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涼城縣古城梁遺址周邊的遼金墓葬

2019-03-23 05:41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草原文物 2019年2期
關鍵詞:磚雕墓室墓葬

內蒙古自治區文物考古研究所

一、發掘概況

2007年,為配合內蒙古興托(興和——托縣)運煤重載高速公路涼城段的基本建設工作,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對位于涼城縣的古城梁遺址進行了搶救性考古發掘。該遺址位于涼城縣廂黃地鄉半坡村西部丘陵之上,東北距涼城縣城約10 公里,遺址東部進入半坡村內,西北距古城梁村約500米(圖一)。對該遺址發掘的過程中,對發掘區周邊進行了調查,于遺址周邊地區發現三座墓葬,遺址發掘完成后對墓葬進行了清理。

古城梁遺址為一處遼金時期的普通村落遺址,2007年由于配合基本建設對該遺址進行了部分發掘工作。當時發掘有房址和灰坑遺存,其中房址為曲尺狀的火炕。出土遺物為典型的遼金時期獸面紋瓦當及山西、河南等窯口的瓷器。而發現的3 座墓葬位于發掘區的西部臨近沖溝斷面處,之間皆相距不過10 米(圖一)。因破壞嚴重,現僅將墓葬形制發掘情況介紹如下。

二、墓葬介紹

M1 平面基本呈圓角方形磚室墓,墓道向南,約193°。墓口距離地表約80 厘米。墓道位于墓室西壁正中,距離南、北壁約75 厘米。墓道殘,長度不明??芍獙捈s110 厘米,距離墓室開口約122 厘米。墓室長256、寬252、深274 厘米。墓道與墓室垂直,墓室保存不佳,墓壁四壁均有砌磚,但大多殘缺不全。東、南壁尚可見到砌磚,一至六層不等,北壁東北角殘存,西壁則基本不存,僅在墓道口部殘存砌磚。砌磚與墓壁間存有約0.5 厘米厚的白泥。墓室底部未見鋪砌磚塊,為生土底,較為平整,從墓道處至墓室內部略微有所下斜。墓主人人骨凌亂,應為雙人合葬墓。墓主人為東西向放置,南側人骨保存略好,呈仰身直肢葬,肋骨及盆骨等不存,上肢骨移位,下肢骨較為完整。北側人骨較差,下頜骨與頭骨分離。未見任何隨葬品,墓葬破壞嚴重(圖二)。

M2 豎穴土坑長方形磚室墓,方向0°。墓道與墓室為同時修建而成,至底部墓道與墓室間形成臺階狀分隔,墓室較墓道略深。墓道位于墓室南側,基本成圓角長方形,長120、寬105~110 厘米,墓道底部呈平底,較為平整,深130厘米。墓室也呈圓角長方形,長250、寬110 厘米,墓室底部平坦,深150 厘米。墓磚保存不佳,僅在墓室西壁處殘存長約85、高60厘米的九層磚壁。墓壁與砌磚間填有一層厚約8 厘米的白膏泥。人骨保存較差,僅存頭骨及部分上肢骨,頭骨偏離原位,呈東西向。墓室不見隨葬品且墓室砌磚也被破壞(圖三)。

M3 梯形斜坡式墓道圓角長方形磚室墓,墓向186°。墓道與墓室垂直。墓道大致呈梯形,墓道口南略偏西。南部略窄,至北部逐漸變寬。墓道長250、寬46~72、深0~120 厘米。墓室長246、寬184、深132 厘米,中部靠近墓道口部的西南角和東南角呈圓弧狀,內壁東北角和西北角則較為平直。墓室底部及四壁皆磚砌,形成四壁約170 厘米見方的磚砌墓室。墓室底部為長及寬約20 厘米、厚約5 厘米的方磚錯縫平鋪而成,共七排。東、西距離生土墓壁約10 厘米,用長約20、寬12、厚4 厘米的長條磚圍砌。四壁為長條磚層層錯縫壘砌而成,東、西壁保存較好,可見有青磚浮雕的斗拱結構,大體呈一斗三升式,結構較為簡單。墓道口進入墓室處留有寬約34 厘米,長與墓室相同的生土底,呈斜坡狀。北壁因砌磚破壞,露出生土壁與磚砌墓壁內壁之間的填土,生土壁與磚砌墓壁寬約44 厘米。該墓葬為雙人合葬墓,人骨凌亂不全,僅存頭骨及大的四肢骨。但大體可判定為頭向東,南側墓主人位于中部,北側墓主人頭骨緊挨磚室北壁,墓底鋪磚局部破壞,破壞處可見零散人骨(圖四)。

