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論呂劇藝術的傳承與傳播

2016-10-31 17:25李秀英
戲劇之家 2016年19期
關鍵詞:呂劇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

【摘 要】呂劇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是山東最具地方特色和文化影響力的戲曲劇種之一,呂劇起源于民間,取材于普通人的日常生活,具有濃郁的文化氣息和藝術價值。隨著時代的發展和多元文化的相互交融,呂劇藝術的生存環境急劇變化,傳承與傳播日益艱難。本文試圖從傳播學的角度,通過分析呂劇藝術的發展現狀和癥結所在,探尋呂劇藝術的發展方向,努力為呂劇藝術的傳承與傳播工作貢獻力量。

【關鍵詞】呂??;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傳播

中圖分類號:J82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0125(2016)10-0037-02

從跨區域文化傳播角度探析呂劇藝術,就是為了讓呂劇藝術能以多個載體、多種方式實現“活態傳承”和全方位展示,吸引更多人關注呂劇藝術,參與到呂劇藝術的保護工作中去,讓呂劇藝術薪火相傳、發揚光大。

一、呂劇藝術傳承與傳播的價值和意義

(一)弘揚地方特色文化,塑造城市品牌形象。山東省博興縣素有“呂劇之鄉”的美稱。隨著呂劇唱腔的日漸完善和革新,一些優秀曲目和經典唱段傳播開來,著名呂劇表演藝術家郎咸芬主演的《李二嫂改嫁》紅遍了祖國的大江南北,使得呂劇藝術進入一個空前繁榮的時期。觀眾在欣賞和傳唱呂劇曲目的同時,也記住了曾經孕育它的城市——博興縣。從某種意義上說,呂劇藝術肩負著塑造“文化博興”的特殊使命,是博興的一張名片。呂劇藝術作為一種地方文化的軟實力,是山東地方文化的特色代表之一,以喜聞樂見、雅俗共賞的方式傳播文化,能夠對受眾產生持久的吸引力和影響力。因此,呂劇藝術的傳承與傳播,對塑造博興城市形象和發展博興文化旅游事業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二)傳承民間藝術,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為了更好的傳承和傳播呂劇藝術,從2003年起,由博興縣人民政府承辦的,每兩年舉辦一屆的“中國濱州·博興董永文化藝術節”,又稱“中國濱州·博興小戲藝術節”,旨在通過劇目評比和下鄉演出等形式,弘揚小戲藝術文化,呂劇藝術在其中得以廣泛傳播,大放異彩。2008年6月,呂劇被國務院列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2011年,“中國濱州·博興小戲藝術節”榮獲“中國最佳非物質文化遺產節慶活動”。這些活動和殊榮為小戲藝術尤其是呂劇藝術的傳承和發展作出了突出貢獻。

呂劇藝術經過130多年的孕育與發展,匯集了一大批優秀的劇目,具有較高的藝術性和強大的生命力,呂劇藝術在發展過程中較好地保存和傳播了傳統文化。因此,呂劇藝術的傳承與傳播,有利于研究民族文化、齊魯文化和戲曲文化。

二、呂劇藝術的發展現狀分析

隨著《李二嫂改嫁》、《借年》、《借妻》等經典劇目傳唱于祖國的大江南北,呂劇藝術曾經受到人們的普遍歡迎,迎來自身發展的鼎盛時代。在新形勢下,由于受到自身條件的局限和客觀環境的變化,呂劇藝術傳承與傳播工作受到較大的影響,逐步進入瀕危狀態。

(一)呂劇藝術的部分劇目、曲牌和唱腔失傳。隨著呂劇老藝人的離世,一些曲牌、唱腔和劇目沒有及時保護和保存,隨之失傳。如果保護不當,現存的曲牌、唱腔和劇目也將面臨失傳的危險?,F階段,需要充分運用新媒體手段記錄和攝制呂劇藝術的瀕危劇目、曲牌和老藝人的唱腔,以供后人學習、研究和傳承。

(二)呂劇藝術的受眾群體逐步縮減。隨著人們經濟、生活質量的逐步提高以及多元文化的融入,呂劇藝術的受眾群體日趨萎縮,呂劇專業演出團隊生存困難。在信息時代的背景下,人們獲取信息的方式更加多樣化,途徑更加便捷,這就要求呂劇應與時俱進,改變思路,不能單靠劇場來振興呂劇了。

(三)呂劇藝術的傳播方式相對單一。隨著時代的發展,呂劇藝術這種以劇團現場演出等相對單一的傳播方式愈來愈落伍,受眾群體也隨之減少?!皡蝿∫惨獙嵭小畱鹇源筠D移”,多在攝像機鏡頭前演出,多生產一些呂劇的視頻產品,借水行船,依靠現代科技開辟呂劇市場,振興呂劇。這不但有利于留住老年觀眾,也會有利于培養大批年輕觀眾?!盵1]呂劇藝術應當豐富自身的傳播方式,適時宣傳報道,促進呂劇藝術影響力和知名度的提升?!昂幽想娨暸_有《梨園春》,浙江電視臺有《戲曲紅茶坊》,黃梅戲有‘中國戲劇網,秦腔有‘中國秦腔網,而山東只有一個私人出資建立的網站,影響力并不是很大。宣傳方面的落后也是呂劇低迷的一個因素?!盵2]

