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淺析農村金融扶貧中產業和金融的關系

2019-04-18 07:44周明震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關鍵詞:貧困地區金融機構農戶

周明震

【摘 要】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民在我國的社會中占有著重要的地位,對于農村的扶貧工作是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方面之一。金融扶貧必然離不開產業,如果只從金融角度去考慮扶貧問題是不夠全面的,只有把金融和產業二者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實現脫貧脫困。

【關鍵詞】金融扶貧;產業扶貧

一、引言

我國是農業人口大國,截止2015年,我國鄉村人口60346萬人,約占全國總人口的43.9%,可見農村問題是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問題之一,其中農村扶貧問題更是關鍵問題。改革開放以來我國農村扶貧取得快速進展,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我國農村家庭平均每人純收入從2002年的2475.6元上升到了2012年的7916.6元。其中,低收入戶家庭平均每人純收入從857元上升到了2316.2元,增幅170.26%;中等偏下家庭平均每人純收入從1548.0元上升到了4807.5元,增幅210.56%。同期我國cpi上漲32.65%,農村扶貧工作雖取得顯著成效,但貧困問題依然存在,截止2015年,我國貧困人口仍有5575萬人。要實現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發展目標,全面消除貧困的目標,對于農村扶貧的問題是有必要研究的。農村經濟的發展離不開產業和金融的相互配合支持,農村扶貧的問題也需要依靠二者的良好融合,對我國產業和金融實際關系進行分析將有助于我們更貼近實際地正確看待農村金融扶貧問題。

金融扶貧中的產業作用相當于產業扶貧,產業扶貧是指以市場為導向,以經濟效益為中心,以產業發展為杠桿的扶貧開發過程,是促進貧困地區發展、增加貧困農戶收入的有效途徑,是扶貧開發的戰略重點和主要任務。金融扶貧是指國內金融機構利用聚集的資源優勢而承擔的一項兼具政策性與經營性的貸款業務。即金融機構通過對眾多的農村地區貧困農戶和扶貧項目的廣泛、大量的資金支持,激發廣大農村貧困農戶的內生發展動力,實現穩定脫貧和可持續發展。

綜合來看,農村要真正脫離貧困,離不開產業和金融的互相支持,只有把農村的產業和金融有機結合,讓農村經濟發展進入良性循環,才有可能實現農村脫貧。

二、產業和金融關系的分析

產業和金融是相輔相成發揮作用的,產業為金融資金提供投資標的,金融為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一方面,金融扶貧不是不考慮風險收益比的無償活動,只有產業具有相當的發展潛力和空間才能給金融資金提供保障,讓資金真正進入到貧困地區。另一方面,產業的發展只有帶來了經濟效益,比如GDP的增長,才能給提高貧困地區人民的收入,改善他們的生活水平。缺少金融資金支持的產業很難發展起來,這需要解決資金的可得性問題;缺少產業支撐的金融,會使農村金融機構產生過高的壞賬率,從根本上破壞資金來源,降低對資金的吸引力,這需要解決資金使用效率的問題。

產業扶貧一定要結合當地的資源,比如礦產資源、旅游資源、人力資源、農業資源等資源狀況,選出能夠充分發揮當地的資源優勢的合適的行業,才能在市場上占有一席之地。市場不是一塊無限大的蛋糕,進入市場就意味著競爭,只有充分發揮比較優勢,才能吸引市場資源,做到真正的產業扶貧。

而金融扶貧的最大風險首先在于逆向選擇問題,因為貧困地區的居民普遍沒有良好的還款來源,充斥市場的都是劣質的借款人,但扶貧的目標則是要求幫助他們解決資金需求問題,這是金融扶貧的內生性矛盾;其次,道德風險問題也是不容忽視的一方面,農民拿到資金后不按照約定協議使用,造成資金使用效率低,農村金融機構壞賬率高,經營風險加大等問題,這些也是必須考慮的。所以金融扶貧不僅是金融一個方面的問題,還要有相應的產業進行配合;不能僅僅幫助貧困農民解決資金的來源問題,還要幫助他們解決資金的使用問題。這樣金融扶貧才能夠真正發揮作用,幫助貧困地區建成一套完整有效的良性的經濟循環機制,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貧困問題。

