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后配額時代”中國紡織服裝業面臨的貿易壁壘研究

2019-04-18 07:44范蕊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關鍵詞:綠色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

范蕊

【摘 要】隨著中國經濟進入新常態,外貿競爭壓力空前增大,中國外貿競爭優勢轉換“青黃不接”,貿易摩擦形勢依然嚴峻復雜。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紡織品服裝生產和出口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持續穩定增長對保證我國外匯儲備、國際收支平衡、人民幣匯率穩定、解決社會就業及紡織業可持續發展至關重要。

本文將根據現有關于中國紡織業貿易壁壘的文獻為參考,分析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的現狀及其發展問題,研究當前中國紡織業面臨的貿易壁壘,并提出相應的理論解釋,作為我國制定應對當前其他國家對我國紡織業設置貿易壁壘策略的參考。

【關鍵詞】中國紡織服裝業;技術性貿易壁壘;綠色壁壘

近年來,世界經濟復蘇緩慢而曲折,全球產業要素面臨新格局調整,中國紡織服裝業發展正面臨著發達國家“再工業化”和發展中國家加快推進工業化進程的“雙重擠壓”。一方面,發達國家實行“再工業化”戰略,強化其在價值鏈高端領域的主導地位;另一方面,以東南亞、南亞國家和地區為主的發展中國家或地區,正在成為中國紡織業傳統成本優勢的有力競爭者。

一、中國紡織服裝業發展現狀及存在問題分析

(一)中國紡織服裝業發展現狀

在過去一年里,紡織服裝產業處在國家經濟轉型的關鍵時期,面對經濟減速調整、出口需求持續低迷、國內消費升級變革、要素成本持續攀升等負責發展環境,全行業總體發展基本良性,主要指標平穩增長,內銷總量繼續擴大;出口雖有所下降,整體較疲弱,但受“一帶一路”戰略等影響,我國新的出口市場正在開拓和培育;行業效益規模繼續擴大,規模以上企業利潤總額增速高于全國工業企業和制造業;行業經濟運行質量基本穩定,營運能力、償債能力等均有增強。行業經濟運行的平穩、良性帶動投資信心增加,投資總體處于高位,增速大幅高于全國制造業、消費制造業和紡織行業。[1]

2015年10月,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決定,全面放開二胎政策。全會提出:堅持計劃生育的基本國策,完善人口發展戰略,全面實施一對夫婦可生育兩個孩子政策。隨著全面二胎政策的放開,預計每年增加150萬新生兒?!?+2+1”或“4+2+2”的家庭結構和品牌意識增強的消費觀,將催生出一種孩子主導的新型文化。同時,隨著家庭收入的不斷提高,童裝購買價格也在逐年提高。據數據統計,從2009年到2015年,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童裝類商品零售額增速平均在15%以上,從2014年后增速大幅下降,但仍處于增長中。同時,自2009年起,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童裝銷售單價增速一直保持在3%以上,2011-2013年增速有所下降,但總體銷售單價仍在增長。

同時,隨著近年來以“微信曬步”為代表的各種運動軟件促生了“圈層化”的生活特征,運動健身成為以中產階層為主的消費群體的生活時尚,消費者通過物聯網將運動數據在社交平臺分享,獲得朋友的點贊和自我滿足。而伴隨著“跑步經濟”的興起,戶外運動休閑服裝的銷售量也在近年來快速增長。[2] 據數據統計,2010-2015年全國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運動服零售量增速均在4.5%以上,其中2011年更是達到了13.8%的增速,2014年增速有所上升,達到了8.3%,2015年增速雖有所下降,仍然達到了6%,說明我國運動服銷售發展前景較好,市場潛力巨大。2015年紡織服裝行業投資增速與全國、工業、制造業相比,增長速度快,其中服裝業甚至達到了22.25%。從這一數據中我們我們可以看到紡織服裝業的巨大發展潛力。[3]

(二)中國紡織服裝業存在問題

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5年我國規模以上服裝企業累計成本費用21444.76億元,同比增長5.87%,增速比主營業務收入高0.24個百分點。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5.86%,營業費用同比增加7.14%;2016年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4.9%,低于上年同期增速1.4個百分點;實現主營業務73,302.3億元,同比增長4.5%,增速較上年同期放緩0.9個百分點;固定資產投資完成額12,838.7億元,同比增長7.8%,增速較上年同期降低7.2個百分點,管理費用同比增長7.09%,分別高于主營業務收入增速0.23、1.51和1.46個百分點。成本費用的持續上升,進一步擠壓服裝行業的利潤空間。

