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的主題策劃與媒介設計

2019-03-18 01:16聶瑛
工業設計 2019年12期
關鍵詞:展示館非物質文化遺產

聶瑛

關鍵詞: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主題策劃;展示媒介設計

1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概述

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是以非物質文化遺產為對象的集保存、展示、研究教育、體驗傳習、創新研發等功能于一體的固定的多功能特殊性實體展示館。傳統的博物館是針對物質文化為內容的以“典藏——研究——展示——教育”為主要功能的公共性文化機構,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在此之上還需要擔當起活態的傳承功能。

2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的主題策劃

2.1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的整合梳理

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信息的梳理與解讀是進行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展示設計的前期基礎工作,沒有充分的理解掌握展示對象的基本信息和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之間內涵,就無法構建出適宜其展示設計的方案。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展示的內容應該具有真實性、聯系性、完整性。設計者可以通過親身體驗來獲取真實而準確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在體驗中應調動全身的感官參與互動,獲取體驗過程中帶來的感受,適時的轉化為創作的靈感。當然由于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對于這項體驗活動中的部分項目是不能完全實現的,只能依靠其它的高科技信息手段獲取,如影像、圖像、實物、文本等,但必須確保信息的真實準確。

進行信息的梳理時,首先采集信息然后再進行分門別類,按照事物的內在組織規律,編織系統化的結構。分類法包含交叉分類法、樹狀分類法等。綜合性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內容所包含的是一個地域所有門類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內容有多種組織方式,如依據項目級別、依據項目所屬的地理區域、依據項目本身所屬的版塊等進行歸類,這種歸類方法比較具有學術性,從研究者的角度來說有一定的規范性與學理性。專題性的博物館只是某一個項目的內容,對于單個項目的梳理與解讀,應按照事物發展的邏輯,從橫向與縱向進行歸納、梳理與剖析,這也是快速獲取非物質文化遺產信息進行深入解讀的快速通道。從橫向來看,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包含了該項目相關傳承項目的器物、流程、流派、藝術價值等;從縱向來看,貫穿了該項目的起源、發展、演變、創新、傳承、傳播等。

在梳理與解讀中應以最真實的信息為依據,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原生性,通過各種途徑了解該項目的最真實、樸素、原生態的一面。非物質文化的發展是一個地域歷史發展的縮影,所以在解讀時不能孤立的去思考,每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發生與發展都是在整個社會大的背景中,且各種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也是相互影響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載體是物質的可看見的,而深藏在其背后的思想內涵卻是抽象的無形的,只有透過表面的形式深入到思想內涵層面才能準確把握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內在。

2.2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的提煉演繹

主題是展示文化的核心,主導了展示內容的內在結構,決定了展示館的線索、版塊構成、展示空間的效果、展示媒介與技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的主題表達需要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本質內涵、個性特征,組織結構清晰進而在傳播時做到靈活生動。

主題內涵的深入:非物質文化遺產是無形的文化財產,存在形式的抽象性和表現載體的具象性,只能通過具體的物質化的載體敏銳的感受體會其中所富有的內在精神文化內涵,透過現象深入本質、透過形式進入思想提煉出能觸及心靈深處并能引起共鳴的主題表達。

主題結構的清晰: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各版塊內容之間、各具體項目之間、單個項目的信息構成上具有系統性強、關聯性強、邏輯性強的特點,所以對于主題的凝練必須具備緊密的組織結構,清晰的邏輯線索。

主題表達形式的趣味: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是充滿原生、鄉土、神秘性的,并與人類的生產、生活息息相關,比起現代化的生活方式要顯得更原始與純粹。從展示信息傳播的角度來看,生動趣味性強的主題表達更能吸引觀眾的關注,所以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的表達應注重趣味性的方式呈現。

3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的媒介設計

展示館媒介設計是展示設計系統包含了所有展示館中可見的物質化載體和虛擬媒介,包含了建筑環境、空間場景營造、公共藝術裝置、展品展具、圖文版式、多媒體技術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對展示媒介的設計有特殊要求,區別于傳統型博物館展示設計的理念方法,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需要更加系統性的多維度展示媒介的綜合性設計。從展示媒介的物態上看,從每個項目的存在基本形態出發,需要結合靜態、動態、活態化形式的立體化綜合性呈現;在展示的互動性設計中需要調動視覺、聽覺、嗅覺、味覺、觸覺等多感官的參與,注重參觀者全身心的互動體驗,在體驗中認識與傳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

