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
——聚焦2019年全國兩會財經熱點

2019-04-03 02:25本刊編輯部
財政監督 2019年7期
關鍵詞:政府企業

●本刊編輯部

邁過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里程碑,2019年迎來新中國成立70周年這一偉大歷史時刻,全國兩會無疑成為標注這一歷史時刻的重要坐標。兩會期間,習近平總書記六次“到團組”,同代表、委員共商國是。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六到團組的習總書記,不斷強調的一個主題即為推動高質量發展。作為我國當前和今后一個時期確定發展思路、制定經濟政策、實施宏觀調控的根本要求,實現高質量發展的持續推動力何在?本期專題聚焦兩會,從財經角度對此試作解答。

就業優先首入宏觀政策

2018年,我國GDP總量首次突破90萬億元大關。這是自2016年突破70萬億、2017年突破80萬億后,再次攀上新臺階。從增速上看,GDP預期增長6.5%左右,實際增長6.6%,符合年度預期目標。成績來之不易,尤其在去年的國內外復雜嚴峻形勢之下:新老矛盾交織,周期性、結構性問題疊加,經濟轉型陣痛凸顯,經濟全球化遭遇波折,特別是中美經貿摩擦給一些企業生產經營、市場預期帶來不利影響,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

“今年我國發展面臨的環境更復雜更嚴峻,可以預料和難以預料的風險挑戰更多更大,要做好打硬仗的充分準備”,兩會期間李克強總理作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困難不容低估,也正是基于這一判斷,在連續兩年將增長目標設為6.5%左右之后,2019年經濟增長預期目標下調至6%-6.5%,指導性提出經濟保持合理運行的區間范圍。

與往年相比,這一預期目標確實是經濟下行壓力之下的適度調低,但在全球經濟放緩的大背景下,在90萬億高基數、大總量上的增長,本身不可謂不是進;而采取區間調控的方式,與去年增速相銜接,又給出經濟安全運行的紅線,有利于市場進行預判,也給予地方政府一定的自由度和空間,向外界堅定地傳遞出穩定預期的信號。

政府工作報告起草組負責人、國務院研究室主任黃守宏在兩會期間國新辦新聞發布會上指出,6%-6.5%的預期目標符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要求,今明兩年GDP增速只要保持6.2%左右,就可以實現到2020年比2010年翻一番的目標。另外,這一目標與當前的潛在增長率比較吻合,與社會各方面的預期比較吻合,也體現了高質量發展的要求。

“同時,這一目標也可以確保實現比較充分就業”,黃守宏主任稱。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的就業目標是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以上,城鎮調查失業率5.5%左右,城鎮登記失業率4.5%以內,“現在經濟增長對就業的吸納能力比較強,GDP每增長一個百分點,大體可以帶動190萬-200萬人就業,按照6%-6.5%的預期目標測算,城鎮新增就業1100萬人的目標是可以實現的?!?/p>

值得注意的是,今年首次將就業優先政策置于宏觀政策層面,與財政政策、貨幣政策這兩項基礎性政策并列為宏觀政策協同發力,旨在強化各方面重視就業、支持就業的導向。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僅“就業”一詞就出現了30多次,“穩就業”作為中央提出的六穩(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之首,成為今年政府工作部署的核心和關鍵。

“穩增長首要是為保就業”,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并作出要求,“今年城鎮新增就業要在實現預期目標的基礎上,力爭達到近幾年的實際規模,既保障城鎮勞動力就業,也為農業富余勞動力轉移就業留出空間?!?/p>

需要強調的是,就業優先并非僅停留在就業數量這一維度,就業質量、就業公平等都要統籌兼顧。這在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清晰地體現出來,如從失業保險基金結余中拿出1000億元,用于1500萬人次以上的職工技能提升和轉崗轉業培訓,以及高職院校擴招100萬人的安排等,就涵蓋了提升就業質量、增進就業能力的內容。再如做好高校畢業生、退役軍人、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加強對城鎮各類就業困難人員的就業幫扶等政策,也體現了就業的穩定性、平等性的特征。又如中央財政大幅增加對高職院校的投入,地方財政也要加強支持,設立中等職業教育國家獎學金等,這些都體現出就業優先和財政政策的共同發力。

“加大這些方面的投入,人力資本的積累速度會更快,質量會更高,同時公平性也會更好。人力資本豐厚、質量又高、又具有公平性,就意味著大家都有機會參與國民經濟的循環,都能分享改革發展的成果,這樣公平和效率就能融合起來”,兩會期間,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財政科學研究院院長劉尚希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他認為,這一社會支出方式與發達國家簡單搞福利不同,它是通過對人的投入提升勞動者素質,人力資本的雄厚又增強了發展后勁,夯實了創新基礎,最終促進經濟社會的持續發展。

