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歌馬上,鐵血深處的佛心

2019-03-06 12:30余顯斌
大理文化 2019年1期
關鍵詞:南詔國君

余顯斌

踏遍歲月深處,很少有哪一個王朝和另一個王朝有著驚人的相似之處,有著幾乎同樣的經歷,以及執政策略??墒?,翻開泛黃的史書,坐在燈下,只要稍微讀上那么幾段文字,在芭蕉細雨聲中,你就會突然發現,幾乎在相同的時間段里,在華夏這片土地上,曾經出現的兩個王朝,有著很多的相同之處,也有著很多相通之處。

這兩個王朝,一個是中原的大宋朝,而另一個則是西南一角的大理國。

它們不只是時間上相似,王朝壽命長度相似,一些治國政策暗合,甚至一些國君登基治國的方法也很是相似。其中,就包括它們的開國之君。

宋朝的開國之君是趙匡胤。

大理的開國之君,就是段思平。

1

趙匡胤出生在亂世,那時是五代十國,中原天下,由大唐的統一,最終走向了分裂。此時刀光劍影,血流成河,軍士戰死疆場,百姓死于溝壑,“當是時,人各自以為君,而天下無君。民之屠剝橫尸者,動逾千里,馴樸孤弱之民,僅延兩閑之生氣也無幾”。趙匡胤在亂世中學得一身本領,后投效于一代明君柴榮,憑著一根桿棒,打下四百座軍州,“務農興學,慎罰薄斂,與世休息,迄于丕平。治定功成,制禮作樂”,他重視農耕,注重文化,減低賦稅,制定禮樂,讓一個國家重新回歸禮儀謙讓,回到文質彬彬中,從而建立了長達三百多年的青花瓷般的大宋,上追盛唐,成一代大觀。從而,紅牙檀板里,“庭院深深深幾許”,在高樓深閨里傳唱,在小巷人家里流響;“東風夜放花千樹”,在柳陌清風里飄蕩,在胡弦琵琶中飛揚。

段思平也是如此,也出生在亂世,長大后走上社會,騎著戰馬,仗著一桿長戟,在西南一角,于鼙鼓號角聲里,打下一片江山,建立了大理國。從此,三百多年間,木葉聲在這兒響起。月夜下,山歌中,有情侶雙雙笑臉相對,正如詩人所言,“帝遣名山護此邦,千家落落嶺西窗”,這兒一片閑雅,一片寧和。

歲月,紅了櫻桃,綠了芭蕉,彈指一揮,時光早已過去千年。英雄也騎著戰馬,帶著他們的功業,他們的傳奇,走進了歷史的那一端。

今天,沿著千年的歲月小徑走去,一步步走向國家復興,走向未來。那一段歷史,我們不能忘卻,也不應忘卻。因為,這是我們民族一路走來的一段腳印,一段馬蹄踏過的痕跡,就如射線上的一個點,如果忘記,這條射線將會有一段留白,將讓我們難以很好地回望來路,回望我們的過去。

如果忘記,這將是一種悲哀,也是一種背叛。

段思平出生于893年,這年,是唐昭宗景福二年,中原亂局更甚,出現一幅“東南斷絕無糧道,溝壑漸平人漸少”的慘景;呈現出一種“破落田園但有蒿,摧殘竹樹皆無主”的荒涼。大唐此時已經失去了對藩鎮的控制,變成了徹底的傀儡,自身安全朝不保夕,更遑論國家。這一年,蜀地藩鎮王建和鳳翔藩鎮李茂貞展開作戰,王建揮軍猛進,“敗東川、鳳翔兵于利州”;這一年,河東節度使李克用征討義子李存孝,一路追殺,一路尸體鋪道;也是在這一年,鳳翔節度使李茂貞“勒兵不解,請誅杜讓能然后還鎮”,唐昭宗無奈,最終下令殺死自己的宰相杜讓能,才換得李茂貞不再圍攻長安??傊?,這一年的中原,每一處地方都是戰場,每一個角落都有烽煙。

在西南,此時尚屬于南詔國時期。

此刻的南詔國,和中原的大唐相比,也好不到哪兒去,處于“自勸龍晟至世隆以來,侵蜀伐安南,用兵五十馀年,帑藏不給,橫斂于民,上下倶困”的境地,百姓幾無活路,荒野少有人煙,少有雞鳴狗吠之聲。朝內,權臣鄭買嗣已經一步步掌權,瞪大眼睛,開始覬覦著南詔國政權。

不久,鄭買嗣開始篡位。

期間,他弒殺了兩位南詔國君主,第一個是蒙隆舜。蒙隆舜“多嬖幸,淹留鄯闡,縱殺戮,失下人心,買嗣密令豎臣楊登弒之,而立其子舜化真(貞)”。鄭買嗣隨后廣布心腹,和部下商量,清除異己,聚集力量。覺得時機成熟了,他就派出一匹快馬,送信給舜化貞,“誘化真(貞)歸中都,化真不知,輕車西回,入宮被逆”。

902年,鄭買嗣建立大長和國。

這時,段思平才9歲,是一個地道的孩子。

這些,都和段思平的關系不大,因為,他當時還騎著竹馬和他的弟弟段思良玩耍呢。

二十七年后,段思平36歲,已經是人生最蓬勃的歲月。

此時,大長和國再次上演弒殺君主的大劇。這次,被弒殺的不是別人,是鄭買嗣的孫子鄭隆亶?!奥?,后唐明宗丙戌天成元年即位,年十二歲,明年,改元天應”,其實不滿十二歲,做了三年皇帝,還是一個十四歲的孩子。小孩子做國君,最擔心的是權臣,稍不注意,就被權臣給收拾了。權臣隨后就會自己坐上國君的位子,發號施令,建國改元。這次進行弒殺行為的權臣,不是一個,竟然是兩個,組團弒君,一個叫楊干貞,一個叫趙善政。

趙善政和楊干貞估計關系不錯,幾乎無話不談,不然的話,搞弒殺這樣的高風險事情,他們不可能相互商量。因為,稍不注意,那是要掉腦袋的,甚至家族毀滅的。

趙善政是大長和國的清平官,相當于宰相,可手里沒有兵權,因此,他想弒君,有心無力,徒喚奈何。楊干貞則相反,是大長和國的東川節度使,手握兵權,我武唯揚的,屬于實力派人物。

趙善政就給楊干貞去信,告訴他,現在的國君是一個小孩子,什么也不懂,你如果想學鄭買嗣,想篡位,現在正是機會,趕快來吧,我做內應,不然過了這個村可就沒有這個店了。于是,楊干貞就騎著馬,氣勢昂揚地來到了鄯闡城。這家伙手段干脆,心狠手辣,“以朝見入東京,毒殺之,偽謚恭息”,他用下毒的方法,就這樣將大長和國的小皇帝殺死了。

