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

2019-04-18 07:44呂昊奇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呂昊奇

【摘 要】改革開放四十多年來,我國經濟增長迅速,但這主要是依靠傳統的經濟發展方式一要素驅動和投資驅動實現的。事實上,我國經濟發展面臨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以及嚴重的資源環境壓力。面對這一困境,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本文將首先介紹我國現有的經濟增長模式以及所面臨的國內外經濟形勢,然后概括出創新驅動的基本特征,最后針對現有問題提出對策建議,以期能對加速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轉型有所幫助。

【關鍵詞】創新驅動;全要素生產率;科技創新;制度創新

一、引言

建國以來我國經濟增長模式經歷過不同程度的變革和轉型,改革開放以前我國的經濟發展戰略是重工業優先發展的“趕超戰略”,在這種戰略指導下,政府建立了高度集中資源計劃配置制度和毫無自主權的微觀經營機制,結果導致了我國的產業機構失衡和微觀層面的技術效率低下和勞動激勵不足。改革開放后我國經濟增長模式實現了第一次轉型,經濟迅速騰飛,并逐步形成了所謂的中國模式?;仡櫢母镩_放以來中國經濟四十年的增長與發展歷程,強政府控制下的市場開放與海量投資是“中國模式”的一個基本實踐特征,也是推動中國經濟持續高速增長的主要動力機制。

隨著經濟結構的不斷轉型和社會需求的不斷變化,我國經濟發展的“人口”“資源”等比較優勢逐步減弱,經濟發展的深層次矛盾、問題不斷顯現。主要表現為:我國工業缺乏具有真正競爭優勢的核心技術,企業創新主要以引進和模仿為主,自主創新能力與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很大。與此同時,出口貿易的難度加大,一些具有后發優勢的新興國家強化了競爭壓力,再加上貿易保護主義擠壓,使得我國急需由制造大國向制造強國轉變,經濟發展亟需尋求內生性動力。因此本文將以創新為核心,闡述我國的轉型過程中需要努力的方向和需要規避的問題。

二、文獻綜述及理論基礎

創新驅動概念最早由國外學者提出。隨著對創新重要性認識的不斷深入,我國學者對創新驅動的關注度也不斷提升,已經成為我國學術研究領域的一個重要問題。

(一)國外研究現狀

熊彼特發表的《經濟發展理論——對于利潤、資本、信貸、利息和經濟周期的考察》(1912)中從創新推動技術進步的角度定義了創新,他認為創新是“建立一種新的生產函數”,簡單地說就是“新的組合”,如新技術與新產品的組合,新技術與新生產過程的組合,新技術與新生產原料的組合,新技術與新市場開發的組合以及新技術(或者新的生產力)和新產業組織的組合等,熊彼特將“生產手段的新組合”視為旨在獲取潛在利潤的“企業家”的職能,就“創新”概念的本意而言,它無疑指的是幫助企業獲取利潤進而推動經濟增長。Greenan和Guellec根據法國1986—1990年制造行業數據,發現在企業層面上,創新與就業的正向關系。

(二)國內研究綜述

張來武(2013)認為,創新驅動發展關鍵在于深化改革,他從制度變遷的不同方式談到依靠政府權威設計一個新制度,并強制推行不適應微觀主體的制度需求,如微觀主體自發形成新的制度并相互遵守,政府應該認可該制度,并為該制度健全完善提供創新空間。吳鋒剛、沈克慧(2013)基于國家不同層次的科技創新需求,提出了“基于國家層次的創新要素驅動、基于產業層次的聚集創新驅動、基于企業和個人的市場需求驅動”三種創新驅動模式。

綜合國內外學術界對創新驅動、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研究表明,創新驅動、創新發展戰略已經成為國內外學術界研究的熱點,并取得了不少的理論成果。本文主要通過對現有的經濟增長模式以及我國所處的經濟大環境的介紹,并對創新驅動的一些特征的歸納,有針對性的提出我國轉型道路上現存的一些問題,然后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

