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運營商應對“攜號轉網”的策略研究

2019-03-19 13:24劉悅沁
產業與科技論壇 2019年16期
關鍵詞:攜號號碼套餐

□劉悅沁

一、“攜號轉網”定義

“攜號轉網”源于“Moblie Number Portability”,簡稱為“MNP”。MNP指移動電話使用者在保留原移動電話號碼的同時可切換通訊服務運營商?!皵y號轉網”被定義為中國大陸固定和移動電話用戶可以在不改變號碼的情況下,從中國電信、中國移動、中國聯通三大通訊運營商切換服務。

二、“攜號轉網”全球市場實施情況

MNP在全球市場范圍的實施方法是不同的。依照國際慣例,當移動通訊用戶希望切換一個新的通訊運營商并同時保留原有號碼時,消費者可以向現有運營商提交NPR(number portability request),即“號碼攜帶申請”。在英國和印度市場,通訊商實施“donor-led”系統,確保號碼轉移的安全性。英國的消費者如果想保留他們的號碼并轉換運營商,需要聯系現服務運營商獲得一個獨立的網絡移植代碼“PAC”(Porting Authorization Code),然后才能實現新的網絡接收。在印度也如此,消費者再申請MNP的同時需向現服務運營商索要“UPC”(Unique Porting Code),以實現網絡解鎖和更換。

英國和印度的“donor-led”系統在通訊行業有大爭議,被很多人認為這樣降低了網絡轉換的效率,但這樣也最大程度避免了一些通訊行業的信息欺詐。這種做法,會引起原有運營商的重視,給與運營商一次機會解釋對服務的不滿,與顧客進行溝通。通過調查,英國移動運營商“giffgaff”在接收到顧客的PAC代碼請求時,會采用VIP人工服務,對想要轉換運營商的顧客進行一對一的定制服務,了解顧客選擇切換運營商的原因。這種做法,或許會因為搶占市場形成畸形的市場競爭狀態。因此英國電信部規定,在進行NPR時原提供服務的供應商產生的轉換費用應該由新的網絡服務接收運營商支付。各國電信部在過去的10年,通過規定縮短獨立網絡移植代碼發放時間和轉網時間,從而減少由行業壟斷帶來的“攜號轉網”的競爭問題。

三、“攜號轉網”中國市場實施情況

早在2010年,攜號轉網業務已在天津和海南兩地開展試點。2016年12月,工信部發布《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該報告提及“要推動移動電話用戶號碼攜帶服務在全國范圍內實施”[1]。到2018年,實現了在海南、天津、湖北、云南、江西五地區開展攜號轉網試點服務,累計到2018年底已有大約160萬消費者辦理了攜號轉網服務[2]。2018年12月1號工信部正式發布文件,啟用攜號轉網的新流程。向三大運營商下達文件,要求三大運營商支持攜號轉網部署,2019年11月30日確保正式提供攜號轉網服務在全國范圍內。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確定,全國范圍內全面推出“攜號轉網”服務,要求運營商要規范套餐的設置,進一步降低通訊資費。

為了全面“攜號轉網”政策,新的號碼攜帶流程公布,使消費者轉換運營商更加方便快捷。第一步,消費者需要向現在所使用的運營商通過短信查詢該號碼是否具備攜號轉碼的資格。第二步,發送短信申請獲得攜出授權碼,類似于“donor-led”系統。第三步,攜帶證件和授權碼到計劃轉換的新運營商柜臺進行辦理。第四步,等待一小時的數據同步,完成新舊卡的切換,成功地實現攜帶原有號碼轉換運營商。

獲得攜號轉網的資格需要同時滿足以下四個基本條件:第一,用戶號碼必須是實名認證的。第二,該移動電話號不能處于欠費停機的狀況,如有欠費需要先繳清欠款。第三,距離上一次攜號轉網業務辦理要在四個月以上。第四,該手機號碼沒有和原有運營商簽訂任何協議或者套餐活動,如果有參與獲得要等活動結束才能辦理號碼攜帶業務。前三點都讓消費者非常能夠接受,但對于第四點號碼攜帶資格的規定爭議很多,甚至有運營商為了留住消費者,采取分月送消費者話費的活動,使消費者失去攜號轉網的資格,尤其是針對高消費的忠實顧客,打著回饋消費者旗號簽署了活動套餐。

四、“攜號轉網”的市場挑戰

(一)實現攜號轉網的技術其實并不難掌握,但由于技術成本高,導致運營商積極度不高。攜號轉網服務推出,本就加大了市場的競爭,對于現市場份額占取較多的中國移動運營商而言,不愿投入資金提升或許會流失顧客的服務。攜號轉網服務需要改造用戶管理的計費系統,運營商設備維護成本高,初步估計需要花費人民幣60億左右[1]。中國國內市場巨大,在全國全面推行攜號轉網服務的時間上也更久。

(二)攜號轉網服務的推進可以促進通訊資費的下降,促使壟斷的通訊市場進入公開的市場競爭。根據調查,大部分消費者會根據資費和套餐進行運營商選擇。消費者決定更換運營商主要兩點原因,除開套餐資費,另一點則是信號的強弱。由于中國城市化進程加快,在城市范圍內,三大運營商能提供的服務差距并不大,所以套餐資費的高低成為了消費者選擇通訊運營商最主要的因素。

(三)通訊行業的市場良性競爭面對威脅。目前三大運營商,技術上沒有太大差異。因此在無法實現服務差異化的情況下,只能選擇價格競爭以搶占市場。為了留住消費者運營商采取辦法增加套餐贈送服務,使消費者丟失攜號轉網的資格,引起消費者不滿,可能會引起行業的畸形競爭。

(四)由于用戶流失率上升和用戶流動性增加,并且中國市場巨大在號碼的管理上更加復雜。戶量大因此也成為通訊行業競爭格局的挑戰,阻礙攜號轉網服務的市場全面推進。

五、應對策略

(一)攜號轉網服務推進已成通訊行業未來發展趨勢。三大運營商應該積極對待行業競爭增加的事實,解決利益分配難的問題,做到主動推進號碼攜帶服務的實施。參照國外經驗,對于設備維護費用和相關服務開支,可以根據每次消費者的運營商轉換,由轉出方運營商向接受方運營傷收取相應的規定費用。

(二)運營商必須進行消費升級,提升服務。除開價格戰,提供更有特色化的服務,增強自身的競爭優勢,維持市場的良性競爭,促進行業的持續發展。例如,技術上加強自己運營商的信號強度,提升網絡速度,為消費者提供更好的通訊服務。為消費者提供更加靈活的套餐方案,簡化消費者辦理服務的步驟,讓服務更便利化從而實現服務的提升。

(三)第三方數據的建立。參照其他國家的經驗,國家可建立單獨的第三方機構對所有的通訊號碼進行統一管理,降低運營商落實“攜號轉網”政策的難度,使號碼不具有所有權。

猜你喜歡
攜號號碼套餐
《加什么不要錢》
工信部:已有1700萬用戶攜號轉網
工信部:已為940萬人次提供“攜號轉網”服務
說號碼 知顏色
工信部:1700萬用戶已完成攜號轉網
一個號碼,一個故事
猜出新號碼
兒童套餐
婚姻是一份套餐
老了也要有尊嚴地吃飯 你家老人需要這套餐具嗎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