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草原村有個“?!敝?/h1>
2019-04-01 02:31李恒
中國新農村月刊 2019年2期
關鍵詞:養牛民樂草原

李恒

貴州省六枝特區巖腳鎮草原村的地形酷似一只展翅欲飛的大鵬,2017年新修建的三層樓的徽式村委活動室,正好坐落在大鵬的脖頸上,這里視野開闊。前面的山凹里就是養牛場,養牛場占地54畝,養牛2000余頭。藍色的圈舍一字排開,冬天的太陽照耀著一排排圈舍,令人眼前一亮。村里,家家戶戶前干干凈凈,爽爽朗朗,路上沒有橫流的污水,房前屋后沒有雜亂的垃圾,路邊沒有廢棄物,全村通水通電通路,養牛養豬的圈舍井然有序,村里男女老幼各司其職,養豬的養豬、養牛的養牛、下地干活的下地干活,種草的種草,一派祥和景象。在平坦的通村公路上,拖建筑材料的大車、拖豬運牛的農用車、小轎車和摩托車川流不息。草原村的發展和變化與村支書劉錦祥是密不可分的,處處都有他留下的印跡。據悉,納雍至晴隆、六枝至安龍的兩條高速公路經過草原村,屆時高速匝道出口也在草原村,在草原村有兩個互通,對草原村今后的發展插上了騰飛的翅膀。

建好養牛場 群眾致富忙

今年63歲的劉錦祥于2002年入黨,歷任巖腳鎮民樂村文書,2017年任民樂片區聯村黨支部書記、草原村黨支部書記。

養牛場落戶草原村時,涉及流轉土地54畝。大多數老百姓為了草原村的發展,都紛紛讓出耕作多年的土地。養牛場規劃的辦公樓占用了農戶李國昌家的9畝多土地,村里、鎮里的干部多次上門做工作均無功而返,養牛場的法人喻汝星親自出馬,還是沒有啃下這塊“硬骨頭”,“你們哪個能把我死去的爹喊活爬起來,我就讓出土地?!崩顕言捳f絕了,一時間養牛場建設陷入停工狀態。經鎮里多方打聽,時任民樂村文書劉錦祥與李國昌有不一般的關系,鎮領導親自點將請他出馬。

原來,劉錦祥和李國昌還真有“瓜葛”。1984年,李國昌父親去世看中了一塊地安葬,便花50元買下這塊地,第二年李國昌安葬父親,村民要80元才允許安葬。在那個年代,李國昌家里實在困難,50元錢不是一個小數目,再多一分也拿不出來,劉錦祥見狀,從包里拿出30元錢遞給李國昌,為此,李國昌的父親才得以入土為安。李國昌日后還劉錦祥的錢,他婉言拒收。從那以后,李國昌一家把劉錦祥當恩人。

劉錦祥來到李國昌家,開門見山地給他說了流轉土地的事,并把修建養牛場對于帶動村里發展的重要性說給李國昌聽,李國昌說:“大哥,您來我家了我還什么話可說的,我們一家一直記著您的情,您說什么我們照辦!”至此,養牛場得以順利開工建設。

兩年多來,村養牛場規模達2000余頭。養牛產業落地后,帶動了草原村及周邊村寨經濟的快速發展,養牛延長了產業鏈。劉錦祥給我們算了一筆賬,養牛場流轉土地和利用荒山閑置土地11000畝種草,種一畝草需10個人工,每個人工80元工資,種一畝草需支付工資800元,僅種草一項,當年養牛場支付人工工資高達880萬元,用工覆蓋草原村周圍的民樂、田坎、老卜底等村。每年收割春夏秋三季草,每個人工80元,村民割草就是一筆不小的收入。還有運送草料,每畝200元,草原村宋永學、杜小勇等5戶農戶瞄準商機,買農用車運送草料發家致富,每天運草的純收入達700元左右,月純收入均在萬元以上。

草原村有30人在養牛場長期務工,其中有6個貧困戶,工人工資每月2000至3000元不等,年收入至少在25000元以上,貧困戶既學到了科學養牛技術,又實現了“減貧摘帽?!?/p>