這事,既然趙善政和楊干貞都有份,兩人就有難同當,有福同享。

接下來,兩人就面臨著權力分配的問題。

楊干貞毫無疑問,是大長和國皇族的仇人,“干貞欲自立,畏鄭氏族多,恐有變,乃推侍中趙善政立之”,他想當國君,可是,又覺得仇人太多,因此沒敢當,讓給趙善政。

趙善政呢,在整個弒殺事件中,沒有親自拎刀子沖在前面,屬于幕后搖羽毛扇的人物,出面做皇帝,還是能為政敵所勉強接受的。

而且,趙善政顯然早已在私下里為自己登基做好了輿論宣傳。

這兒的人信佛,信神仙之說,“其俗多尚浮屠法,家無貧富者皆有佛堂”,所以,宣傳自己最好的方法,就說自己有天命,本來就是天界派下來當國君的。于是,整個都城,那段時間都在議論著一件事情,就是關于趙善政的,說他“微時,采薪山中,午寢,夢神為具薪。明日復然”。這個神仙看來也是很無聊的,幫趙善政辛辛苦苦砍柴,辛辛苦苦捆柴,累死累活的,干嘛不一步到位,給他一個大大的金元寶,不就不用幫他做苦工了嗎?但是,這一帶的人相信這些,并無疑惑。接著,更奇怪的流言產生了,說趙善政那天沒事,背著手在路上漫步,咚的一聲,“天落石于前,石裂,有朱文曰:善政為天子”。

楊干貞雖然是梟雄,雖然很嗜血,雖然很熱衷于國君的位子,可是也信佛也信神的。他想,看來立趙善政為國君,既能避開仇敵的反對,又順應了天心,自己為什么不順水推舟呢?到時,自己將他供起來,讓他當一個傀儡,而自己做一個權臣。于是,楊干貞就很痛快地推舉趙善政為國君。

趙善政呢,眉飛色舞,毫不客氣地登基了。

趙善政改國號為大天興,“改元尊圣”。

此時,段思平還是一個幕覽,一個品級不大的將軍,還入不了趙善政的眼睛。顯然,段思平未來的路還很長,還需要一段時間的奮斗。

而中原的趙匡胤,在35歲的時候,就已經發動兵變,黃袍加身,建立了宋朝,并且坐在宮里,開始圖上作業,和趙普一起,準備統一天下,削平群雄了。

和趙匡胤相比,段思平有點大器晚成。

2

說實話,鄭買嗣取代南詔,是一種進步。但是,任何事情都是雙刃劍,有利益的同時,也有著弊端。他取代南詔國,固然結束了南詔國和中原長達五十年的戰爭,取得了和平。但是,他同樣也開啟了另一事端,就是讓一些野心勃勃的梟雄,都有了榜樣可學。

于是,他們閑下來的時候,都睜大眼睛,也都瞄準國君的位子,總想找個機會,學著鄭買嗣的樣子,把自己的國君宰了,然后登基稱帝。

楊干貞殺了鄭隆亶,帝位落在了趙善政的頭上。楊干貞表面上笑嘻嘻的,彌勒佛一樣,心里當然很不平衡:咋的,弒君的惡人我當了,便宜讓你趙善政得了,世界上哪有這樣的便宜事?你別偷著樂,你等著,有你后悔的時候。

兩人在合作的時候,同時也就有了隔閡,有了矛盾。

明顯的兩人互相合作,又互相利用著。趙善政利用楊干貞弒君,讓其弄得一身的臭名,到處樹立政敵,自己卻大做好人,取得帝位,臨朝稱制。楊干貞呢,也利用趙善政做擋箭牌,暫時替他抵擋外來的暗箭,以免自己成為眾矢之的。自己則悄悄躲在后面創造條件,磨快刀子,為進一步行動做準備。

楊干貞勸說趙善政,斬草要除根,不然的話,你的皇位是坐不穩的。他積極出謀劃策,攛掇趙善政,如鄭買嗣當年大殺南詔皇族一般,刀光橫掃,鮮血紛飛,“盡殺鄭氏后,髫稚無孑遺”,大人小孩一個不留,全部殺掉。一陣血雨腥風,大長和國的皇族煙消香滅,威脅沒有了,仇人消失了。同時,對于忠于大長和國的臣子,也進行著壓迫,甚至殺戮,“買嗣舊臣高氏等不平,然畏干貞,皆變姓名自匿”。這個高氏舊臣,顯然就是高贊及其家族??磥?,面對掌握著軍隊的楊干貞,他也沒有辦法,敢怒而不敢言。楊干貞呢,大概也怯于高氏的勢力和威望,也不敢怎么的,只要你退出政局,不和我為難,我也就得過且過。

高贊最終退出,歸隱田園,鋤豆南山去了。

楊干貞大大松了一口氣,眉眼舒張起來。

他從趙善政的輿論宣傳中,也慢慢領會到,自己得加強輿論宣傳,為將來登基創造條件,鋪展道路。首先,他偷改了履歷,說自己根本不姓楊,自己應該姓蒙,是南詔的王子,“母彌錄,有殊色,蒙隆舜私之,有孕,后適漁人楊氏,生干貞”。這一來,楊干貞假如有一天奪得帝位,也就是名正言順合理合法的。為什么?人家是拿回屬于自己家的東西,不可以嗎?當然,要做國君,還得有天命才行。于是,神仙之說,再次散布于大天興國的角角落落。大家沒事了,就湊在一起,唧唧噥噥地談論著,說楊干貞小時候跟著繼父打魚,繼父拉漁網的時候,低頭朝水里一望,頓時傻了,網也忘了拉,“見水中有人,龍衣冠冕,鳳鳥白光之祥”,不是別人,竟然是楊干貞。

這樣的輿論,隨風飄散,傳遍全國,當然也傳入到趙善政的耳朵里。

趙善政不傻,自己的伎倆,別人現在依葫蘆畫瓢地玩著,四處宣揚著,他就是睡著了也明白對方是什么目的。他想,自己得限制一下楊干貞的權力了,不然,用不了多久,自己的君位就會讓對方奪去,說不定自己也會步鄭隆亶的后塵,喝上一杯要命的毒酒,一命嗚呼。

當然,他一時又不知如何辦,畢竟,這皇位是人家讓給自己的啊,自己總不能剛上臺,就將對方一腳踹了吧?那樣的話,大臣們會議論自己的。

這時,一個幕僚踅摸過來,一句話提醒了他。那人說,國君你傻啊,你被楊干貞賣了,還在幫著對方數錢呢。

趙善政一愣,心說,我這樣的智商,只有我玩人的,誰還能玩我?

幕僚告訴他,“干貞以惡名歸人,旋欲自利,計甚狡也”,楊干貞這人,將國君弒殺了,怕別人說他是弒君之賊,于是,就將國君讓你暫時先當著,其實是在向世人證明,弒殺國君,不是他愿意的,是受你指使的。等到一切都鋪墊好了,事情都擺平了,他一定會收拾了你,到時就說為被弒的國君報仇,然后自己登基。

別說,這個幕僚還正說中了楊干貞的心思。

楊干貞讓趙善政先做國君,是有著這樣的心思的,不然,他不會干這樣的傻事,自己辛苦一場,好處讓別人得。

趙善政讓幕僚一句話點通了,忙請教自己該怎么辦。那位幕僚告訴他,“宜解其兵柄,以漸除之,不然,禍必及”。

這個幕僚前面的分析是正確的,后面出的主意,則顯然有點餿。既然知道對方篡位在即,為什么還要“漸除之”?既然是“漸除之”,為什么又要解除他的軍權,這不是有意激怒他嗎?經過上一次弒殺事件,趙善政應當很清楚,楊干貞這家伙辦事是極為快捷的,快刀斬亂麻,要么不做,做起來就雷厲風行,不給別人任何反擊的機會。他一旦惹惱楊干貞,楊干貞反擊起來,不是一樣迅雷不及掩耳嗎?

