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腫瘤誤診率為何居高不下?

2019-03-22 08:57朱侃
祝您健康 2019年3期
關鍵詞:小龍痔瘡大腸癌

朱侃

○任何腫瘤治療都要建立在病理診斷學基礎之上

在紀小龍教授的診室里不斷有焦慮的患者進進出出,他們都是慕名而來,專門請紀小龍教授進行病理診斷的。我們專訪前,正好遇到一對年輕的夫婦走進診室,他們的孩子被懷疑患有一種惡性腫瘤,在當地兒童醫院都不能確診。當聽到紀小龍教授非??隙ǖ馗嬷±斫Y果是良性的,孩子沒有大礙,這對夫婦喜極而泣,再三對紀教授表示感謝。

從專業的角度來講,病理診斷到底能對減少腫瘤誤診有哪些切實的幫助呢?紀小龍教授告訴我們,腫瘤病理診斷是病理科的主要內容,無論國內外任何腫瘤治療都要建立在病理診斷學的基礎之上。中國醫學界最大的問題是病理醫生越來越少,病理診斷錯誤率越來越高,這樣會影響中國腫瘤治療水平的提高。

○基層醫院術前無病理現象普遍

中國病理與國外的差距是什么,為什么會造成這個原因?紀小龍教授解釋說,病理學是生理解剖等基礎學科與內外婦兒等臨床學科之間的橋梁,也是醫學院和醫院之間的橋梁。中國在二十世紀五六十年代學的是蘇聯模式,把病理和病理生理放在一起,而歐美是和外科放在一起的。這產生了極大的負面影響,有的醫院的病理歸醫學院管,有的歸醫院管。目前在醫院做診斷病理尚無統一的規范。

“這是學科設置上的問題?!奔o小龍教授說,病理技術起源于十九世紀五六十年代,而今天的病理技術與當時相比,并沒有質的飛躍,所以病理技術也無法像很多前沿醫療科技那樣享受到“技術溢價”?,F階段,大多數醫院的病理科都處于虧損狀態,這意味著科室和醫生都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導致病理科醫生人數日益減少,也造成了病理診斷在基層一二級醫院開展不理想的局面。我國癌癥誤診、漏診率居高不下與此現狀也密切相關。

○三類癌癥,誤診率很高

紀小龍教授告訴我們,根據他的臨床經驗,以下幾種癌癥的誤診率很高,應引起重視!

1.胃癌

因為臨床上胃癌早期癥狀往往不是很典型,患者通常表現為上腹脹痛等類似慢性胃腸疾病的癥狀,極易被誤診為胃潰瘍,并接受了錯誤的治療。經過一段時間治療癥狀并未減輕時,醫生會開出胃鏡檢查單,此時很多患者又因畏懼而抱著“忍忍就會過去”的想法,要求醫生開些藥或自行買些胃藥緩解不適癥狀,再一次錯過了“早發現、早診治”的機會。據統計,在易混淆的良惡性病變中,消化系統腫瘤最為常見,賁門癌常被誤診為反流性食管炎,鱗狀細胞癌常被誤診為病毒性食管炎。有些腫瘤如胰腺癌、腎癌等因為病變處于身體的腹膜后,周圍被眾多毗鄰臟器包圍,早期癥狀較為隱匿或不典型。這些情況經常迷惑患者自身,對醫生診斷而言也是一種挑戰。

2.腸癌

一般青年人大腸癌的誤診率高達78.5%。其中有很多原因,如醫生滿足于已發現的良性疾病,而未做進一步檢查;只注重癥狀,缺乏對病史細致的了解和全面分析;過分考慮年齡因素,缺乏對青年人大腸癌的認識和應有的警惕等。一般青年人大腸癌患者從出現不適癥狀到經檢查被確診,整個時間為5~10個月,直接導致了病情的延誤。紀小龍教授介紹,我國青年人患大腸癌的特點為疼痛癥狀突出,易出血。由于就診時患者多屬晚期,容易發生急性腸梗阻,所以約40%的患者是以腹痛為第一表現的。至于出血,大多不會引起患者的重視,常當作痔瘡治療很長一段時間,造成病情的延誤。

