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羌塘冰川的震撼

2019-03-25 05:37大志王方辰楊勇
旅游 2019年3期
關鍵詞:云團冰川溫度

大志 王方辰 楊勇

挺進冰川

由于全球氣候變暖和溫室效應,地球上位于高山之巔的冰川和延伸到海洋的冰架目前正在不斷消融,而且融化速度還有加快的趨勢。進入本世紀僅僅9年之時,許多冰川、冰蓋甚至冰架就相繼消失了。冰川融化和退縮的速度不斷加快,這意味著數以百萬的人口將面臨著洪水、干旱以及飲用水減少的威脅。近年來更是氣候惡化加劇,極值天氣不斷出現。

眾所周知,珠穆朗瑪及其所在的青藏高原被稱為世界第三極,那里有著冰川、凍土帶、高寒草甸、沼澤、湖泊、河流以及獨特的涵水生態系統,第三極生態及氣候的變化對全球都有著巨大的影響。為進行深入地了解,看看那里的生態系統究竟有了哪些新變化,與災害性天氣是否有關聯,2010年-2016年楊勇組織了歷時6年的大型獨立科學考察活動,我有幸參與其中。

青藏高原河源頭冰川考察活動從成都出發,著名科考探險家楊勇任隊長,計劃用4個半月的時間對三江源、怒江、印度河、恒河、雅魯藏布江這七大河流源頭進行綜合科學考察。在藏北色林措不幸發生意外事故,汽車涉水時因不了解水深而沉沒,我和藏族翻譯達瓦被后車隊員破窗救起,好在有驚無險。但是測量儀器、野外裝備、數碼相機及電腦、U盤等電子設備經高濃度鹽堿湖水浸泡后徹底報廢。

事故迫使考察隊不得不更換新設備,裝備配齊后再度出發。第一階段僅考察了黃河、長江、瀾滄江與怒江源區,對這四條大江源區及高原面的生態總體狀況有了初步了解。

搏戰泥潭

7月中旬正是雨季,我們整日在云霧和細雨中奔忙。讓我萬分感慨的是:涉過數十條冰雪消融的大河,闖過千百個泥坑,瀾滄江源頭冰川仍被包圍在萬頃沼澤之中,車隊轉過來、繞過去也無法避開大片沼澤和泥潭。好在楊勇闖蕩泥潭的經驗和勇氣令人欽佩,盡管無數次地陷車,無數次地挖、托、推、拽,總算到達了瀾滄江源區腹地,但距離冰川估計仍有10余千米。

天還在不停地下雨,沼澤地的泥塘積水越來越深,我們打頭陣的越野車深深地陷入了沼澤。棒小伙子陳灝博士好幾次跳入只有8℃水溫的泥塘里挖車,渾身被凍得瑟瑟發抖,我真為他捏把汗!但車輪陷得太深怎么也是動彈不得。疲憊的大家只能把無奈的目光轉向楊勇。他望著天空最后的余光說:“就在這里支帳篷,開火做飯,明天接著挖!”

這一夜我怎么也睡不著,倒不是高原反應。聽著帳篷外面一陣狂風、一陣暴雨的聲音我想了很多:是前進還是返回,我心里真是沒底??疾礻犞形沂悄挲g最大的隊員,我的意見對隊長的影響最大!如果強行沖入沼澤地,一旦陷入淤泥導致四輪懸起,就憑我們這幾個人,即使有天大的本事對3噸多的車輛也無濟于事!再說這里是真正的無人區,大型機械根本無法抵達,如果車輛陷入沼澤,下面的考察項目必然泡湯!因此我心中暗想,如果是講科學的話,就應當返回。

第二天一大早,我撩開帳篷一著:楊勇已經站在了帳篷外。只見一望無際的沼澤變成了一片潔白!寒氣頓時闖入我這個4平方米的“臥室”。見我醒來,他的第一句話是:“怎么樣?”我說:“夠嗆!”連問帶答總共5個字,他完全了解我的心思。只見楊勇望著烏云密布的天空,緊鎖著眉頭,叭嗒叭嗒地狠命地吸著香煙……