此時,趙善政最為正確的方法,就是憑借國君的地位,馬上下一道詔令,在宮廷上將楊干貞抓起來。然后以替鄭隆亶復仇為名,將之一刀兩斷,就萬事大吉了。

他沒有那樣做,而是一板一眼地按照幕僚的話去實施,從此,“待干貞恩禮寖衰,凡干貞所有請乞,輒不許”,他對楊干貞不再友好,楊干貞有啥要求,他眼睛一閉,手一擺,不同意。

楊干貞馬上就感覺到了,一個久經政壇的老手,在血海里爬滾過來的人,還能沒有那么點敏感性,那樣還能在江湖上混?

更何況,楊干貞已經將登基的一切坎坷都鏟平了,正在尋找借口,準備讓趙善政滾蛋呢?,F在氣呼呼地火直冒,借口都不用找了,馬上再次發動兵變。楊干貞“大怒,擁兵入朝,廢善政,幽殺之,偽謚惠康”,他將弒殺皇帝當做砍西瓜,想著就來。

趙善政只當了十個月的皇帝,大天興國就壽終正寢了。

這個速度,比當時中原王朝十年換一個朝代還快。

楊干貞登基,建立了大義寧國,自己終于如愿以償地做了國君。

楊干貞這個人,從血雨腥風中走過來的,弒殺了兩個國君,才奪得大位。他弒殺別人,現在自己做了國君,顯然也缺乏安全感,生怕有一天一不小心,就被別人也弒殺了。做壞事的人,做到后來膽戰心驚,那是常有的事情,不足為奇??墒?,這樣的毛病一旦出現在一個國君的身上,倒霉的就是臣屬了。知道歷史上最為著名的蘭陵王是怎么死的嗎?就是因為他的叔伯弟弟高緯做皇帝時,和他聊天,有一次談到他沖鋒陷陣的時候,高緯說,以后注意安全啊,別沖鋒在前。他笑著說,一旦牽扯到自己家事,就忘記了安全。這話,本來是套近乎的,意思是自己沖鋒陷陣,既是為國事,也是為家事,所以才不顧生死。高緯一聽,什么?這是你家事?你想篡位???于是,幾天后就賜給蘭陵王一杯毒酒。還有他的叔叔高濟,過去,自己的幾個哥哥都做了皇帝,死了,按照順序應當到自己了,高濟喝醉了酒,就隨口開了一句玩笑:“計次第亦應到我?!卑凑枕樞驊撆R到我做皇帝了。高緯登基后聽說了,馬上派出一個刺客,“陰使人殺之”,將自己叔叔給暗殺了。

楊干貞多疑和殘暴,和高緯有得一拼的。

他在位八年,“疑忌群下,誅戮不測,貪虐無道,中外咸怨”。他很擔心別人將自己的位子搶了,擔心別人發動政變,弒殺自己??傊?,他的國君當得膽戰心驚,睡覺都不安生。要安生,唯一的辦法,就是將自己懷疑的對象都給收拾了。于是,他殺人不需要罪名,只需要懷疑。也因此,殺得所有的大臣,一個個膽戰心驚的,每天上朝,還不知道能不能囫圇著下朝。

他不只是將眼珠子瞪著朝內的大臣,也開始瞪向了朝外的將軍,尤其那些掌權的節度使。因為他自己就是節度使,就是將軍,就曾闖入朝廷,弒殺了國君啊。

他猜測,別人大概會學樣子吧。

于是,他的眼睛就掃描到了一個人,放著兇光,盯住不放?;蛘哒f,一個人進入到他的視線,再也走不出去。這人,就是段思平。

3

段思平出身于將門之家。別看他出生的時候,家里已經很貧寒,不再是朱門大戶,不再是高樓林立了??墒?,如果翻一下段家的履歷,是非常惹眼的。史書開頭就說,“段思平,其先武威郡北人”。有一種說法,說他的祖先大概就是段業。段業在東晉末年大亂中,在北方雄起,建立了北涼,疆土就包括武威。當然,段業這人,用史書上的話說,“業,儒素長者,無他權略,威禁不行,群下擅命,尤信卜筮、巫覡,故至于敗”,他是個讀書人,談論文章是內行,講究心術伎倆,他是不擅長的,是缺乏的。因此,在那個群雄并起的時代,只能受別人算計,是很難算計別人的。最終,他被手下將軍沮渠蒙遜所殺。

在這兒,做為一個君主,一個一呼百應的國君,他是一定有著自己的子女的。

時逢亂世,面對沮渠蒙遜的殺戮,他的子女們一定不會待在武威,等著殺戮,一定會逃向遠方的。此時,遙遠的滇地,是他們最好的去處,也是最好的藏身之地。

還有一種說法,比前一種更為細致,更為準確,說段家的始祖,名叫段卬。

段卬的名字,在青史上出現,更早于段業,見于《史記》。司馬遷用如椽大筆寫道:“(文帝)十四年冬,匈奴謀入邊為寇,攻朝那塞,殺北地都尉卬?!边@個“北地都尉卬”,就是段卬,為了捍邊,戰死沙場,留名青史。到了漢武帝元狩二年,即公元前121年,霍去病率領數萬精騎,煙塵千里,出北地郡,越居延海,在祁連山麓與匈奴展開激戰,取得空前勝利,全部占領河西走廊,并先后設置張掖、酒泉、敦煌、武威、金城五郡。段卬的玄孫段貞被任命為武威太守,駐防邊疆。從此,段家在武威一帶繁衍生息,蔓延開來。其后,一個個段家名人,從武威走出,沿著一條青史大道,走向自己的輝煌,走向自己的人生頂峰,其中包括東漢太尉段颎、闅鄉侯段煨,西海侯段暉、著作郎段承根,西涼建康太守段信等人。

那么,段家人咋就跑到了云南一帶,這事缺乏考證??傊?,他們來了,在歷史上,再次寫下屬于自己濃墨重彩的一筆,一個長達幾百年的一筆。

這一筆的開頭,不是段思平書寫的。

這個書寫的人,名叫段儉魏。

天寶十年,唐玄宗為了開邊,為了顯示武功,命令鮮于仲通帶著八萬唐軍,旗幟招展地上路了,一直走向滇地。唐軍兵分三路,“節度使鮮于仲通,已統大軍取南溪路下,大將軍李暉從會同路進,安南都督王知進自步頭路入”,那浩大的陣勢,那鮮明的儀仗,那明亮的刀槍,給南詔軍隊形成極大的震懾。

南詔軍隊求和不成,無奈之下,在閣羅鳳的帶領下,嚴陣以待,等著唐軍。

唐軍準備一戰滅掉南詔,活捉閣羅鳳,駐馬點蒼山,洗劍洱海。誰知出乎意料,唐軍大敗,“士卒死者六萬人,仲通僅以身免”。

隨后,天寶十三年,唐玄宗再次派出李宓統帥十萬大軍,南征南詔。結果,失敗得更慘,連統帥李宓也未逃出,沉江而死,即如南詔人所寫,“彼弓不暇張,刃不及發,白日晦景,紅塵翳天,流血成川,積尸壅水。三軍貴衄,元帥沉江”。

這兩次大戰,段儉魏都盔甲在身參加了,而且是一路軍的統帥,“云南王蒙閣邏鳳命世子鳳伽異、大軍將段儉魏迎戰于點蒼山及西洱河,兩敗唐兵”。也因此,段儉魏立下了大功,很受閣羅鳳的賞識,“以功升儉魏為清平官,賜名忠國,尋拜相”。

