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代欽差大臣巡視治河工程原因探析

2019-04-01 09:20王瑞平
中州學刊 2019年2期
關鍵詞:欽差治河清代

王瑞平

摘?要:清代黃河治理與清朝統治的穩定關系密切,歷朝皇帝都十分重視,因此經常派遣欽差督察治河工程,除防止治河工程中舞弊和疏漏外,在官員業務不熟、推諉扯皮時、在皇帝需要了解實情以及處理緊急治河事務時,朝廷也會派遣欽差大臣處理河務,對于不愿意承擔責任的欽差,朝廷也會嚴肅處理。

關鍵詞:清代;欽差;治河

中圖分類號:K249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0751(2019)02-0132-03

清朝時期,社會生產力水平較低,人類抵御自然災害的能力極為有限。黃河、淮河、長江、運河等河流經常出現決堤現象,給沿岸居民的生產和生活帶來極大破壞。為了減輕河患,清朝中央政府撥付大量資金治理河道,河患大為減少,對清朝政治的穩定與經濟的恢復和發展起到了積極的作用。在河道治理過程中,朝廷經常派出欽差大臣直接指揮和監督治河工程,本文擬對其派遣欽差的原因略作探討。

一、治水中官員業務不熟時需要派遣欽差

清朝時期沒有專門培養水利工程的學校,水利工程人才主要是靠自學和傳承與閱歷。所以,一些在其他方面很有才華的官員在治河上不一定稱職,甚至因工程處理不當造成重大河工事件。如乾隆六年(1741)七月,吏部右侍郎楊嗣璟奏,總理南河水利工程副都統德爾敏,大理寺卿汪漋“不諳地方情形,罔恤民間疾苦,或短發夫價,或任意放水,或將挑河之土,堆入民田,耗帑累民”,請交督撫查核。乾隆即令總督楊超曾、河道總督高斌查明情由具奏。①可見清朝統治者對河工的重視,對不熟悉業務的官員一經查實,堅決撤換。

對于工作成績不佳者,朝廷會派出欽差大臣查辦,如康熙十六年(1675)二月,九卿議覆,差往驗勘河工工部尚書冀如錫等上疏朝廷說:河道總督王光裕全無治河之才,以致河工潰壞,并疏請將王光裕革職,另揀賢能擔任河臣,才會對河道有益??滴跛旄锶ネ豕庠?偤尤?,派遣吏部侍郎折爾肯、副都御史金俊為欽差,前往會同新任總河察審。②康熙十六年七月,刑部等衙門議覆,差往河工吏部侍郎折爾肯等上奏疏,原任河道總督王光裕,蒞任以來,不將堤岸修筑堅固,以致新舊堤岸屢屢沖決,淹沒民田房產,至屬員侵蝕冒銷,又不題參,王光裕應革職,杖一百。原任淮揚道今升浙江按察使張登選、原任管河同知管盡忠,俱擬斬監候??滴跬饬舜艘庖?。③對此,朝廷派欽差進行詳細的調查并給予嚴肅的處理,沒有治水才能是難以勝任河道總督之職的。

對重大河務朝廷往往派熟悉河道業務的欽差直接督辦。乾隆三年,兩江總督那蘇圖奏請于淮、揚一帶開筑河道閘壩。乾隆認為此項工程重大,汪漋本籍江南,于彼處情形較為熟悉;且曾監修浙江海塘,于水利工程諒亦諳練,因此即命其前往江南總辦此工,會同督、撫、河臣妥議。不久又命汪漋偕通政使德爾敏辦理江南水利工程。

通過欽差巡視與查處,警示河務官員不僅要盡職盡責,還要熟悉業務,以便做到科學決策,把河務工作做到最好,把災害降到最低。

二、治水中官員推諉扯皮時需要派遣欽差

雍正對于浙江海塘的修筑非常關心,不惜花費重金,派多名大臣進行督修,但“不料經理諸臣,各懷私意,彼此參差,以致乖戾之氣,上干天和”④,導致雍正十三年六月風浪潰堤之事,雖已奮力搶修,但雍正仍擔心其不能捍御秋潮。在這種情況下,雍正決定派遣大學士朱軾為欽差前往督修海塘工程,令其“到浙之日,稽查指受,總理大綱”,“若大臣中有懷私齟齬者,著朱軾據實參奏”,“若文武官員等有營私作弊,或怠玩因循者,朱軾即行糾參,從重治罪”。⑤派出欽差大臣到治水一線也是為了加強對治水工程的監督,確保工程質量。