根據中國服裝協會對服裝企業運營成本專項調查結果顯示,服裝企業運營成本逐步上升,其中勞動力成本上升最快,尤其是縫紉工用工成本近十年來持續提高,社保金額增長較快。因成本上升擠壓了紡織服裝行業的利潤空間,而國內企業的惡性競爭使得企業不得不降低服裝價格以獲得生存空間。同時中國紡織服裝行業科技含量低,很難適應全球化的競爭環境。這主要體現在:缺乏研發能力和研發資金,數據顯示,中國的技術對外依賴度達50%,高端裝備60%以上需要進口,科技對發展的貢獻率僅占30%,發明專利只占世界總量的1.8%;其次,自主品牌產品出口比重小。

在我國加入WTO后,歧視性的配額體制將依據相關協議逐漸瓦解,但由于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出口增速快,占國際市場份額大,限制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的新的貿易保護主義明顯增多。新貿易保護主義在我國紡織服裝行業領域表現為:利用中國入世時簽訂的相關承諾對中國紡織品出口增長加以限制;頒布相關非關稅壁壘如技術性貿易壁壘和綠色貿易壁壘,限制我國紡織品出口;加強區域貿易集團的合作和建立雙邊自由貿易體制,排斥我國紡織品出口。

中國紡織服裝行業出口市場過于集中,根據相關數據顯示,2009年我國出口紡織服裝品額排在前四位的國家和地區是歐盟、美國、日本和香港,對這四個國家和地區的出口總額為1009.91億美元,占當年我國紡織服裝品全部出口額的58.9%。近幾年,雖然我國紡織品服裝行業尋求到了一些新的貿易伙伴,也增加了對其他地區的出口量,但仍有極大部分出口額集中在這四個國家和地區,其他很多市場仍未得到應有關注。出口市場的過度集中,出口結構的不合理、分布不均勻成為我國紡織服裝行業走向世界舞臺的一大阻礙。

二、中國紡織業面臨的貿易壁壘

(一)技術性壁壘

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進口方采取的限制或者禁止進口的各種技術性措施,它是屬于非關稅壁壘的范疇,具體而言,技術性貿易壁壘是指由于各國或地區對技術法規、標準、合格評定程序以及標簽標志制度等技術要求的制定或實施不當而可能給國際貿易造成不必要的障礙。技術性貿易壁壘涉及到生產技術、產品標準、合格評定等方面,內容比較復雜,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的通常是發展中國家,作為技術水平相對落后的出口國家,無法完整準確及時地掌握由發達國家制定的相關產品標準。[4]

而在紡織服裝領域的技術性貿易措施,是指在紡織品生產、加工、市場準入、消費使用及后處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規要求和技術標準,包括紡織品貿易中的環境政策、技術性法規及標準、標志標識要求和合格評定程序。當這些技術性貿易措施對紡織品出口造成限制和影響時,就對出口方構成了技術性貿易壁壘。紡織品服裝出口面臨的技術性貿易壁壘的表現形式極具廣泛性,涵蓋了紡織品服裝的生產、加工、包裝、運輸、銷售以及處置的整個生命周期。主要的技術性貿易壁壘措施有四種:技術法規和技術標準、包裝和標簽要求、產品認證制度、產品檢驗制度。

(二)綠色貿易壁壘

綠色壁壘(Green Barriers,簡稱 GBs),也稱為環境貿易壁壘(Environmental Trade Barriers,簡稱 ETBs)是指進口國為保護本國生態環境和公眾健康而直接或間接采取的限制甚至禁止貿易的措施,主要包括國際和區域性的環保公約、國別環保法規和標準、ISO14000環境管理體系和環境標志等自愿性措施、生產和加工方法及環境成本內在化要求等分系統。近年來,許多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根據本國環境標準越來越多地利用綠色貿易壁壘限制出口國的產品出口以此保護本國相關產業。

進入20世紀90年代以來,歐盟國家通過不同方式出臺了許多針對紡織及服裝產品的環境標準和要求,對紡織及服裝產品生產加工過程中有害化學物質的使用和限量做出了具體規定。在歐盟出臺的各項紡織品環境標準和要求中,有一些國家頒布了強制性法令法規,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有德國1994年頒布的針對偶氮染料的禁令——《德國消費品法令第二修正案》;另外一些是生態標志標準,其中比較有影響的是荷蘭的Milieukeur、Eko,德國的Oeko-Tex Standard 100、Toxproof等。[5]