腸癌的早期癥狀與痔瘡有很多相似之處,因此做到早期區別大腸癌和痔瘡很重要。專家表示,大腸癌和痔瘡的共同點是大便帶血,但它們的不同點主要有三個:一是大腸癌患者的大便次數增加或不規律,而痔瘡患者一般不會增加大便次數;二是出血量和出血狀況不一樣,大腸癌出血,血和大便往往混在一起,出血較多,而痔瘡出血一般在大便前或大便后,出血量少;三是大腸癌發展到一定程度一般會腹痛,而痔瘡不會腹痛。人的大腸一般有1.5米長,其病灶部位不同,癥狀也會不同,當病程發展到中晚期后一般都會有腹痛。直腸癌則會有明顯的肛門下墜感。如果發現有早期癥狀,如便血、大便次數增加、大便形狀異常、腹痛等一定要及時去醫院檢查,做到早確診早治療,這是保證大腸癌得到有效治療的關鍵。

3.肝癌

肝癌早期由于起病隱匿,無明顯癥狀,易發生誤診;一旦出現上腹飽脹、肝體積明顯增大、肝區疼痛及消瘦等癥狀,多已屬晚期,失去了治療最佳時機。此外,肝癌的某些癥狀與體征因缺乏特異性,也易與其他疾病混淆。肝硬化原發性肝癌常發生在肝硬化基礎上。據統計,至少80%的肝癌伴有肝硬化,而因肝硬化最終導致肝癌者占15%~75%。故對肝硬化患者,特別是其中的乙肝、丙肝病毒感染者,應高度警惕肝癌的發生,要定期做相關檢查。此外,醫院在收治肝硬化并發上消化道出血患者時,醫生的工作常主要放在止血措施和防肝昏迷等方面,而忽視患者可能已存在的肝癌(特別是彌漫性肝癌),導致誤診或漏診。肝癌患者的消化道癥狀以腹瀉為主,易誤診為慢性腸炎或吸收不良綜合征。出現腹瀉亦可為肝癌的首發癥狀,據統計在3254例肝癌病人中,以腹瀉為首發癥狀者占5.8%。自發性低血糖這是肝癌患者最常見的伴癌綜合征,發生率占10%~30%(上海肝癌研究所統計為17.4%),在肝癌未查出時易誤診。肝內良性占位病變如海綿狀血管瘤、脂肪肝、肝包囊蟲病等,誤診的主要原因為B超操作者對肝內聲像圖判斷失誤,有時CT亦可誤診,如一患者,經B超與CT增強掃描,均認為系脂肪肝,10個月后再就診已是晚期肝癌。

如果以肝硬化為例,癌前病變到何時需要做病理檢查?紀小龍教授解釋說:肝硬化就是纖維有結節,肝癌從肝硬化基礎上發展,肝硬化的結節,在毫米級別以下,不會發展成為癌,可以半年做一次B超。就可以發現3-5毫米的結節。半年時間是長不長肝癌來的,5毫米的是可治愈,就要搞明白,就不會發展成為肝癌。

紀小龍教授解釋說:“很多類型的肝癌是從肝硬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肝硬化形成的結節若在毫米級別以下,通常不會發展成肝癌。有針對性地定期監測、積極檢查,就可大大降低肝癌發生的概率?!?/p>

(編輯 王幸)

猜你喜歡
小龍痔瘡大腸癌
小小小小龍
改善痔瘡五藥膳
藏醫學對痔瘡的認識及其問卷調查
劉小龍
讓“數”“形”結合更暢通
云南白藥加減治療痔瘡的療效觀察
大腸癌組織中EGFR蛋白的表達及臨床意義
風中的祈禱詞
裴正學教授治療大腸癌經驗
參芪止血湯治療痔瘡出血200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