三、呂劇藝術傳承與傳播的發展策略分析

(一)大力扶持專業劇團的組建和演出。加大政府扶持力度,大力發展地方文化產業。呂劇是地方文化事業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山東的“省劇”,在娛樂大眾、引導大眾和教育大眾中扮演重要的角色。為了更好的傳承和弘揚呂劇藝術,大力發展地方文化產業,政府部門應給予相應的政策和資金扶持,給呂劇的傳播提供更大的空間?,F如今,博興縣每年九月左右都會舉辦“國際小戲藝術節暨董永文化旅游節”,呂劇可借此機會積極演出,宣傳自己,進而實現招商引資,發展壯大,努力把呂劇打造成為一個極具特色的文化名片。

(二)豐富傳播方式,吸取其他劇種的優勢。在新媒體環境下,呂劇藝術必須充分利用電視、網絡等現代媒體手段,適應時代發展潮流,傳播呂劇文化,消除呂劇藝術與不同年齡、不同背景下觀眾之間的文化隔閡,使呂劇作為一種文化產業活躍于商品經濟時代。呂劇作為一種表演藝術,在發展過程中需要吸取其它劇種的優勢。在呂劇《李二嫂改嫁》中,李二嫂首次出場時,為了刻畫人物的悲痛之情,渲染舞臺氣氛,吸收借鑒了河北梆子的元素,創作出了呂劇的“尖板”;在發展“四平腔”時,借鑒其他劇種創作了“四平搖板”、“四平散板”等,將這些音調融化于呂劇唱腔中,既保留了劇種的風格,又有強烈的時代氣息,為準確地塑造人物形象發揮了重要作用。另外,呂劇將京劇中比較簡單的鑼鼓點子巧妙地借用,使得呂劇的演唱有了新的起色。

(三)創新劇目內容和改革藝術表現形式。呂劇藝術應當創新表現手法,以電視劇、小品戲等形式占領農村受眾市場,植根于農村地域文化,迎合受眾口味進行藝術創作。

1.內容上:緊跟時代步伐,創作優秀劇目。藝術來源于生活,卻高于生活。呂劇藝術的形成與發展都與山東省博興縣的現實生活緊密相連。呂劇通過演繹取材于群眾現實生活的故事教化大眾、傳播思想。隨著時代的發展,人們的思想觀念也在不斷發生變化,因此,呂劇藝術在內容創作上需要緊跟時代節奏,拓展創作空間,立體地展現當下人們的生活狀態。

2.形式上:運用科技手段,創新表現手法。長期以來,程式化的表演形式阻礙著呂劇藝術的健康發展,為了更好的發展呂劇藝術,需要在傳統的說唱對白的表演基礎上,融入現代科學技術,拓展藝術表現形式,豐富表演手法,“使呂劇的表演方式更多元、更現代,在呂劇表演的服裝、舞臺設計、燈光等方面也要多下功夫,使呂劇這個源于鄉村的劇種融入現代、時尚的因素,使古老的表演藝術與時尚的審美需求相結合。昆曲可以有青春版《牡丹亭》,呂劇也完全可以有現代版《王小趕腳》?!盵3]

綜上所述,呂劇藝術不僅要在藝術表現形式上創新,而且要在創作內容上狠下功夫,創作出膾炙人口、通俗易懂的優秀劇目,使得呂劇藝術既能引領時尚潮流,頌揚新時代的新風貌,又能做到寓教于樂,促進地方文化產業的發展。在推動呂劇藝術發展的進程中,堅持“保持原有風格,博采眾家之長,獨樹一幟”的發展創新原則,汲取京劇、豫劇等劇種的特長,從而促進呂劇藝術的“活態傳承”與健康發展。

參考文獻:

[1]翟仲來,王曉倩,巖磊.淺論呂劇的傳承與發展[J].戲劇叢刊,2013,(5):16.

[2]曹旭超,周凌云.論山東呂劇藝術的通俗性[J].讀與寫雜志,2007,(6):18.

[3]邵梅.呂劇藝術未來發展的思考[J].中國石油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08,(8):54.

作者簡介:

李秀英(1982-),女,河南永城人,碩士研究生,戲劇與影視學專業。

猜你喜歡
呂劇傳播非物質文化遺產
呂劇進校園 唱響家鄉戲
論小學生學習呂劇的幾點想法
新媒體背景下湖湘文化的傳播效果評價研究
呂劇《馬前潑水》“:苦故事”的“樂表演”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