三、我國經濟增長模式和面臨的國內外形勢

(一)我國經濟增長模式的現狀及成因

1、增長模式的現狀

我國現有的經濟增長模式主要依靠資本驅動,本質上仍屬于要素驅動型增長模式。經濟增長主要依靠投資和出口,這種要素驅動型的增長模式導致我國的投資和出口呈現以下特征:

我國經濟增長國內市場主要靠效率低下的投資驅動,而且投資的效率在不斷下降。儲蓄率居高不下,消費對經濟增長的貢獻不高。

我國經濟增長外部市場主要依靠廉價的勞動力和資源等要素支撐的低價位產品的出口,而且出口主體以外資企業為主。近些年來,外貿對經濟增長的拉動作用明顯,我國對外依存度不斷提高。我國出口產品的技術含量普遍不高,很容易受國外控制,長期陷入國際價值鏈的低端。

2、增長模式形成的原因

我國要素驅動型經濟增長模式形成的原因在于我國科技水平相對落后,導致技術進步對經濟增長的作用偏低。這與我國經濟發展的階段性和實施的政策密切相關。

改革開放之初,我國經濟基礎薄弱,科技水平落后,生產力不發達。為了促進我國經濟快速發展,政府以比較優勢理論為基礎,開始充分利用廉價的勞動力和資源。具體做法是,政府對開辦企業實施各種優惠政策,并不斷放開了管制。低利率,超低的資源價格等是政府一貫的做法。在這些措施的幫助下,企業獲得了低成本優勢,依靠這種低成本優勢帶來的產品的低價位優勢,為企業打開了國際市場的大門。在出口導向型政策的引導下,我國出口產品迅速占領了國際市場。取得了繁榮發展??墒窃谶@種模式下,產品的附加值不高,因而企業的利潤率也比較有限。這導致勞動者的收入水平提高的很慢,低收入又制約了勞動者的消費。

我國現在經濟增長主要靠投資驅動和出口拉動。長期依靠投資驅動,導致投資的回報遞減,投資率不斷提高,消費率相對下降,最終需求不足,勞動者收入水平和消費水平很難得到提高。出口導向的政策造成了外匯收入的增加,外匯占款增加造成了貨幣的超發,引起了資產泡沫、股市泡沫、房市泡沫,流動性泛濫,整個金融體系越來越脆弱。

(二)國內外形勢

1、國內形勢

(1)資源和環境約束的硬化是中國經濟增長面臨的最大挑戰。中國在舊有經濟增長模式下獲得的利益無可爭議, 但為此支付的資源和環境成本也有目共睹。

(2)勞動力等要素價格的變化近年來在中國經濟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的沿海區域企業已經感受到勞動力成本上漲的壓力。

(3)缺乏自主創新、自主品牌和自主營銷能力是中國在國際生產分工中長期處于低附加價值生產階段的根本原因,也是我國目前亟待解決的問題

2、國際形勢

(1)進入世貿以后,中國逐漸成為世界工廠,貿易規?,F已成為世界第一,同時我國又是貿易順差最大的國家。以美國為首的資本主義國家對中國設置的貿易壁壘越來越多,盡管從長期而言, 經濟全球化的發展趨勢不可逆轉, 但客觀現實是經濟全球化的發展已經進入停滯甚至倒退的時期。

(2)主要貿易伙伴的產業政策調整。金融危機發生后,原先依托創新和服務業發展的發達國家開始審視其產業結構的合理性,一段時期內被輕視的制造業被看成是解決就業、支持創新、推動經濟增長的重要動力。發達國家的政策調整必然會對全球產業分工格局產生一定的影響,作為以生產加工為主的中國模式必將遭受嚴峻的挑戰。