這個段儉魏,有的書上有寫作段全葛,譬如《南詔德化碑》上就寫道,“王審孤虛,觀向背,縱兵親擊,大敗彼師。因命長男鳳迦異、大軍將段全葛等,于丘遷和拒山后贊軍”,閣羅鳳在這里說,自己親自觀看唐軍虛實,帶兵反擊,大敗唐軍。另一支軍隊,在自己兒子鳳迦異和大軍將段全葛的率領下,反擊身后的敵軍。

從此,段家在南詔朝廷就站住了腳跟,樹立了威名,“世為南詔蒙氏將”,執掌著軍權,屬于大軍將。在南詔,“大軍將一十二人,與清平官同列。每日見南詔議事,出則領要害城鎮,稱節度。有事跡功勞殊尤者,得除授清平官”,一旦做了大軍將,是出將入相的人物,很厲害的。

當然,到了段思平的時候,已經過去了六代,昔日的輝煌已經遠去,成為歲月的風景。

段思平的父親名叫段保隆,是南詔的布燮,“布燮,官名,其宰相也”。但是,我認為,清平官、布燮,都比宰相要低,不過是很重要的官職??傊?,段保隆當時是很為顯要的,在南詔朝廷算得舉足輕重的人物。

段思平的出身有點近似于后來宋朝的趙匡胤,趙匡胤也出身官宦之家,他父親趙弘殷在后周,掌握兵權,是一方重鎮的守將。在攻打南唐時,父子同時上陣,跟隨周世宗,立功戰場。一次,趙匡胤鎮守一座城,他父親“率兵夜半至城下,傳呼開門”,趙匡胤堅決不開門,對士兵們說:“父子固親,啟閉,王事也?!睂⑺赣H愣是放在城外待了一夜,第二天才讓進城。

趙匡胤和他父親,一直在后周朝做官。

可是,段家做官,中間卻出現了斷裂,丟掉了官職。

公元902年,鄭買嗣取代了南詔國君,自己建立了大長和國。段保隆的布燮之位,大概也就被取消了,一身布衣,歸養田園去了。那時的段思平,也由一個小小的貴公子,變成了一個農家子弟了,陌上放牛,田野耕種。

后來,很多人說,段思平起兵,是為南詔復仇,是繼承南詔大業。

這些,顯然都是從段思平建國后,國號大理,和蒙世隆的國號“大禮”讀音相同,推斷出來的,這顯然是有違事實的。段思平走上政治舞臺,并非是在南詔。再說了,推翻南詔皇位的,也不是楊干貞,是鄭買嗣。

他如果出于忠君之心,應當為大長和國復仇,那么,和楊干貞叫板是說得過去了。如果是為南詔復仇,顯然找錯了對象,因為楊干貞滅掉大長和,恰恰是如了他的心愿啊。

《滇考》上說,“楊干貞篡立,思平圖雪國憤,深自韜晦”,這是說得過去的。也就是說,段思平是因為楊干貞滅掉大長和,內心充滿了憤怒,想要為大長和報仇,才暗暗開始積蓄力量的。再者,他后來和忠于大長和的高家一拍即合,結為聯盟,也是最好的證明。

他和南詔,幾乎了無瓜葛,不存在復仇一說,更不存在繼承一說。

4

在楊干貞那樣“疑忌群下,誅戮不測”的情勢下,毫無疑問,每一個人都充滿著驚恐,都試圖逃脫災難,離楊干貞越遠越好。逃脫的唯一辦法,就是表現得很懦弱,很無能,就如劉備在許都的菜園種菜一樣,顯得很老土,很樂天知命,這樣就可以瞞天過海了。

可是,劉備也沒有能瞞過曹操,曹操還是將他叫去,青梅煮酒,談論當世英雄,最后得出“天下英雄,唯使君與操耳”的結論,嚇得劉備筷子落地,臉上變色,借故逃走,流浪四方,最后來到蜀地,占得一片土地,開國稱王。

曹操是英雄,劉備是英雄,英雄自然識得英雄,自然能辨別英雄。

段思平韜光養晦,估計做得沒有劉備那般到位,因此,被別人一眼就看出來了,這個人開始也不是楊干貞,更不是一個和他一般的英雄,是一個庸才給看出來的。這個人,就是楊干貞的弟弟,名字叫楊詔的。

《滇考》說,“時東川節度使楊干貞之弟楊詔者已貴,聞而忌之”。

這個楊詔,究竟聽到了什么消息???原來,他私下聽到一些有關段思平的傳聞,而且,這些傳聞都是神乎其神的。

第一個傳聞,是有關段思平母親阿垣的。

楊干貞登基前到處宣傳,自己很厲害,很不平凡,是天界下凡的,受著神的護佑。段思平更厲害,他的母親阿垣就是天神下凡的。據說,在蒼山的五臺峰下,長著棵千年的老梅樹,枝干如鐵,虬曲盤旋,多年不結果子??墒?,有一年,這棵老梅樹就結果了,結的不是梅子,竟然結著個李子。李子見風就長,幾月時間,就長得如一個冬瓜那么大。一天晚上,夜靜悄悄的,沒有誰去觸碰,那個李子就自行落了下來,啪的一聲摔成兩半。一半李子里面,躺著個眉清目秀的小姑娘,又哭又叫,驚醒了附近一家姓段的夫婦。他倆無兒無女,就把小姑娘收養起來。因為小姑娘長得又白又胖,就取名叫白姐阿妹。白姐阿妹越長越好看,人又聰明能干,村里許多人都前來求婚,但她一個也不喜歡。加上兩個老人也舍不得把她嫁出去,就讓女孩一直守在自己身邊。

那么,段思平、段思良怎么來的?

神話故事繼續進行,“其母因過江,水泛觸浮木,若有感而娠,生思平,并其弟思良”。這個傳說,與劉邦的出生有點相似。在《高祖本紀》里,寫到劉邦出生,司馬公開頭就寫,“高祖,沛豐邑中陽里人,姓劉氏,字季。父曰太公,母曰劉媼。其先劉媼嘗息大澤之陂,夢與神遇。是時雷電晦冥,太公往視,則見蛟龍于其上。已而有身,遂產高祖”,也就是說,劉邦不是劉太公的孩子,是龍王的孩子。龍王的孩子,長大當然就是天子,就得君臨天下了。

段思平看來也是龍王的兒子,或者河神的兒子。當然,不只是他一個人,他的弟弟段思良也是的。

楊干貞當時還是東川節度使,他的弟弟楊詔也沾著哥哥的光,地位水漲船高,做了高官,手里掌握著生殺予奪的大權。他想,這個段思平想咋的,難道也有野心想當國君?這不是和我哥哥有同一心思嗎?我得想法讓他出局,以免將來和我哥哥爭奪江山。于是,楊詔就盯上了段思平,“使人賊思平”,派出殺手去暗殺段思平,準備一了百了。這個楊詔的保密工作,一定做得不怎么到位,殺手還沒動身,消息就已經走漏,傳到了段思平的耳朵里。做為一個地位不高的幕覽,自然不能和一個節度使的弟弟相抗衡,也不能坐等被殺,段思平就跑了,一路腳板帶風,“逃匿于崇恩寺”。身后,殺手提著匕首,也緊跟而來,到了寺廟前,“見蛛網盈寺門,不入,故得脫”,殺手到了山門前,睜眼一看,廟門上掛滿蛛網,心想,這不像有人進來的樣子,否則,咋會有蛛網???于是,提著匕首,轉身走了,去別的地方了。

