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藏醫針刺療法(特爾瑪)的起源與發展探析

2019-02-25 11:11尼格才讓
亞太傳統醫藥 2019年4期
關鍵詞:藏醫學醫典特爾

尼格才讓

(甘肅中醫藥大學,甘肅 蘭州 730000)

《四部醫典》是藏醫學的經典著作,成書于公元8世紀,由著名藏醫學家宇妥·云丹貢布所著。該書是一部歷史悠久、內容豐富、理論體系完整、臨床實踐可靠的傳統醫學著作,尤其對外治方面的描述較為詳盡,如放血法、灸法、藥浴法、涂法、針刺等外治療法[1]。藏醫針刺的理論基礎是白脈學說和氣血運行學說。藏醫學認為針刺效應是給予腦穴的刺激可能通過白脈系統傳導和氣血運行傳至臟腑、器官、肢體的各部位,再回饋于腦中樞,腦中樞發出調整性指令后,機體做出相應性調整變化的結果。藏醫針刺是在藏醫人體學、藏醫創傷學、藏醫白脈病學等理論指導下,進入人體并到達需要的解剖位置后,以鑿、刮、磨、鏟、削、切和組織剝離等手術方式治療疾病的療法。其操作簡便、療效顯著,易于被患者接受。但由于醫生的操作不當或針具的粗糙,以及現代醫學的沖擊,該療法現已瀕臨失傳。為了更好地繼承和發展藏醫針刺療法,筆者將從不同時期對藏醫針刺的著作和人物進行簡要的概述。

1 原始時期的藏醫外治療法

藏醫學認為最初的疾病是不消化,最初的患者是西吾,最初的藥物是開水,最初的醫生是倉巴[2],這也是最原始的藏醫藥認識。醫療活動是伴隨著人類的活動而開始的。青藏高原上的藏族先民很早就開始了藏醫藥的原始積累,并憑借著這些早期的醫療知識與疾病作斗爭。從吐蕃第一代贊普開始,一些簡單的藥物知識與日常經驗即被應用在醫療活動中,如食物安全的選擇,在新創口熱敷酥油以防出血等最原始的外治療法,雖然此時的醫藥知識很原始也很樸素,甚至還帶著濃厚的宗教色彩,但畢竟是一種積極的行為,人們已經擺脫了聽天由命,任由疾病肆虐的被動局面。

2 吐蕃王朝時期的藏醫針刺療法

吐蕃第二十八代王朝拉圖圖日尼贊時期只存在零碎的民間醫療活動,但因文字局限、交流閉塞等諸多限制使得醫療活動無法廣泛傳播。直到第三十代王朝忠聶堆額時期逐漸增強對周邊國家和部落的交往,才使文化和醫療技術得以傳播。國王之子達日聶贊因從小雙目失明,特邀阿夏醫生來治療,其采用特爾瑪外治療法使其重見光明,這也是歷史上首次應用特爾瑪治療眼疾的典型案例。第三十二代王朝雖在外治療法各方面有所發展,但在醫藥方面仍無明顯突破。第三十三代王朝松贊干布時期因國力雄厚,文字產生使各國文化交流與日俱增,加之文成公主赴藏帶去大量先進技術和醫學著作,使吐蕃王朝發展至鼎盛時期,期間國王邀請了古印度、波斯、唐朝等國的名醫翻譯各國的醫藥典籍,最終融合了三國醫學的精華,編纂了一部醫學巨著《無畏利器》。第三十八代王朝赤松德贊時期醫學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藏醫泰斗玉妥·云丹貢布的出現使藏醫藥事業發展突飛猛進。其所著《四部醫典》是前所未有的經典醫書,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該書的后續部專門介紹了藏醫外治療法,其中以論述特爾瑪的篇章最為詳盡。藏醫特爾瑪是類似于現代醫學的穿刺工具或中醫針灸針具一樣的醫療器械,有金、銀、銅、鐵四種不同材質,依據材質的不同刺法或用法各不相同。如蕎麥形銅質針治療白內障,筆尖形針引流積液,這也是藏醫史上外治療法應用的鼎盛時期。當時從印度邀請的醫者和當地各學者之間通過探討和交流,翻譯了很多有關特爾瑪療法的著作,其中最有價值的屬公元八世紀白如扎那翻譯的《月王藥診》,其詳細記載了六種針具的形態及用法與刺法,重點說明了特爾瑪的適用范圍、禁針部位、腧穴定位等。