3.1靜態性媒介設計

3.1.1建筑設計

建筑是展品的容器,同時建筑本身又是展示的一個部分。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的建筑設計中,從空間結構、形制色彩、裝飾材質等方面需要體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地域性特點。每個地域都有自身的文化,建筑文化是其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建筑的營造技藝又屬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內容范疇。所以將地域性文化融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設計中就是在傳播和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比如中國美術學院民藝館建筑將編織形態與自然環境山體形態進行融合,在屋頂的形態肌理上吸收了傳統編織的穿插結構形態,在材質上采取傳統黑瓦材質與現代鋼材、玻璃結合相得益彰(圖1)。

3.1.2空間場景設計

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的場景性營造,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發生和成長的地理背景往往是在特定的鄉土化環境里。只有將這種特定的環境展現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相結合,才能讓觀者直觀和真實的了解非物質文化遺產,才能烘托出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氣氛,喚起觀者的情感,調動內心的鄉愁情節。在情景化的再現中,有多種藝術化的樣式,如二維的繪畫、攝影、二維半空間的虛實結合的場景、仿制的三維實景等。非物質文化遺產類展示必須渲染空間環境,比如在傳統婚慶喜俗的展示中,就必須將拜堂、鬧洞房這些過去的場景真實性的予以還原,讓觀者置身這種古舊喜慶的空間氛圍里,才能感受過去婚禮的莊重、美好。

3.1.3版面設計

展示設計離不開版式版面的設計,它是展示媒介設計中輔助知識傳達的工具,且文字與圖像豐富了展廳的視覺元素。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的版式設計應該從形狀、材質、色彩上突出當地文化元素。注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符號靈活運用,注重圖文解讀的便捷清晰,文字內容的編排等級,講究字體的協調,圖文的對比等。

3.1.4展品陳列設計

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的實物主要有原物和仿制,但都注重其真實性,每一個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有其相對應的實物道具,切不可混淆錯配。實物的展示又需要和空間的尺度大小匹配,避免與整體環境的不相協調。實物的展示可以通過夸張的藝術處理手法讓其轉變原有功能而成為吸引眼球的藝術作品。

3.1.5公共藝術的選材

用公共藝術的形式來表現非物質文化遺產,從題材上有豐富可取的素材,從形式上可以有許多種可變換的形式,如室內外的雕塑、裝置、壁畫等。公共藝術是能與觀眾產生互動的藝術形式,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的展示設計不能局限在室內。展示館的公共性空間可以設置各種形式能表現非物質文化遺產主題的藝術作品來裝點空間,由于公共藝術形式的多樣,不同的展示區域可以設置不同類型的作品,室內與室外可以協調呼應。

用公共藝術形式來表現非物質文化遺產關鍵要找準最具吸引力的題材,以及找到與之匹配的物質化的表現形式,并通過與觀眾的互動而產生與傳統雕塑類形式不一般的體驗性效果。中國美術學院民藝館“天工開物”展覽內的古井互動裝置,通過提前制作好的動態影像資料置入井中的顯示器,便可以和石井口進行互動(圖2、圖3)。

3.2動態性媒介設計

各種高新科技的融合發展,給展示行業帶來新的技術支撐。從展示科技與非物質文化遺產本身展示特性需求結合來看,動態性的媒介可以簡單的區分為演示性新媒體和互動式新媒體。

3.2.1演示性新媒體

演示性新媒體是指通過數字化顯示技術將已制作好的動態化影像信息進行顯示,如高清屏幕、環幕投影、幻影成像、全息投影等,顯示對象的形態上有2D/3D等與各種展演式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相結合可達到的特殊效果。這種技術的使用難度不大,關鍵需要通過創意性的前期制作或與其它物質化媒介相結合實現最佳效果。米蘭世博會中國館便采用了幻影成像、多屏幕拼接、增強現實等多種新媒體技術(圖4、圖5)。

3.2.2互動性新媒體

現代化展示理念講究讓觀者多感官的參與到展示活動中,為增加觀者身臨其境的感受,通過多種媒體的技術組合,實現人機互動。這類技術需要通過對人為信號的撲捉轉化為控制軟件的語言來實現操控。如觸屏、電子翻書、體感互動、語音互動等,這類技術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中也有很好的體現,例如,傳統手工技藝的制作模擬、與虛擬講解員互動、民間舞蹈動態的模仿跟蹤等等。還有當下流行的移動媒體類如平板電腦、智能手機,通過對特定圖像的掃描獲取信息進行互動。通過各種新的媒體可以增強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展示的真實性,獲取信息的快速便捷,展示館互動娛樂性的增強,但在設計的過程中須尊重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真實性展示要求。如2015米蘭世博會日本設計工作室團體實驗室Teamlab為日本館展出兩件互動數字藝術作品,以“和諧多樣性”來呼應本次世博會的主題。是一組讓人身臨其境的裝置作品,一共占據了兩個展間,一間擺放的是一件可參與式的投影裝置,參觀者們可以穿過一片由投影裝置模擬出的數字稻田;另一間則擺放著一條傳遞日本美食文化的數字信息瀑布(圖6、圖7)。