(3)發展中國家之間同質競爭現象的加劇。眾多發展中國家借助勞動力和自然資源成本優勢來吸引外資,推動出口增加,我國出口產品生產和商貿企業的盈利能力因此而削弱。

通過對現狀的分析,我們可以看到我國的經濟增長模式急需轉變,而驅動經濟模式轉變的核心就在于創新。從西方發達國家發展的經驗可以看出,經濟增長模式總是從最初的要素驅動型增長發展到高級的技術進步驅動的增長,即創新驅動型增長模式。在創新驅動型增長模式下,經濟活動的主要調節機制不再是靜態的價格機制,而是動態的創新性競爭機制。在創新性競爭過程中,主導經濟競爭過程及其結局的是報酬遞增而不是報酬遞減或不變。

四、創新驅動發展的主要特征

(一)以人為本的發展

“以人為本”的發展就是“依靠人、為了人”的發展。創新驅動發展首先是依靠人的發展?!皠撔买寗印笔峭ㄟ^人的智力資源去開發豐富的、尚待利用的自然資源,節約并更合理地利用已開發的現有自然資源。因而,在創新驅動發展階段,人的智力成為第一生產要素,知識、信息等無形資產成為主要的要素投入。這類要素投入具有非稀缺性、非排他性與非消耗性等特點。不少經濟學家指出,“自然”在生產中的作用可以歸結為收益遞減,但“人”的作用是收益遞增的。

創新驅動發展也是為了人的發展。經濟發展,既包括經濟量的增長,還包括社會經濟結構的轉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質量改善。因此,著眼于人的全面發展,就要關切人民的利益訴求、價值實現。這就需要通過制度創新來保障人民群眾對社會事務、民主法治建設等事務的廣泛參與和深度介入,創造出一個人們安居樂業、生活美好的社會。

(二)注重先發優勢

改革開放以來中國作為欠發達國家對西方發達國家的追趕者,采取的是“后發優勢”的戰略。這一戰略的特征是通過引進、學習、模仿和利用先發國家已有的先進技術,避開自行探索和自行研發過程中的高昂成本,利用別人的經驗繞開發展過程中可能遇到的障礙和彎路,節省追趕時間。這一戰略無疑是成功的,要不也不會有所謂的“中國奇跡。

但是,完全憑借后發優勢是很難追趕上先發國家的,這是因為后發優勢具有遞減性。也就是說,當后發國家在發展上逐漸趨同于先發國家時,后發國家借助于后發優勢所獲得的利益將呈現出邊際收益遞減狀態。因此,后發國家想借助后發優勢追趕上先發國家是不可能實現的。因此后發國家要超過先發國家就必須通過科技創新,在關鍵產業、支柱產業、主導產業領域實施技術趕超和創新。變其后發為先發優勢。

(三)發揮企業家驅動作用

創新驅動并不是說就不需要土地、自然資源、資本的投入,而是說要投入什么要素,投入多少,由企業家來決定。市場的運作并不像古典經濟理論所假設的那樣,存在既定的需求曲線、供給曲線,它充滿了不確定性?,F實世界是一個信息不充分的世界,完全充分信息的世界只存在于幻想之中,經濟中各種各樣的交易機會不是未被了解,就是被誤用,這就是市場的本質。企業家憑借其敏銳的感覺,發現市場中存在未被認識的、無法預料的機會,以及未被開發或被誤用的資源,并且先人一步付諸利用。

經濟的增長是來自創新而非科學發現或技術發明。企業家的作用正是選擇和測試那些市場上需要的科學發現或技術發明,把它們從科技成果變成產業創新。因此,創新驅動發展是由企業家驅動的發展。

五、推進創新驅動經濟轉型的建議

(一)改革完善人才發展機制,造就優質大量的創新人才隊伍

人才結構不合理是當前我國人才培養中存在的嚴重問題。主要表現在:缺乏一流科學家和科技領軍人才,缺乏高水平技術人才和缺乏高水平管理人員,這與創新驅動發展戰略所要求的創新型人才極不適應。教育是人才培養的搖籃,從教育入手,改革教育模式,以培養創新型人才為核心,優化人才資源結構,是當前完善人才發展機制的關鍵所在。