盡管從營地到冰川的直線距離不足10千米,可是雨霧中的瀾滄江源頭冰川連輪廓都看不清??!最后他還是決定,帶著隊員向冰川方向走去……

幾個小時過去了,天空的云散去了一些??词貭I地的我拿著望遠鏡焦急地向冰川方向不停地觀望。真讓我激動:只見幾千米外的小黑點在晃動,是我們的隊員回來了。他們盡了最大努力,在一個瑪尼堆旁的泉眼里采了水樣,返回了沼澤中的“大本營”。

我們用了近10天的時間,又對怒江、長江、黃河源頭進行考察并采集三江源水樣,遇到的困難幾乎都一樣:車隊整日在一望無際的沼澤中掙扎行駛,你拖我,我拉你,大部分時間和體力消耗在泥塘中。隊員風趣地說:酷車二三輛,日行四五里,陷車六七次,八、九、十人挖!

雨季在江河源區考察的工作效率就是低。高原的氣候就像小孩兒的臉說變就變,時而狂風驟起,雷聲動地,接著就是稀疏的大雨點噼里啪啦,甭問,后面準跟著大冰雹劈頭蓋臉。然而狂風與冰雹很快就會走遠,雨消云散,這風云變幻跌宕起伏的過程僅持續幾分鐘。接下來即會出現艷陽高照,白云朵朵,好像什么也沒發生過。有時雖然也烈日當頭,云彩還遠在天邊,但卻飄來一陣神秘溫柔的雨點,這種感覺真是莫名其妙!不禁感嘆:人類對江源氣候的了解實在是太少了。每逢此時你趕快順著光向深色的山體看,不遠處肯定出現絢麗濃重的彩虹,一道、兩道,偶爾還會出現三道!

普若崗日的震撼

在長江、瀾滄江、怒江以及黃河源區的考察,每天都是與沼澤及爛泥搏戰,對于研究高原生態的人來說,這是再好不過的情況了。畢竟這里是中華水塔的心臟,當然是水越多越好了!然而,當我們快要到達唐古拉山口時,情況完全兩樣:過去這一帶還有半荒漠及稀疏的綠色,然而今天卻是一望無際的荒漠與戈壁,還有那撲面而來的熱氣讓我們焦躁不安!

從藏北的雙湖特區到普若崗日冰川前總共100余千米,整個羌塘高原空氣能見度極高,很遠就能看到普若崗日那巨大的冰舌。普若崗日的冰原覆蓋面420多平方千米,略小于長江正源的各拉丹東冰川。為了便于測量冰川晝夜溫度變化,我們把營地扎在距離冰舌約200米較為平坦的地方,對冰川的狀況進行了綜合考察和拍攝。

這里的海拔高度為5400米,幾個巨大的冰舌加起來有好幾千米寬!從地表被冰磧物摩擦后的條狀痕跡能夠看出,過去冰川運動的重力及摩擦有多么劇烈。我來到冰舌最前端的融化區,從條條冰縫及峽谷中流出的泥漿匯成滾滾濁流,傾瀉而下,發出震耳欲聾的巨大轟鳴聲。這里我沒來過,無法判斷冰川的融化速度是否加快了許多,但是我們知道任何冰川都有積累區和消融區,只要積累區比較飽滿,即便消融一些也無妨。只有冰川不斷積累和消融,川流不息,江源之水才能源源不斷。

不知不覺太陽快落山了,貼著冰舌前的地面吹來陣陣涼風,這股涼風與我們白天感受的熱浪形成強烈的反差。我趕緊支起帳篷,準備測量入夜后冰川前整夜地表溫度變化。這一夜我測了一個通宵:入夜0點以后,地表溫度下降到0℃以下;大約每小時下降1℃,最低值出現在早晨6點半前后,實測最低溫度為-6.5℃;上午9點以后,地表溫度逐漸回到0℃以上。而普若崗日冰川峽谷內的溫度,在正午烈日暴曬之下為10~-16℃。由此可見,即使是在溫度最高的季節里,冰緣地帶夜間溫度仍是低于0℃。在年均氣溫低于-12℃的羌塘高原,我認為那里的冰川不會在短時間內融化殆盡。

