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中傳統村落時空分布研究進展

2019-04-10 07:01孫闊劉揚
科技資訊 2019年36期
關鍵詞:時空分布傳統村落研究進展

孫闊 劉揚

摘 ?要:滇中高原湖泊地理區是云南省的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在云南省“十三五”規劃中也明確其橋頭堡地位、領頭羊作用。隨著國家對于傳統村落研究近年來重視程度有所增加,云南滇中傳統村落的典型性、代表性、地區性異常突出,相關基礎研究迫切而重要,所以從發展的角度摸清滇中傳統村落的家底是必要的。為明晰滇中傳統村落的地域景觀價值,因地制宜地開展傳統村落的保護規劃及保護、傳承和利用滇中資源,應當全方面、基于跨學科的視角拓展風景園林學科鄉土地域景觀方向在省域尺度傳統村落時空分布研究的方法與視角,實踐并深化學科的交叉與包容的特征,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的交流提供可能的路徑。所以對滇中傳統村落的研究進展進行綜述,以期為從時空分布角度對傳統村落演變研究及后期保護做準備。

關鍵詞:滇中地區 ?傳統村落 ?時空分布 ?研究進展

中圖分類號:S611 ?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91(2019)12(c)-0175-05

發展是一個文化自覺的過程,在國家權力正確領導、幫助和干預下,自發和自主選擇并決定的以文化為中心和目的的人類全面發展[1]。學術研究是發展的動力,但學術創新的根基是學術的積淀與傳承。云南雖地處邊疆,卻是個多民族、多文化匯聚共生的省份,復雜的自然環境造就了多彩的人文歷史,越是古老的地方就越是不乏傳承。從歷史時間久遠來看,滇中地區有人類發祥地之一的楚雄州,自有人類生存足跡開始,楚雄的“元謀人”是中國最早的直立人,可以說歷史最悠久;從人文環境來看,自古南方絲綢之路、茶馬古道、京銅古道等文化軌跡都活躍在滇中地區;從自然地理來看,滇中高原湖泊地理區地處云貴高原中部,包括昆明市、曲靖市、玉溪市、楚雄彝族自治州4州市;從經濟發展環境看,滇中是云南省人口最密集、經濟最發達的地區。所以綜合以上原因,要想發展云南省就要先從滇中抓起,反觀以上原因,滇中擁有悠久的人文歷史以及自然資源,現如今卻相對落后,這是一件讓人心痛的事情,所以對滇中的開發和保護工作必須緊密鑼鼓地進行。

1 ?滇中地區概況

1.1 滇中地區的重要性

云南省地處中國西南邊陲,地勢復雜、氣候條件變換多樣、自然景觀俊秀壯闊。滇中地區地理上是西南的中心,是云南的中心;經濟上也是經濟發展核心區域,交通上自古便是通往東南亞、南亞以及內陸的樞紐帶。然而至今秀麗的江山依然是當地聚落的依靠,經濟發展卻遲遲未見聲響,雖享有得天獨厚的“天資”,卻未找到開啟發掘和保護資源方法的“鑰匙”。這些都是在發展中需要反思的原因。

也正因為地形復雜,從歷史上云南就是個多民族聚居地,而滇中地區更是具有地勢復雜、氣候特殊、民族多元化、歷史悠久、功能重要 在經濟、運輸、信息交流等起到核心帶頭作用。

1.2 滇中地區傳統村落概況

滇中地區傳統村落共分5次發布,一共有97個傳統村落入選重點保護維修名單,其中昆明20個、曲靖17個、玉溪37個、楚雄23個[2]。

根據集中程度分析:

(1)

G越大表示村落越集中,根據公式計算可知,玉溪地區傳統村落最為密集為19.64,其次是昆明15.22,再次是楚雄15.01,最后是曲靖8.44[3]。

根據集中程度分析,地理集中指數計算公式為:

(2)

其中公式中G為傳統村落空間分布的地理集中指數;xi為i地區的傳統村落分布數;T為傳統村落總數;n為地區總數;G值越大表示傳統村落空間分布越集中;反之,越分散。G越大表示村落越集中,根據公式計算可知,玉溪地區傳統村落最為密集為19.64,其次是昆明15.22,再次是楚雄15.01,最后是曲靖8.44[3]。具體情況見表1。