3 吐蕃分裂割據時期

公元11世紀初,著名藏醫學家尼曼巴的著作《珍珠寶串釋》更為詳細記載了藏醫針刺特爾瑪的器具形態及用法、針刺部位與刺法等,給后人留下了寶貴的參考文獻[3]。同一時期的醫者碟東扎巴奧西利用特爾瑪療法為其師父實施心包積液穿刺術,但最后以失敗告終。由于該時期經濟發展落后、衛生條件差及基礎設施滯后等諸多因素,外治療法的發展停滯不前。除上述內容以外,該時期很少見到針對特爾瑪療法的文字記載,故不宜贅述。

4 薩迦巴和帕摩竹、甘丹頗章時期

薩迦巴時期薩迦班智達接到了元朝進行元藏文化交流的邀請,班智達用《四部醫典》記載的藥方治好了國王的皮膚病,后來該國的主要醫學模式發展為以《四部醫典》為中心的藏式傳統醫學,薩迦班智達也首次將《四部醫典》從藏文譯為蒙古文。期間兩國的醫學家翻譯了許多藏醫的專著。此時期在外治療法方面涌現的名醫很少,但在藥物方面的功績突出。如第三世嘎瑪巴讓雄多杰所著的《曼芒加措》、珠卻奧建巴仁欽華的《水銀洗練法》等著作至今也是藥物使用、炮制與運用的重要參考文獻。

公元約1358年,薩迦巴的統治結束,繼而進入了帕摩竹時期的統治,藏醫歷史上首次出現了南派和北派。他們因生活環境、藥物識別等諸多差異各自形成了對《四部醫典》的不同詮釋。其中以思卡年尼多杰為南派的代表著有《千萬個舍利子》,是醫藥俱全的巨著,至今在臨床上仍作為參考。此書中對特爾瑪的描述很少,但對目疾的撥障術與腹水的外治療法描述較為詳盡。公元1509年左右,南派著名學者思卡羅智加措刻板印刷了扎唐版《四部醫典》,對藏醫文化傳播有著重要意義。北派代表人香瓦南杰扎桑對《四部醫典》的“論述部”進行了詳細的解釋并對疑難名詞進行了詳細注解。其所著《說續注疏》描述了八種特爾瑪療法所用針具的形態及長度,包括三種空心針和五種實心針的功效與用法[4]。公元約1653年,第司桑杰加措的出現使藏醫事業迎來又一次高潮,其建立了哲蚌寺藏醫利眾院,是當時規模最大的一所藏醫專修學府,同時策劃繪制了八十幅曼唐,其中第三十六幅曼唐是外治器械部分,記載了《四部醫典》未記錄的部分器械,如夏勒目特用來治療眼疾的醫療器械,其著作有《藍琉璃》《第司藏醫史》等,對藏醫外治療法有更詳盡的記載。五世達賴喇嘛的御醫達莫曼然巴學習眼科開眼技術之后成功給五世達賴喇嘛實施了白內障手術,這是典型的藏醫針刺案例。其代表作《藏醫秘訣》詳盡地記載了眼部外科手術操作方法。之后藏醫界也出現過對藏醫針刺療法的實踐記載,但因諸多因素導致很多方法被遺棄,使特爾瑪療法陷入了滯后不前的階段。