段思平逃得一劫,擦一把腦門兒的汗,跑了回去。

這些,顯然是段思平稱帝后,甚至是段思良稱帝后,再過了很長時間,才在民間流傳出來的。至少在明朝,這些傳說就已經廣泛流傳了。這樣的傳說還很多,譬如說,段思平騎上馬,馬兒揚起鬃毛長嘶道:“思平為王,思平為王!”嚇得他冷汗直流。他走出門,雞群看見了,不啄蟲子了,一只只撲扇著翅膀咯咯叫著:“思平為王,思平為王?!蹦切尮穷^的狗看見了,也不搶骨頭了,一只只搖著尾巴跑過來汪汪叫著道:“思平為王,思平為王!”最后,段思平都不敢出門了,生怕再有貓啊牛啊蛤蟆啊亂喊,被別人聽到,腦袋不保。

這些傳說,不可能在段思平位居幕覽時就出現了。如果真是那樣,在佛教廣播的大理一帶,即使楊詔不殺他,估計大長和國的國君也饒不了他。因為,當時還是大長和國啊,他已經嚴重威脅到了國君的位子了,威脅到大長和國的國運了。

所以說,這些是后來出現的。

這是一個民族,對本民族英雄的崇拜。幾百年過去了,大家再回頭看那段歷史,覺得段思平很了不起,有著一種帝王的才能,大概是上天派來的,因此,就產生了這些故事,在百姓中慢慢流傳開了,一直到今天。

楊詔暗殺段思平的事,在這段時間里,一定沒有發生過。那時,楊干貞和弟弟甚至壓根兒就沒有注意到段思平,一個小小的幕覽,誰去注意???世界這么大,要注意的事情多著呢,要注意的人也多著呢。

段思平那時仍擔當著自己的軍職,過著風平浪靜的生活。當然,在亂世,有著很好的武功,再加上又有著出眾的才略,不愁不能提升。隨著時間的推移,段思平“后積戰功,使為通海節度使”,已經是一個方面軍的司令了,算得手握大權,可以呼風喚雨了。

此時,他才有了讓楊干貞妒忌的資本了。

此時,名滿大理的段思平,不用楊詔注意,也就自然而然就進入了楊干貞的視野,進入楊干貞防范的對象名單里。

段思平眼見楊干貞使勁殺著自己懷疑的人,也很是擔心,因此,就裝出一副志得意滿的樣子,暗示楊干貞,自己已經滿足于眼前的地位了,絕對不會再產生高升一格的想法,你就放心地做你的國君吧,我對你不會有什么威脅的。本來,段思平韜光養晦,是蒙騙了楊干貞的,可是,“受詔之譖,常欲除思平”,也就是說,楊詔的眼睛很毒,一下就看出來了,這個段思平是在裝愣賣傻,是在掩飾自己。這樣的人,心里一定藏著一個遠大的目標,不然,他那樣掩飾自己干嘛?說白了,這樣的韜光養晦,在一般人面前,能騙過對方,在明眼人眼中,就是此地無銀三百兩。而且,隨著段思平地位越來越高,威望越來越高,民間對他稱帝的呼聲也越來越高,“段思平要得天下,凡牧牛放馬處,砍柴伐木處,打碓磨面處,會客閑談處,僉曰:‘思平要得天下?!庇谑?,楊詔就將自己的猜疑,以及民間的反響,悄悄告訴了楊干貞,哥哥,你得注意段思平,那小子有野心。楊干貞咬咬牙想,看來和我的猜測一樣,不能讓這個段思平再活著了。他立馬派出軍隊,拿著自己的圣旨,去捉拿段思平,“索捕甚”。

段思平唯一的方法,就是逃走,逃得遠遠的,起碼要逃出楊干貞的勢力范圍,讓其鞭長莫及,徒喚奈何。

自己究竟逃到哪兒去安全???投靠對了就能活命,如果投錯對象,被對方抓住送給楊干貞,那就只有死路一條。段思平左思右想,難以確定,決定去秀山祭神占卦。占卦的卦象表明,不要猶豫,趕快去投靠自己的舅舅。于是,段思平“就其舅爨判自匿”。爨判“居巴甸”,也就是今天的建水。這兒有一座山,名判丈山。楊慎后來走遍滇地,游山觀水,在他的《云南山川志》中記載:“判丈山,在臨安城南二十里。高千余仞,中有三峰,削出如筆架。昔大理段思平外舅爨判居其上。因名,有祠在焉?!迸R安城,也就是建水。這兒風景優美,山如筆削,青蔥翠綠,花紅如火,鳥鳴如珠。段思平在這兒,日子過得還是很舒爽的??墒?,這兒顯然也不安全,因為,楊干貞的士兵,已經聞訊追捕而來。

段思平不能再在舅舅那兒整日游山玩水了,他只有再次流浪,流浪遠方。

在《三國志》里,陳壽為劉備做傳,結尾評論道:“機權干略,不逮魏武,是以基宇亦狹。然折而不撓,終不為下者,抑揆彼之量必不容己,非唯競利,且以避害云爾?!标悏壅f,劉備才能和謀略,和曹操比,稍有不足,因此,國土狹窄。他在烽火彌漫中,在曹操的一次次打擊中,卻敗而不餒,持之以恒,更大的原因不是為了奪得一塊地方,冠冕在身,稱帝建元,是擔心曹操不能容納自己,是為了避禍罷了。

段思平的最終起兵,有一個很大的原因,和劉備是相同的,不為奪帝位,為了避禍患。這個楊干貞,疑心太重,給自己找了一個掘墓人。

5

段思平一路奔逃的時候,不是一個人,還有弟弟段思良,以及董伽羅跟著。在史書中,對于董伽羅的稱呼,史家總是帶上“軍師董迦羅”。這說明,這個人是心有計劃,腹有謀略的,相當于搖羽毛扇的孔明一類的人物。

后來,董伽羅在段思平進軍過程中,也確是起著運籌帷幄、決勝千里的作用,是不可小覷的。但是,當他在逃亡的時候,僅僅只有三個人,此時軍師一說,是無從談起的。一個逃犯,還要什么軍師,還需要制定什么勝利大逃亡規劃嗎?

這三個,和后來的高方,是大理初起時的核心成員,是中流砥柱。

段思良、董伽羅、高方,對于段思平而言,是一個都不能少的。

可以這樣說,段思良是段思平此時最為倚重的人,一個在刀光劍影里走出來的人,在陰謀和追殺中奔逃的人,身邊如果沒有這樣一個人,遇見最難以為外人道的事情,甚至不可能對董伽羅、高方說的事情,只有弟兄兩個悄悄商量了。段思良是段思平最艱難時的倚靠,也是他最為信任的人,更是生死相倚的戰友,這層關系,是董伽羅和高方都比不了的。因此,在這個過程中,段思平事業慢慢做大,段思良的威望,也在慢慢變大,大概是僅次于他的哥哥段思平的。

董伽羅是段思平的智囊,是他理想的具體規劃者。

高方是高氏家族的子弟,有著很雄厚的人脈關系,“素與思平善,密遣人招思平”。他是段思平志同道合的朋友。

這四個人里,高方此時力量最強,“為善巨守”,掌管著今天的永勝一帶的軍政大權,“亦有志興復”。他知道段思平到了建水,而且也不安全,就“密遣人招思平”,告訴段思平,來我這兒吧,我保你安全。

