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護理干預對精神分裂癥患者康復進程的影響研究

2019-04-09 09:39倪儉朱翠芳呂欽諭
川北醫學院學報 2019年1期
關鍵詞:心理品質精神分裂癥心理學

倪儉,朱翠芳,呂欽諭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上海 200180)

精神分裂癥屬于異質性綜合癥,涉及感知、認知、思維、情感、意志、行為等多個方面功能障礙,其致殘率較高,病程遷延,易復發[1]。臨床通常采用抗精神病藥物控制病情,效果較好,但調查[2]顯示患者恢復期常伴有嚴重的抑郁、悲觀、焦慮、自卑甚至絕望心理,心理健康狀態較低,生活質量受到嚴重影響,不利于治療。積極心理學是近年來新興心理學理論,采用科學的原則及方法,它更注重于個體適應能力與自我情緒管理能力的培養,促進個體積極心理品質形成,為個體提供心理支持干預,激發正能量,幫助患者提高心理健康程度,并實現自我幸福感[3]。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的護理干預是緩解精神分裂癥病情的重要手段,本研究分別對兩組精神分裂癥患者采取常規護理與積極心理學指導的護理干預,旨在探討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中的應用效果,現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精神衛生中心收治的80例精神分裂癥患者作為研究對象。納入標準:(1)均符合《中國精神障礙分類與診斷標準(第三版)》[4]中關于精神分裂癥診斷標準;(2)藥物治療效果較好,病情處于恢復期且陽性癥狀量表評分<10分,陰性癥狀量表評分>20分者;(3)患者或家屬了解該研究內容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標準:(1)藥物、酒精依賴者;(2)嚴重軀體疾病及腦器質性疾病者;(3)合并嚴重心、肝、腎功能異常者。將所有入選病例按照隨機單盲法分為研究組(n=40)和對照組(n=40)。對照組中,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齡19~55歲,平均(34.7±10.3)歲;病程2~9年,平均病程(5.2±3.1)年。研究組中,男性29例,女性11例;年齡18~58歲,平均(35.8±11.3)歲;病程1~8年,平均病程(5.4±3.4)年。本研究經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F=38.94,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經確診為精神分裂癥后,均給予(利培酮等)抗精神藥物系統性治療,接受精神病科常規護理。經過約2周藥物治療后,患者陽性癥狀顯著緩解,進入疾病恢復期。兩組患者分別進行常規護理與積極心理學指導的護理干預。

1.2.1 對照組 對照組接受精神病科常規護理,包括基礎護理、藥物護理、健康教育并鼓勵患者參加病區組織的各項娛樂活動(讀書、看報、棋牌類活動、看電視等);醫生巡視病房過程中予以心理支持干預治療,針對患者負面心理進行疏導,緩解不良情緒影響,但該過程未采取積極心理學相關干預措施。

1.2.2 研究組 研究組在對照組護理基礎上,采取積極心理學理論指導的心理干預,根據患者精神病評定量表評分制定詳細的積極心理學干預計劃。本組采用團體輔導模式分階段展開心理干預,具體內容如下:(1)正確認識自我(1~2周):發放健康知識資料,定時組織患者參加講座與角色扮演活動,加強患者認知知識教育并進行心理障礙疏導,促進患者健康行為提升。(2)感恩教育(3~4周):推薦患者賞析感恩方面的文章及學唱感恩類歌曲,通過講演、寫作方式敘述自己感恩的人與事,潛移默化中激發患者感恩情懷,學會以感恩的心態對待生活,懂得感謝周圍親友對自己的關懷與付出。(3)領悟人生(5~6周):通過團體心理教育,指導患者正確并熟練掌握至少兩種情緒管理方法,如音樂療法、漸進式肌肉放松、注意力轉移法等,提高患者自我情緒管理調節能力。鼓勵患者書寫或者表達關于人生價值、人生態度及責任方面的文章,不斷以正能量導向使患者感悟人生真諦。(4)感受親情(7~8周):患者可采取與親人通話、寫信或觀看家庭親情倫理劇等形式,增強患者與家屬互動的積極性,從而使得患者感受家庭溫暖與親人關懷,獲得強烈家屬心理支持力量。(5)重建希望(9~10周):患者采取觀看勵志電影、寫作關于未來人生希望相關題材的文章,引導患者重新樹立生活信心、對未來充滿希望。

1.3 觀察指標

分別于護理前、護理后2、4、6、8、10周后采用幸福進取者問卷(HEIQ)、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BPRS)評價兩組患者積極心理品質、精神病癥狀嚴重程度、健康狀況。其中,HEIQ與BPRS由非本研究成員的量表測評醫生完成,回收問卷后進行統計分析。(1)采用幸福進取者問卷[5](HEIQ)評價精神分裂癥患者的積極心理品質。HEIQ共包含幸福感、自我肯定、克服苦難、目標管理、人際關系與學習成長6維度、30個條目,每條均采用1~5級評分,采用因子總分作為積極心理品質評價得分,得分越高表示積極心理品質越高。(2)采用簡明精神病評定量表[6](BPRS)評價患者精神病癥狀嚴重程度。BPRS共包含焦慮猶豫、缺乏活力、思維障礙、激活性、敵對猜疑5維度、18個條路,每條均采用1~7級評分,計總分,總分越高表示精神病癥狀越嚴重。(3)采用社會功能缺陷篩選量表評分[7](SDSS)評價患者護理前后社會功能,該量表共10個問題,每個問題分別以0分、1分、2分表示該項無缺陷、有缺陷、有嚴重缺陷,總分范圍為0~20分,得分越低表示社會功能越好。采用自尊量表[8](SES)評價患者護理前后自尊程度,該量表共10個問題,每個問題評分1~4分,其中5個問題為正向評分,另外5個問題為反向評分,得分越高表示自尊程度越高。

