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亞投行的成立對于中國經濟促進的分析和思考

2019-04-18 07:44王美麗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關鍵詞:亞投行機遇挑戰

王美麗

【摘 要】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作為“一帶一路”的投融資平臺,能夠幫助“一帶一路”不斷深化互聯互通建設,對于中國經濟發展帶來了難得的機遇,但亞投行作為國際發展領域的新成員,也面臨諸多挑戰。本文分析了亞投行設立對于中國經濟帶來的各方面的機遇和挑戰,并針對性的提出了相應的措施,從而使得亞投行能夠更好的為中國經濟發展服務。

【關鍵詞】亞投行;機遇;挑戰

一、亞投行的設立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機遇

(一)助力中國企業“走出去”,帶動中國產業升級

中國企業在鐵路、橋梁等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方面的技術水平已處于國際領先地位,中國企業擁有先進技術但相對缺乏對外合作的機會,成立亞投行無疑將幫助中國在公路、鐵路、橋梁等方面的基礎設施建設的相關產業走出國門,開拓了海外市場,擴大了海外投資的規模。此外亞投行的成立也提升了中國金融服務業的國際競爭力,有效帶動了國內產業的升級轉型,促進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

(二)解決中國外匯儲備和產能過剩的兩大問題

到2014年底,中國外匯儲備總量億居世界第一,遙遙領先于其他國家,中國積累了大量的外匯儲備,外匯儲備過量不僅不利于中國國內貨幣流通和物價的穩定,還要承擔外匯資產貶值的危險。成立亞投行可以為中國國內過多的外匯儲備找到投資路徑,中國超額外匯儲備可用于亞洲地區的基礎建設融資需要,將多余資本轉化為基礎設施建設的投資,既能促進亞洲經濟的發展又能使中國的外匯儲備減少對美國國債的依賴,獲取投資收益,對中國經濟擺脫美國的牽制具有重要意義。此外,中國仍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亞投行成立之后,中塔鐵路工程,“中巴經濟走廊”等投入建設,帶動了中國鋼鐵、水泥等過剩產能向國外的輸出和消化,為中國國內過剩產能找到運用途徑。

(三)提高了我國在世界金融領域的話語權

亞投行是首個由中國發起設立,由亞洲發展中國家主導的多邊金融機構,它提高了發展中國家在國際經濟事務中的話語權,體現出中國愿同亞洲各國致力于亞洲區域繁榮發展的決心和信心。亞投行的建立運作標志著中國開始主導制定世界經濟規則,它的成立既標志著中國經濟實力的增強,也促進了中國與周邊國家的友好合作,提高了中國在世界金融領域的地位和話語權。

(四)加速人民幣的國際化

亞投行的成立為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保障,它是以人民幣作為國家之間的主要計價結算貨幣,我國在亞投行的運轉中,恰恰是技術和資金的主要輸出國,這種情況可以加速人民幣的對外投資,擴大人民幣境外流通的范圍和規模,亞投行將人民幣作為中國與域外國家交易和結算的貨幣,給未來人民幣全球性貿易提供了一個平臺,減少了對于美元的依賴,降低了亞洲的投融資成本,提高了人民幣在國際經貿中的計價和結算比重,有助于人民幣走向國際化。

二、亞投行的設立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挑戰

(一)經濟問題政治化

中國發起設立亞投行的舉動,會降低美、日等國在國際金融領域,亞洲地區經濟上的影響力。也必然會招致日本的不滿。美、日等一些國家不懷好意,此前曾造謠中國成立亞投行是想要實施中國版的布雷頓森林體系,借此稱霸世界。對于亞投行成立目的的惡意解讀,使經濟問題政治化的現象更加突出,引發出“中國威脅論”,不僅使迅速發展的中國備受困擾,也使得中國和有關國家的友好互動受到影響。

(二)股權份額及股票權的分配問題

截止2015年6月,在投票權方面,中國投票權占比為26.06%,亞洲各成員國投票權占比約為75%,區域外為25%。中國需要注意的是如何在多邊框架下既能發揮自身在亞投行中大股東的影響力,又能避免“一票否決”的投票制度,追求更加公正的決策機制,以淡化投票權差異對于決策產生的影響。在股權分配方面以GDP作為股權分配的基礎可能會產生一些國際問題,中國的GDP水平在亞投行各成員國中位居首位,這種明顯有利于中國股權分配的現狀,會使外界感覺中國在亞投行的領導地位僅是建立在經濟實力的基礎之上,也可能會使成員國誤會中國組建亞投行的良好初衷,引發成員國在談判過程中的反彈。