段思平接到信,很高興,于是,就帶著弟弟和董伽羅,揮別舅舅爨判,去投靠高方了。路上,為了避人耳目,三人“皆裂冠,變姓名,為獵者,牽一犬至品甸波大村”,在這兒遇著一個旅店,他們就住了進去。段思平看見店主門前插著一桿戟,用生牛皮包裹著。到了晚上,風呼呼地刮著,牛皮竟然讓戟給割破了——這風是夠大的。段思平出來,看到后大吃一驚,問道:“是何铦利?得非神戟乎!”怎么這么鋒利???不會是神器吧?接著他疑惑地問店主,一個旅店,插著一根戟干嘛啊,怪嚇人的?店主告訴他,自己插這根戟,不為別的,是為了晚上防備盜賊的。

插一根戟,用牛皮包著,準備防盜賊,這辦法也夠奇特的。

段思平也覺得對方這樣做不合乎生活常理,就告訴他:“防夜莫若犬?!庇谑?,就將自己牽著的那只獵狗給了店主,換取了那根戟。

段思平的手里,終于有了一桿神兵利器,能夠縱橫江湖,稱雄一方了。

但是,冷兵器時代,想要爭雄江湖,斬將搴旗,只有利刃,沒有寶馬,也是不行的?!叭酥袇尾?,馬中赤兔”,一直是每個沙場將軍的夢。也因此,羅貫中在塑造英雄人物關羽時,再次將赤兔馬送給他,外加一把青龍偃月刀。那匹馬夠長壽的,一直伴著關羽來往天下幾十年,仍日行千里,夜行八百的,不見衰老。

段思平也渴望有一匹駿馬,然后,掌中長戟,胯下寶馬,縱橫來去,天下無敵。那,才不負為一世英雄呢。

心想事成,寶馬于是就來了。

他們第二天離開旅店,走在路上,聽說葉鏡湖出現了妖精,非常厲害,竟然吃人,“夜出食人,行旅不敢進”。段思平知道后,馬上拿著自己的神兵利器趕去了,準備一試身手,再試兵器。他“暮至見水際,隱隱有光如疋練”,遠遠看去,有白光如一匹白布,一閃一閃的。他忙跑到近處仔細一望,什么布匹???是一匹白馬,趴伏在那兒一動不動。段思平將馬兒拉上來,騎上去,耳邊風聲呼呼,如電飛馳。此馬“乃神驥也,日行數百里,追者莫能逮”。

段思平終于有了駿馬,有了長戟,如果能穿越的話,簡直可以去虎牢關,和呂布一較高低了。

這些,就不是民間傳說了,后來的史書上,都有著明確的記載,雖然有的順序或前或后,有的內容有詳有略,但是,大體都是這樣。這,就是有人當時故意制造出來的,是為段思平造聲勢,或者說,有意宣揚段思平是真命國君,天地神靈都在輔助他。大家跟著他起事,絕對能開疆拓土,建功立業的。

制造神話的沒有別人,這些神話里,只有他三人,沒有另外的人。毫無疑問,這些神話就是他三人制造的,估計董伽羅想的內容最多。否則,豈不愧對軍師這一稱呼?

這樣的神話,在古代,凡是起兵者,大多是少不了的。陳勝準備起兵,就讓吳廣在寺廟里,晚上點一把鬼火,學著狐貍的叫聲道:“大楚興,陳勝王?!卑汛蠹覈樀脡騿?,也驚得夠嗆。隨后,還用朱砂在白布上寫下“陳勝王”三字,放在魚肚子里,大家買了魚回來吃,剖開肚子一看,吔,有布條,還有字。以后,大家就鐵定了心跟著陳勝起事,書寫一篇千古傳奇。劉邦更是邪乎,喝醉酒后,殺了一條蛇,然后就有人說,自己看見一個老太太哭著道:“吾子,白帝子也,化為蛇,當道,今為赤帝子斬之,故哭?!备鴦钜黄鸬娜艘宦?,劉邦是真命天子,我們得跟著他,舍生忘死,沖鋒陷陣。

陳勝、劉邦將神話編造得天衣無縫,段思平也照樣如此。

在古代,英雄初起,力量尚小,借此壯威,也借此團結部下,萬眾一心。

段思平的神話,還在繼續講著,他吃桃子,吃得非常細致,于是,就發現桃核上有著“青昔”兩個字,忙讓段思良和董伽羅看,然后傻乎乎地問:“這是啥意思???”董伽羅白著眼睛看了一會兒,掐著指頭算了一會兒,終于領會其中的意思,告訴段思平和段思良:“青乃十二月,昔乃二十一日。今楊氏政亂,吾當是日舉義乎?”

這說明,三人在路上,已經將起兵的計劃制定了,時間也敲定了,就是十二月二十一日。此時,即將過年,所有的人都放松警惕,張羅著過年。楊干貞想,段思平也得過年吧,我們也放松一下。誰知,段思平恰在此時起事,這很合乎兵法“攻取不備”的。

三人到了善居,找到高方,坐在一起,嘰嘰咕咕,說出起事計劃。

高方那么點兵,如何能成事?估計還沒等舉起大旗,就讓楊干貞的大軍趕來,刀光閃閃,人頭落地了。所以,高方想了一會兒,提出一個思索已久的建議,向滇東三十七部借兵。高方細致地分析說:“東方諸部,聚之可得勝兵數萬人,動以大義,罔不濟矣?!?/p>

滇東三十七部,于是走上歷史舞臺,走上了大理的歷史。

如果說,段思平等四人是傳奇,那么,滇東三十七部,毫無疑問也是傳奇,是傳奇里的傳奇。

滇東三十七部,屬于烏蠻人。

烏蠻人在歷史上,由于史書記載零碎,因此,總給人一種隱隱約約的感覺,如水中望月霧里看花,再加上他們的強悍,他們的鐵血,他們的堅韌,因此,就給人迷蒙神奇的感覺。他們“左右配雙刀,喜斗好殺”,有著路見不平一聲吼,該出手時就出手的性情。他們“馬貴折尾,鞍無,剜木為蹬,狀如魚口,微容足指”,奔馬如飛,來往山林,如一支響箭,嗖地一聲飛向遠方。他們“多養義士,名苴可,厚贍之。遇戰斗,視死如歸”,這些勇士有著一種士為知己者死的風度。他們“善造堅甲利刃,有價值數十馬者。標槍勁弩,置毒矢末,沾血立死”,這些烏蠻戰士器械精良,在冷兵器時代,無敵不摧,無攻不克。

借兵滇東三十七部,是當時打敗楊干貞唯一的辦法,也是最為快捷的辦法。

因為借兵,段思平的隊伍迅速壯大,如一把鋼刀,斬銅剁鐵,一路高歌猛進。

因為借兵,段思平無往不利,無鋒不摧,得以迅速擊敗楊干貞的軍隊。

董伽羅心理學還是很不錯的,一通話,不但撫平了段思平內心的溝壑,也鼓舞了士氣。

段思平部下將士面對楊詔的軍隊,面對如此險關,心里也同段思平一樣,很是驚慌,現在聽了董伽羅的話,氣勢馬上鼓足了,摩拳擦掌,等著一聲號角,馬上沖鋒。

可是,面對強大的敵人,究竟從哪兒進軍啊,大家一時都嘰嘰喳喳的,拿不出主意。此時,河邊走來一個洗衣婦女,提著籃子,告訴他們:“人從我江尾,馬從三沙矣,爾國名大理?!闭f完,婦女一閃身不見了。

