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談語文教學中“問”的藝術

2019-03-18 01:33盧娟
甘肅教育 2019年2期
關鍵詞:語文教學問題藝術

盧娟

【關鍵詞】 語文教學;問題;藝術

【中圖分類號】 G633.3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9)02—0113—01

現代教育家葉瀾教授認為: “讓學生快樂地、努力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去,不斷讓學生思考,不斷感受到挑戰?!睂嶋H教學中不乏這樣的課堂,尤其是所謂的“作秀課”,為了完成教學計劃,讓聽課者聽到一堂授課者教學計劃上的“完整”的課,授課教師全然不顧學生的聽課反應和理解程度,一個接一個拋出自己事先預設好的問題,本意是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思路上完整的課,可事實上即使勉強上完,效果也差強人意。教師一聲嘆,學生一臉懵。這樣的教學究竟哪里出了問題,說到底教師忽略了課堂上“問”的藝術。問題設計得好,問得恰當,對于整堂課無疑有至關重要的作用。那么,設計教學問題需要注意哪些方面呢?

一、問題的設置要有助于課堂的教學進展

以問導課,最大限度調動學生對課堂的參與性,不斷激發學生思維的火花,才是真正意義上以學生為本,進而完成學生對文本深層次的掌握和解讀,使學生學有所獲。隨著問題的逐步展開,學生和文本的貼合度也越來越高,那么課堂的推動也就水到渠成了。對教師、學生而言,這樣的課堂思路清晰,目標明確,效率高效,何樂而不為?例如,《老王》一課的教學,這篇文章對于初中生而言具有一定的理解難度,不妨以“如何理解‘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這句話”總領教學,逐層推進,“‘我眼中的老王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我和老王有什么交集?”“你覺得‘我是一個什么樣的人?”“既然都是不幸而善良的人,為什么‘我會對老王產生一種愧怍?”這一組問題下來,全文的理解重難點也就迎刃而解了。課堂脈絡清晰,學生思路明晰,教與學自然相輔相成。

二、問題的設置要有助于重難點的理解和消化

每堂課一定有它的重難點,如果完全靠教師點撥講解,學生只是被動地接受,那么學生恐怕只是機械性記憶,而談不上理解性的消化。更可怕的是,久而久之,學生就失去了獨立思考、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適當在重難點上設計問題,可以避免滋生學生的惰性,進而幫助學生在教師的點撥下理解消化重難點問題。當然這一點上要把握好語言的清晰簡潔和指意的明確。本身就是不好理解的地方,如果語言不清晰,指意不明確,反而造成了學生新的困惑。還是以《老王》為例,這課教學的重難點都有對主題的理解,學生缺乏對特殊年代的了解,缺乏相關的生活閱歷,理解起來頗為費勁。因此,問題的設置盡量在針對文本的基礎上略微延伸,既讓學生有“跡”可循,又讓學生激發自我,生成屬于自己的感悟,加深對主題的感知。通過這樣的教學,讓學生“踮著腳尖摘桃子”,學生得到的不僅是對這一課的理解,更獲得了一種獨立思考的能力。

三、問題的設置要引發學生對教材的興趣和共鳴

教師要多借助于實際的生活體驗,多通過創設情境,形象再現生活場景,讓文本和問題自然銜接,激發學生的探索欲望和思維活力,使學生在教師創設的情境中積極地進行思維活動,進而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以《盲孩子和他的影子》的教學為例,教師提問:“這篇童話揭示了怎樣的主題?”面對這種大而空泛的問題,學生顯然很茫然。此時不如設計一個情境問題:“同桌結合,一個扮作影子,一個扮作盲孩子,根據故事情節,想一想你們會對對方說些什么呢?”面對這樣有親和力、容易思考的問題,學生一定會愿意思考,也樂意表達出自己直面文本的真實感受。在此基礎上,再來引導學生做主題的常規提煉概括就相對容易些了。

四、問題的設置要講究難易適中

在預設問題時,教師要充分考慮到可能出現的情況,尤其是比較難的問題,盡量留下可以拆解轉換的余地。一旦學生出現理解上的障礙,給出提示也無法解答時,就可以將預設問題拆解轉換成相對簡單一點的階段性問題,引導學生逐個解答,逐步深入。如,在《金色花》一課的教學中,開頭筆者提了一個特別籠統的問題:這是一個什么樣的孩子?學生明顯有點懵,雖然極力配合,但答案干癟空洞,缺乏對文本的深入認知。鑒于此,筆者迅速重新設計了一組問題替換掉原問題,這一組問題相對于原問題指向更明確,切入更細微,既有學生對文本的挖掘,又有學生自我的感悟,化難為易,避免冷場的尷尬,也能激發學生閱讀思考的興趣。

總而言之,課堂教學中的“問”是一門學問,更是一門藝術。教師掌握這門藝術于課堂教學有莫大的作用,會問、善問必將推動教學相長。

編輯:馬德佳

猜你喜歡
語文教學問題藝術
紙的藝術
演員出“問題”,電影怎么辦(聊天室)
因藝術而生
藝術之手
韓媒稱中俄冷對朝鮮“問題”貨船
“問題”干部“回爐”再造
爆笑街頭藝術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