5 現代的藏醫外治療法

十三世達賴喇嘛的御醫夏布巴旦切華旦應用藏醫特爾瑪的理論基礎結合現代醫療技術創造了類似于溫針灸的外治療法——扎旦金針[5],因其操作簡便、安全可靠、療效明顯,在當時廣泛應用于臨床,主要用于面癱病、高血壓、眩暈、腦溢血后遺癥等疾病的治療。扎旦金針主要有金銀兩種材質。臨床上一般金針用于男性,銀針用于女性,這也屬于特爾瑪療法的傳承和改良。其后在西藏相繼出現了很多藏醫大師,其中央金拉姆是當代著名的眼疾專家。她在珀東大師的引導下學習了《四部醫典》及各種醫學著作,并對“開眼技術”有一定的掌握。1949年不丹國王久美旺秀因久患眼疾特邀央金拉姆治療,她用金針撥障術治愈了國王的眼疾而名聲大噪。該療法也是藏醫特爾瑪開眼術的典型案例。1951年央金拉姆回拉薩后在各地區診療眼疾,獲得了欽繞諾布大師的贊揚,給予她“金針撥障術第一人”稱號。文革以后西藏自治區院名醫米帕益西(1928年)在父親的指導下學習開眼技術并對七百多余患者實施撥障術,總有效率達88%。山南藏醫院名醫嘉木央龍珠(1938年)、安多名醫旦科大師、自治區門孜康阿旺彭措大師、索縣藏醫院旦松扎巴大師等在藏醫外治療法頗有功績,尤其對藏醫外治療法的繼承和創新是不可替代的。近年來藏醫針刺療法主要用于穿刺膿腫、水腫、血腫和干涸黃水、白內障摘除、膀朧結石穿刺、心包積液穿刺、劍突下穿刺、食道引流食物、軟組織粘連疏通、松解瘢痕、延長攣縮、減張降壓、消除異常高應力等一般不留針,施治后需包扎,針后禁忌勞累和風吹雨淋,以免染上其他病癥。只有在糾偏、糾錯、收尾時才留針,且針灸合用。藏醫針刺主要以斜刺、直刺、雀啄刺與穿刺為主,或快速出針,不做其他手法。藏醫針刺主要適于龍性疾病、培根寒癥、不消癥、痞癥、火衰癥、水腫、集氣癥、肌筋膜黃水病、關節黃水病、膿腫性疾病及其她療法久治無效之病。用現代醫學的理論講,適應證包括風濕病,類風濕性關節炎,頭、頸、腰、腿疼,腦血管病,周圍神經病,慢性支氣管炎等。針刺禁忌證包括肝痞與脾痞滲漏引起的熱水腫[6]。

6 結語

藏醫針刺療法的應用歷史已有一千多年,尤其在治療白內障等眼科疾病方面應用廣泛,在治療腹水、關節腔積液、膿液引流等方面也有所應用。在現代醫學突飛猛進的時代背景下,藏醫學以自身的獨特思維和診療方式與現代科技相結合,不斷豐富和推進藏醫學外治療法的發展。正如中醫針灸從砭刺開始漸漸發展到今天的地步,藏醫針刺雖然落后,但其發展前景也是非常廣闊的。今后藏醫針刺的主要發展方向是在原有的理論指導下汲取中西醫學外治療法的長處,通過針具改進、無菌消毒、理論創新等提升其療效和水平。

猜你喜歡
藏醫學醫典特爾
希拉里·曼特爾“克倫威爾三部曲”的民族共同體形塑
《黃帝內經》五行學說與《阿維森納醫典》四元素說的比較研究
充滿活力的視覺詩一一艾特爾·阿德南作品欣賞
基于人才培養的藏醫學專業學生就業聯動機制研究
焦慮轉給其他人
藏醫學的起源及其相關問題研究
白癜風女孩尚特爾:用“缺陷”征服美國時尚界
藏醫學對痔瘡的認識及其問卷調查
探討藏醫學與因明學之間的關聯
淺談藏醫《四部醫典》外涂藥的開發價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