1.3 優勢

由于在云南省經濟發展核心區,昆明、玉溪、曲靖、楚雄4個地區的傳統村落經濟發展情況要優于普通傳統村落,并且很多村落位于歷史交通運輸的道路和驛站分布所在,所以沿途有旅游和歷史研究的價值。除此之外,風景不同于耳熟能詳的大理、麗江,但風情別具一格。除了茶馬古道還有著名的“京銅古道”“南方絲綢之路”、鹽馬古道、滇越鐵路等。在《云南統籌協調滇中區域發展》中提及在滇中城鎮群以大城市為核心,核心城市功能擴散地域為圈層,與國內外其他城市主要節點的聯系方向為放射軸,增強滇中城市群整體活力[5]。

1.4 劣勢

消失快,破壞嚴重,很多少數民族古村落已經漢化嚴重,且受教育水平不高,認識不到在身問題或者商業化嚴重,越是離近經濟核心區域經濟雖發展快但保護意識還跟不上。村落里老齡化嚴重并且空巢現象比較嚴重。

2 ?滇中傳統村落研究進展

滇中高原湖泊地理區地處云貴高原中部地區,隨著國家對傳統村落的重視,以及滇中地區不光在地理上是核心在經濟上也起到橋頭堡的作用,在十三五規劃中也明確指出了該地段的領頭羊作用,所以越來越多的學者把方向放在滇中地區。

2.1 目前不同學科角度對滇中地區的研究

2.1.1 從歷史文化角度出發的研究

滇文化創始于戰國中后期,歷經至西漢末年衰落,最終消亡于東漢早期中期,期間鼎盛時期長達400余年,蔣珊珊在《滇文化學術研究歷程的回顧與探索(以國內學者為例)》中,運用文獻學、統計學類比總結了滇文化各個時期的學術研究,對于石寨山文化命名、青銅兵器、貯貝器、青銅扣飾等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進行多角度總結,基于前輩的汗水為深入地復原滇國的社會發展梳理了清晰的脈絡[6]。從大范圍講,孫俊在論文《戰國秦漢西南族群演進的空間格局與地理觀念》中詳細地說明了西南族群的發展,其中包括了滇中地區傳統民族的先驅[7]。

2.1.2 從自然地理資源方面研究

部分學者對滇中地區某個市的傳統民居及聚落進行研究,例如,楊慶光在《楚雄彝族傳統民居及其聚落研究》中通過楚雄彝族聚落村寨內部民居生活研究民居飽含彝族人民的辛勞與智慧,使我們可以深入地發現和歸納那些存在于鄉土建筑中的建筑文化特質內涵和地區建筑的特色所在,從而獲取有益的啟示[26]。另外,吳昊、辛林嶺、楊明珠在《滇中傣族土掌房融合及建筑特征探析——以云南新平縣彝族傣族自治縣漠沙鎮曼竜傣族土掌房為例》中,通過對新平傣族土掌房研究發現其加入滇西南傣族傳統干欄式建筑元素形成獨特風格,這一現象說明滇中傣族善于觀察和學習,將外來文化變成適合自己的融會貫通的思想[27]。

2.1.7 從旅游景觀布局角度對滇中地區的研究

滇中地區地理位置較為特殊,盆地系統造就了滇中高原湖泊地理區,中東部主要以大中型盆地為主,滇中的西部地區盆地較少,面積也較小,具有較好的景觀效應。余潔芳在《滇中盆緣山地旅游景觀布局模式研究》中,從生態學、并滿足山地休閑旅游需求等前提條件下,對滇中盆緣山地旅游景觀進行詳細的布局,通過結合地理環境特點、景觀功能結構、出于安全對森林火災情況全面分析,最終做出“環形觀景帶”和“魚骨形態網”兩種模式的方案[28]。