這也呼應了黃守宏主任在解讀政府工作報告時所說,就業優先體現出的不僅是強化我國已有的就業促進政策,而且要把就業的問題置于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的高度來審視和推動,“就業優先政策既體現了重視民生的導向,也體現了我們推動高質量發展的政策要求,既是民生政策,更是發展政策?!?/p>

減稅降費力度空前

財政穩就業的重要舉措,除了做“加法”持續增加相關投入,實施減稅降費政策、做政府收入的“減法”也是穩增長、保就業的重要手段。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持續實施減稅降費政策,僅2018年全年減負約1.3萬億元。這對于降低企業負擔、激發微觀主體活力、促進經濟增長發揮了重要作用。今年政府工作報告部署實施更大規模的減稅,普惠性減稅與結構性減稅并舉,重點降低制造業和小微企業稅收負擔,直擊當前市場主體的痛點和難點。

在今年這道減稅“大餐”中,被媒體稱之為“主菜”的是深化增值稅改革。根據政府工作報告,今年將制造業等行業現行16%的增值稅稅率降至13%,將交通運輸業、建筑業等行業現行10%的稅率降至9%——確保主要行業稅負明顯降低;同時,保持6%一檔的稅率不變,但通過采取對生產、生活性服務業增加稅收抵扣等配套措施——確保所有行業稅負只減不增。

此外,企業社保繳費負擔也將進一步降低。政府工作報告部署,2019年下調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比例,各地可降至16%,繼續執行階段性失業和工傷保險費率政策?!敖衲陝毡厥蛊髽I特別是小微企業社保繳費負擔有實質性下降”,李克強總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強調。

除了新出臺的增值稅減稅、社保降費政策,2019年減稅降費政策還包括已實施的個人所得稅改革、針對小微企業的一系列普惠性減稅措施、繼續清理規范行政事業性收費等。全年減輕企業稅收和社保繳費負擔近2萬億元。這一規模明顯超出預期,此前市場對減稅規模的預期多在1.3萬億至1.5萬億元。

財政部部長劉昆在兩會期間答記者問中指出,減稅降費公布的預測數是年化的全年預計數,與當年實際減稅降費數額不一定完全一致。

由于去年增值稅降低稅率的政策是5月1日出臺的,全年預測減負額是4000億元,但因為是5月1日才實施,所以這8個月的減稅規模覆蓋全年測算規模的3000億元,有近1000億元會在今年形成翹尾影響,變成今年的減稅額。劉昆部長對此進一步解釋:“2019年減稅降費措施以減稅為主體,大約占7成。減稅的份額里又以增值稅降率為主體。由于2018年減稅措施的翹尾影響會高于2019年減稅措施的翹尾影響,2019年減稅的實際減負數額,按照我們的測算,會高于公布的年化全年預測數?!?/p>

而從社保繳費負擔來看,在近年來推進的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大部分省份的企業費率已降至19%,但企業負擔仍然較重。據相關統計顯示,養老保險繳費降至16%之后,大約可減少3700億元,如果加上失業保險等降費幅度,社會保險繳費可減收4000億元,在2萬億的減稅降費中貢獻率達五分之一。

“財政是庶政之母,企業是財政之基,要切實把企業稅負減下來、獲得感提上去,讓發展動力更強”,兩會結束后的首次部門考察,李克強總理即來到財政部,作出指示要讓減稅的真金白銀切實落到企業的口袋。那么隨之而來的問題即是,那些應從政府口袋掏出的錢又該如何保證,減稅降費后的財政收支平衡問題應如何解決?

政府工作報告明確部署,為支持企業減負,各級政府要過緊日子,中央財政要開源節流,增加特定國有金融機構和央企上繳利潤,一般性支出壓減5%以上、“三公”經費再壓減3%左右,長期沉淀資金一律收回。地方政府要主動挖潛,大力優化支出結構,多渠道盤活各類資金資產。

全國政協委員、國家稅務總局副局長孫瑞標在政協分組討論會后對此解釋稱,這主要是為了緩解減稅降費政策帶來的減收壓力,“國企要多做貢獻”。此外,今年全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收入預期增速目標定在16.1%,相比2018年預算大幅提高8.4個百分點,他表示,這也和緩解財政減收壓力有關。

這一政策安排也得到了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中化集團董事長寧高寧的理解和支持。他在談及政府工作報告時表示,將減稅降費與政府財政預算、國企上繳利潤掛鉤,第一次清晰地定位了國有企業,并指明了國有企業改革的方向。在寧高寧看來,為支持減稅降費,政府要減少支出,并從其他地方增加收入,如國企上繳的利潤應增加。如果國有企業利潤上繳不足,就無法減稅降費,進而無法激勵經濟發展、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以及提升創新能力。國有企業的價值也就無從體現。