乾隆二十二年,淮、徐水患,乾隆認為徐州各處工程,必須亟為整頓,因督撫諸臣無暇兼顧,所以派遣夢麟等前往監修。六月,兩江總督尹繼善奏言:開浚時,可以責成地方官辦理,等完工后,再請欽差查驗等等。尹繼善在奏折中流露出對于由欽差督修河工的不滿。對于尹繼善的覆奏,乾隆大為不悅,認為“甚屬乖謬,足見其因陋就簡之錮習,始終牢不可破”,并諭曰:“至其所奏,相度開浚時仰懇責成地方官。俟工完后,再請欽差查驗等語,尤為語中有刺。朕因徐州各工,必須亟為整頓,而督撫諸臣,實無暇兼顧,是以遣夢麟等在彼監修?,F據奏荊山橋茶城等工,俱已告竣,可見實力籌辦,自能奏效,若非朕特遣夢麟至彼,何以如許工程,竣功迅速若此。至伊等如果有借端需索擾累,及干預地方等事,何妨據實陳奏。而必隱躍其詞乎?!雹拚f明皇帝對地方官治水是不放心的,而欽差更可以直接傳達皇帝的旨意,監督地方治水官員的行為,以保證工程質量。

當面對洪水滔天、困難重重時,一些責任心不強、能力有限的官員缺乏擔當、推諉扯皮、貽誤工期、造成災害。欽差的派遣能及時地發現問題、及時解決問題,減少了災害的影響,穩定了社會秩序。對于同樣推諉的欽差,朝廷也同樣嚴肅處理。如康熙時,河臣靳輔與按察使于成龍論河工事,久未決,朝廷即命工部尚書薩穆哈、禮部左侍郎穆成額前會同江蘇巡撫湯斌勘議。湯斌認為應該疏浚高郵、寶應等州縣的下河,使積水逐漸歸于大海,這樣做“開一尺有一尺之益,開一丈有一丈之益”。欽差尚書薩穆哈等因靳輔欲于下河筑堤束水入海,因此還奏朝廷開浚無益??滴醵迥?,湯斌升任禮部尚書至京,于乾清門陛見,當康熙詢問到“下河開??谑隆?,湯斌回答與以前相同??滴蹙蛯λ_穆哈、穆成額問責??滴踉憜柖?,“各語塞”,遂褫其職。⑦對在治河這樣的大事中不敢擔當的官員是要堅決問責的,在實際工作中也是發現一個處理一個,絕不姑息。

三、治水中皇帝需要了解實情時需要派遣欽差

清代官員們為了政績往往報喜不報憂,但從上報的材料朝廷很難做出正確的決策。所以,才有皇帝不斷微服私訪,探查民情。為了獲得更多的信息,朝廷不斷派出欽差,了解實情。如康熙十一年黃河決口。六月,康熙帝派遣侍衛吳丹、學士郭廷祚為欽差前往視察決口情形,了解被災地區的情況,向災民傳達朝廷的慰問?;鼐┖髮那槔L圖進呈。⑧康熙十五年十月,諭工部尚書冀如錫、戶部侍郎尹桑阿曰:“河工經費浩繁,迄無成效,沿河百姓皆受其困,今特命爾等前往,須實心相視,將河上利害情形,體勘詳明,各處堤岸,應如何修筑,務為一勞永逸之計,勿得茍且塞責,如勘視不審,后復有事,爾等亦難辭咎?!庇赫辏?732),總督程元章奏報朝廷,海寧潮勢自東而西,侵仁和縣界,石、草各塘坍卸,形勢非常危險。大學士等請特簡大臣通盤籌劃,以垂永遠。雍正帝于十一年正月派遣海望偕直隸總督李衛勘浙江海塘。⑨朝廷派遣欽差是為了拿到第一手的治水資料,以便能正確的決策。

乾隆四年三月,乾隆帝關于是否應開新運口的事情拿不定主意,“惟有命大學士鄂爾泰乘驛前往,庶與朕親臨閱視相同”⑩。因此派遣當時最為信任的大臣大學士鄂爾泰視察黃河,為黃河是否應另開新運口提出建議。乾隆七年十一月,江南淮、徐、鳳、泗等處被災,乾隆帝對江南的河防水利非常關心,因大學士陳世倌屢次陳奏,乾隆“見其有中肯綮者,必有以成底績之功”,即派遣他馳驛前往被災之處,會同周學健等查勘辦理。乾隆二十八年六月,御史朱續經自天津巡漕事竣復命,請設專司河務大臣,以資辦理永定河防汛工程。雖然乾隆仍令直隸總督兼司河務,并且認為河務工程的督辦,最有效地是隨時派遣大臣辦理,若專門設立人員管理反倒會拘泥于成見,于河務并無裨益。因此,乾隆派尚書阿桂、侍郎裘曰修為欽差至直隸各屬,“會同地方大員,詳勘應行修防浚筑事宜”,而且這樣做“較之設立河員,與地方官立異掣肘者固屬有利無弊。且嗣后遇有應行修浚之工,隨時特派大臣督理查勘,自足收相機集益之效”。B11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崔應階奏請興挑荊山橋舊河,去除淤泥使其暢通。于是乾隆命協辦大學士公兆惠于第二年年初春馳驛前往,會同尹繼善、葉存仁、崔應階相度會議。B12乾隆三十二年三月,當欽差阿里袞查勘天津淀河堤岸時,“村民見有欽差前往,踏勘筑堤,無不歡欣踴躍,僉云從此子子孫孫皆可永遠沾恩,且堤內之地亦可盡成膏腴,實與居民有益等語”B13。說明百姓對欽差的期待與信任。