全軍一聽這話,心想,那不是神仙嗎?竟然有神仙來指點我們,而且,連國號都給取好了??磥?,這次起兵,一定會一戰成功。

這些,當然不可能是真實的事,是段思平和董伽羅玩的雙簧,也是為了鼓舞士氣。見士兵們士氣大盛,段思平馬上指揮軍隊,開始進擊。軍隊分為三支,騎兵為一支,從河尾涉水渡河,進攻敵人。步兵呢,分為兩支,從上沙坪和下沙坪進軍,三路齊頭并進。頓時,號角聲聲,旗幟招展,馬蹄如鼓,征塵如云,三支軍隊如三支箭鏃,射了過去。楊詔的軍隊,也拼死抵抗。一場血戰,隨之展開。

戰斗結果,段思平軍“乃得過江,擊詔等殺之”。

段軍大勝,大義寧軍大敗,總指揮楊詔被殺。

羊苴咩城已經無險可守,段思平的軍中號角,已經可以隱隱約約傳到城里了。再不走,只有死路一條,于是,楊干貞唯一的辦法,就是“聞詔等軍敗,出奔”,跑了。

段思平帶著軍隊,一路馬蹄嗒嗒,盔甲鮮明,走進了羊苴咩城,建立大理國。

羊苴咩城,有人記載其布局道:“上重樓,左右又有階道,高二丈余。甃以青石為蹬。樓前方二三里,南北城門相對。太和來往通衢也。從樓下門行三百步至第二重門,門屋五間,兩行門樓相對,各有榜,并清平官、大軍將、六曹長宅也。入第二重門行二百余步,至第三重門。門列戟,上有重樓。入門是屏墻,又行一百余步至大廳,階高丈余。重屋制如蛛網,架空無柱。兩邊皆有門樓,下臨清池。大廳后小廳,小廳后即南詔宅也??宛^在門樓外東南二里。僅前有亭,亭臨方池,周回七里,水深數丈,魚鱉悉有”,這兒有堅固的條石城墻,有城門如鑄,有各個機關:熱鬧繁華,易守難攻,兼而有之。整體上,羊苴咩城地勢也極其優越,此地“西倚蒼山之險,東挾洱水之阨,龍首關于鄧川之南,龍尾關于趙瞼之北”,是一處十分牢固的地方。從此,三百年的大理王朝,就出現在蒼山洱海間,出現在歷史深處。

這年,段思平44歲,登上寶座,成為大理國的太祖皇帝。

7

段思平登基之后,事情千頭萬緒,百廢待舉。

擺在他面前最為急迫的事,是將楊干貞勢力完全清除,不然的話,死灰復燃,大理朝將會面臨傾覆的危險。這點,在每個朝代建立時,無不如此。于是,段思平派出精騎,分派任務,一定要抓住楊干貞,活要見人,死要見尸。楊干貞“戰不勝,率妻子走永昌,欲入緬國,以圖恢復”,他想去緬甸借兵,再殺回來,和段思平一決雌雄。跑到萬箭樹這個地方,后面塵土飛揚,段思平大軍追上。面對眾叛親離,在逃無可逃中,楊干貞唯有一聲長嘆,拿了一根繩子,吊死在一棵樹上。他的親屬一個也沒逃脫,全都成了俘虜,被抓回去。也有的史書記載,說段思平活捉了楊干貞,逼迫他做了和尚,從此古寺斜陽,誦經念佛,終老余年。這個說法,大概是為了表現段思平的大度、善良吧,但是不現實。段思平是一個政治家,政治家做事首先得從利害關系出發:楊干貞做了八年皇帝,一定有著自己的基礎,有著自己的勢力,如果將他放出去做和尚,難道不怕他召集舊部,東山再起嗎?

所以,前一種說法,更合乎歷史的真實。

至于地名萬箭樹,大概是后來取的,以楊干貞吊死的那棵樹命名的,文字記載,“干貞縊于此,萬眾攢射之,故此地緣樹得名”。而且,此后在此地形成了一種儀式,有人在此經過,一定會用箭射樹,以至于“樹高百尺,而鏃在樹者如刺猬然”。這個記載,見于《滇史》,說大家這樣做是為了攘除災害,遠離禍患。明洪武年間,有一個中原文人程本立,騎馬揚鞭,來到滇地,經過這兒,曾見到這棵樹,并以詩紀行道:“行人好怪亦何愚,萬箭空存樹半枯。一日風颷紛羽鏃,百年霜露此根株。側身飛鳥驚還落,抱子哀猿窮更呼。斬伐未能吾所憤,獨騎官馬向山隅?!背瘫玖泶藭r,距離楊干貞死去,已經過去了四百多年,夕陽下,樹木仍在,已經半枯。羽箭插樹,隨風而動??墒?,古人已經遠去,那場烽煙早已消散在斜陽影里,唯有飛鳥哀鳴,空山猿啼,旅者騎馬走在暮靄蒼蒼里,走在山色有無中。

建國八年的大義寧,就這樣在一陣亂箭中,化為了歷史的一聲嘆息,楊干貞也隨著他的時代走遠。楊干貞在位,幾乎沒有留下什么功績,他唯一留下的,就是懷疑,就是殺戮,就是捉拿,就是戰爭。

這八年,是這片土地上最為動蕩的八年,最為喋血的八年。

楊干貞的死,標志著亂局的結束。

接著,段思平將楊干貞大義寧朝的奸佞,全部清除出去,“盡逐楊氏邪臣,除苛令”,從而使得朝堂一清,有一種清風明月在眼,春暖花開在心的感覺。

楊干貞的制度,也全部被廢除,大理國制定出新的制度。段思平說:“國以民為本,民以食為天?!边@點,很合乎中原一代明君唐太宗的話,“君猶船也,民猶水也,水能載之,亦能覆之”。而且,他在此基礎上,更進了一步,就是大力發展生產,使百姓遠離刀兵,遠離戰爭,遠離烽火戰伐。

當然,獎賞功臣,也是重要的環節。這個環節不處理好,是會引來大亂的。當年的劉邦,取得天下后,一天,看見將軍們坐在一起,嘰嘰咕咕商量著什么,就問軍師張良:“他們干嘛???”張良告訴他,在謀反。劉邦大驚,問為什么。張良說:“陛下起布衣,以此屬取天下,今陛下為天子,而所封皆蕭、曹故人所親愛,而所誅者皆生平所仇怨。今軍吏計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屬畏陛下不能盡封,恐又見疑平生過失及誅,故即相聚謀反耳?!眲盥犃?,忙冊封功臣,才免除一場大禍。

段思平也清楚其中的利害關系,開始冊封。功勞最大的,當然是軍師董伽羅,這人大概能出謀劃策,運籌帷幄,更能制定制度,治國安邦,因此,段思平“封董迦羅為相國”,就在朝廷幫著自己治理國家。

高方呢,“為岳侯,分治成紀、巨橋等地”,他分得一片土地,成為一方諸侯,騎著馬揮揮手,走向他的封地。后來,高家的權力,在原來的基礎上更加強大。高氏子孫輕袍緩帶,走進了朝廷,執掌起政事,將段氏國君架空。

段思平的舅舅爨判,在最為緊要的時候,不顧個人利害,保護自己兩個外甥和董伽羅,在中原來說,算是救駕之功,很大的!再加上又是皇親國戚,被封為巴甸侯。從史書上猜測,他本來的封地可能不是巴甸,是通海,可是“判僻嗜山水,巴甸多佳山……判愛其山,不欲徙封”, 爨判喜愛故鄉山水,哪兒也不愿去,于是,段思平就將這片土地分封給了他。從此,爨判每日悠游山水,以盡天年。