“不該花的錢一分錢不花,該花的錢我們會努力給予保障”,劉昆部長在記者會上如是說。實際上,為達成這一目標仍需多方努力,國企多做貢獻是其一,財政管理本身也要提質增效。繼續推進全面績效管理、強化財政監管,將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的“加大預算公開改革力度”“全面推進政務公開”落到實處亦不容忽視。財政公開與績效管理等既事關國家治理長遠目標,也與減稅降費成效等現實工作息息相關。

此外,減稅降費欲收實效,進一步改革完善制度刻不容緩?!吧罨鲋刀惛母铩笔峭晟贫愂罩贫鹊闹匾画h,政府工作報告也要求“繼續向推進稅率三檔并兩檔、稅制簡化方向邁進”,逐步與國際接軌,減少稅務人員的自由裁量權,降低納稅人的遵從成本,兼顧稅制的公平和效率。在社保方面,除了下調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單位繳費率,還需妥善改變征繳方式,并加快推進養老保險省級統籌改革,繼續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中央調劑比例,在劃轉部分國有資本充實社?;鹕线~出更大步伐。

貨幣金融政策松緊適度服務實體

為了“發揮好宏觀政策逆周期調節作用”,2019年與就業政策、財政政策同時發力的還有穩健的貨幣政策。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提出,穩健的貨幣政策要松緊適度,主要體現在廣義貨幣M2和社會融資規模增速要與國內生產總值名義增速相匹配,以更好滿足經濟運行保持在合理區間的需要。

作為基礎性宏觀調控政策,在自身領域內做好總量調節是題中應有之義。按照今年政府工作要求,既要把好貨幣供給總閘門,不搞 “大水漫灌”,又要靈活運用多種貨幣政策工具,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渠道,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同時要進一步深化利率市場化改革,有效降低實際利率水平;完善匯率形成機制,保持人民幣匯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穩定。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人民大學校長劉偉在兩會期間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貨幣政策松緊適度的“度”主要體現為總量要合理,結構要優化,從供需兩端進一步改善和疏通貨幣政策傳導機制,“金融的主要問題不是貨幣總量、流動性總量問題,而是結構和資金使用效率問題?!?/p>

2018年,穩健的貨幣政策在引導金融支持實體經濟上也著墨頗多。針對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先后4次降低存款準備金率,多措并舉緩解民營和小微企業資金緊張狀況,融資成本上升勢頭得到初步遏制,這也繼續體現在今年的貨幣政策上,更加注重結構性調控、更好服務實體經濟、更加凸顯金融改革的本義。今年進一步降低企業融資成本的步伐不會停止,李克強總理明確指出“切實使中小微企業融資緊張狀況有明顯改善,綜合融資成本必須有明顯降低”“讓小微企業融資成本在去年的基礎上再降低1個百分點”。

根據政府工作報告安排,今年要進一步改革完善貨幣信貸投放機制,適時運用存款準備金率、利率等數量和價格手段,引導金融機構擴大信貸投放、降低貸款成本,精準有效支持實體經濟,不能讓資金空轉或脫實向虛,并且明確提出了量化目標,“國有大型商業銀行小微企業貸款要增長30%以上”。

中國人民銀行副行長、國家外匯管理局局長潘功勝在兩會期間記者見面會上指出,在支持小微企業和民營企業融資過程中,要注重市場規律,堅持精準支持,選擇那些符合國家產業發展方向、主業相對集中于實體經濟、技術先進、產品有市場、暫時遇到困難的民營企業進行重點支持,防止盲目支持、突擊放貸,增強對未來金融風險的防控能力。

“融資難、融資貴的問題應梯度解決,必須先解決融資難,再解決融資貴,應暢通民營企業融資渠道,充分發揮市場在資金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兩會期間劉尚希委員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融資貴的問題與風險定價和信息不對稱有關,可以靠金融科技的發展去解決信息不對稱的問題,現實中已有相關案例?!?/p>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提到鼓勵增加對制造業提供信用貸款,“支持大型商業銀行多渠道補充資本,增強信貸投放能力,鼓勵增加制造業中長期貸款和信用貸款?!边^去民營制造業尤其是中小制造企業獲得信用貸款的可能性很低,今后這些企業獲得信用貸款可期。

防范化解重大風險也是今年重點工作之一。報告指出要加強金融風險監測預警和化解處置。這也是深化金融監管改革的核心議題。要把所有資金流動都置于金融監管機構的監督視野之內,協調抓好宏觀審慎管理和微觀行為監管,強化監管問責,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金融風險底線。

