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瘀熱論治銀屑病

2019-02-25 11:11劉芳艷
亞太傳統醫藥 2019年4期
關鍵詞:血分犀角涼血

劉芳艷,吳 軍,萬 鵬

(成都中醫藥大學 臨床醫學院,四川 成都 610075)

銀屑病(psoriasis)是一種以皮膚紅斑、表面覆蓋多層銀白色鱗屑,刮去鱗屑有薄膜現象和點狀出血為特點的常見的慢性復發性皮膚病[1]。瘀熱指在疾病發生發展過程中,血分同時存在瘀與熱兩種病理因素,即血瘀和血熱二者相互膠結,同時影響疾病的發展演變,最終出現特殊的病機特征,而成為疾病某一階段的病機。因熱盛則瘀盛,瘀久又生熱,故瘀熱互結多致疾病遷延難愈,或病情危篤,臨床多見于疑難雜癥及急危重癥。筆者認為,銀屑病發病過程中瘀熱病機始終伴隨,故而病情多變而難愈。

1 瘀熱病機的形成

1.1 血熱的形成

血分之熱亦包含火、熱、溫三者,其來源有內外之別。外感之熱,即六淫火熱之邪,或瘟疫毒邪。機體正氣不足,或邪氣太盛,外熱直入血分,或清除不及侵入血分,而成血熱。內生之熱,多與患者體質有關。陽旺之體,或因邪氣(包括未解之表邪,以及痰濕、水飲、食積、結石或瘀血等)滯留郁久化熱、或五志過極化熱化火,此皆為實火;而素體陰虛,陰不制陽,以致陽氣偏盛,而成陰虛內熱,則多屬虛火[2]。內生之火熱結于血分亦成血熱。

1.2 血瘀的形成

血瘀是指機體內血液運行滯澀或瘀滯不通的狀態[2],其病理結果就是導致瘀血的產生。血液的正常運行必須同時具備三個條件:一是心氣充沛,二是血液充盈,三是脈道通利,三者缺一不可。凡可造成任何一個或多個環節出現異常的因素,皆可導致血瘀的發生,如久病氣虛,運血無力,血停成瘀;營津虧虛,脈道失養,失于滑利,亦能成瘀;跌打損傷致脈道受損或血出脈外皆成瘀等。

1.3 瘀熱的形成

臨證常血瘀和血熱并見,必須指出的一點是,此瘀熱并非單指機體同時存在瘀和熱,此二者還應當因果相關,或因熱致瘀或因瘀化熱,并且最終瘀熱相互膠結搏結于血分,形成具有新特質的病理因素,這才是本文所述之瘀熱證。

古代醫家對瘀熱互結為病亦有相當認識。張仲景最早提出“瘀熱”一詞,《傷寒論·太陽病篇》云:“太陽病六、七日是,表證仍在,脈微而沉,反不結胸,其人發狂者,以熱在下焦,少腹當硬滿,小便自利者,下血乃愈,所以然者,以太陽隨經,瘀熱在里故也?!盵3]且由此可知,表證不解,循經入里,瘀與熱搏結于血分,而致瘀熱證,其證屬里。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云:“諸陽受邪熱,初在表,應發汗而不發,致使熱毒深結五臟,內生寮積?!盵4]明確指出外感邪熱不解,深入五臟,致瘀熱搏結。孫思邈在《備急千金要方》中指出:“傷寒及溫病應發汗而不發之,內有蓄血者及鼻衄,吐血不盡,內余瘀血?!盵5]認為外感之邪熱失于發散,向內侵及營血,熱與血結而成蓄血、寮血。朱丹溪提出“血受濕熱,久必凝濁”,奠定了濕熱致瘀的理論基礎。吳又可在《溫疫論·蓄血》中云:“邪熱久羈,無由以泄,血為熱搏,留于經絡,敗為紫血”“熱不更泄,搏血為瘀……熱不干血分,不致血?!盵6]第一次明確提出“熱搏血而致瘀”的觀點,而對溫疫病瘀血的形成作出了論述??v觀于此,歷代醫家對瘀熱證的論述及認識,多集中在先外感生熱而后致瘀,內生之瘀熱則少有提及或闡述,而根據“久病必瘀”的觀點,疾病日久,耗氣傷津,或氣血凝滯,則成瘀,瘀久化熱,瘀熱膠結,而成瘀熱;或陰津虧虛,邪熱生內,邪熱搏于血分,耗傷營陰,血凝為瘀,亦成瘀熱,此皆為內生之瘀熱。

2 瘀熱證候的特點

瘀熱作為復合型病機,其證候同時具有瘀和火熱的特點,如瘀血致病多有疼痛、腫塊、出血、紫紺、肌膚甲錯、舌有瘀斑瘀點或舌下脈絡曲張、脈澀等;火熱為陽邪,易襲陽位,易使心神不得安定,易耗傷津氣,還因損耗氣陰而生風動血,且火邪凝結血分還易致局部瘡癰。

