學生了解這種行為帶來的影響,并讓學生思考另一種解決問題的辦法,讓學生再次遇到此類事情時,能夠找到正確的解決辦法。家長要與學生積極溝通,了解學生遇到的困難,讓學生能夠正確面對生活中的挫折,讓學生形成正確積極的思維方式,為學生的健康成長打下基礎。

2.家長需要與時俱進

家長需要拉近與學生思想間的距離,能夠與時俱進,了解學生的日常生活,并結合網絡知識,分析學生的心理狀態。家長在教學中,可以結合網絡中的教育方式,在家庭教育中進行應用。家長要鼓勵學生參與實踐,如讓學生參與家庭勞動,獲取一定額度內的勞動報酬,培養學生的金錢意識[5]。家長還可以結合網絡上的最新事件,與學生一同進行事件分析,讓學生在家長的教導下,正確認識社會中的各類事件,提升學生的心理健康程度。

3.家長需要適度索取

在現代家庭中,學生絕大多數都是獨生子女,教育方式大多以疼愛為主,家長其實可以采用適度索取的方式,讓學生體會到被需要。家長在與學生的溝通中,讓學生明白家庭的作用——不僅是一個避風港,也需要家庭成員進行精心呵護。家長可以要求學生干些家務活,如洗菜、洗碗、拖地等,讓學生能夠擺脫嬌生慣養的生活狀態,調整學生的性格。同時,家長需要對學生進行適度表揚,讓學生能夠感受到尊重。家長可以帶領學生參與休閑活動,如羽毛球、籃球、乒乓球、手工、繪畫、音樂等,在游戲的過程中,加強親子間的感情交流。

比如,家長可以與學生開展乒乓球比賽。乒乓球臺較為小巧,學生能夠在球臺之間,與家長進行溝通。家長可以詢問學生的學習情況,并讓學生分享學校中的生活情況,如學生喜愛的老師、校園內的趣事、學生討厭的校園活動等,家長可以對學生的校園生活發表意見,并回顧自己的校園生活。在打球中,話題能夠不斷出現,家長可以一邊打球,一般與學生進行溝通。此外,家長還可以與學生交流其他信息,如政治事件、經濟發展、文化傳播等,讓學生能夠了解社會的基本信息。

4.家長需要采納意見

家長不光需要對學生進行評價和引導,還要學會接受來自學生的意見。家長是孩子最重要的老師,需要起到良好的帶頭作用,其可以在溝通中,了解孩子對于自己的看法,并以此為依據,調整自己的生活習慣[6]。有的學生認為家長需要少喝酒、少抽煙,家長需要進行自我控制,減少對于身體的損害。有的學生認為家長需要改變壞脾氣,在家庭中進行情緒控制,家長需要審視問題,并進行自我反省。家長需要將家庭放在首位,能夠關注自身行為對學生造成的影響,發揮帶頭作用。

比如,在被學生指出錯誤后,家長需要深刻反省。如“家長將工作中的不如意帶到了家中”,這種行為屬于遷怒,會對學生的身心發展造成不利影響,且會嚴重打擊家庭的和諧氛圍。家長需要與學生進行交流,對自己的錯誤行為進行反省,在生活中改變自我,讓孩子進行監督。家長需要端正態度,能夠認真對待學生的意見,而不是以“學生思想不成熟”為理由,蠻橫地拒絕學生的意見。家長的以身作則,能夠對學生施加正確的影響,引導學生走上正確的道路。

在信息時代下,家長需要優化家庭教育方式,通過轉變身份、與時俱進、適度索取、采納意見等方法,促進初中生心理健康發展,讓學生能夠成為全面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孫麗娜.家庭教養方式與初中生心理健康之間的關系[J].課程開發,2019,8(23):106-107.

[2]王瑩.家庭教養與初中生心理健康的分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7,6(27):11-12.

[3]羅輝.家庭教育的現狀調查與策略推進[J].佳木斯職業學院學報,2019,8(201):138-139.

[4]李肖紅.家庭教育對中小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科學大眾,2019,9(16):58-59.

[5]王永永.家庭教育對中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J].文化創新比較研究,2018,7(13):137-138.

[6]邢素偉.信息時代優化家庭教育方式促進初中生心理健康發展的研究[J].信息記錄材料,2018,3(19):142-143.

編輯 李博寧

猜你喜歡
信息時代家庭教育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面對信息時代 成長的孩子們
統計工作如何應對信息時代的挑戰
家、園合作是幼兒教育發展的必然趨勢
初中生家庭教育與心理健康
家庭環境對中學生性格及成長的影響
幼兒教育改革進程中幾個重要問題的探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