探秘冰原

羌塘(羌塘在藏語中的意思是“北方高地”,特指藏北高原,平均海拔5000米以上,是我國地勢最高的一級臺階,被稱為“世界屋脊的屋脊”)的早晨,太陽從蒼涼的東部天邊冉冉升起,瞬間驅走了普若崗日冰緣(冰緣原指冰川邊緣地區,現已泛指不被冰川覆蓋的氣候寒冷地區,大體與多年凍土分布范圍相當,所以冰緣地貌又稱凍土地貌)前的寒冷,帳篷里里外外被照得暖烘烘的,不一會兒就蒸干了掛在帳篷表面的露水。我一邊欣賞著日出冰緣的罕見美景,一邊準備考察項目所用的儀器裝備。

每天最忙的還是楊勇,身為考察隊長,身系全隊安危,白天開車,早晚還要給大家做飯,從早到晚總是忙忙碌碌,永遠不知道累!天剛剛亮就起來為大家弄早飯。他很清楚隊員們的辛苦,實在不好意思過早地叫醒大家,為了抓緊所有的時間,隊長只好用“開飯了!”代替“起床了!”當大家洗漱完聚攏在“中軍”大帳篷時,那太過熟悉的燴剩飯的味道依然很有感召力,這是隊員們一天最重要的體力補給。誰都知道吃完這頓湯泡飯后,下一頓就是七八個小時以后的晚飯了。小伙子們更累,待他們吃飽了我把剩飯用大口茶杯裝得滿滿的,中午吃點剩飯湯水總比空著肚子好一些。毫無辦法,野外考察做飯實在太耽誤時間,一天能吃上兩頓熱飯就非常不簡單了。

吃過早飯其他隊員做攀援冰川的準備,帶上冰鎬,穿上鐵腳馬,拿著儀器和攝影裝備,跟著隊長向普若崗日冰舌上方走去

看守營地的仍是我。我最重要的考察項目就是了解高原涵水生態系統的現狀和變化趨勢,以及普若崗日冰川末端的消融情況,拍攝冰舌周邊的冰緣地貌和冰川運動痕跡,如果有足夠的時間再好好看看這里的植物種類與生長狀況。

我嫌背包累贅,就把長焦距紅外線測溫儀、GPS,水銀溫度計、激光測距儀和風速儀全部裝在攝影背心的五六個口袋里,這些儀器隨時都得使用,背上數碼相機朝著離營地不遠的冰峽谷走去。

夜間的寒冷將碎石夾雜著泥漿的冰磧物凍得結結實實,因此上午在冰緣行走沒有困難,只是海拔較高,走不了幾步就要停下來喘幾口粗氣。盡管沒有爬陡坡,還是感覺比較吃力,看來年紀不饒人??!走到一條小冰磧垅土坎前突然躥起兩只藏羚羊,嚇了我一跳!在我抄起相機打開鏡頭蓋的瞬間,藏羚羊已經跑出了幾十米。

其實在羌塘這片真正的無人區里,最可怕的是單個的野牦牛、棕熊、雪豹和狼群。想起昨天下午剛來到這里時看見一大群野牦牛,那個野牦牛群的首領壯如坦克,奔跑如飛,遠比西班牙斗牛兇猛得多!倘若它們此刻返回來我真不知道如何是好,一個人在這樣的曠野里行走心情還真有點忐忑不安。

在冰峽谷里行走的確是寒氣襲人!僅有幾百米遠,我卻花費了很大的力氣,對幾處比較有代表性的地點進行實地測量。冰峽谷內部的溫度在-10~-16℃之間,按說這個溫度是遠低于冰雪的融化溫度的,可是耳旁依然充滿著滴滴答答和淅淅瀝瀝的冰雪融化的水滴聲。沿著冰峽谷拐來拐去,找到—處陽光直射而且相對潔凈的冰面,測得最上部的表面溫度為-4℃。當時已經過了中午12點,頭頂上的太陽著實曬得我皮膚發痛。而此刻測得冰蓋表面被風副來的灰色積沙的溫度卻高于零度,難怪冰峽谷里雖然溫度遠低于零度,但是冰縫里還是滲出很多泥漿,原來都是積沙吸熱在作怪!