劉安樂、楊承玥、魯芬、明慶忠在《滇中城市群交通網絡與旅游業耦合發展研究》中,通過對交通網與旅游發展的協調動力機制的研究發現是由內外兩種動力共同作用的結果,并通過分析提出交通協調旅游空間發展格局、構筑完善旅游集散中心體系建設完成協同演化建議[29]。

2.2 關于傳統村落時間、空間分布相關研究的進展

村落的前身是氏族族群的聚落。農耕思想是中國人思想的根源。傳統村落亦被稱為“民族的記憶”?,F階段已完成部分對滇中傳統村落歷史沿革和自然地理的研究,其包括未有大變動的建筑環境、風貌、村落選址和獨特民俗民風,通過研究至今仍為人們服務的村落從不同角度防止外來文化和時代發展對傳統村落景觀及其文化的侵蝕[30]。

2.2.1 關于國內傳統村落時間、空間分布研究進展

在國內研究中“傳統村落”其實很早之前就在進行中,只不過其前身是“聚落”,關于“古村落”“鄉村聚落”“民族聚落”等詞匯,自國家住建部與國家文物局、文化部、財政部從2012—2018年間,共5次發布名單,“傳統村落”正式規范得以系統研究保護,并推動該進程進入復蘇階段。

對于國內不同省份專家學者們已做出相關空間分布的研究,其中有關于古村落、聚落空間格局的研究。例如,賈洪儒、趙二寅、謝愛萍在《天水古村落分布特點分析》中,以絲綢之路必經之地,從古村落分布特點和地名命名方式等梳理當地傳統發展脈絡[31];在《基于GIS的鄉村聚落空間分布規律研究——以陜北榆林地區為例》中,湯國安、趙牡丹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對鄉村聚落空間分布規律進行探索[32];吳必虎、肖金玉在《中國歷史文化村鎮空間結構與相關性研究》中,從空間結構方向在不同尺度上探析歷史文化村鎮地域分布的特征,用這種可視化的方法更直觀地說明了歷史與現代的發展息息相關[33]。更有甚者,現代經濟與旅游發展對古村古鎮現代經濟和旅游開發的同時可能給古村鎮帶來某些改變,有所不慎就會帶來破壞性的壓力。為了當地傳統文化傳承和社會經濟可持續發展,需謹慎地保護遺產景觀,合理利用古村鎮文化,這些問題值得政府、學者和開發商共同關注。

2.2.2 云南省內傳統村落分布研究進展

目前,經過規范,國內對于傳統村落的研究已經從地理學、景觀生態學、歷史學、社會學等多視角展開。在王娟《國內傳統村落空間分布研究進展》中已綜述在空間分布方向的研究進展[34],并在《云南省傳統村落空間分異研究》中用大量數據深度分析佐證村落分布與影響因素所形成的空間分異規律[35]。在李皙雯、唐雪瓊《云南省傳統村落的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中已經在空間角度定性和定量分析云南省傳統村落分布特征[36]。楊宇亮在《滇西北村落文化景觀的時空特征研究》中基于GIS的全樣分析得到空間分布在時間進程中的基本規律[37]。然而對于滇中地區傳統村落的研究僅停在于保護與更新的層面,曹易在《傳統村落保護與更新研究——以滇中地區為例》中通過對滇中地區10個村落的調研,并通過4個案例分析梳理出保護更新的問題,初步提出遵循原則和保護措施[38],但在國家分5次頒布傳統村落名錄以來,還沒有系統地梳理滇中地區名錄上的傳統村落并展開深入研究。

3 ?結語

(1)云南省經濟發展核心區,昆明、玉溪、曲靖、楚雄這4個地區的傳統村落經濟發展情況要優于普通傳統村落,并且很多村落位于歷史交通運輸的道路、休息的驛站都分布其中,所以也很有旅游了解歷史的價值。

(2)滇中地區經濟空間格局和人口分布大致吻合,主要主要表現人口與經濟高-高聚集,是云南省社會發展的核心帶動區。

(3)傳統村落保護和發展的過程受到國家政策法規的影響,也隨村落內外部政治經濟環境、利益相關者訴求的變化而出現波動和轉變。國家政策控制下針對傳統村落進行開發和保護,在其執行過程中所遇到的實際矛盾和沖突分析,值得大家思考。