(三)亞投行對中國經濟發展帶來的投資風險和挑戰

亞投行主要為亞洲地區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融資便利,但因為基礎設施本身所具有的投資回收期長,資金需求大,收入不穩定等突出特點,并且中國也相對缺乏跨境基礎設施投資的相關管理經驗,再加上亞洲相關國家的一些特殊情況等因素的影響,不可避免會給中國帶來投資風險。

(四)中國人才培養與儲備的不足

組建亞投行對于人才所要具備的基礎設施建設投融資方面、金融領域的專業知識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國國內的人才素質水平與亞投行所要求的專業化、國際化水平還相差甚遠。中國當前不僅需要具有完備的專業素質的人才,還需要培養人才全面了解亞洲地區的文化差異,風土人情,宗教特色,法律法規等,力求做到知己知彼,只有具備強大競爭力的人才隊伍,才能確保亞投行這樣的多邊金融機構具有經久不衰的活力。

三、中國面對挑戰應采取的相關措施

(一)建立風險預警機制,并拓寬亞投行的融資渠道

針對亞投行帶給中國的投資風險和挑戰,中國應該結合自身情況,制定相應的風險預警機制,提高自身防范風險的能力。此外,防范投資風險還應該拓寬亞投行的融資渠道。亞投行應該通過發行股票、債券等形式積極融資,并且鼓勵社會資本,尤其是民間資本的參與,探索更多的融資渠道。

(二)優化機制設計和權利機構設置

優化機制和權利機構設置,才能提高亞投行運行的效率。首先,關于股權分配問題,應拓寬范圍,將人口,GDP,基尼系數等相關因素納入股權分配的標準,這樣既可以保障和凸顯公平效應,也增加了中國未來在項目談判中的籌碼,保障中國的最大股東地位不被動搖。其次,中國也應在亞投行董事會席位分配問題上兼顧地區公平,保障各成員國的話語權。最后,亞投行也應積極與世行,亞開行交流合作,借鑒它們的管理經驗,并進行創新和優化,積極尋求相互合作的新路徑。

(三)正確處理亞投行與現有多邊金融機構的關系

中國應利用亞投行加強中國與周邊國家的聯系,探索發展新型貿易伙伴關系,并通過相互合作,進一步增強亞投行的信賴度,要在保障亞投行運作的透明、高效、便利、合規上下功夫,推動亞投行和亞洲國家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公平性發展、包容性發展。

(四)高效開放推動,樹立大行形象,實施互利共贏方針

亞投行是一個真正意義的國際金融機構,中國歡迎周邊各國加入亞投行共謀發展。目前中國也要積極探索和構建亞投行和多邊發展機構的新型合作關系,實現資源的優勢互補,探索出項目合作新模式,創新管理模式等,如建立“多邊金融機構反腐協調機制”,建立“多邊金融機構環境標準”等,進一步完善和發展國際金融秩序,貫徹實施互利共贏的方針。

(五)加快人才培養和儲備

人才的引進和培養對于亞投行的長遠發展影響重大,作為發展領域出現的新的金融機構,亞投行亟需各類高素質人才的引進,不僅需要引進那些具備高素質的專業性人才,還需要引入那些熟悉有關各國風俗習慣、金融法規等方面的人才,從而為亞投行的高效運轉提供充足的人才資源。

【參考文獻】

[1]遲雪.探析亞投行(AIIB)的成立對中國的機遇和調整[J].黑龍江科學,2016,7(21):140-141.

[2]王新洋.亞投行的“中國機遇與挑戰”[J].商,2015(10):160.

[3]臧健.經濟新常態下“亞投行”的前景與影響[J].現代營銷(創富信息版),2018(11):182-184.

猜你喜歡
亞投行機遇挑戰
RCEP與房地產機遇
再見,機遇號
不必過于悲觀,四大機遇就在眼前
多贏共贏的好事情——“亞投行”探析
第52Q 邁向新挑戰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