從冰層斷面處可以清楚地看到冰雪和沙子相間隔的情況,它記錄著近年來藏北高原的環境變化。大風季節吹來的棕色沙粒夾雜在冰雪當中,遠遠望去就像是巨大的“麻醬干層餅”,近距離仔細看能夠看出沙子顆粒有增大的趨勢,說明風速有所增加。而風速的增加帶來兩個問題:一是造成冰川表面覆蓋的沙塵越來越多,在陽光的照射下沙子吸收的熱量遠遠大于白色的冰雪,導致冰川融化速度加快;二是大風能夠破壞降水云團的形成,本來降水最恰當的位置應該是青藏高原的心臟部位,冰川、湖泊和濕地得到源源不斷的降水補給,從而孕育了條條江河。如果云團被風吹到別處就會造成災害!應該貯水的地方得不到補給就會發生干旱,不能貯水的地方就會洪水泛濫。

觸摸云團

羌塘的天空萬里無云,此時風速不大,氣溫也是最舒服的數值,基本是在20℃左右。到了中午云團逐漸在冰川上空慢慢聚集,這種情況在本次考察中已經多次看到了。我看了看自己所處的位置:海拔5426米,地理坐標為:東經89度4.662分,北緯33度49.511分。

環視四周我發現,凡是被冰川覆蓋完好的山峰上面都有云霧籠罩,而且云團離冰川非常近,有的就緊緊貼附在冰川表面,冰川似乎有著什么特殊的吸引力。其實仔細想想這個現象并不難理解,就像夏天吃冰棍時冰棍旁邊冒氣一樣,那是由于冰棍的溫度遠低于零度,低溫把空氣中的水分凝聚成微小的水滴,我們看到就像冒氣似的。然而冰川是個上千甚至數千平方千米的巨大低溫生態系統,熱空氣中的水汽遇到冰川當然也會產生凝聚,從遠處看就是形態各異的美麗云團。到了下午,云團越聚越濃,形狀各異的朵朵彩云總是圍繞著高聳的雪峰。

在強烈的陽光照射下,云團的邊緣鑲著亮亮的金邊,零散的云團不斷向中心翻卷,最后就卷成了像原子彈爆炸時的蘑菇云。從與云團高度基本相等的側面望去,掛在蘑菇云下面的降水霧帶時而就像條條飛舞的紗幕,風向一轉紗幕還會左右飄動,猶如身穿灰色紗裙的藏族姑娘在云端輕歌曼舞!這樣的雨景若不是在海拔5400多米的高處觀望那是根本見不到的。這是本次考察我與云團距離最近的位置,簡直到了抬手可以觸摸的地步。此時我所擔心的是千萬別刮大風,一旦狂風驟起就會降下冰雹,瞬間攪亂冰川上空變幻莫測的流云霧雨。

通過使用長焦距紅外線測溫儀測量后粗略地知道,每個云團實際上就是一個隨風飄蕩的特殊“熱氣球”。云團上下端的溫差很大,當大量稀疏云團匯聚起來之后,上部白色的云彩遮住并反射掉一部分太陽的熱量,為下部的云團創造了稍微低一些的溫度條件,從而使下部云團能夠匯聚成細小的水滴。這時下部云團的密度與比重逐漸加大,密度越大下降的速度就越快,密度增大的云團呈深灰色,也就是我們平??匆姷摹盀踉啤?,一旦云團下部接近零度或低于零度就開始產生降水或雨夾雪,從幾百米遠的等高位置看過去,就是“雨帆”。

站在偌大的冰川大舞臺上與云共舞,能夠超近距離觀察和測量上下舞動的云團。在全球氣候不斷惡化,氣溫持續升高的嚴峻態勢下,號稱中華水塔的青藏高原心臟部位,云團在5000多米的高度上,溫度還低不到能夠凝聚成水滴,不能凝聚成水滴也就變不成降雨。由此可見高原受到的影響其實已經相當嚴重!夏季海平面的溫度為30℃,按照海拔每升高1000米溫度就下降6℃這個地球溫度梯度模式來計算,海拔5000米高度的地方溫度應當為0℃。而當我中午站在海拔5500米高的普若崗日冰舌上,感受到的熾熱讓我憂心忡忡,氣溫竟有20℃余度,地表溫度高達50℃!