中國人民銀行黨委書記、銀保監會主席郭樹清兩會期間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不良資產的流動性風險、影子銀行的風險、地方政府隱形債務的風險等各方面金融風險依然存在。防范風險是金融業永恒的主題,必須高度重視,一刻也不能疏忽。

“改革開放要以保證金融安全、金融穩定為前提,所以我們金融管理部門最大責任就是保持金融穩定,這個穩定的前提下才能開放,才能發展?!?/p>

進一步推進改革開放

把市場主體的活躍度保持住、提上去,是促進經濟平穩增長的關鍵所在。民營企業作為市場主體的重要構成,其面對的營商環境如何直接影響其活力能否充分迸發。今年兩會期間,政府工作報告提出“下大氣力優化民營經濟發展環境”的政策目標,不僅繼續強調了“堅持‘兩個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的大方向,更是提出“按照競爭中性原則,在要素獲取、準入許可、經營運行、政府采購和招投標等方面,對各類所有制企業平等對待”。

其中“競爭中性原則”來自OECD國際組織,現已得到全球廣泛認可,在今年首次出現在政府工作報告之中,充分說明政府支持民營企業發展的信心和決心,也代表著監管部門在“要素獲取、準入許可、經營運行、政府采購和招投標”等領域的改革中,將給予民企和國企同等的待遇。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劉世錦表示,競爭中性首先要把企業的屬性和所有者的屬性適當分開,不再按照所有制的屬性來對企業進行分類?!鞍阉姓吆推髽I栓在一起是市場經濟發展不成熟的表現”,劉世錦認為,市場經濟發展深化后,一個重要的特征是現代企業制度的兩權分離,即所有者和經營者分離。從現實情況來看,要找一個純粹的國有或民營企業,越來越困難了,混合所有制是市場經濟走向成熟的一個常態。

作為市場主體的另一重要構成,國資國企的改革也至為關鍵。今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對國資國企改革有幾點值得重點關注:一是“建立職業經理人等制度”,這預示著在完成以“限”為主的薪酬制度改革之后,國企管理層的激勵機制將逐步建立;二是“深化電力、油氣、鐵路等領域改革,自然壟斷行業要根據不同行業特點實行網運分開,將競爭性業務全面推向市場”,這些關鍵領域的網運分開、國企國資退出競爭性業務的改革方向基本確立。

對于民營企業發展,今年還提出“以公正監管促進公平競爭”“進一步縮減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和“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系,健全政企溝通機制”,這將助力構建有利于民營經濟發展的內外環境,“讓企業家安心搞經營、放心辦企業”。

兩會期間,也進一步釋放出開放國內市場的信號。我國對外開放已取得了重大進展,在此基礎上,今年政府工作報告強調要推動全方位對外開放,包括允許更多領域實行外資獨資經營,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以及加強外商合法權益保護(特別是知識產權)。促進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改革。與此同時,賦予自貿試驗區、自由貿易港更大的改革創新自主權,這些政策將在“穩外貿”和“穩外資”目標中發揮關鍵作用。

值得關注的是,兩會期間表決通過的《外商投資法》,在我國經濟立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表明了我國推進改革開放、支持全球化的堅定立場。該法定于2020年1月1日起生效實施,將取代《中外合資經營企業法》《外資企業法》《中外合作經營企業法》成為中國利用外資的基礎性法律。該法對關于外資的一些基本法律問題進行了規范,特別是對實施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做出了明確規定。

兩會結束后的中外記者見面會上,在回答《外商投資法》加速通過、部分法律條款模糊性是否給中國政府靈活掌握空間的問題時,李克強總理明確指出《外商投資法》是要用法律手段更好保護外商投資,吸引外商投資;同時也是用來規范政府行為,要政府依法行政,而且政府要根據其法律精神出臺一系列法規、文件,保護外商權益。

“對外開放是中國的基本國策?!崩羁藦娍偫韺Υ藬S地有聲,對外開放讓中國人民普遍受惠,也有利于世界。2018年中國利用外資仍然為發展中國家中最多,“中國會繼續聽取各方面的意見,繼續保持對外開放熱土的溫度?!?/p>

從另外一個角度來看,《外商投資法》的意義也遠在外資領域之外。該法本身致力于完善外向型市場經濟的基本體制,本著內外資一致的立法原則,構建基于競爭中性的企業政策體系。約束政府行為、強調公平競爭,是該法的一大鮮明特色,其通過和實施將有助于優化政商關系,形成中國經濟多種所有制企業平等競技、公平競爭的法治環境。

可以預見,這一擴大對外開放之舉將與國內市場進一步深化改革共同發力,為推動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建基鋪石、集聚能量。

猜你喜歡
政府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企業
敢為人先的企業——超惠投不動產
知法犯法的政府副秘書長
依靠政府,我們才能有所作為
用“打包法”衡量政府投入不科學
政府手里有三種工具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