(4)傳統村落的形成、發展體現了人類的生態與生存智慧,其安逸生活、特色風貌、地域文化、風俗人情、和諧生態、人文感情對于當今城鄉建設和人居環境建設具有重要的啟示和借鑒價值,在國家生態文明建設和美麗中國的實踐建設中起著重要作用。

(5)國內學者對傳統村落主要從其自身價值、景觀特征、公共空間、物質及非物質文化遺產、旅游發展、空間分布特征、個體保護等方面展開研究,且已出現多學科交叉研究。

綜上所述,目前對于傳統村落保護的形式和角度雖逐年增多,并且方法雖然基于學科交融慢慢健全也有所突破,但對于研究對象的選擇滇中地區是迫切而重要的,云南滇中地區傳統村落更具有典型代表,地區等特性異常突出,快速推進保護進程,從多元因素作用下展開傳統村落時空分布演變研究對云南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及跨越式發展中具有重要地位及意義。找到突破口才能實現以滇中地區為經濟發展核心帶動全省面向國際的步伐。將綜合應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的研究方法及技術,基于學科交叉的思路,清晰分明地用圖像的方式對滇中傳統村落時空分布與自然、社會科學多元因素進行疊加分析,以揭示將時間分布與空間分布相結合來整體探索滇中傳統村落時空分布格局及演變的特征及規律,從而實現時間分布與空間分布的耦合關聯研究,并且該項目在研究傳統村落空間分布的靜態、現狀特征的同時還研究空間分布演變的動態特征及規律;但現在還未曾有將滇中地區以時空分布的角度分析的明確研究成果,并且面臨的任務量大且繁瑣。另外,經過筆者對滇中地區傳統村落的實地調查得到資料的過程可以得知,目前部分傳統村落村民對村落保護意識雖有,但覺悟還不夠,并且有些村落為了開發經濟被嚴重商業化,不同程度、不同角度都有所破壞。所以,對于解決并保護這些傳統村落應抓準時機,響應習近平總書記提倡“一帶一路”的號召,從保護傳統文化的角度最終完成承接“云南省十三五規劃”中抓住建設機遇,積極承接開拓南亞、東南亞市場產業導向。

參考文獻

[1] 郭家驥.發展的反思——瀾滄江流域少數民族變遷的人類學研究[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云南大學出版社,2011.

[2]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財政部關于傳統村落評選結果公式的通知[EB/OL].https://www.mohurd.gov.cn/.

[3] 劉大均,胡靜,陳君子,等.中國傳統村落的空間分布格局研究[J].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14,24(4):157-162.

[4] 陳丹丹.傳統村落保護發展研究[J].山西建筑,2014,40(34):3-4.

[5] 佚名.云南統籌協調滇中區域發展[J].城市資源通訊,2010(19):9-10.

[6] 蔣珊珊.滇文化學術研究歷程的回顧與探索——以國內學者為例[D].云南大學,2015.

[7] 孫俊.戰國秦漢西南族群演進的空間格局與地理觀念 [D].云南師范大學,2016.

[8] 段琪彩,黃英,王杰,等.云南省干旱時空分布規律[J].水電能源科學,2014,32(8):1-4.

[9] 解明恩,程建剛,范菠.云南氣象災害的時空分布規律[J].自然災害學報,2004,13(5):40-47.

[10] 陳正發,史東梅,何偉,等.云南省降雨侵蝕力時空分布與演變趨勢研究[J].農業機械學報,2017,48(10):209-219.

[11] 余艷玲,王新華,饒碧玉.云南省滇中地區水足跡研究[J].云南農業大學學報:自然科學,2013(5):702-706.

[12] 楊斌,侯林,郭陽,等.云南武定地區核桃箐鐵銅礦熱液活動特征及其與迤納廠鐵銅礦的異同[J].沉積與特提斯地質,2018(4):48-61.

[13] 余璨,李峰.云南元江大明槽銅礦地質特征及控礦因素分析[J].有色金屬工程,2016(3):73-76.

[14] 李和.元明清時期入遷云南的外來少數民族移民研究 [D].云南大學,2015.