深入來看,由于金融扶貧整個運作過程有三方主體進行參與,他們分別是政府、金融機構和貧困地區農戶,所以要讓金融扶貧中產業的發展和金融的支持相結合,就必須處理理清他們的關系,解決好他們之間的矛盾。他們三者在金融扶貧過程中的職能主要體現為:政府主要提供產業的發展方向的確定、產業政策的支持、相關配套制度的健全完善和維護金融機構和農戶間的關系,協調二者收益風險要求的差異等任務;金融機構主要通過擴大金融服務范圍,加深金融服務深度,創新金融產品來為貧困地區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農戶主要通過有目的地、誠信地使用扶貧貸款,促進當地相關產業的發展,提高自身的生活水平。他們三者的矛盾主要表現在:政府追求扶貧政績而導致的計劃不貼合實際的問題,金融機構較高的風險敏感性回避給貧困農戶的貸款問題以及貧困農戶的資金使用效率低下和信用意識淡薄造成的缺失問題之間的矛盾。因此,政府、金融機構和農戶的有機結合才是決定金融扶貧成敗的關鍵。

三、對策建議

筆者認為,在金融扶貧的實際運作過程中,主要需要考慮以下幾個問題:一是當地的特殊資源優勢在哪里,比如生態環境好的地區可以發展農業和旅游業,歷史文化豐富的地區可以著力建設旅游業,有礦產等資源的地區可以發展采礦業,地理位置好勞動力充足的地區可以發展加工業等;二是當地的金融渠道是否廣泛多樣,這一方面需要當地上級下級政府的制度和政策支持,一方面需要當地金融機構的產品創新,在合理規避風險的同時,讓貧困地區農戶可以有選擇的貸款途徑,達到互利共贏的效果;三是貧困地區的金融服務是否易于獲得,比如山區金融服務支持少,獲取金融服務難度大,金融扶貧要取得成效就一定要讓農戶能夠更便捷地獲得金融服務,只有這種“一站式”金融服務的普及,才能解決貧困問題,讓金融扶貧發揮出應有的效果。四是當地的政府支持力度如何,金融扶貧需要政府的配合支持才能讓金融機構和農戶產生良好長久的合作關系,政府正是建立維護協調這種關系的關鍵角色,金融機構風險意識較強,不愿意把資金投入到高風險的貧困農戶手中,而農戶對于資金的使用渠道和信用的認識又容易缺乏,這種矛盾的解決需要政府的協調,只有政府通過制定正確的產業政策、提供良好的政策幫助、建立完善的法律法規制度,對扶貧過程進行合理引導才能讓金融扶貧真正運作起來而且運作的好。

總之,金融扶貧的關鍵不是一次性的高收入短暫脫貧,而是通過金融支持建立一套可持續發展的農村產業體系,以求長遠地解決貧困問題,所以金融扶貧必然離不開產業的發展和支持。

【參考文獻】

[1]唐梅之,2017,“互聯網戰略下東北農產品商城APP平臺的構建研究”,《黑龍江畜牧獸醫》,第11期,第278-280頁。

[2]鈄利珍,2015,“‘麗水模式農村金融普惠扶貧的實踐與探索”,《區域調研》,第3期,第67-70頁。

[3]徐翔,2011,“產業扶貧融資模式創新研究”,《經濟縱橫》,第7期,第85-88頁。

[4]胡趙華,2014,“大別山臉皮特困地區金融扶貧可持續路徑調查與思考——以孝感市為例”,《武漢金融》,第11期,第67-68頁。

[5]陸磊,2016,“金融扶貧的發展理念——政策措施及展望”,《金融論壇》,第7期,第4-6頁。

[6]馮文麗,2016,“金融扶貧阜平模式”,《中國金融》,第18期,第68-69頁。

[7]蘇暢,2016,“金融精準扶貧難度及對策研究”,《西南金融》,第4期,第23-27頁。

[8]劉磊,2008,“農村金融制度創新問題研究”,《黑龍江社會科學》,第5期,第93-95頁。

[9]孫少巖,2006,“探索東北農村地區金融發展有效途徑”,《東北亞論壇》,第4期,第79-89頁。

[10]孫久文,2009,“中國產業扶貧模式演變機器對‘一帶一路國家的借鑒意義”,《西北師大學報》,第6期,第84-89頁。

[11]周立,2009,“中國農村金融體系的形成和發展邏輯”,《經濟學家》,第8期,第22-30頁。

猜你喜歡
貧困地區金融機構農戶
改革是化解中小金融機構風險的重要途徑
農戶存糧,不必大驚小怪
讓更多小農戶對接電商大市場
山西省政府采購貧困地區農副產品1.42億元
交通運輸部累計投入約7100億支持貧困地區交通建設
上學不如“混社會”? 貧困地區的“厭學癥”如何治
金融機構共商共建“一帶一路”
糧食日 訪農戶
農戶存糧調查
解決小微金融機構的風控難題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