如果高原面上的溫度越來越高,加上太陽繼續給云團加熱,上升熱氣流托著水汽團向著更高的高空飄去,一旦隨平流層飄動,原本可以補給水塔內濕地和湖泊的水分就會流失。所以高原面上的高溫與大面積干旱化、戈壁化真是不可小視!

感悟冷暖

太陽漸漸偏西,在冰原上連個坐的地方都沒有,我開始向營地方向走去。上午出來能夠跳過去的小河溝不過一二米寬,一過中午那些小河溝全都擴寬了四五倍,由此可見冰川的融化速度真是出人預料!我找了好幾處相對比較窄的地方都無法跨越,只好咬緊牙關,挽起褲腿,硬著頭皮從只有2℃的冰融水里蹚過去。

回到營地吃了幾口剩飯,把測量的數據和剛剛拍到的云圖存入電腦之后,反反復復地看著圖片和數據心里總是沉甸甸的:在海拔較低的地區,溫度略高一點只不過會讓人們感覺不舒服。然而5000米以上過去多年都是永凍層,再高就是冰川。因為有了高處的冷才能凝聚云、結露水,固化冰川,使高原成為數條大江的發源地,溫度一旦升高,哪怕是一點點,只要稍微突破0℃這個冰水臨界點,都會對冰雪世界造成毀滅性的破壞!如果云團無法凝聚著陸,不僅會使高原降水減少,還會導致蒸發加大,直接造成濕地面積減少,沿途看到那么多濕地干涸和新生戈壁灘不就是這個原因嗎?

過去很多人是從美學角度看待冰川的,而對冰川的生態功能認識不足,只有站在冰舌上才能體味冷熱對冰雪生態系統的深層影響。在當前全球氣候不斷惡化、氣溫不斷升高的情況下,了解離我們最近的冷源——青藏高原冰川現狀非常重要。其實青藏高原的冰川位于大陸生態系統的最高端,是第三極獨有的常年恒低于零攝氏度的冰雪生態系統,只要合有水分的空氣從冰川周邊掠過時立即就會被低溫所凝聚,微小的水滴就能被冰川直接吸納。冰川就像是“梧桐樹”,水汽云團就是“鳳凰”。這樣翻云覆雨的變化每時每刻都發生在冰川周圍,因此冰川才能“川流不息”。世界屋脊上的冰川總面積3萬多平方千米,每時每刻都在捕捉水汽云團,盡管數日無雨,可是小溪仍在流、河水還在淌,河流靠冰川來補給,冰川靠云團來補給,這就是大自然水循環天衣無縫的絕妙之處。

夕陽西下,太陽最后的余暉把我們營地上空飄浮不定的云團照得通紅,思考著冰川與云團的親密關系以及彩云與雪峰的絕妙之吻,大自然的美好姻緣千萬不要因人類的自私而輕易拆散!讓我們都來為冰川常在、雪水長流而做出努力吧!

TIPS

·羌塘公園屬于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沒有許可不能隨便進入。

·羌塘公園是我國最大的無人區,目前還沒有公路進入。

·獲得批準進入羌塘高原進行科學考察或者探險活動,要根據不同季節需要做好周密準備,包括身體檢查、應對高原反應措施、通訊導航、車輛救援、營地裝備、食品藥品、路線規劃、環保措施等。

猜你喜歡
云團冰川溫度
群峰之上
為什么冰川會到處走?
冰川會發出聲音嗎?
溫度計為什么 能測溫度?
溫度與情緒大作戰?
秋臨
測個溫度再蓋被
冰川
借助激光呼風喚雨
冰川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