在養牛項目的帶動下,民樂片區農戶看到發展的希望,種養殖意愿強烈,聯村黨委主動給村民協調“特惠貸”發展種養殖產業,為了貸款,作為聯村委書記劉錦祥一遍遍地跑區里、鎮里相關部協調貸款。截止目前,民樂片區涌現出100多戶肉牛散養戶,260多戶生豬散養戶,如村民趙德剛飼養肉牛100頭,何雙貴養肉牛26頭、陳勝榮飼養肉牛23頭,許富貴正在平場地修圈舍準備飼養肉牛50頭,其余養殖戶飼養肉牛2頭至10頭之間。據村支書劉錦祥介紹,管理得當的話,一頭母牛3年能下4個牛崽,一個牛崽能穩賺8000至10000多元不等,并且不愁銷路,吹糠見米。

路通民心暢 道順百業興

3年前,草原村沒有產業,也不通公路,村民自種的農特產品要人挑馬馱到巖腳街上才能換成現金,既費時又費勁。養牛場落戶后,改善交通條件成了草原村迫在眉睫的首要問題。在相關領導和部門的支持下,修建了從六六高速巖腳鎮出口到草原村的通村油路2公里,修建了草原村通組公路和產業路10.2公里。修建通組路、產業路之初,用“寸步難行”這個成語來形容簡直一點也不為過。由于通組路、產業路沒有耕地補償,無論動工修哪一條路,雖然村里已經開了多次群眾會,但只要挖機一動,就會有人來百般阻撓,有些人家甚至獅子大開口。面對這種難堪的局面,劉錦祥挨家逐戶做工作,擺事實,講道理,磨破嘴皮陳述了公路修通村里組里地里,給每家每戶帶來的方便和好處,功夫不負有心人,在劉錦祥的感召下,村民們紛紛讓出了耕地修路。

在脫貧攻堅這場大考中,速度是決勝的關鍵。劉錦祥是做工程出身的,他利用自身優勢,組織工程隊修通了38.2公里的通組路和3.5公里的產業路。值得一提的是,劉錦祥從修路工程中賺到了40多萬元資金,他并沒有占為己有,而是拿出來補貼聯村黨委的費用,用于脫貧攻堅。

如今,草原村路通了,產業也多起來了,村里的產業除了養牛、養豬、種草外,還大力發展枇杷、蜂糖李等精品水果共計6000畝,全村老百姓戶戶有產業,人人有增收。來來往往的各種車輛在穿行在通往草原村的公路上,眼里呈現著一派“路通民心暢,道順百業興”的繁榮景象。

五比五提升 靚麗新農村

草原村位于巖腳鎮東部,總面積3.5平方公里,距鎮區3公里,主導產業以養殖業為主,全村轄9個村民組,616戶2405人,建檔立卡貧困戶205戶976人,貧困發生率從2014年的24. 72%降至2018年底的1.83%。

劉錦祥說,初到草原村當支書時,村委活動室經常有來要低保的、要當貧困戶的、要危房補助的,去了一拔來一拔,甚至有開小轎車送父母到市特要低保的,應不接暇,整天村活動鬧哄哄的。群眾內生動力不足,存在等靠要思想,村里臟亂差的現象比比皆是。有一次,省扶貧辦的楊洪總經濟師來草原村檢查脫貧攻堅工作,總結了草原村的衛生狀況是“家禽糞便到處是,蒼蠅蚊子滿家飛”,給村里下達了限期整改通知書。作為支書,劉錦祥面子上有些掛不住。于是,他和六枝特區宣傳部派駐草原村的干部曹倫同志商議,取得鎮里主要領導的支持,組織草原村駐村干部、村支兩委、村民小組長、村民代表40余人前往中寨鄉木則村干河組、郎岱鎮花腳村等地參觀學習。通過對比,參觀的村民內心有了不小的變化?;貋砗?,在村里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環境衛生整治行動。村支兩委和宣傳部的駐村干部以此次活動為契機,總結提煉了“五比五提升”(比思想、提升文明素質,比產業,提升就業能力,比收入、提升脫貧速度,比環境、提升生活質量,比奉獻,提升責任擔當)專項活動,通過“五比五提升”,草原村在組與組之間、農戶與農戶之間不斷統一思想,進一步激發了群眾的內生動力?!拔灞任逄嵘钡玫綆r腳鎮黨委政府的高度重視,在全鎮25個村(居)委會迅速推廣,并成為了脫貧攻堅工作中巖腳鎮的一個工作亮點。