3.3活態性媒介設計

活態從物理性的角度上看,即有生命的、能生存、能繁衍生息的一種狀態。這個詞是一個新的詞語,也是當下熱議的一個詞語?;顟B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根本存在形式特征。它是區別于以現代科技手段對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博物館”式的保護,用文字、音像、視頻的方式展示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的方方面面的方式?;顟B展示空間是指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內設置專門的展示空間通過活生生的傳承人進行最直接的表演活動,并與觀眾參與互動的展示形式。將非物質文化遺產原本面目毫無保留的展現在了參觀者的眼前。目前有以下幾種這種特征的空間,一種是傳承人常駐性的固定展示,還有一種是臨時性的展演。

3.3.1活態展示區設計

固定活態展示空間是指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中設置專門的空間作為傳承人常態性表演制作的場所,或是作坊。并不是所有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適合長久性固定的展示,當下傳統技藝類項目最適合以這種形態來呈現。傳統手工技藝類項目表演空間要求不大但能產生經濟價值,維持展館運營。固定活態展示空間的設計首先需要考慮選取的項目類型,考慮到該類項目的文化價值、藝術及商業性價值、項目級別的影響力。不同性質的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對于展示空間的形制要求和所需的功能配置不同。如杭州的手工藝活態展館,集聚了十多種代表性杭州非物質文化遺產技藝類項目(圖8)。

3.3.2臨時性展區設計

臨展空間即臨時性展覽空間,在當下的博物館設計中作為標配出現。對于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來說有兩種形式,分為室內和室外兩種,室內主要以展覽、小型活動、小型表演功能為主,室外則可以舉辦大型臨時性民俗節慶表演、體育競技、傳統游藝類節目。臨展在展示館整體規劃空間布局時,臨展區的設計需要考慮展覽、展演的靈活可變性。臨展空間是調節展示館氛圍的活化劑,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活化的重要途徑。如杭州工藝美術館關于藍印花布制作技藝的臨時展覽。

3.3.3非物質文化遺產大學堂設計

傳習空間或非物質文化遺產學堂是傳授和學習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場所,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終極目的是為了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具有傳統博物館本身所有的社會教育的公共性功能,所以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的空間布局中需要傳習空間的設置,它既是學習場所又是傳承人交流的空間。非物質文化遺產學堂的設計可融合古代中國學堂文化的元素,在建筑空間設計中結合古學堂的空間布局,渲染教育氣氛。

3.3.4文化創意展示空間設計

文化創意空間即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新產品的展示空間,文化創意展示空間的活態化功能是通過文化創意產品的研發、展示、流通、使用的途徑而得以實現的。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創意是讓非物質文化遺產流入現代生活的途徑,通過非物質文化遺產產品的體驗,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環境下的生活方式,潛移默化的活化非物質文化遺產。文化創意展示空間是非物質文化遺產展館中的特色化區域,文化創意產品和文化創意展示空間是活化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的有效路徑。

4結語

本文結合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對展示主題策劃和展示媒介設計進行的分析和應用。將展示主題與展示媒介本身相結合。在展示媒介上,非物質文化遺產所表現的形式是特殊的,為了充分完整的表現非物質文化遺產的文化內涵,需要結合靜態性的相關物質化媒介,以及動態性的多媒體展演,活態性的真人表演,全方位立體式的媒介傳播。希望對“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設計起到拋磚引玉的作用,非物質文化遺產展示館能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展示能向更好的方向發展,真正起到保護與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作用。

猜你喜歡
展示館非物質文化遺產
寶山再生能源利用中心概念展示館
Shake It Up:Brandish the Florid Youth
鄞州區非遺展示館
芻議當代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繼承與保護
關于如何運用吉林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培樹核心價值觀問題研究
推動沈陽市戲曲類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產性保護策略研究
淺論呂劇藝術的傳承與傳播
揚州特色農業展示館
開啟展廳3.0時代——南京河西新城規劃展示館
蓮葉田田清風來——記揚州市廉政文化展示館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