三、小 結

三座墓葬皆被早期盜擾過,均未見任何隨葬品。M2 墓葬形制最為簡單,為豎穴土坑式磚室墓葬。M3最為復雜,為帶斜坡狀墓道長方形磚室墓,頂部及四壁均遭到破壞,內壁保存較好,東壁上可見殘存的磚雕斗拱結構,清理墓室內的殘磚時,發現有雕刻燈擎的殘片。M1 墓道破壞不見,但可見墓道亦朝向南,墓壁砌磚大多不存,但從墓葬形制來看,大體與M3相近,且兩者皆應為雙人合葬墓。

因發掘的3 座墓葬均不見遺物,所以其年代根據墓葬形制來看,墓葬南向,磚室結構的墓壁磚雕有斗拱及燈擎等情況與內蒙古中南部地區發現的五代至遼金時期的磚室墓葬結構相近,磚雕仿木結構墓葬曾在清水河縣塔兒梁壁畫墓①中可見。目前從內蒙古地區發現的遼金時期磚室墓來看,圓形穹窿頂居多,另外可見六角形及八角形者,方形則較為少見。而在內蒙古東部地區方形墓葬多為石室墓葬,如巴林右旗烏珠日墓②、阿魯科爾沁旗烏蘭哈達墓葬③等,此為契丹中小型平民墓葬多見。根據考古發現,這種方形磚室墓葬在內蒙古地區見于赤峰市林西縣土廟子村金代墓葬④、敖漢旗娘娘廟墓葬⑤等。林西縣土廟子金代墓葬為長方形磚室墓,青磚砌筑墓室四壁,券頂。墓室底部用青磚鋪成。在墓室北部用青磚砌成長方形尸床,墓主人頭東腳西,為仰身直肢葬。這些墓葬結構和葬式都與古城梁M3 相近。敖漢旗娘娘廟墓葬即是非常規整的方形磚室墓,為雙人合葬且頭向東,與古城梁M1、M3 都相近,只是未見磚雕結構。而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鐵匠營子磚廠遼墓為八角形磚室墓,發現有仿木結構的精美磚雕⑥,時代定為遼代晚期。

據對金代墓葬的專門研究,認為金代的磚室墓平面形制以方形為主,另有圓形、六角形、八角形,室內有土筑、磚筑或石筑的棺床⑦。而且方形磚室仿木結構在內蒙古東部、沈陽、吉林、河北等地區都有發現,一般來說,墓葬結構簡單且隨葬品較少⑧。內蒙古中南部地區遼金時期墓葬發掘也不少,但大多為圓形及多角形,涼城縣發現的古城梁方形磚雕墓除方形墓室外,還有磚雕的簡易仿木結構,且根據以上墓葬材料的比較,時代當屬于遼代晚期至金代早期。雖然墓葬遺留的信息較少,但也為了解內蒙古地區遼金時期墓葬形制及葬俗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實證資料。

發 掘:孫金松 張清秀 劉志勇

執 筆:黨 郁 孫金松 李亞新

繪 圖:曹 荻 王 燕

注釋

①內蒙古師范大學科學技術史研究院、內蒙古文物考古研究所:《內蒙古清水河塔爾梁五代壁畫墓》,《文物》2012年4期。

②⑧朝格巴圖 :《巴林右旗烏珠日山發現一座遼墓》,《內蒙古文物考古》1992年1期。

③王建國、馬俊山:《阿魯科爾沁旗烏蘭哈達遼墓 》,《內蒙古文物考古》1986年1期。

④索秀芬、李少兵:《林西縣土廟子村金代墓葬》,《內蒙古文物考古》1996年1期。

⑤邵國田:《敖漢旗娘娘廟遼代壁畫墓》,《內蒙古文物考古》1994年1期。

⑥赤峰市博物館、寧城縣文物管理所:《內蒙古赤峰市寧城縣鐵匠營子磚廠遼墓》,《內蒙古文物考古》1997年1期。

⑦盧青鋒:《金代墓葬研究》,鄭州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7年。

猜你喜歡
磚雕墓室墓葬
河州磚雕裝飾紋樣的應用與發展
敦煌第302窟佛座方格紋圖飾的表里漫談
北朝至隋代墓葬文化的演變
山東出土元代磚雕壁畫墓群
泰興磚雕:方寸之間見大美
墓室探秘
揚州胡場漢代墓葬
晉南金墓中的獅子磚雕
唐宋墓葬里的“四神”和天關、地軸
浙江臨安郎碧村宋墓 一座平凡墓葬的啟示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