[15] 陸韌.變遷與交融——明代云南漢族移民研究[D].云南大學,1999.

[16] 孫鈞.花腰傣與古滇國的淵源關系[J].民族藝術研究,2001(5):44-49.

[17] 張若蘭.歷史記憶、文化認同與意義選擇——云南方志中星回節起源記載的忠節化傾向[J].中國地方志,2018(2):103-110,127-128.

[18] 何鑫.云南道教建筑特色及其文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10.

[19] 陳保亞.茶馬古道與鹽運古道、絲綢之路的關系——基于詞與物的古道類型學研究[J].思想戰線,2016(6):90-97.

[20] 陳保亞.論滇僰古道的形成及其文化傳播地位——茶馬古道早期形態研究[J].思想戰線,2006(2):106-116.

[21] 丁生.曲靖市在滇中城市群發展中的資源環境基礎分析 [J].長江流域資源與環境,2010(S2):6-10.

[22] 潘鶴思.滇中城市群人口分布與經濟發展的協調度研究 [D].云南大學,2016.

[23] 陳習瓊.云南省人口發展現狀及特征分析——基于第六次人口普查數據的分析[J].經濟研究導刊,2016(33):113-116.

[24] 何夏蕓,王嘉學.云南省人口與經濟區域結構特征研究[J] 商洛學院學報,2017(6):73-79,84.

[25] 羅潔如,呂勝凱,曾蕾,等.云南特色傳統民居的現狀研究和發展思考——以滇中地區“一顆印”古民居為例[J].小城鎮建設,2018(S1):24-29.

[26] 楊慶光.楚雄彝族傳統民居及其聚落研究[D].昆明理工大學,2008.

[27] 吳昊,辛林嶺,楊明珠.滇中傣族土掌房融合及建筑特征探析——以云南新平縣彝族傣族自治縣漠沙鎮曼竜傣族土掌房為例[J].中國民族博覽,2017(7):194-196.

[28] 余潔芳.滇中盆緣山地旅游景觀布局模式研究[D].云南師范大學,2016.

[29] 劉安樂,楊承玥,魯芬,等.滇中城市群交通網絡與旅游業耦合發展研究[J].世界地理研究,2017(7):65-76.

[30] 王笛.云南傳統村落保護與開發研究——以昆明樂居村和大理諾鄧村為例[D].云南大學,2016.

[31] 賈洪儒,趙二寅,謝愛萍.天水古村落分布特點分析[J].城市地理,2014(20):54,55.

[32] 湯國安,趙牡丹.基于GIS的鄉村聚落空間分布規律研究——以陜北榆林地區為例[J].經濟地理,2000(5):1-4.

[33] 吳必虎,肖金玉.中國歷史文化村鎮空間結構與相關性研究[J].經濟地理,2012(7):6-7.

[34] 王娟,劉揚.國內傳統村落空間分布研究進展[J].四川建筑,2016,36(2):39-41.

[35] 王娟.云南省傳統村落空間分異研究[D].西南林業大學,2016.

[36] 李皙雯,唐雪瓊.云南省傳統村落的空間分布及其影響因素[J].紅河學院學報,2017,15(1):59-62,69.

[37] 楊宇亮.滇西北村落文化景觀的時空特征研究[D].清華大學,2014.

[38] 曹易.傳統村落保護與更新研究——以滇中地區為例[D]昆明理工大學,2015.

[39] 畢曉莉,楊仕思,劉奔騰.近十年來國內傳統村落研究的成就[J].工業建筑,2016,46(10):126-130.

猜你喜歡
時空分布傳統村落研究進展
中醫外治法治療功能性消化不良的研究進展
近十年國際STEM教育研究進展
微生物燃料電池在傳感分析中的應用及研究進展
磷酸化肽富集新方法研究進展
長江中下游地區近32年水稻高溫熱害分布規律
長江中下游地區近32年水稻高溫熱害分布規律
民族地區傳統村落文化安全建設的新視角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利用方式初探
從“傳統村落”項目申報看古村落的保護與發展
傳統村落的保護與文化旅游開發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