首先要改革高等院校人才培養模式。一要推動某些高等本科院校向職業技術院校轉變,滿足高級技術人才需要;二要開展校企合作,對口培養,滿足市場需求;三要擴大專業學位研究生培養規模,注重學生的實踐操作和動手能力;四要實施高端人才培養計劃,建立高層次人才集聚中心。中國高層次人才嚴重匿乏,難以支撐高科技產業可持續發展。因此,高校在人才培養時,注重高層次人才培養,包括高級技工,高級管理人員,高科技水平人員,増加教育投入,打造一支素質優良、創新能力強的人才隊伍,為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鋪就智力基石。

(二)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體系

長久以來我國創新產業落后的主要原因還在于產學研結合不到位??萍紕撔碌脑搭^主要在于科學發現和知識創新,科學發現則主要依靠大學和科研機構。因此發展高新技術產業不能只靠企業,而是需要企業和大學、科研機構的協同,這就要求必須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相結合的創新機制,這也是深化科技體制機制改革的重要任務。

(三)搭建服務創新金融平臺,推動科技資本深度有機結合

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是科技型產業的顯著特征。因此,資金不足、融資困難是企業創新的又一瓶頸,也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主要障礙。在我國中小企業占絕大多數的背景下,強化金融服務創新功能,構建完善的融資體系,促進科技與資本深度結合,是提高創新能力、落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必然選擇。

在創新型企業的種子期和初創期,資金是最關鍵的要素,因此要努力壯大創業投資規模,積極鼓勵眾籌和創投。第一,制定創業投資相關法規,在稅收政策方面給予一定優惠;第二,對于投資高科技企業的創投企業放寬條件限制;第三,嘗試建立國家新興科技型企業創業投資基金;;第四,引導社會閑置資本和國外資本投資創新型企業。通過上述措施,爭取幫助創新型企業突破初創期的融資難題,増強企業繼續發展的信念,同時也吸引更多的企業向創新型轉型。在創新型企業成長期、成熟期,要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構建多層次的資本市場融資體系,積極鼓勵直接融資,同時拓寬間接融資渠道,積極推進股權融資和債券融資相結合、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相結合。

六、結論

本文通過對我國現階段經濟增長的模式介紹,提出應以創新為核心促進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中國經濟原有的依賴于政府和國外企業的大量投資來推動的經濟增長模式已不再符合我們經濟新常態下的發展需要,從投資驅動經濟發展轉向創新驅動模式是歷史的必然選擇,只有增強企業創新意識,改變以前發展中高投入、高能耗、高排放、高污染的“黑色發展”模式,確立以人為本和增強先發優勢的發展理念,才能使我國經濟增長模式實現轉型,才能使我國經濟走出困境,并且更好的抵御外部風險。

依靠創新去驅動經濟增長模式轉型是一個艱難的過程,這期間必將影響到很多人的利益,但經濟的發展就是一個創造和毀滅的過程,一些落后的產能必然要被淘汰。因此在發展過程中如何處理好創新驅動和原有模式的關系也是政府需要去解決和關注的問題。以創新為核心再輔以合理的政策推動,經濟增長模式的轉型必將會實現,中國經濟也將會走出泥潭,走向輝煌。

【參考文獻】

[1]辜勝阻.經濟轉型亟需創新驅動[J].北大商業評論.2015(08

[2]李洪文.我國創新驅動發展面臨的問題與對策研究[J].科學管理研究,2015(06)

[3]張來武.論創新驅動發展[J].中國軟科學,2014(01)

[4]陳曦.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路徑選擇[J].經濟問題,2013(03)

[5]洪銀興.關于創新驅動和協同創新的若干重要概念[J].經濟理論與經濟管理,2013(05)

[6]張蕾.中國創新驅動發展路徑探析[J]重慶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3)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