針對地方官提出的治河方案,皇帝往往還要派欽差進行核查,才能作出最后決策。嘉慶十二年,南河云梯關外陳家浦漫口,由射陽湖旁趨???,兩江總督鐵保、江南河道總督戴均元請改河道徑由射陽湖入海。十月,嘉慶命托津偕刑部尚書吳璥馳赴南河會勘。B14治水欽差的大量派遣,為朝廷治水決策提供了更多的真實信息,使朝廷在治水的選人用人方面和工程決策中可以盡量的減少失誤。

四、治水中的危急任務派遣欽差處理

對于治河過程中出現的危急情況,地方官員處理不了的,朝廷也會派遣欽差臨時督辦。如道光二十一年(1841)六月,黃河在河南祥符(今開封)三十一堡決口,當地河官和地方大員搶救不力,致使洶涌的黃河洪水直沖開封,造成全城被圍,城內水深達五六尺。同時,洶涌的黃水還直下東南,橫掃河南境內的陳留、杞縣、通許、鹿邑、睢州、柘城等地以及安徽境內所屬5府23個州縣,黃滔所過,哀鴻遍野。當時河南巡撫牛鑒和東河總督文沖二人均束手無策,企圖放棄開封遷民于洛陽,另立省城。朝廷急命大學士,軍機大臣王鼎為總理河務。王鼎了解林則徐過去做過東河河總,熟悉河務,辦事認真、處事有方。于是上疏朝廷請留在流放途中的林則徐襄辦黃河堵口工程,得到道光皇帝的批準。道光二十一年五月,皇帝下令“林則徐折回東河,效力贖罪”B15。林則徐接旨后日夜兼程前往祥符(今開封),到達后即與王鼎同住黃河六堡工地一線督導堵口工程,深入決口河段察看險情,提出具體堵口方案。王鼎完全贊同,急令所有官員抓緊干秋季節,一方面組織災民籌備秸料,一方面調集人力進占口門,動工興筑正壩、上邊壩和下邊壩三道挑水壩,并開挖引河。次年二月五日,堵口合攏前夕,七日上午,原寬三百零三丈的口門全部合龍,河水由引河回歸故道。B16這次堵口工程進行了8個月,對后世治河影響很大。

綜上所述,派往辦理河工的欽差按照朝廷的要求監督河工,勘察河情,制定治河方案,及時匯報各種河工情況,對朝廷制定治河決策起到了積極的作用。治河欽差大多數為熟悉河務的大臣,他們利用自己的經驗和智慧,盡可能地杜絕河患的發生,或比較有效地減輕了河患帶來的災難。

注釋

①《清高宗實錄》卷一四七,乾隆六年七月壬辰。中華書局,1986年,第1113頁。

②《清圣祖實錄》卷六十五,康熙十六年二月丙辰,中華書局,2012年,第837頁。

③《清圣祖實錄》卷六十八,康熙十六年七月己亥,中華書局,2012年,第895頁。

④⑤《清世宗實錄》卷一五八,雍正十三年七月壬子,中華書局,2012年,第15頁。

⑥《清高宗實錄》卷五四一,乾隆二十二年六月己丑,中華書局,1986年,第265頁。

⑦⑨⑩B14王仲翰點校:《清史列傳》,中華書局,2006年,第518、1220、1201、2465頁。

⑧《清圣祖實錄》卷三十九,康熙十一年六月辛丑,中華書局,2012年,第528頁。

B11《清高宗實錄》卷六八九,乾隆二十八年六月己酉,中華書局,1986年,第498頁。

B12《清高宗實錄》卷七〇一,乾隆二十八年十二月戊戌,中華書局,1986年,第500頁。

B13《清高宗實錄》卷七八〇,乾隆三十二年三月乙丑朔,中華書局,1986年,第579—580頁。

B15B16《林則徐集》上冊,“中國近代人物文集叢書”,中華書局,1965年,第25—28頁。

責任編輯:何?參

猜你喜歡
欽差治河清代
清代緣何熱衷派遣欽差大臣
在堯治河酒業首屆“詩酒交響”論壇上的致辭
清代緣何熱衷派遣欽差大臣
清代怎樣整治形形色色的詐騙案
清代典妻習俗與戶婚制度的競存及原因評析
《治河論》淺談
保留至今的我國最早的一篇比較全面的治河文獻是什么?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