劉錦祥同志經常說,老百姓是上帝,我是為他們服務的。劉錦祥同志的好,在草原村是有口皆碑的,貧困戶蘇榮金家的平房漏水,他給解決2000元補漏;王合富、施輝明家因與村民協調不了土地,不愿意修建房子,他多方協調,讓他們住進了新房,張龍美為了照顧兒媳婦,放棄了搬遷到城區易扶搬遷點居住的優異條件,他給鎮領導多次匯報,給她家舊房重新蓋了新瓦,檔外戶王顯倫家里患有重病,不愿意找村里,他主動上門,給他家解決了住房困難,并納入貧困戶系統管理;蘇安章對村里的工作不滿意,他多次上門解釋脫貧攻堅政策,化解了蘇安章的不滿……在脫貧攻堅工作大戰100天中,為了加快工程進度,每天7點,他要親自調度工程隊,協調機械、砂石,別人的微信是搶紅包,他的微信是用來搶材料,別看他60多歲,很多人搶材料是搶不過他的。

在決勝脫貧攻堅戰役中,聯村黨委的事可沒有哪一件是輕松的。村代理主任蔡正權說,他之所以加入村委的工作,他很佩服劉支書的協調能力,進入村支兩委能為更多的老百姓做點事。他如數家珍地告訴我們,劉錦祥聯村黨委書記這個“家長”不好當,前些年,老卜底火電廠動工建設,每天少不了他忙碌著協調的身影,新寨村、田坎村基礎設施落后,群眾滿意度低,他多次協調解決。2018年新寨村舉辦櫻桃節,他親自策劃、親自組織。巖腳鎮選址建設易地扶貧搬遷點在民樂,他組織征地拆遷,407戶的安置區實現零上訪……近年來,聯村黨委組織召開了80多次群眾會、院壩會、火爐會,和群眾交心談心,讓群眾給村支兩委提意見和建議,然后他逐條記錄,適時解決群眾的合理訴求。村里不能解決的,他及時向上反映,直到解決為止。近年來,他的足跡走遍了民樂片區5個村,幾乎走遍了草原村的每戶貧困戶。群眾每每提到他,都親切地叫他“?!睍?。

草原村村支兩委與宣傳部的駐村干部密切配合,并肩作戰,夯實草原村的基礎設施,通水通電,修好了4020米的串戶路,方便群眾的出行。庭院硬化9200多平方米,拆除重建老舊危房10戶,危修加固老舊危房10戶,危房改造13戶(折除重建10戶、維修加固3戶)、老舊危房拆除34戶,掛牌81戶;異地扶貧搬遷1 1戶(六枝易扶安置區4戶、巖腳鎮民樂安置點7戶)己全部搬遷入住。

劉錦祥說,只要解決了群眾的思想問題,再難的事也好做。今年7月,村里花幾千元買了《習近平的七年知青歲月》《習近平談治國理政》等書籍供村干部和村民學習,村支兩委和駐村干部圍繞“一達標兩不愁三保障”開展脫貧攻堅工作,認真建好每個一臺賬,由于他帶領的村支兩委工作扎實,得到了廣大群眾的認可。如今,草原村綠草茂密、牛歡豬叫、房舍美觀、道路井然,干凈清爽,好一幅生態美、百姓富的美麗畫卷。

筆者手記:

將農村產業革進行到底。產業是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根本,沒有產業支撐,脫貧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草原村因地制宜,在支書劉錦祥的帶領下,緊緊抓住養牛產業的“牛鼻子”,讓草原村戶戶有產業,人人有增收。

我們盼望有千千萬萬個“?!敝?,那么,群眾脫貧致戶的日子就為期不遠。

猜你喜歡
養牛民樂草原
講解《草原圖》
兩頭牛的命運
養牛伯脫貧紀事
我與民樂
out of Steppe
我把草原帶給你
可可托海的草原
養牛屯里的“牛狀元”
金鐘獎首涉民樂組合茉莉花民樂組合和圣風組合共獲金獎
我,民樂高手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