但瘀熱作為一種新的病因,具有瘀與熱單一表現的同時,又有其特殊性。如瘀可隨熱攻竄走散,而熱又可與瘀凝結固著于一處,瘀熱因火熱性陽,燔灼不定;又隨血行,竅絡肌腠無處不至;更因循行脈中,燒灼血脈,煎熬津液,瘀阻脈絡,膠結凝滯。故而瘀熱為病可因火而升騰,因瘀阻滯,深入竅絡,外出肌腠,可亂神志,可損形體,火因瘀而經久難去,瘀因火而生化不絕,最終致病癥變化多端,遷延難愈。

3 銀屑病與瘀熱的相關性

3.1 瘀熱互結是銀屑病的基本病機

銀屑病目前西醫病因尚不完全明確。中醫認為其總由外邪內侵,血熱、血瘀、血虛所致。強調血熱、血瘀、血虛之獨立性[7]。

筆者認為,本病多因機體先天稟賦不足,素體陽盛,又兼之飲食不節、七情內傷、勞倦失度、病后或產后等正氣虧虛,以致外邪乘虛而入,六淫毒邪侵襲人體,發散不及,化火生熱,甚而釀熱成毒,結于血分,燔灼脈道血液,內外因相合,而成瘀熱;或陽亢傷陰,陰虛生內熱,熱搏血分,膠著成瘀熱;又患者稟賦不耐,痰飲、水濕等阻滯氣血,或上述之飲食、情志等因素致氣血虧損,以致血行不暢而瘀,或血液停結成瘀,瘀久化熱,瘀熱相結,亦成瘀熱;瘀熱怫于肌膚,熱傷血絡,瘀阻氣血,肌膚失養,血絡損傷,發為本病。

因此,在該病發病過程中,血熱、血虛、血瘀非單獨存在,瘀熱或輕或重,或瘀熱并重,始終相互膠結,存在于該病的全過程,并且疾病日久或瘀熱過盛而致血虛,外感邪毒常為疾病復發或加重的因素。

3.2 銀屑病瘀熱證候的臨床表現

瘀熱內停故常身熱夜甚,或夜熱早涼,或潮熱等;瘀熱傷及肌膚脈絡,故見點狀出血、皮膚紅斑、斑疹隱隱且皮溫增高;瘀熱煎熬血液,營陰虧虛,化燥生風,肌膚失養則皮膚增厚、起鱗屑、膚癢不止,甲爪失養則甲見點狀凹凸、變形、肥厚、渾濁;瘀熱膠結,礙滯經絡,筋骨不養,則關節腫痛變形;瘀熱合濕熱之邪,化毒釀膿,而見膿點、膿皰;瘀熱擾動心神而見煩躁、失眠;火毒熾盛則全身紅斑遍布,發熱不退;瘀熱為病病證多變,且遷延難愈,又瘀熱停積體內,病因始終不去,故常因感受外邪而觸動,引起急性發作或病情進展。

4 銀屑病的中醫治療

4.1 治療原則——從瘀熱論治應貫穿始終

現今中醫對銀屑病的辨治原則以辨血為主,從血論治[8],導師因考慮其病程發生發展中,瘀熱始終伴隨,根據《素問·至真要大論》中“熱淫于內,平以咸寒,佐以苦甘”的觀點,再借鑒葉天士對溫病熱入血分提出的“入血就恐耗血動血,直須涼血散血”的治療大法,故選定犀角地黃湯為治療銀屑病的基本方。