滇東三十七部,按照諾言,三年免征賦稅。三十七部這次出軍,既顯示了自己的勢力,騎馬揚刀,在大理國奔馳了一番,更實現了自己的愿望,大家都很高興,再次戰馬飛馳,旗幟招展,回到了滇東。

只有段思良,史書沒有記載怎么賞賜,大概是王爵吧。

總之,全國氣象一新。整個大理上下臣民,都喜樂融融,開始了一種不同于過去金戈鐵馬的生活,開始了一種全新的生活,一種沒有戰伐,沒有殺戮的生活,這樣的生活,將延續三百多年,直到大理國滅亡。

這種和平,這種安寧,在段思平時代,就開始了制度規劃。

他登基之后,因勢利導,確定佛教治國的理念。

大理是一個佛國,走在這兒,佛塔如林,佛寺掩映,大德名僧,袈裟錫杖,靜靜地走在叢林寺廟里,走在山間小路上。遠山深處,廟宇的一角時時在綠色里露出,向晚的鐘聲,在一聲聲回蕩。這兒的百姓,家家戶戶,都供著佛,壟耕田畝,刈禾陌上之余,都會念著佛經,一臉淡靜,一臉的慈善。鑒于南詔時期,鐵血征戰,血涂于野,民死于壑;鑒于南詔滅亡,社會分崩離析,朝代今是昨非,號角日日響起,戰伐連年不斷。段思平開始有意識地提倡佛學,“祠秀山神”顯然成為這個制度的起點。當年,他逃亡時曾在秀山占卦,是山神告訴他,去投靠自己舅舅的,從此春風得意,一路走來,走到帝座上。因此,山神是要祭祀的,他隆重舉行儀式進行祭拜。隨后,開始建造佛寺,鑄造佛像,“帝好佛,歲歲建寺,鑄佛萬尊”,八年鑄佛萬尊,顯然有些過分,走向了一個極端。但是,在他的倡導下,從此,這一方土地上戾氣銷盡,刀光劍影銷盡,“惟白人事佛甚謹,故殺心差少”,誦讀之聲,家家響起,翰墨之氣,拂之不去。

他為這個國家,還確定了文治之道。

昔日的南詔,無日不戰,無年不戰,給百姓帶來了無窮的災難。尤其鄭仁旻進攻前蜀的失敗,顯然對他影響很深。而且,他也在那場戰爭的后遺癥中,歷經劫難。他登基之后,止戈為武,遠離戰爭,遠離刀槍。他稱帝的時候,中原一片紛亂,后晉的范友光等三鎮節度使,舉起叛旗,一起對抗后晉皇帝石敬瑭,戰火綿延,啼哭遍野。也是在這一年,緊靠大理的后蜀,更是經歷風波,后蜀開國君主孟知祥“七月卒,年六十一”,他的兒子孟昶繼位,正處于主少臣疑的時候。

他面對中原如此亂局,一直保持著一種和平態度,從未想到出兵蜀地,爭一席之地。以他當時的威望,是可以做到的,也可能會取得成功的,可他沒有。

當然,歷史留給他的時間太少了,他在位僅僅八年。

八年后,他離開這片土地,離開這片江山,成為一位歷史人物,成為昨夜天空的一粒星辰,至今,仍熠熠生輝,照在豎行文字的天空。

八年中,他做了很多,為這片土地,帶來了一片歌聲,一片希望。但是,也留下了一些問題,甚至是痼疾,難以根除。

他采用的分封制,和中原幾千年前的周朝近似,有利,也有弊:朝廷在盛世時,可以指揮各諸侯,各部落,上下一心,如臂使指??墒?,一旦朝廷力量削弱,這些諸侯相應的力量就變大了,就各自為政,各行其是,有時甚至反過來掌控朝廷,指揮君主了。大理國中后期,幾乎一直都是這樣的。大理國田野平靜,民耕遠疇,炊煙裊裊,雞鳴聲聲;可朝廷和各部間,始終摩擦不斷,爭奪不休,直到國家滅亡。

其次,他僅僅將大理國的輪廓整理好,還沒有很好地整合內部,就撒手人寰了。這樣,內部水乳交融般的結合,一直沒能實現。尤其大理國和滇東三十七部的關系,更沒有處理好,以至于以后多次發生戰爭,消耗了雙方的力量。

另外,只重視佛教治國,沒有重視用其他文化來補救,走向了一個極端。后來的國君雖然對這點有所認識,進行了大力補救,但由于積習難改,習俗養成,以至于國民文治有余,武功不足。

這些,和其貢獻相比,都是很小的,也因此,段思平在世的時候,就改變了南詔時的荒涼衰敗氣象,就出現了“遠近歸心,諸彝君長各來貢獻”的繁榮狀況。多年后,有人走過大理田疇曠野,見百姓躬耕,平田無垠,水煙裊裊,“蕉葉碧逾凈,榴花紅更明”,到處一片花紅葉綠,風景宜人;“金盌冰蔗漿,銀盤爛蕉黃”,家家生活安樂,美食在桌;“小樹香櫞子,疎籬匾豆花”,一片田園風情,和樂寧謐。因此,發出“誰似夷民樂,歡呼醉即狂。婦人無妬忌,兒女各成行”的贊嘆。

這些,都是這個名叫段思平的人一手開創的。

這個一生歷經艱難的國君,死年五十二歲,正在壯年,正是大有作為的時候。

他登基后,鑒于前朝的戰亂,鑒于國君的無能,曾嚴格規定,“皇族直系,六歲習文武,十歲善騎射,十三演陣操兵,十五文能詩詞牘文,武能帶兵打仗,無能者,皇子難登大位,將以皇族文武全才有德者薦為國君”。接著,他又感到不放心,如果皇族之人全都昏庸,那該咋辦?他再次補充道:“若國中皇室無良才,朝中若有文武雙兼大才德者,可立為君,賢者居之?!?/p>

這,是古今帝王中唯一說出此話的人。僅此一句話,可見他的風度,他的胸懷,真正做到了“民為重,社稷次之,君為輕”。

史書贊頌宋太祖,說他“絕武夫藩鎮跋扈專制之患,開文學德化昌興繁盛之風,啟有宋三百延綿之基,功業之盛,偉哉”,就這點,在西南大理國這片土地上,用在段思平身上,也不為過分,不為虛夸。

他是一位不世出的人才,應當得到歌頌,也應當得到后人的尊敬。

編輯手記:

金庸先生的《天龍八部》里說大理段氏皇族出身中原武林世家,所謂“武林世家”確如老先生所言,其地方卻并非中原,而是西北邊陲的甘肅武威。據《南詔野史》載,大理國開國皇帝段思平,其祖上為南詔國主閣羅鳳的大軍將,此人即為天寶戰爭中幫助南詔屢立戰功的段儉魏,段儉魏傳六世而至段思平。段思平先后經歷鄭買嗣、趙善政、楊干貞等人引起的政治亂局,在滇東爨部的幫助下殺死楊干貞,建立大理國。平定內亂建立新國的段思平,一改南詔后期的對外政策,大興文治、遠離戰爭,從而開創了西南邊地三百年的穩定局面。

猜你喜歡
南詔國君
師曠勸學
唐代“驃國獻樂”背后的秘密,一場以獻樂為名的救國運動
巍山(山龍)(山于)圖山出土佛教石刻造像初步研究
狂泉
狂泉
淺談唐與南詔的和戰關系
論韋皋在南詔歸唐中的作用
淺談技工院校UG/NX4.0教學
國君買馬
白族信仰阿嵯耶觀音始因初探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