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基于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任務及挑戰

2019-04-18 07:44張海濱
智富時代 2019年2期
關鍵詞:經濟發展挑戰農村

張海濱

【摘 要】隨著社會建設工作的進一步開展,農村經濟發展工作也進入新時期。在新經濟發展環境中,作為經濟基礎的農村經濟必須提高發展效率與水平。面對新的發展形勢,農村經濟發展的主要任務發生了調整,且其發展過程中存在許多不利因素。本文將重點研究其主要發展任務,以及其面臨的主要挑戰。

【關鍵詞】農村;經濟發展;主要任務;挑戰

農村經濟發展的速度與質量對其他領域經濟發展有著較大影響,這是因為我國是農業大國,農村經濟發展水平將影響人們的生活質量與經濟整體發展水平。在農村建設發展新形勢下,相關工作人員必須完成好當前經濟發展的各項任務,同時,做好各種挑戰的應對工作,保證農村經濟發展建設工作順利進行。

一、農村經濟發展中面臨的主要任務

(一)健全農業發展制度,完善農業發展制度

隨著農村經濟發展的逐步進行,農業發展方式的發生變化使其生產制度處于變化階段。做好制度轉變工作使其更符合當代農業生產經營方式,對推動農業經濟發展具有重要意義[1]。所以,我國農村在當前最主要的發展任務是健全農業發展經營制度。為此,相關部門必須完善農業管理的各項政策,為農業生產經營工作的展開進行專業指導。利用科學、合理的政策,促進農業生產經營方式轉變,使之形成健全的生產經營制度,以此促進農村耕地資源使用效率提高。同時,利用新的生產制度及相關的農業發展政策,保證生產形式轉變。促進農業生產活動與農村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協調進行,以此實現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實現生產方式現代化,提高農業生產力

隨著科學技術在農業中應用水平的逐步提高,農業生產工具與方式發生了極大變化,為農業生產力提高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所以當前我國農業生產的任務是促進生產工具的現代化發展,實現機械化向大型機械化方向轉變。實現生產機械化的同時,還要促進農業生產向集約化、智能化、科技化方向發展。有利于解決當前農村勞動力嚴重不足等問題,保證農業生產工作的正常進行。既避免農村經濟發展出現停滯,同時實現農業生產現代化,促進農業生產的優質高產、綠色健康,滿足就當代農業生產要求。此外,近年來,農業生產常因各種自然災害影響生產效益,進而嚴重影響農村經濟發展整體水平。利用科學的現代化生產技術,可提高農民對農業災害的應對能力,從而保證農業經濟正常發展。

(三)增加農民收入,促進新農村全面發展

為促進農村經濟更好的發展,有關部門希望加強對集體“三資”的管理與開發,通過資源的合理開發與應用,增加村民的經濟收入。政府要根據有效的政策吸引勞動力返鄉進行農村經濟建設。同時,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更多的建設方向,保證新形勢下農村經濟得到全面發展。當前部分農村的經濟建設工作較好,如農村旅游項目開發,農業生產加工銷售一體化經營模式。這些項目建立與實施有效帶動農村經濟的發展。在未來發展建設中,政府應促進農村經濟多元化的進一步發展,促進農民收入不斷增多。促進新型農村建設的深入發展,進而帶動農村醫療、教育、建設等公共事業發展水平有效提高。

二、農村經濟發展問題的主要挑戰

(一)農產品的供需矛盾

隨著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人們對農產品的需求發生變化,不僅要求農產品的基本種類與數量達到需求,也希望農產品種類更加豐富、質量更高。但在許多因素的影響下,農產品的供應量無法保證。農產品供需矛盾的產生,會對農民的經濟收入造成較大影響,為農村經濟的良好發展帶來挑戰。首先,農民對市場情況的了解存在一定的滯后性,導致其生產決策失誤,進而影響其經濟的有效發展。如某年農產品市場上土豆的需求量極大,其價格較高。第二年土豆的種植量大幅度增加,其市場價格下降造成農戶的經濟損失。其次,農民的種植經營方式落后,導致農產品供應不足影響其經濟收入。許多農村地區的生產條件較差,如土壤貧瘠限制生產、地形對生產機械使用的限制、整體經濟落后、勞動力不足等,當地的農業生產水平提高困難,限制了經濟的發展。最后,自然災害對當地農產品生產造成影響,阻礙當地經濟發展。如18年夏季山東省受臺風侵害,許多村莊的蔬菜種植業遭到破壞,降低了當地農產品經濟發展水平。所以加強農民對經濟市場的了解、提高農戶的生產力、做好防災、抗災工作,是解決農村經濟發展中這一問題的主要方法,相關人員必須重視自身工作能力的提升。

(二)農業經營制度問題

在農村發展過程中,農村人士向城市涌入造成當地青壯年勞動力大量流失,農村的經濟建設工作受到極大影響。農業副業化、土地荒置問題嚴重,為新形勢下農業經營制度的健全完善任務增添了較大難度。這造成了農村許多資產與資源的極大浪費,限制了農村經濟發展。這一問題涉及到農村建設結構調整、土地資源高效利用等,有關部門必須針對這一問題制定正確的處理決策。對相應問題進行快速有效的處理,促進農業經營制度的健全與發展,以實現農村土地等資源的充分利用,促進當地經濟工作效率與質量顯著提升,實現農村經濟進一步發展的目標。制定農業生產經營制度后,還要制定有效的生產幫扶、補助與適當的稅收減免政策,解決農業生產中出現的各種問題。同時促進信息化技術的應用,實現資源的優化配置使之適合新制度的管理要求,為農村經濟發展提供更好的保障。

(三)城鎮發展中的問題

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的方向是城鎮化,其發展工作內容較多,如農業戶口轉變、農民生產工作變化、農村建設改造、相關物品的權限計劃分等[2]。這些工作中常出現各種問題,阻礙工作的順利進行。導致問題出現根本原因是,各種改造轉變工作對村民當前利益產生損害。所以在農村未來發展建設中,相關工作人員必須促進集體利益與村民利益的一致性發展,并加強對村民的思想教育工作,使其認識到農村經濟發展的未來前景,并提高村民建設集體經濟的責任感與使命感。帶領村民集體投入到發展建設工作中,促進城鎮化建設工作的有效落實。

三、結論

在經濟發展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面臨較好的發展機遇,如農村建設的各種政策、農業生產新技術、農業經濟多元化發展形式等,有助于農村經濟發展任務的有效完成。但在農村經濟發展的同時,管理人員必須做好各種問題的處理工作,有效解決各種發展挑戰,保證新時期農村經濟的發展水平。

【參考文獻】

[1]鐘原.基于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任務及挑戰[J].南方農機,2018,49(23):98+103.

[2]鞠艷.新形勢下農村經濟發展面臨的主要任務及挑戰[J].吉林農業,2018(03):59.

猜你喜歡
經濟發展挑戰農村
農村積分制治理何以成功
“煤超瘋”不消停 今冬農村取暖怎么辦
第52Q 邁向新挑戰
贊農村“五老”
91香蕉高清国产线观看免费-97夜夜澡人人爽人人喊a-99久久久无码国产精品9-国产亚洲日韩欧美综合