4.2 基本方——犀角地黃湯

該方出自唐·孫思邈的《備急千金要方》,其明確指出犀角地黃湯主治瘀熱互結之證,此后歷來為治療瘀熱相搏證之代表方。

該方由犀角、生地黃、芍藥、牡丹皮四味藥組成。犀角苦、咸、寒,性升善散,可瀉火解毒、涼血止血,因犀角辛散,故涼血而不致瘀,且可透邪發汗,張景岳《本草正》云:“犀角,性升而善散,故治傷寒熱毒閉表,煩熱昏悶而汗不得解者,磨尖攙入藥中,取汗速如響應?!币嘁蚱渫干⒅?,因此古有以升麻代而用之,從此看可與其余三藥合用形成典型透托之法;且清心火而安心神,根據“諸痛癢瘡皆屬于心”理論,心神安而痛癢皆輕,銀屑病患者多因瘙癢而眠不佳,眠欠則陰陽接續相失,久則陰陽失調,而病情愈重,用此藥清心火安心神,癢痛輕而眠漸佳,而陰陽循環以常,相生相長,病自漸痊愈;故治療銀屑病方中,皆可酌加清心安神助眠之品。生地黃味甘、苦,性寒,可清熱涼血、止血、養陰生津;清血熱,以止因熱而肆意亂行之血,生陰津,而及時補養因熱而損耗或外溢之營血陰津,一清一止一養,顧全熱入血分之血熱、血液妄行、營陰耗傷,以為臣,和君藥犀角相合,專治血分之熱。丹皮歸心、肝、腎經,此三臟皆為血臟,因此丹皮專走血分,其性微寒,味苦、辛,功可清熱涼血、活血化瘀,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云其可“和血,生血,涼血,治血中伏火,除煩熱”,味辛而芳香,可走散發汗,亦有涼血而不致瘀的特點,并具散邪外出之效,與犀角配伍可加強其涼血散瘀透邪之功,與生地黃配伍可增強止血生血之效。芍藥有白芍赤芍之分,赤芍味苦,性微寒,歸肝、心經,功善清熱涼血,祛瘀止痛,清瀉肝火;白芍甘、酸、苦,性微寒,歸肝、脾、心經,可養血斂陰、柔肝止痛、平抑肝陽;故臨床用藥時可依證選擇,如瘀熱盛當選赤芍涼血祛瘀,陰傷重則用白芍養血斂陰。不論白芍、赤芍皆入心、肝經,可平抑肝火,與犀角、生地、丹皮共用,相火平君火清,火熱漸退,神志安寧,病漸向愈。犀角和丹皮則涼血散瘀又可透邪外出,加之芍藥、生地養血滋陰而不懼透散太過,芍藥、生地涼血、滋陰合以辛散之犀角、丹皮而不致壅滯留瘀。

現多認為此方功效主要有三,即涼血散瘀、透熱散邪、滋陰清熱[9]:①涼血散瘀:“血得溫則行,得寒則凝”。此方涼血而不成瘀,反以辛藥成散瘀之劑,故張璐言“此《千金》不言之秘”。血中之熱除則獨瘀無以為繼,瘀血消散而熱無所附著,血散熱清病證自漸好轉。②透邪散熱:指該方可發汗透散血中伏熱,張景岳在《景岳全書》中云[10]:“人知此湯但能涼血清毒,而不知此湯善于解表散邪,若用之得宜,則必通身大汗,熱邪頓解,何為不可汗耶?”銀屑病患者瘀熱之邪郁結肌腠,鬼門壅閉,邪毒無處外泄,致病愈纏綿,此透散之性有透托之效,透熱外散托毒外出。③滋陰清熱:可清熱邪,又可及時補充瘀熱日久損傷之陰津,兼之以寒涼滋陰之功,平抑素體之陽盛,而使陰平陽秘,內熱無以化生,斷瘀熱發病之根,且陰津足,使氣有載體,并有化生之源,而祛邪外出之力不絕,如柯韻伯論犀角地黃湯稱[11]。此方雖曰清火,而實滋陰之劑,蓋血失則陰虛,陰虛則無氣,故陰不足者,當補之以味,勿得反傷其氣也。若用芩、連、膽草、梔、柏以瀉其氣,則陽之劇者,苦從火化,陽已衰者,氣從苦發,燎原而飛越矣。需強調虛實夾雜尤恐補甚而成實實之過,泄甚而致正氣更傷,此方之滋陰為緩補之效,而又兼之清熱涼血散瘀,滋陰而不留邪,清熱而不傷正,涼血而不成瘀,散瘀而不耗氣,成補托之功,故又言此方一方而消、托、補三法共用,用于因瘀熱而發的銀屑病之治療還可糾正長久之陽熱偏勝之體質,斷絕發病的源頭。

5 結語

綜上所述,在銀屑病的發生發展過程中,瘀熱病機貫穿始終,亦可視患者為瘀熱之體質,因此治療該病,應始終兼顧清熱涼血化瘀。犀角地黃湯一方而具三用,針對銀屑病瘀熱病機,能有效糾正機體長久之陽熱偏勝、瘀血內阻,故可用于銀屑病之治療始終,臨證時應根據瘀熱程度、病程長短以及兼夾證候等而隨證化裁。

猜你喜歡
血分犀角涼血
涼血五花湯洗劑霧化冷噴治療血熱型面部皮膚病的療效觀察
清熱涼血散結方外用治療化療性靜脈炎療效觀察
涼血活血解毒法內服外洗治療糖尿病合并銀屑病的有效性
淺述少陽與血分病證陳申達
試從《內經》理論探討《金匱要略》中氣分、血分、水分等水氣病的治療原則
犀角散加味干預HBV相關慢加急性肝衰竭的前期臨床研究
非酒精性脂肪肝中醫藥治療探討
血分證探析
犀牛有角久成器
犀角雕刻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