2008年金融危機之后,歐美貿易保護主義抬頭,各種綠色壁壘悄然高筑。歐盟出臺了環境足跡產品指導目錄(Product Environmental Footprint,即PEF)。PEF在評估方法和標識認證上全面統一歐盟現有的各種綠色貿易壁壘,對產品生產的各個環節進行評價,只有評價結果達到要求的產品才有資格進入歐盟市場。隨著發達國家對環境和安全的日益重視,綠色貿易壁壘體系越來越健全,標準越來越嚴格,尤其是金融危機后,以美國、歐盟為代表的國家和地區為保護本國紡織服裝產業制定了更為嚴苛的標準,這意味著中國紡織服裝業的出口將更難。而且美國、歐盟等國家均為世貿組織中“貿易與環境委員會”的重要成員,他們的行動往往會產生“多米諾骨牌效應”,使得一些新興工業化國家紛紛效仿,從而使中國紡織服裝行業面臨更為嚴峻的局面。[6] 據數據統計,每年中國有將近74億美元的出口商品因綠色貿易壁壘而受阻,其中紡織服裝行業是受影響最大的行業之一。發達國家憑借其經濟和技術的壟斷優勢,以他們國內的技術、環保水平為標準,通過立法或其他非強制性手段制定了許多苛刻的環境技術標準和法規,限制別國產品進入本國。但是這也迫使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加快產業結構轉型升級,逐步從依靠低價競爭為主向依靠質量(特別是綠色質量)競爭為主、由資源消耗為主逐步轉向以有利于生態環境保護和人類健康為主。

三、對策建議

(一)加速“互聯網+服裝制造”實踐,推進制造服務化和智能化轉型

積極利用互聯網平臺,以消費者為中心,加快推進B2B,B2C,C2C,O2O等電子商務的創新與應用;鼓勵發展大規模個性化定制和批量定制,促進由基于產品的傳統制造模式向基于消費者個性需求的服務型制造模式轉變;加強服裝設計與工程知識庫、服裝用人體數據庫等行業基礎數據庫建設,推動研發設計、生產制造、檢驗檢測、技術標準、工程服務、數據管理等云應用信息化公共服務平臺建設和開放共享。建立有效的信息物理系統(CPS),它通過物聯網、服務網將企業設施、設備、組織、人互通互聯,集計算機、通訊系統、感知系統為一體,實現對企業物理世界安全、可靠、實時、協調感知和控制。創建智能設計系統,構建完善的智能生產系統。

(二)積極調整經營策略,實行市場多元化戰略

由于中國紡織服裝品出口集中地和技術性貿易壁壘發源地重合,導致一旦歐盟、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對我國紡織服裝品采取貿易壁壘的措施,我國紡織品服裝對外出口就會受到巨大的影響。目前日本、美國、歐盟是我國最大的三個紡織品服裝出口目標國,而這三個經濟實體又恰恰是世界上經濟最發達、科技水平最高、技術標準最嚴格的國家和地區,在這些國家和地區嚴格且苛刻的技術標準環境擠壓之下,以我國現有的經濟技術水平難免遭遇技術性貿易壁壘。針對這一問題,我國紡織品服裝企業應積極調整經營策略,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尋找不同的市場空間,把握好一帶一路帶來的新的市場和貿易伙伴,明確政策導向,積極開拓新興市場,從而有效規避歐盟、美國等主要出口國實施的相關貿易壁壘措施而給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帶來的損失。這樣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使我國紡織品產業出口達到擴張出口區域的目的,還可以分散出口紡織品國家的不確定風險,提高應對突發貿易狀況的水平,盡量免受貿易環境改變帶來的不利影響。

(三)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打造綠色產業鏈

為了有效應對發達國家的貿易壁壘措施,我國紡織品服裝行業需要積極構建綠色制造體系,打造綠色產業鏈,從原料的使用生產到產品的最終銷售都需要積極開發和引進各種先進技術,推行環保生產、環保治理的方式,提高產品質量和國際競爭力大力發展生態紡織業,帶領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向著自動化、環?;蜕鷳B化的方向發展。

猜你喜歡
綠色壁壘技術性貿易壁壘
中國紡織品出口遭遇綠色壁壘的現狀分析
出口企業遭遇綠色貿易壁壘的原因及對策分析
綠色包裝提高產品競爭力
TBT對于我國出口貿易的影響以及有關建議
技術性貿易壁壘對中國電子產品出口的影響研究
國外實施技術性貿易壁壘的新動向及我國的應對措施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