1.4 統計學分析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HEIQ評分比較

比較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HEIQ評分可知,兩組護理前、護理2周后,HEIQ評分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護理后4、6、8、10周HEIQ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隨著護理時間延續,研究組的HEIQ評分較對照組升高更為明顯(P<0.05)。見表1。

2.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BPRS評分比較

護理前、護理2周后,兩組患者BPRS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4、6、8、10周,研究組HEIQ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隨著護理時間延續,研究組BPRS較對照組下降趨勢更為明顯(P<0.05),見表2。

表1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HEIQ評分比較

表2 兩組患者不同時間段BPRS評分比較

2.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社會功能、自尊水平評分比較

護理前,兩組患者SDSS、SES評分均無顯著差異(P<0.05);護理后,SDSS評分均顯著下降、SES評分顯著上升(P<0.05)。護理后,研究組SDSS評分低于對照組,SES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護理前后SDSS、SES評分比較

**P<0.05,與護理前組內比較。

3 討論

精神康復是精神分裂癥治療的最終目標,患者通過抗精神藥物治療后陽性癥狀明顯減輕,自我認知功能得到改善,但患者在疾病恢復期普遍存在抑郁、自卑、自我效能低等嚴重的消極心理,影響疾病康復甚至容易導致出院后復發[9]。因此,心理護理干預是精神分裂癥臨床護理的重點,傳統心理干預只針對患者負面心理展開心理疏導,從而減輕不良情緒的消極影響,但收效不明顯?;颊呦麡O悲觀情緒未從主觀積極角度得到改善,負面心理長期存在,康復程度較低。積極心理學理論以科學方法及原則作為出發點,致力于塑造患者積極的心理品質,提高自我情緒管理能力,注重個體幸福感的提升,激發正能量并增強患者積極情感體驗,促進疾病康復[10]。本研究重點探討積極心理學理論在精神分裂癥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及對康復進程的積極意義。

本研究表明,隨著護理時間延續(從護理4周后),研究組HEIQ評分均顯著高于對照組,且HEIQ評分升高趨勢較對照組更為明顯,提示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護理干預能夠提高患者積極的心理品質?;颊哌M入恢復期后,隨著認知功能的好轉,焦慮、自卑、病恥感等心理障礙逐漸顯現,傳統心理護理雖可在一定程度上緩解負面心理,但對于深層次提高自我認識,促進積極心理品質方面收效甚微[11]。塑造積極的心理品質是積極心理學的研究重點[12],在糾正患者認知缺陷的同時減輕痛苦與絕望感受,提升患者滿足感與幸福感。精神康復是精神分裂癥患者最終治療目的,積極心理學護理干預可增強患者積極情感體驗[13],激發患者潛能,進而樹立生活信心與希望,使得患者以積極的心態面對治療,提高健康意識與行為[14]。研究組在提高患者積極品質的同時對精神癥狀起到有效的控制作用。本文結果發現,研究組BPRS評分均顯著低于對照組,較對照組下降更加顯著,提示積極心理學干預可加快緩解精神癥狀,通過階段性護理過程不斷引起質變,加快患者康復進程[13]。隨著治療后認知功能逐漸趨于正常,患者往往伴隨出現嚴重自卑心理,自尊程度與社會功能水平大大降低,嚴重影響生活質量。因此提高患者社會功能與自尊水平是精神分裂癥護理效果的重要體現。本研究使用社會功能量表觀察護理前后評分變化,發現護理后研究組社會功能評分低于對照組,自尊水平高于對照組,與文獻[15]報道一致,提示基于積極心理學的護理干預對患者社會功能的提高具有正面效應,改善患者自尊水平,幫助患者更好的融入社會,不斷提高其愈后生活質量。需要特別注意的是,實施積極心理學護理干預時,必須尊重、關懷患者,嚴格避免以命令、訓斥性的語言傷害患者自尊,應多以引導,激勵性口吻激發患者內在動機,提高患者積極性與配合性,加快精神康復進程[16]。

綜上所述,實施基于積極心理學理論的護理干預,著眼于提高患者積極人格、心理品質,提升健康水平與積極情感體驗,有助于促進患者幸福感的提升,促使患者更深入的改善深層自我認知,有利于加速疾病康復,是一種行之有效的臨床護理方法,值得推廣。

猜你喜歡
心理品質精神分裂癥心理學
普通高中家長積極心理品質培養課程的設計與實施
食品防腐劑治療精神分裂癥,靠譜嗎
高中地理教學中心理品質教育的有效開展
阿立哌唑與利培酮在難治性精神分裂癥治療中的應用
高校冬季體育教學與學生心理品質的塑造
中職德育課培養學生積極心理品質的實踐研究
五行音樂療法對慢性精神分裂癥治療作用的對照研究
三種抑郁量表應用于精神分裂癥后抑郁的分析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